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什么不救? 第1页

  

user avatar   calma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炼重组一下答案重点

1 不是救不救关羽的问题,实在是想不到来不及故而救不了。

2 不谈兄弟感情,只谈利益,也会救关羽。

孙权可以害怕放虎归山,怕关羽这个擅水军的荆州活地图分分钟杀回荆州,所以杀了他。刘备有那么目光短浅,看不到关羽的价值让他去死吗?

3 如果跟某答案说的,刘备是故意不打算救关羽。你算的出来刘备来得及得到消息做出反应,但是没有反应,关羽难道算不出来V若如此,关羽这样的将领还会费劲儿的逃跑,等着被生擒再斩杀,那么自矜的人,这样死很光荣吗?

4 不救关羽看着关羽死,刘备就得all in跟吴决裂结仇,曹吴两边一起打。非常被动。想稍稍缓和一点,都大削自己面子。简直自找苦吃。就算再不爽关羽,不至于用这么难为自己的方式。

5 要解军围,刘备大军实在来不及过去。

6 要救关羽个人,实在也想不到关羽这样规格的将领,孙权翻脸如此无情,一点面子不留,在临沮,押都没给孙权押去直接就斩了。军队来不及救,外交也来不及。

孙权如果不想放关羽又想给孙刘未来留下一线合作的面子,完全可以直接战场上击杀了关羽,或者明里放关羽暗地里杀掉,推脱责任的面子活都不做。直接斩杀,头交给曹操。

这是完全当刘备是死人。觉得刘备这边一点值得交换的都没了。这样都不去讨回场子,谁还跟刘备混?




所以,为什么不救,还是易中天那句话,想不到来不及。

---------

中文的模糊就在这里,这问题问的究竟是刘备这个主语,不救关羽这个人,还是关羽败走这个境况?

答案也大多是关羽荆州混着来的。

这里只说关羽,不论荆州。

说到底,还是想不到。

这个想不到,不说想不到东吴背后捅刀,也不说想不到关羽败得那么快。

只说想不到关羽这个人一定需要救。


退nnnnn步,即使是如某些答主分析的,刘备不仅想的到也确切知道荆州已失守,不救关羽是因为准备壮士割腿。可以说刘备准备暂割了荆州,也不能说刘备准备忍痛或顺势割了关羽,冷眼看兄弟被插刀。

原因如下

首先,杀关羽比杀刘备儿子还得罪刘备,斩杀而非击杀关羽等于和蜀决裂。

关羽的身份地位名望,以及和刘备的关系。但凡还想与蜀还有一丝丝见面的情面,都不能出手斩关羽。斩关羽等于和蜀你死我活。

有人说刘备冷眼看关羽被杀,还给了理由说,一是因为关羽失了荆州惩罚他,二是关羽和他开始理念不和。


关羽守荆州那么多年,有谁比关羽更容易打下荆州?就因为丢了荆州或理念就要借刀杀关羽,刘备没那么短视。

丢了荆州很痛,荆州丢不得,但若关羽没死,刘备绝不会是那个打法。


在某些不信感情的人眼里,不信刘备与关羽的感情。说曹操可以把杀了亲儿子的张绣都留下,刘备不会为了关羽反目。


那请考虑一下刘备的人设吧。


刘备自己说自己能成事,因为自己每与操反。更何况当时张绣投降,曹操为了更容易的收地盘,不与计较,显得他大度能容才。


而刘备不同,先说人设。刘备一向以自己讲义气,汉室正统为形象。接着关羽挂印封金回奔大哥的事天下尽知。


杀了刘备的儿子,他可以大度表示忍一忍,但生擒后斩杀了跟自己起于寒微,出生入死的顶尖人才关羽。可以说就没准备给刘备留第二条路,刘备必须起兵报仇,否则他人设就垮了,谁还跟他混?所以刘晔说刘备若不报仇,无法全始终。

荆州虽重要,但失了荆州,并不能让刘备不顾一切扑出去打吴。

生擒后斩杀和战场上击杀是两码事。 后者是不幸,前者基本完全是蓄意结仇。

所以,若是还想和蜀汉有一丝相见的情面,完全可以关押关羽,而抓了关羽后,不押而斩杀,等于宣布和蜀汉你死我活。

那么,蜀汉能想到东吴这么决绝直接撕破脸吗?

都是出来混的,东吴虽然不应该背后捅刀子,但毕竟都是为了利益,这个时候反水动手夺荆州,蜀汉方面也不是想不到。但是当时的情况下,做事做的一线不留,抢了荆州直接杀关羽,翻脸直接翻这么彻底,实在想不到吧。


毕竟曹魏就在北面,孙卷毛就真的那么自信,他和刘备干起来,曹魏不会打他?他凭借个称臣的名头,就能去大大方方的吞刘备了?当曹那边是傻的?要不是曹丕个文青,他早被撕吃了。这一招完全不管明天,这个点钟就和蜀彻底决裂,对蜀来讲,有点难以预料。


而蜀汉之所以没防着东吴,除了吕蒙示弱起了效果,可能也是觉得曹大,吴蜀要求生存必须要守望相助。互相内耗就是自杀。所以沾点东吴的便宜,觉得吴为了大节,不会有事。


在蜀看来,最坏的情况荆州被夺,而非荆州被夺关羽立刻身死。在蜀看来,正常做法也是扣押关羽,以送关羽回去为示好和蜀和谈。不然看看夷陵和谈嘛,关羽要是活着当然可以谈。关羽死了谈毛线。


关羽是重要谈判筹码。蜀打了几场胜仗,哪里想到孙权那边准备一口吞下自己。步子迈那么大,撕破脸从脸直接撕到B。



只说为什么没救关羽这个人,当时没救关羽,是想不到渣权会膨胀到想一口吃下蜀汉,或者是渣权准备完全投向曹操,竟敢斩杀关羽吧。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总而言之,一切太快了,快得来不及;如果当时刘备有汽车、火车、飞机,大约能来得及。

其实呢,这种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基本的历史事实,就可以知道了。

首先:关羽从确切知道荆州失守,到兵败被俘,一共多长时间呢?最保守保守保计60天,从情理推论,应该在70天左右。

从史书的记载去看,关羽10月底就知道了孙权进攻荆州的消息。[注]。闰10月荆州失守,关羽也确切知道荆州失守了,并且开始撤军;12月兵败被俘。[注]

这段时间有多久呢?如果关羽知道孙权要进攻荆州,是10月最后一天;关羽被杀是12月第一天,时间为60天,但是这种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所以我说从情理上,应该是70天左右。

[注]: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注]: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
[注]:十一月,汉中王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于逊。....关羽自知孤穷,乃西保麦城。.....十二月,璋司马马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其次:相关消息,从关羽那里,传到刘备那里,大约得多长时间。最保守估计15天,如果快一点应该在10天以里。

看到我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说,你知道从襄阳到成都(或汉中)有多远吗?有1000公里!

有人认为,相关信息得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才能传到刘备那里,这实在太离奇了。因为简单计算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月传递这么远的距离,平均一个小时只传递1.6公里多点。用两个月时间,平均一个小时,只传递0.8公里,至于用三个月时间,平均一个小时,只传递500米多点。这速度,说窝牛爬有点夸张,但说这是在传递紧急军情,肯定谁也会认为太离奇了。

襄阳到成都的距离,与洛阳到成都的距离,大约都是1000公里。

后唐代蜀时,大军从洛阳出发,到大军攻克成都,一共多少时间呢?75天![注]要知道,这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十多万军队,从洛阳出发,到攻克成都,也就两个半月时间。

[注]:自出师至降衍,凡七十五日,兵不血刃,自古用兵之易,未有如此。

孟知祥从成都回洛阳述职,路上了用多少时间?14天。[注1]述职之后,从洛阳回成都,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呢?17天。[注2]

[注1]:丙子(十七日),任命知北都留守事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并催促他去洛阳。......闰十二月,己丑朔(初一),孟知祥到达洛阳,后唐帝对待他十分优厚。
[注2]:壬子(二十四日),孟知祥从洛阳出发。.....戊辰(十一日),孟知祥到达成都。

也许有人会说,五代时道路不能与三国时的道路相比。但是就算道路差一点,又能差多少?当时普通的行走速度,从洛阳到成都,需要时间半个月,三国时期紧急传递情报的速度,再差也得这个速度吧。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就纸上谈兵吧。这是战争,东吴肯定会严密封锁相关消息。

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抠住这样一句去说的。[注]

[注]: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问题是,吕蒙这样隐蔽行军,只是为了达到突袭江陵城的目的。等吕蒙夺取江陵城后,还会封锁相关消息,还能封锁相关消息吗?肯定不会了,也不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吕蒙夺取江陵后不久,关羽很快就知道相关消息了。更主要的是,当关羽派人打探相关消息时,吕蒙不但不阻止,反而把相关人员请进江陵城,让他们尽情的打听消息。[注]

[注]:关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而且吕蒙夺取江陵后不久,还会用最快的速度,把相关信息,传遍了整个荆州地区。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刘备任命的荆州军政长官,都在江陵失守后,很快纷纷投降了孙权,于是孙权在10月份就席卷了整个荆州地区。[注]

[注]:会权至江陵,荆州将吏悉皆归附;独治中从事武陵潘浚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浚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哽不能自胜。权呼其字与语,慰谕恳恻,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浚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军事,一以谘之。


在这种背景下,吕蒙有必要对刘备封锁相关消息,关键是,能封锁住相关消息吗?肯定是不能的。因为秦桧还有三个朋友,刘备在荆州混了那么久,当孙权席卷荆州时,总会有几个相好的人,会把相关信息,向刘备递吧!

更主要的是,在孙权席卷荆州时,武陵郡的大佬,那是旗帜鲜明的表示继续支持刘备,并用用武力抗拒孙权接管相关地区;最后是孙权从江陵派军队剿灭的。[注]

[注]:武陵部从事樊诱导诸夷,图以武陵附汉中王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浚,浚答:“以五千兵往,足以擒。”

这个武陵郡大佬在这样做时,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紧向刘备汇报荆州失守的消息,因为他想武力抗拒孙权,必须得到刘备的支持啊!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陆逊用兵封锁了入川的道路。[注]

[注]:十一月,汉中王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于逊。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击蜀将詹晏等及秭归大姓拥兵者,皆破降之,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屯夷陵,守峡口。

问题是,陆逊占据夷陵是11月的事,而武陵大佬武力抗拒孙权,被围剿是闰10月的事。所以,武陵大佬如果向刘备传递消息,在陆逊到夷陵时,相关消息,没有意外早已传到刘备案头了。


而且,襄阳距刘封驻扎的三郡,并没有多远;更主要的是,关羽曾一再向刘封请求支援。[注]

[注]: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刘封以各种理由拒绝派兵增援关羽,但是关羽的使者,让刘封把相关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刘备,刘封也敢拒绝吗?如果刘封连这都敢拒绝,那刘备杀他十回也不多,因为刘封这是想干什么?他能给刘备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约可以知道。

关羽在闰10月初就确切知道江陵失守,并且开始采取相应的军事措施了(从襄阳南撤);刘备最晚在11月初,就应该知道江陵失守的消息。而此时,距关羽之死,还有30天左右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你知道,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加上从益州赶赴荆州的时间,30天左右的时间够吗?

是的,如果刘备必须得准备充足再去救关羽,这点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我只是想说,如果刘备不顾一切的去救关羽,时间应该是够的。

关键是,刘备只要大呼小叫的积极准备东下,那荆州集团的力量,就不会齐刷刷的倒向孙权一边,这样一来,关羽军事集团的瓦解速度,肯定可以放缓一些,毕竟以关二哥的神功,坚守一座城池两三个月等待援军,并非完全不可能。换而言之,这样一来,留给刘备的时间,就不是30天,可能是两个月、更可能是三个月了。

从这层意义上,刘备不救援关羽,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关羽有难了,而是因为他不能为了兄弟情谊,就完全无视整个集团的根本利益盲目作事。

如果刘备准备充足了,才能去救关羽,从当时的条件去看,似乎只能等曹操撤军,才有可能准备充足。

否则,曹操在洛阳,曹仁徐晃在襄阳;孙权吕蒙在江陵、陆逊在夷陵;面对这种阵容的敌人,刘备怎么准备,才可能充足呢?如果刘备、关羽联手就可以正面冲击这种阵容的敌人,那刘备早就纵横天下了,何必四处逃窜大半生呢?

从这层意义上,面对荆州的危局,刘备只能选择割肉退出了。虽然这种选择是残酷的。但是,如果救援荆州,就意味着会把整个军事集团拖垮,不这样选择,又能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说,刘备毕竟是一个集团的首脑,他不可能为了私人的情谊,就置整个集团的利益于不顾。就算刘备愿意这样做,下面的人也会纷纷劝阻他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样说,未免太贬低刘备了。我以为,那些认为刘备为了兄弟情谊,就完全无视帝国利益 的人,才叫贬低刘备。因为一个人遇事时,把自己的私人情谊,看得比国家命运还重要,这叫什么事呢?

后来,刘备终于决定大举进攻荆州了,原因非常简单,当时曹氏、孙氏的军事联盟暂时瓦解了,所以刘备终于可以和孙权单挑了。如果当时曹氏、孙氏还是一副联手对付刘备的架式,刘备肯定也不敢进攻孙权,因为这似乎是看不到一点胜算的。


user avatar   si-lei-pu-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赞同

@伦敦上空的鹰

所转载的文章,以及其他阴谋论。不赞同的原因是过度解读曲解的太多。

有的时候看历史和玩数独一样,一开始你可以随意填,很容易就能满足数字条件。可是随着数填的越多,限制就越大,然后你就会发现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退回到某一步重新来过。

看历史的时候你也可以大胆的猜想,并且找出很多史料来附和你的观点。但随着看到的史料增多,矛盾就有可能出现,这时候有人会无视,有人会过度解读,这样得来的结论是靠不住的。

以上是废话,写在前面

---------------------------------------------

为了方(偷)便(懒),以下我把鹰兄转载的文章简称为“刘备说”。

“刘备说”里面有两个核心观点都有失偏颇,一是荆州的重要性,二是刘备与关羽的关系

先说荆州,或者说刘属荆州。刘备要想两路出兵,必须有荆州作为后方才能北上攻击襄樊,这是由地理决定的。我记得马亲王曾经在一篇回复里贴过地图,有空我再补充吧。

而没有荆州,刘备或者诸葛亮想北伐就只能看孙权的脸色了。这是很要命的事,这意味着蜀汉在军事上丧失了一部分主动权,这肯定不是蜀汉方面想看到的。荆州绝对不是鸡肋,光它在军事上的价值就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缺点了。

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是“刘备说”的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我最不认同的地方。

刘备与关羽绝不可能是合伙人的关系。

先从起兵时说起。

刘备虽然家境一般,但好歹是卢植的学生,“(刘备)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刘备起兵是有大商资助的,而大商资助的人是刘备。

再看关羽:

“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刘备得到钱财后在乡里招兵,流亡至此的关羽加入了队伍,被刘备招入并提拔。职位由刘备任命,二人跟随刘备征战,上下级关系很明显,从哪里能看出来关羽是合伙人?

私下里“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只是表示刘备与他们感情极好。刘备与赵云也有“先主与云同床眠卧”这样的记载,但这并不等于两人是平级的。

赞助是刘备拉的,队伍是刘备招的,人是刘备提拔的,仅仅因为关系好,关张就成为合伙人了,这理由也太牵强了吧?文中所说“哥仨中间数刘备学历最高,也最年长,理所当然他是老大”这显然是牵强附会了。从一开始,关羽就是以刘备的下属的身份出现的,合伙人一说无从谈起。只有这个大前提搞清楚了,才能继续缕清刘关的关系。

此后关羽一直是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征战沙场,是刘备最倚仗的大将。但是相关军事部署,都是由刘备决定的:“先主关羽守下邳”、“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关羽依旧是听命于刘备的,并没有任何两者商议、妥协的记载,所谓的平等关系更不知从何谈起。在“刘备说”当中屡屡把这种分兵的军事决定解读为“平等关系”,但却无视“遣”、“使”这类命令关系十分明显的字眼,选择性无视史料,刻意淡化两人的上下级关系,自然会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此段关羽之怒,被“刘备说”认为是刘关平级的证据,我看不然。关羽之所以敢怒,以及他之后在蜀汉的超然地位其实都来自于刘备对他的信任与包容。这一块我后面详说,这里简单一提。

关羽的脾气就是傲上不凌下,他和刘备发火情有可原,而这正是因为他与刘备之间深厚的感情。关羽脾气最好的时候反而是在曹操手下,他与张辽(另一个坏脾气)成了朋友,与徐晃也有交情。他对曹操及曹营的人都比较客气,但意思也很明显:你们不是自己人。而当他在蜀汉的时候,反而能肆意滥发脾气。比如后面的封前将军,他就大怒,费诗一劝他就好了,这些都是性格使然,而容许这一切发生的正是刘备。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里“刘备说”把“黥、彭之徒”解读成位极人臣,而关羽比人臣更进一步,太过牵强。诸葛亮前几句一直在夸马超的才华: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然后把他比作“黥、彭之徒”,这分明是承接上文,把马超比作黥、彭这样的优秀人才,然后说不如关羽,这是在夸关羽的才华高,马超之流无法相比,这才让关羽十分高兴。如果说是在暗示关羽的地位,又何必扯什么“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夸了半天人家如何如何有才华,再突然加一句他的地位如同黥彭?而且按照下文所说,这样的隐喻关羽是看的懂的,那么刘备不可能真正的信任马超、给他太多实权关羽看不出来,还要感觉委屈、写信给诸葛亮咨询吗?怎么还玩女孩子谈恋爱那套?

所以说,这一段完全是过度解读了,关羽只是想知道马超这人如何,诸葛亮顺便夸了夸关羽而已。后面那段关羽会读《春秋》所以对春秋笔法颇有造诣更是让人无奈。要说读史,关羽他比得过司马迁等史官么,怎么也没见司马迁有什么造诣,变成大政治家、阴谋家?读史和用史是两回事。

顺便给大家贴段《春秋》,你们感受下。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恒来归惠公、仲子之唪。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声东击西、欲语还休、微言大义

呵呵。


之后的不肯与黄忠同列,诸葛亮的担忧写的明明白白: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但“刘备说”却将之归结到了关羽的地位的问题。

“前将军之上,从低到高尚有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关羽所希望的,是刘备能够将自己和张、马、黄诸人完全区别开来,而不仅仅是在同等级的班列中站在前排。”

我倒想知道,一个汉中王怎么给手下封 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 这种朝廷大官......

前后左右四将军,关羽张飞功劳巨大,是元老,马超身份高贵,又有影响力,黄忠则是一个榜样(我的蜀国梦),但是就实权来说关羽无疑是最大的,所以关羽吐个槽费诗一劝也就认了。

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你看,这个地方引用汉典才是拿官职说事儿,诸葛亮那封信分明是谈的才能。另外,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费诗哪威胁关羽了,只是说你今天不受拜,将来恐怕要后悔。很有分寸,通俗的说就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了,你受拜是替刘备分忧,怎么能和刘备讨价还价呢。哪里有说什么后患了!人家不肯要这个官,还要威胁做掉他不成?

顺便一提,那句“入川是诸葛亮的宿命,而镇守荆州则是关羽的宿命”也是槽点满满。诸葛亮为什么入川,因为需要他组建政府,维持政务,和独立叛变有什么关系?除了他还有谁能完成这个重任呢,调关羽来试试?

前后左右四将军是当时刘备能给的最高军职,这几个任命也可谓人尽其用,关羽的实权不减反增,拿这个说事儿没什么说服力。

拒孙权基本同意,刘封孟达这段以后补充。

——————————————————

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假设关羽和刘备一直是平级关系,为什么刘备拿不下关羽呢?

那么,关羽当了这么多年合伙人,有什么嫡系的铁杆下属吗?

刘备有诸如诸葛亮、法正、庞统、魏延等人。

关羽有关平......

关羽的性格是刚而自矜,与同僚们关系不好,这点是有记载的,怨不得别人。

既然没什么群众基础,人缘不好,为什么没因为阻碍刘备被拿下?

身为先帝嫡系重臣、蜀汉军中第二号人物、战功卓著、勇猛过人、善待士卒、但性格不好与同僚关系差的魏延因为与杨仪的争执被迅速的瓦解、灭族,如果关羽时刻提醒刘备自己的合伙人身份他能获得荆州的重任并安然无恙么?

这不科学。(待续。。。。。。)


user avatar   BlackClo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

一是因为没想到,孙权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背盟。

只能说刘备和诸葛亮低估了鲁肃去世后东吴战略方向的转变程度。

二是因为没时间,这一年刘备其实比关羽忙。

建安二十三就开始攻略汉中,打到二十四年春天干掉夏侯渊。

然后曹操大军压境,两边又开始对峙,虚耗。

关羽十月威震华夏,此前不久刘备才结束和曹操的对峙,进位汉中王。

而刘封和孟达也是刚刚取得三郡控制权没多长时间。

刘备回成都前还得安排汉中当地的布防,避免被曹操反攻。再回成都处理政务与人事,巩固统治。

到十二月关羽就被杀害了。

满打满算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接到战况,怎么救?这期间刘备还有一段从沔阳回成都的路途。

发动军事行动不是那么简单,说走就走的行军。

人马钱粮要调动,家里的事儿也要安排。

刚在汉中耗了不少家底的老刘此时也很难再组织攻势了,所以刘备憋了一年多才出兵伐吴。

从关羽遇害的临沮到成都,超过一千公里。

按照现在的道路情况,徒步要走半个月。开车跑国道要跑一天。

更别提这场魏吴合作的攻势调动了两个国家大部分的一线将领。

关羽突围的方向是从麦城往北迂回跑路,可见包围圈很严实。

孟达和刘封那边,其实是在关羽攻打樊城时,被要求发兵援助。

因为当时关羽兵少,所以很难吃下曹仁,要调刘封和孟达的兵助战。

但看申仪等人的尿性,如果刘封和孟达真的发援兵,确实会有很大风险。

很可能部队前脚刚走,后脚申仪就叛变了,把刘封、孟达五花大绑,送给曹老板当礼物。

刘封和孟达于公于私,得出不发兵助战的结论,勉强可以理解。

因为当时关羽不是找他们的求救,是要他们发兵帮忙打曹仁。

结果这俩人因为没安全感,怕被三郡土著坑,就拒绝了助战的要求。

实话说如果有这支人质不在荆州的部队,关羽确实生还几率会大很多,也难怪刘备后来生气。

这里面其实没什么阴谋论的成分。

因为当时不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就是一出悲剧。

.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额, @泪痕春雨 这段时间努力在三国话题码字,所以我点开三国话题,前面推荐的都是泪痕的答文。

我来纠错,从来是对事不对人,泪痕本人应该知道的。

在这个话题中,我看到你在努力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方法计算时间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但是我还是要说:请你再算一遍吧。

有的知识,不是从史书中用现有的文字得来的,需要对更多方面进行了解。

之前有人说过的:地理、官职制度等。

既然泪痕你要算日期,当然要懂历法了。


【图一】你这个估算40天是有问题的。

【图二】方法对了,条件错了,结果还是错。

【图三】这是你的结论部分。

【图4】我告诉你一个重要条件。

建安二十四年那年冬天,是有【闰十月】的。

陈志《吴主传》:闰月,(孙)权征(关)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吕)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史书上写“闰月”,并不会标注是当年的哪个月是闰月。

查一下历法,如图,本年是有个闰十月。

所以,孙权出征就是在闰十月。

再所以,你可以把你的答案重新写一下了。


至于本题

第一,战场瞬息万变,古代又没有电话,关羽开始捷报频传,刘备怎么会预见到:孙权也来参与了,自己的舅子都会叛变?然后荆州崩盘?

第二,如果关羽跟当年在湘水之盟之前那样,一开始就战事吃紧,不占上风,刘备得知消息后,肯定会来的。

第三,刘备也不知道坐镇上庸的刘封、孟达为什么不去救,他也想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救啊!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忽略了很多条件:时间、地理、形势变化、下属忠诚度等。


——补更——

我在前文只是简单说了一下观点,没有论证过程,鉴于大家热烈讨论的结果,我就再多分析一下这个话题。

我在评论区也简单列了一下时间表,这里多列一点(史料我就不贴了)。

【十月事】

曹操至洛阳。(《武帝纪》确定)

孙权上书曹操,讨关羽。(用《吴主传》推定)

徐晃增兵救援。(推定)

曹仁以孙权书示关羽。(推定)

关羽使人招刘封增援,刘封拒绝。(推定)


【闰十月事】

孙权出征。(《吴主传》确定)

吕蒙袭公安、南郡,士仁、糜芳降。(推定)

曹操使十二营增兵徐晃,徐晃与关羽战,破之。(推定)


【十一月事】

孙权取荆州。(范书《献帝纪》确定)

孙权据江陵。(确定)

荆州奔溃,关羽走麦城。


【十二月事】

关羽于临沮章乡被擒,身死。(《吴主传》确定)


很简单,不需要去计算时间,路程的关系。

直接假设荆州到益州的信息传递时间为一个月,并且假设情报100%准确,可知:刘备做出决定之时,得到的情报都是上个月的消息了。

对于关羽来说,荆州局势恶化就是从闰十月开始,刘备得到这个情况,应该已经到了十一月,等刘备出兵,最快也是十二月抵达了。

如此推算,表面上也只是来得及救关羽,而救不了荆州。

而且请注意:这还只是最理想化的结果。

实际上,刘备面临的问题会更多。

例如,有人向刘备报告:糜芳投降了孙权了!

你是刘备你会怎么想?如何判断真假?是不是“三人市虎”?要不要等待下一个信使的情报,凑齐三人?

所以我说,如果刘备能够在闰月得知十月情报(徐晃增兵事)时,就做出增兵的举措,或许形势还不至于恶化至此。

孙权暗结曹操这事,关羽本人都是将信将疑(犹豫),就算关羽也汇报此事,次月传到刘备处,刘备也很难判断真假。 就算刘备判断为真,刘备对糜芳这些人还是抱有希望的,谁也没料到一下子崩盘了的。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我们代替不了刘备作任何决定。

——二次补更——

我挂一下反对者的意见吧。

当我们每个人“正气凛然”的指责他人时,都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真理,别人的意见就是谬论。

但是,我希望的是:各位自我标榜正义的朋友们,请你们坚持自己心中公正的信念,不要半途而废!

自己错了,也要用于承认;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刻闪到一边,不再做声,这样不是真的追求真理。你们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扪心自问。


第一位上场的是 @李博识 同学,原话已经删了,发言大意是说我“质疑泪痕的动机是因为嫉妒泪痕”,是吧?

但是,泪痕的答文是有错误啊,指出错误,就是嫉妒,那你的意思是,看到错误就要维护自身名节,坚决不能指出来,是嘛?

如何不嫉妒的指错呢?你应该比我清楚。(请往后看,在第三位处。)


第二位上次的是 @霧 灯 同学。

其实雾灯同学还是很可爱的,对三国史充满了想象力,我简单看了一下,可以告诉你,所谓“诸葛亮害死关云长”的梗是章太炎提出来的。

可是,章太炎在提出这个论点后,自己又在重新补充了新的史料后,推翻了自己这个观点的。

可是当世朱子彦教授缺乏史德,非要抱着章太炎之前的浅薄观点来发挥,才让这个观点继续流传。我想,章太炎在世,也会不高兴的吧?

这样,我不是说,所有超脱于史料的想象力都不允许存在,而是要懂得适可而止,分得清想象力与史实的差距。

在评论中怂山想象的“法正阴谋论”不是把你逗笑了吗,说明你还是分得清玩笑观点和严肃论史的差别在哪里。


第三位, @风大 同学。观点大概是:

1,咸鱼你不能提“小学三年级数学”这个梗,提了就是嘲讽。

——大家都知道,这个梗是泪痕提出来的,而不是我咸鱼,如果你这个观点成立,是不是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2.泪痕的论证条件加上30天,结论也没错。

——其实我没多说其他事,是到底给他答文留了点面子,一个改错的机会(让他重新算,改一下答文)。你可以往后看吧,他的硬伤又何止一处。

3.咸鱼是“官科打压民科”的参与者,积极“霸凌”泪痕。

——我在评论中解释了。再强调一遍。

我不清楚知乎上其他反泪痕的人的身份,至少我:

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我是2013年开始看三国史。

我读书的时间起点、阅读范围,都不及泪痕!


另外,我看到风大同学在积极维护泪痕之余,平时也给我的答文点过赞的,所以,我除了感谢之外,也希望风大同学日后能在多深入了解情况之后再发言。

先预设立场下结论,从来都是史学大忌的。平时也应注意。

最后,结合风大和李博识的对我的意见(嘲讽泪痕)。

这事你要这么看:

泪痕不是第一个答题的,他在答文中说出“用小学三年级算数”这个梗,是不是有种嘲讽其他先于他的答主的水平低下,标榜自己结论正确的意味?

我只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第四位, @fancytony 同学。

上来直接给我扣上“党同伐异”的帽子,评价我的行为很low。


我之前见过很多个泪痕粉,先跑来质疑我的,或者找我要史料的,可是等我把史料放出来后,他就不做任何回应了

之前的“曹爽在高平陵中表现”的话题中就有这样一位朋友(我就不截图了)。

我说了一段他不知道的史料,他便上来嘲讽我发明历史

可是当我把史料发给他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这些的行为是不是可以解读成:其目的,只为了维护泪痕言论而发言,甚至嘲讽,而不是为了历史“真相”而发言?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行为?这是不是你说的“党同伐异”?是不是很low的行为?

我有史料,我有正确的条件,我的推论方法、结论也存在讨论空间。

我从不畏惧任何质疑的声音,但是前提是,必须基于完整、准确的史料来分析。


最后,写给@八里土人 等同学的看的。(只点名一个,其他有探讨兴趣的人还有好几个)

泪痕不是只有错误的条件(不知道闰月少算30天),

他还不知道孙权出兵的时间,以至于得出更多的错误结论:

泪痕误以为:孙权10月出兵,以至于写出关羽在10月知道孙权得江陵的错误结论,又推出刘备最晚在11月10日就应该知道江陵失守的消息,这个错误结论。

这叫一错再错。

我在前文就列了《吴主传》的内容,明确了孙权是闰月出兵,范书《献帝纪》也明确了孙权在十一月得荆州。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史实。

而这些事,泪痕都不知道。

——因为司马光没写“闰月”,害得泪痕被我纠错了,得罪了!


user avatar   da-ming-sun-cheng-z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回答和易中天一模一样,就是六个字:想不到,来不及。救关羽之于刘备,乃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里面讲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这一场战争的结果,不但是曹操没有想到的,也是孙权没有想到的,至少曹操和孙权都没有想到战争的形势转化得那么快。曹操想不到,孙权想不到,刘备就该想到?刘备也想不到。刘备和关羽万万没有想到,孙权,过去的老朋友、好朋友、盟友、一起打曹操的那个人会跟曹操勾结起来嘛,也想不到吕蒙会把军队化装成商人,这样悄悄地去抄他的后路,都想不到嘛。等到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信说不定都送不出去,就算送出去信又怎么样呢?刘备总不能派空降兵到麦城吧?这个时候只有直升机能救啊。

但是,这里面有一点,我也公平地说,有一点是他们应该想到的,就是你一旦拿下了益州,荆州的压力会变得空前。因为刘备有南郡,或者有江南四郡的时候,他的力量还很弱小,孙权还可以不紧张。你把蜀郡和汉中都拿下,整个长江上游都是你刘备的,孙权肯定紧张。这一点,刘备集团的人应该预料到,但是没有预料到。等到关羽丢了性命,荆州易主的时候,刘备就感到紧张了。事实上即使不算建安二十三年曹仁找事的战斗,从建安二十四年算起,这场战争也打了大半年,完全来得及派援军去。别看这大半年的前半部分都是关羽的胜利状态,他把樊城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拿下来了,报回去的都是捷报。但有一点是不容忽略的:关羽的兵力,用于牵制敌军是够用的,但是要拿下襄樊就远远不够了,因此,当刘备和诸葛亮得知关羽水淹七军,准备一举拿下襄樊时就应赶快派重兵加强荆州守卫,支援关羽。

但刘备称汉中王后的军事调动竟然是率领主力再次进入汉中,准备率众兵杀入秦川与曹操争夺汉中。因而陡闻关羽凶讯,自然反应不及。那么刘备又为什么明知关羽力量不足却不予增援反倒兵临汉中呢?

这就和和蜀汉集团的战略布局有关。

众所周知,刘备着手实施的第一个的蓝图(或战略构想)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现照录如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曹操势力强大、孙权立足江东,刘备不能直接与之对抗,因此应当“跨有荆益”,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将来北伐时的后顾之忧。在荆州要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4.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北伐,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隆中对》似乎也有它的问题。朱大渭先生就指出,“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先生说:“《隆中对》把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忽视了‘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顾,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 刘备、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以前,对此始终无深刻认识,从而反复同吴国争夺荆州,把蜀军主力大量消耗在荆州战场,刘备、关羽也为此丧命。如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凉和关中,并有吴国为援,如此蜀国形势当会改观。”此类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许多历史学家的支持。

如果说《隆中对》有问题,那么刘备集团中有没有出现其他战略规划呢?有。建安二十二年,稳固了蜀中局势后,刘备集团开始谋划夺取汉中,其中,以法正的建议最为详细,我们姑且称之为“汉中策”。现照录如下: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法正的“汉中策”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法正通过局势分析指出,汉中对刘备而言必打且能打。然后法正提出了攻克汉中后的下一步计划:“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从凉州方向进兵,似乎就避开了在荆州方向与孙权的争端,更有利于结好孙权。况且“汉中策”的后续进兵计划并不需要“天下有变”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如此看来,“汉中策”是否比《隆中对》更适合作为刘备在夺取益州后的事业蓝图呢?未必。

首先《隆中对》的规划着眼于天下全局,“汉中策”却只是法正对于汉中一域形势的分析,用于直接指导蜀汉全盘战略,似乎有不足之处。而更重要的是,论者皆以法正之放弃荆州而北上雍、凉可避免与孙权的直接冲突而称之,但其实法正的汉中策本身并未提及“放弃荆州”。朱大渭先生所谓“蜀国庞统、法正、赵云,皆主张放弃荆州”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纵观整个《三国志·法正传》,法正并未明言放弃荆州,而赵云的建议是在夷陵之战前夕提出的,彼时蜀汉面临的战略环境已经大有不同,因此赵云的建议也不应作为此时的参考对象。事实上刘备也不可能放弃荆州,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本系外来,荆州士人为其统治根基。古人乡土之念极重,虽偶有豁达之士发神州何处不青山之慨,究竟祖茔家祠为大计,埋骨终须桑梓地。荆州既陷,川中荆人顿成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愤懑之情不言自明。若刘备为结好孙权主动放弃荆州,则对内难以交待,必失荆楚人心,蜀汉统治集团之罅隙将由此而生。 在这种环境下,法正也不大可能提出放弃荆州的建议。

就算是法正的“汉中策”确有放弃荆州的含义在内,也未见得比《隆中对》高明。荆州难守,凉州就一定是囊中之物?未必吧?对于刚刚勉强“跨有荆益”的刘备集团而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辖区只有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个郡),要在短时间内夺取凉州谈何容易?而当时孙权对于荆州的“渴望”确实迫切的。就算是刘备真准备如建安二十年所言,拿下凉州便将整个荆州交给孙权,从时间上也来不及。况且就算是刘备真的拿下了凉州,只要曹操的部队守住长安、潼关,刘备也很难继续进取中原。可见“汉中策”的所谓隐藏含义,事实上并比不上《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自来论者,多称《隆中对》两路进军计划为“钳形攻势”,颇有微词。如毛泽东即称“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然兵无常势,孙子伐楚,作三军轮流抄袭,数年之内,楚人忙于奔命,吴承其弊,一举入郢。殷鉴不远,隆中对之战略思想亦当如此类,以荆、益轮流出击,互为奇正,调动魏军主力千里奔命,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以逸待劳,可致全胜。

而《隆中对》中所谓“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之极大矛盾本来其实也并不存在。诸葛亮所言“跨有荆益”指的是理想状态下刘备完全占据荆州,如此则刘备集团的实力已经不是孙权可以相比,此时对东吴而言,夺取荆州已经非常不现实。当然此时刘备集团想要消灭孙权也很困难,于是诸葛亮才提出“外结好孙权”。可见二者并不矛盾。即使是现实中,关羽只能占据荆州西三郡,只要刘备及时加强关羽的军力与财力支持,孙权也断不会打关羽的主意,毕竟建安二十年湘水划界后孙刘两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领土纠纷,若无利可图,孙权也不会自讨苦吃。【注:“借荆州”的说法是小说家言,其实历史上刘备向孙权“求都督荆州”只是讨要南郡的治权,建安二十年,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东部江夏、长沙、贵阳属吴,西部南郡、零陵、武陵属蜀。因此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进占荆州不能理解为《三国演义》中说的武力讨债】

在调度得当的前提下,《隆中对》与“汉中策”是并不矛盾的。跨有荆益,可以两路出兵;窥伺雍凉,可以拓展蜀汉的西北疆界。“汉中策”如作为《隆中对》的具体规划执行的一部分,二者按道理说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刘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占领汉中之后,刘备起馆舍,筑亭障,便利两川交通,更遣诸葛亮率军出屯骆谷。种种迹象,皆预示其弦外之音——摆明了就是你曹操要是再不动作,我就来关中串门了。若曹操仍率大军镇守关中,刘备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现下曹孟德忙于荆州救火,刘备不来趁火打劫,岂有此理?

刘备和法正想得很好,关羽在荆州即使不能攻下襄樊,拖住魏国大军、为刘备主力赢得进攻雍、凉的时间还是可以的,而孙权一直打着合肥的主意。张辽诸军既去,阻碍孙权北上的积年绊脚石一时扫清,徐、豫大门敞开,空虚尤甚江陵——准备了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孙仲谋与刘备曾结秦晋之好,又是十年的交情,犹能干出贩卖的勾当,而况“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曹操乎? 自回师成都,刘备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大兴土木,将两川交通整饬一新。此刻生息已久,而魏军主力疲于奔命,又云集于中原,刘备看准时机,终于再提大军,进屯汉川,锋芒直逼关中。

以关羽荆州兵吸引魏军主力,避实击虚,趁关中不稳而袭取之,收复先汉旧都长安,如此规划,可谓滴水不漏。

然而就是这个滴水不漏的安排,还是漏水。

刘备、法正千算万算,却忽略了荆州的战争潜力有限这一客观事实。关羽的荆州军实力并不强。当初勉力北伐,只为吸引曹操注意力,配合汉中战场,后来接连大胜,已是意外之喜,可是刘备竟从此将关羽当作万金油,指望荆州能为蜀中行动争取尽可能长的时间,全不考虑荆州的战争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如果孙权按照刘备的预想进攻合肥而与关羽相安无事,倒也无甚大碍。但吕蒙一堂晤对,终究燃起了孙权强烈的荆州情结,一番摇摆之余,曹操侥幸得脱,关羽自然要倒霉了。更糟的是,刘备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小舅子糜芳竟然已经暗中与孙权勾结准备卖国求荣。就这样,刘备的好运到头了。

正当襄樊战云密布、关羽前线失利(陆军被徐晃打败,凭强大的水军与魏军隔汉水对峙)之际,孙权几乎倾巢出动,攻击关羽后方,关羽率部回救,临近江陵,却得到了糜芳傅士人叛变的消息,全军顷刻陷入了孤悬敌后,补给断绝的死地,最终溃散。此时刘备主力屯驻汉中,欲救荆州,惟有顺汉水而下,经上庸,出襄樊。然此刻魏军云集于荆北襄樊,此路不通。故刘备惟有走建安二十年的旧道,自汉中返成都,下江州,出白帝。然陆逊在十一月已经攻克了宜都并且将本地刘备的势力几乎全部击溃,要出峡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此万事休矣。

刘备在蜀中,凭借关羽在荆州的军事行动不仅熬退了汉中的曹操,还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和进攻关中的机会。但同时关羽却因为荆州战争实力耗尽与强敌压境而终于失败,虽奋力向前,英勇作战,终究寡不敌众,为配合主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此外,刘备也着实忽略了孙权偷袭荆州的可能性以及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荆州对于东吴政权则有着特殊的意义。荆州处于江东的上游,拿下荆州即打破江东的长江屏障,无异于扼住东吴政权的咽喉。在吕蒙的战略规划中,甚至认为只有占领白帝、扼守住三峡峡口才能保障东吴的安全。

当然,如果在长江上游存在的是东吴的盟友,且在东吴能够向北拓展生存空间时,东吴对荆州全境的需求会有所减弱。按理说,孙权固垂涎于荆土,然招赘刘备,借授南郡,计策虽出鲁肃,若非孙权首肯,不过空谈。后中分三郡,孙权即攻合肥,未尝乘夏侯渊、张郃入巴之良机袭荆。或以为吕蒙代鲁,东吴国策有变,然最高决策者始终为孙权,鲁肃、吕蒙职止于谏议,观此二事,足证孙权并未醉心荆州而昧于大势。自赤壁战后,孙权屡攻合肥,败而不止,可见在其战略天平之上,豫、徐之重,犹胜于荆。若关羽韬光养晦,曲意雌伏,使孙权无后顾之忧,攻合肥之军何以向江陵?或许刘备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没有充分重视孙权对荆州可能采取的行动。

总而言之,占据荆州虽然有利于《隆中对》中规划的军事行动,然而且不论调度问题,单是为保住这块悬于外围的土地,所花费的资源与精力也是难以估量的。关键是要做到平衡,怎样充分发挥优势,尽量避免劣势是需要好好斟酌的。稍有疏忽,惨淡经营就当毁于一旦。有人就说了,若刘备在二次出兵汉中的同时及时派遣张飞率重兵赴荆州支援关羽,则秦川可得,荆州亦将万无一失,如此又何至于“秭归蹉跌,关羽毁败”?虽说此言不虚,然则做事后诸葛亮易,临陈处事、当机立断难。后人溯果推因,自然不难得出对于刘备而言当时如何如何最为得当。然则刘备作为当事人能将任何事情调度的分毫不差,其几率实在过低。

下为反驳刘备诸葛亮故意整死关羽的回答:

关羽有没有可能是刘备和诸葛亮合力谋害致死的? - 三国



  

相关话题

  人民海军在哪些时刻让你感到骄傲、自豪和感动? 
  如果当年刘备统一了三国后交给阿斗,阿斗能把江山正常移交到下一代吗? 
  为什么日本和国内对二二六兵变的看法如此不一致? 
  唐朝首都是长安还是洛阳?看到两京网友一直在撕这个。我能否客观的说一句? 
  关羽的傲气从何而来? 
  古代的公主都很漂亮吗? 
  中国人应该感谢美国人历史上的各种援助么?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际如何? 
  高句丽和三国司马懿平定辽东时代有什么联系吗? 
  那年的卤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上古卷轴5里最让你厌恶的npc是哪个?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快手红人「废材爱迪生」手工耿?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