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书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效率低下且成本过高的信息获取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世界上有四种知识。

1. 我知道我知道的:也就是我已经掌握的知识。

2. 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也就是我知道这种知识的存在,但不知道具体的内涵。在遇到相关问题时,由于知道这种知识的存在,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学习。因此,这种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转化为第一种。

3.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这非常罕见。有时掌握的知识在另一领域也能得到应用。因此虽然不知道自己具有能够在其他领域起作用的知识,但一旦接触到相关的领域,其实很容易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知识比较容易转化为第一种。

4.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这是指我不但不了解一种知识的内涵,甚至不知道这种知识的存在。即便遇到相关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因此,这种知识,其实是个人能力的最大的短板。


读书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减少最后一种知识的数量。

碎片化阅读有三个问题:

第一,它不成体系。我在知乎其实多次谈到过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但其中每一个答案都只是谈及这种理论与提问相关的部分。所有的碎片化阅读材料都是如此,对于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问题,一篇文章只是谈及非常狭小的一块。读者虽然对论述的问题有了了解,但对于背后的理论却只能识得只言片语。如此一来读者很难将相关的理论应用到其他问题的分析中去,或者应用的时候会出现偏差。

第二,碎片化阅读存在信息偏见。绝大部分碎片化阅读材料,是没有专业要求的。学术书籍写作,对信息的完整性有着一定的学术标准。学术书籍必须回顾过去的理论、对立的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论述。而碎片化阅读材料由于专业性和篇幅所限,往往只是单方面的论述,很少论及对立观点。当然这种问题在一些非学术型的书籍之中也不少见。但读者总可以选择比较学术的书来阅读。

第三,碎片化阅读的推送往往取决于个人兴趣,因此其内容往往会落入“我知道我知道的”和“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的范畴,如果自己不注意选取信息来源,就很难提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

纪录片也存在这些问题。而公开课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投入的时间成本,其实并不亚于阅读书籍。一般阅读一本书,也就是10-20小时的开销而已。

对于一些非常明确、非常细致的问题,比如如何去除某种污渍,上网搜索当然是最方便的。但如果想要了解比较宏观的问题,想要获得一个成体系的见解。那只有阅读书籍了。

由于书籍的“成体系的论述“,它可以把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讲到,还把大量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介绍给你。阅读一本好书,往往会觉得仿佛有一扇通往异世界的大门就此敞开。

再者,诸多知识之间越是相关,记住他们就越是容易。书籍给予的知识,往往是成体系的,相互紧密联系。因此在记忆知识的方面就比碎片化阅读有更大的优势。

所以,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效率其实是很高的。在很多方面,它是不可取代的。当然,如何找到合适的书籍,这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相关话题

  有哪些好的苏联文学? 
  有哪些年轻人需要看的优秀书籍? 
  如何评价大批图文作者开始转型视频创作? 
  哪些句子你看了想哭? 
  你们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孩子几岁开始学习自主阅读比较合适?如何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有哪些读起来平平淡淡却令人深思的句子? 
  有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看过的书都忘记了?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还是表达能力极差,应该怎么办? 
  同样的故事是看书还是看电影好? 

前一个讨论
9.18拉警报有什么寓意?
下一个讨论
什么叫干货?什么又叫私货?二者有什么区别?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