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明朝打得过欧洲列强,却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噗,讲真明代几次和欧洲“列强”的冲突我觉得真的连战争的资格都算不上,跟动辄数万十万入寇的北虏或建奴简直是天壤之别。

北虏这块@李梦阳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应该说整个明季的大半部分时间里明朝边军在面对瓦剌鞑靼甚至吐鲁番入寇时都是以人数上的劣势在对抗的,在达延汗重新整合之后尤甚,这里我想补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嘉靖年间大量如白莲教之流的汉人逃民叛入蒙古,这些人群和往常被俘的汉地边民不同,大都是有丰富斗争经验,熟悉明边防御虚实,在边防军中布有耳目的亡命分子




这些人不光大大提高蒙古一方的生产力和战争潜力,更能让俺答入寇从容地避实就虚,使明军的数量劣势更加明显,真的是如李梦阳所说,想找几场人数相当的对战都不容易,人数相当时你也让蒙古人别死了几个带头的就跑啊,“斩一酋,虏遂遁”的记载还少吗

蒙古这边扯远了,再来说说欧洲这边。

为什么说大部分明朝和欧洲人的冲突根本连战争的资格都算不上呢?不光因为欧洲人来的规模小,也因为明朝这边的应对同样也不是用来应付“战争”的

屯门和西草湾之战时,广东是根本不存在“正规水军”这种概念的,连汪海道都要临时征调民夫民船;

明末中英虎门冲突时,虎门寨新设不久,且缺编严重

以至于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明末亚娘鞋炮台是这样子的


但实际上却是这样子的



再对照事件亲历者彼得·芒迪的描述,这个小型的水堡铳台根本就是没有一兵一卒一炮(但应有预警的岗哨),还是在得知英国人来了之后,准备了数日才在夜里用戎克船把小炮和守堡兵丁运了进来




所以拜托别再说什么几个英国商人就可以吊打明军了,这些“使节”和“商人”在来到广东之前可是可以直接在印度洋上和葡萄牙的卡拉克、盖伦组成的战舰队正面开片的存在,如果非说这些商人只是什么公司保安的话,那么在虎门与他们对敌的“明军”也同样不过是少数“海巡人员”外加一个临时的碉堡。反正我是不会说就在这个事件的同一年,海上君王号下水,但是英国南部海岸却被搭着Xebec级别的北非海盗大撸一遍,当地Militia宛如吉祥物一样看着海盗扬长而去这个事实的,嗯


荷兰人这边呢,刻意强调武装商船和正规舰队的不同则更加没什么意义。先不说VOC这种集外交、军事、司法和贸易垄断权的准国家组织本就不是一般的商人公司可以比拟的,人开往亚洲的战舰好歹也是和联省海军船厂一起原装出品的man of war好么



自己看看在天启到崇祯初年这样的船只(8-10)在南中国和东中国沿海活动的有多少,可以说明人初遇红夷所见到的夹板巨舰,描述上虽然有所夸张,但也不是什么小型Yacht一类的“舢板”,而很大可能是这种大小和武装并不相差同期本土联省海军多少的主流战船


这个从荷方关于出入澎湖的船只记录中也能找到对证


7~800t,搭配3-40门火炮的“武装商船”,呵呵哒。真当你家欧洲本土的海军都是清一色的“海上君王”或者是一出港就仆街的“瓦萨”呢?

从上述的图和表也可以看出,料罗湾确实也不值得大吹,天启年间福建沿海明军所面对的军事压力实际上要比郑家大得许多。

以明军围攻澎湖为例,实际情况绝不是像下面这位仁兄信口开河的那样




哪个位面的明军能够出动两万人呢?

“檄行各道將,略抽水兵之精銳五千,列艦海上,以張渡彭聲討之勢。仍分布水陸之兵,連營信地,以為登岸豕突之防。第濱海數千里之長,額兵不及二萬”

看清楚整个海防额兵都不足两万,计划出兵仅仅五千之众哦

那么是役明军实际出动的兵力又有多少呢?

“臣仍躬涉海濤,抵於金門島,連發兵將三千,銜艫繼進,逼處夷壘,且攻且守,凡八閱月,而夷食盡計窮,始悔過乞降”

实际不过2~3倍的兵力差,面对铳城夷舟,从调集兵力到布置合围花了数月,最后誓师进攻只用了半月就迫使红毛投降

“風櫃三面臨海,惟蒔上嶼一線可通。掘斷深溝,夷舟列守。宜先攻舟後攻城,舟不可泊,城必不能守矣。遂於六月十五日誓師進攻。夷恐羈留商民內應,盡數放還。適南軍門又授方略,齎火藥、火器接應。即日運火銃登陸。令守備王夢熊等直趨中墩札營,分布要害,絕其汲道,禦其登岸,擊其銃城夷舟。又令把總洪際元等移策應兵船泊鎮海營前海面,直逼夷船,候風水陸齊進。七月初二日,夷計無復之,令夷目同通事赴鎮海營面見,求開一路。”

再配合前面关于夷舟的记录,这实际上分明是一场以并不悬殊的兵力优势进行海陆合围屈人之兵的成功典范,比郑一官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就算是郑家所面对的那种已经大幅轻型化和机动化的Yacht舰队,也不是一般哪怕是欧洲本土的商船可以比的,这种船和Xebec一样,在欧洲本土一样也可以把大船抢得不要不要的


看清楚这是一艘“使节”船哦!(手动滑稽脸)


你说像我一个玩大航海史的怎么尽给大萌洗地?

我明明一说大萌打败的并不是列强了,二说大萌的海防力量确实弱,请告诉我这哪里是在洗了
还不是有些讲明英之战只能反复嚼网文和《对华贸易编年史》之流,讲澎湖连个档案都不看就信口开河的明黑姿势让我很捉急啊(摊手)




最后再回到少数民族上面,看到有答主提到了东欧白皮被克里米亚抢得惨兮兮的状况


克里米亚鞑靼



如果把明军所面对的北虏们直接拉到欧洲的南俄草原,恐怕表现还会更好的。这块有空再更

以上です

—————————————————————————————————————

两年过去了小更新一下,顺便at一下评论区里出现的 @忒伊亚

原来在这朋友的位面里,“略抽五千”=“起码不会少于五千”,awsl

先不说这条友的西方史水平怎么样,至少语文上面蜀黍我觉得你应该是要趁寒暑假好好补课的,不然怎么会连下面史料紧跟着的实际出兵数“連發兵將三千”都看不到,还莫名其妙地帮我脑补出“殖民者没有火力优势”“鞑靼吊打白皮”这种我压根没说过的话?

anyway,本来年轻人评论区里口嗨一下也就算了,但是9个月过去了,这位朋友又进一步帮蜀黍我脑补出了“克里米亚一手吊打小罗斯”这种蜜汁观点。

看来这位朋友急需找回点自己的存在感,蜀黍我是理解的。but,在洋洋洒洒地开除别人谈论克里米亚的资格前,需不需要先看看自己说了个啥?

第一句就是错的也是不容易。克里米亚真的只能在大波波作妖的时候才能抢劫俄罗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更不用说,克里米亚鞑靼抢的不光是俄罗斯人,大波波也一样是惨不忍睹,但在这位患着眼疾的俄国史大神里都是可以被忽略的,合着南俄草原周边的势力永远是联合起来欺负你家大罗斯的呗?合着波兰人,立陶宛人统统被开除出“东欧白皮”了呗?

看来大波波的乌克兰边境被抢得多惨是不存在的。是啊,就像这位俄史大神说的,抢几个村子小城市能干嘛?能干嘛?

边境防务人手不足的时候波兰骑兵在哪里?没事啊,不过是sejm大爷不肯发钱让我们开拔而已,有种让鞑靼骑兵正面和我们打啊,保证被我们揍得……什么,你说那些被抓去当奴隶的屁民们怎么办?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都抢到Przemysl了怎么办?继续跟着难民一起向西跑呗!国境什么的,哪有命重要

真是奇了怪了,整篇回答没提俄罗斯一个字,敢情这位毛史大师是启动应激反应急着踩人所以强行给人发明观点了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与欧洲列强几次冲突的确很容易被归结为,明朝用一只手搬赢了人家一个指头。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注意到,西班牙灭阿兹特克、印加,葡萄牙打赢第乌海战称霸印度洋,大败卡利卡特(印度最重要的贸易大城之一,盛产香料)、攻克马六甲,这些战役同样只动用了几百人,也就是说,如果明朝更弱一点的话,西方列强用几百人就足以打成战争级别了。

只能说,16世纪开始后的西方列强确实太过先进了,以至于只用几个指头,就能对很多亚洲中小国家形成灭国的威胁!葡萄牙全盛时期远洋军舰不过几十艘,就能在印度洋如入无人之境。克莱武仅用800英军就能打下富庶的孟加拉,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由此看来,在台湾的荷兰士兵能达到2200人(wiki),纵观西方殖民战争战史,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够得上战争的级别了。荷兰在当时已经打败了葡萄牙,成为远东海域的新霸主,而台湾又是荷兰重点经营的殖民地,如何会不重视?葡萄牙在远东的很多殖民地,并不是被当地人反攻而丢掉的,而是被荷兰攻占的,这一方面也说明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同样对很多“当地人”有压倒性的优势。就拿台湾来说,之前还是西班牙人先占的,然后被荷兰人夺取。如果没有郑成功的话,当地人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推翻荷兰统治的。而郑成功的军队对于整个明末乱世来说,也只是几个指头。

1504年印度海岸的科钦攻防战,葡萄牙以140欧洲人+数百土兵守城迎战卡利卡特大军,无一人死亡
1509年第乌大海战,仅有18艘军舰的葡萄牙舰队大破古杰拉特、马木鲁克、卡利卡特联合舰队,仅有32人阵亡
1511年马六甲战役,葡萄牙名将阿尔布开克以700欧洲人+300土兵攻克马六甲,自损28人

这点我倒是要翻一个案,秦始皇的遗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实对于对外反侵略还是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的,并不像很多人单纯认为的那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因为它长时间保证了对外战争一个最基本的牌面——体量。

金、宋与蒙古交战,无数次几万人全军覆没,却还能撑下去,换成很多中东欧洲国家,早亡国了,这就是体量大的优势。倒是南亚、东南亚多的是小国,体量小并没有让他们有多先进,也没有阻止它们被西方国家奴役。这个时候,很多当地的统治者何尝不想像中原王朝一样,有着用之不竭的陆军兵力呢?

当然,自打安史之乱以来,中原王朝军事能力日益走下坡也是事实,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例如统治集团日益重文轻武、守内虚外、不善将将,但将整个屎盆子全扣到中国太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行之上是不公平的。


因此,题目问的东西只能归结于一点,西方列强距离明朝太远,论投放力量的总量和密集程度,还真比不上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虽然这已经足够对印度和部分东南亚小国、城邦造成毁灭性打击了。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很烦某些没事喜欢跑到你的答案下面装理科中,转头碰到一些问题就胡说八道扯淡没边的人。本来在知乎的界面下我是不喜欢撕逼的,不过有些东西看久了也觉得烦。干脆吐槽一次

仅以这位 @川丹丹 回答中扯淡的2个槽点为例,顺便科普下什么是明朝中后期的明蒙战争常态

第一个槽点简单,捣巢战术可不是明中后期开发的,明初就喜欢用。最有名的蓝玉捕鱼儿海大捷就是典型的捣巢战术,如果连这个都不了解真不知有什么勇气评论大萌的。这里我懒得做科普,请自行百度,哪怕看看百科也行。

再不济,成化年间的王越也会表示喵喵喵喵?什么时候捣巢成了中后期特定名词了?笑

第二个槽点,“明朝几乎放弃与蒙古刚正面”“人一样多都打不过”。笑!

事实上,明朝中后期,明蒙在边境战争的常态是少数量的明军对付动辄数万、十数万的蒙古入寇。

漫长的九边区区几十万九边明军,却需要防守七千多里防线,撒到各个卫所镇堡,兵力是非常可怜的。在明中后期由卫所制转为镇守营制之后,一镇最高军事将领的镇守总兵能短时间出动的直属兵力大致也不过五千,而大多数卫、所的守备将领能募集出动的兵力就更捉襟见肘了,通常不超过1千。

因为明军防守的是一个面,蒙古却是打击一个点,仓促间明军并没有办法短时间聚集大量兵力对付蒙古人

于是明蒙边境常见的战斗是这样的:

几百明军冲进了数万蒙古入寇者的军团中作战。。。。咦,某人不是说“放弃与蒙古刚正面”了吗?

呃,很奇怪吗?

注,我比较懒,借用某友人的资料。

以嘉靖年间的一个战斗为例“丙寅虏二万余骑犯辽东前屯自新兴堡入守堡百户常禄指挥姚大谟率堡兵二百据三道沟扼虏虏纵其围之提调指挥刘栋团练指挥刘启基共率军舍四百余尽锐冲之入重围与录大谟合力战贵围不克四人者俱死我兵伤亡大半虏亦创甚备御指挥王相问报统所部兵四百人赴之与虏遇于寺儿山大战移时杀伤略相当虏舍去相包□月首被重创移营沙河驿千户叶廷瑞调团练卒百余佐之相裹疮欲复战或曰虏充斥如此尔以寡弱卒当之战必无辛相曰吾家世为将惟有此一腔血报国恩耳且虏骄而无律虽众不足惮明日虏驱掠人畜歌归相疾趋出其前邀之战于蜡黎山虏悉众来相帅麾下殊死斗已而死竭相勇气益厉持刀左右击身被十余创而死指挥张策百户程克改胡镇及麾下士死者无虑三百人廷瑞面受数刀昏仆次日乃苏余卒无几无不带伤者虏遂即日引去事闻 ”

看的很累是吧,简单点说:

2万余蒙古骑兵入寇辽东,百户常禄指挥姚大谟率堡兵二百人抗击。虏忠围之,援兵提调指挥刘栋团练指挥刘启基带了400兵冲入重围合力作战,敌众我寡,于是“四人者俱死我兵伤亡大半,虏亦创”。于是虏兵不想纠缠退走,恰好遇到了备御指挥王相带的四百人援兵,又是一场恶战,400人对2万,结果“杀伤略相当”。王相重伤后移营到沙河驿得到百余兵力补充,于是不足500明军又一次参战。这次作为抢劫来的蒙古军碰到了硬点子,不得不“遂即日引去”。

这只是明蒙边境战争的缩影,亦是常态。除非蒙古人劫掠日久,明军才能集结出较多兵力去作战,但是往往这种情况蒙哒会跑的很快。很多时候明军守卫的将领只能选择用少量的兵力去拦截大量兵力的蒙古人,即使硬着头皮也只能出去,如果运气好,得到援兵相助,运气不好就。。。。

如果有龟缩城堡不出的将领,那么坐视劫掠的罪名就跑不了了。

同是嘉靖年间刘天河在宁夏设立的战车营就有另一个战例,明军五百人出塞被八千蒙古军队包围,明军分布战车自守,结果蒙古军队损兵折将之下竟然痛哭离去,五百明军得以保全。

这类战例记载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某些情况,明军倒是想人数相等的与蒙古人打一仗,可惜 @川丹丹你能给个机会让蒙古人别跑吗?

如果能对以上问题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对明朝对战车的重视和中后期的明军家丁化就可以理解了。


………………………

分割线之补充说明

@川丹丹 这位转进大神实在好玩。又拉上专家来为自己背锅,然而我想说专家表示这锅不背。特木勒这篇文章在篇中说的很清楚,是想对游牧-农耕关系中,补全农耕对游牧劫掠这一块的关系,因此论述了嘉隆时期宣大,与封贡有关的马芳等宣大明军将领的捣巢赶马行为,以此为论据描述游牧与农耕关系中还有农耕对游牧劫掠这种关系。因此在捣巢这一块,他并没有深入探讨捣巢战术的开始或者说这种行为的开端和原因。

但是到了这位惯常黑萌不黑萌不舒服斯基嘴里就成了,“明中后期”明军正面不敢肛,所以开发了捣巢赶马战术。

嗯,这种读书都能读歪了的功夫真是可笑。

实际上捣巢赶马并不是明中后期马芳等人专属战术。如果按照特木勒农耕对游牧劫掠的概念,成化年间王越对套虏的2次捣巢同样也是在劫掠游牧,除了斩首人头外,王越同样斩获了不少牛羊财务,并因此封功拜爵。但是王越的做法同样遭到了批评,因为在他二次捣巢后,蒙古小王子“达延汗”所部就进行了报复性的攻击,开启了延续到嘉靖的边境纷争。

如果把特木勒农耕对游牧劫掠的概念引申,洪武年间的对蒙作战也有同样的效果

借用朋友的曾经发过的总结:

第一次,洪武三年正月到五月,出兵数字不详 北元损失官员2519人,民3379人,军84500人,马68180匹。


第二次,洪武五年正月到十一月,明军出兵十五万人

北元损失官员30人,军10400人,民830人,牲畜120000头。

第三次,洪武十三年二月到三月,出兵数字不详

北元损失军士一万余人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正月到八月,数字不详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正月到六月,明军出兵20万

北元损失军64529人,民20万,马数千匹

第六次,洪武二十年九月到二十一年四月,明军出兵15万

北元损失宗室+官员2994人,军、民92867人,马49000匹,驼4804头,牛羊102452头,马驼48150头。

第七次、八次北伐数字不详

统计,八次北伐只计算有明确数字记载的收获,北元总共损失人口472051名,牲畜391626头。

数字不明确的不算在内。

也就是说这数次北伐光精确到个位数的记载里,北元就损失了四十七万多人口,还不算每年都有的小规模打击。

以上有几次战役也是标准的急袭捣巢战术。

黑萌不要紧,但你得姿势正确。滥竽充数就得有被打脸的心理准备。

最后,实际上捣巢也不是大萌的专属,汉唐一样有……

最后,我就用特木勒的原文再打这位的脸一次

互相抢掠哦,川丹丹你是怎么说的?被你自己举出的专家打脸什么感觉?


user avatar   tangshanda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回答,但是看到一个低级黑,我还是拨乱反正一下吧

在明英战争中,明朝其实是被英国人打得找不着北?根本瞎扯,因为这个是典型的欧洲人自吹自擂,在明方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压根就没有相关的记录,要知道攻占炮台火烧集市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为什么作为修史大国的明方会没有记录?就算是为了遮丑,那么同样是海盗的刘香真的攻占虎门炮台为什么就记录了?

在明朝的记录里面,可只有这些欧洲海盗被明朝攻退的记录,【紅夷揚帆徑欲入省,銃臺官兵放銃堵禦,打死夷人數名,夷舡泊回南灣。】【瞭見紅夷搭廠在山取弇,遵令督帶各舡目兵,密从山背掩襲,奮勇先登,夷人驚惶,奔走下舡,邦基等令各兵將廠寮放火盡行燒燬】【本月初三日夷船揚帆直入銃臺,兵放銃堵禦,自辰至未,夷舡不敢徑入,泊回原處,打壞小料舡一隻】【夷知有備,不敢寸進。】【本夜四更,夷船四雙,各帶艇暗藏大銃,乘夜突入白沙海面,官兵拼命對敵,各有損傷。】

来源:????

明人对英国人的行踪记录得很清楚,什么时候来送死被打跑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又回来送死继续被虐,至于什么大胜,根本瞎扯,明明一路在沿海逃窜,什么火烧市镇,还是瞎扯,明明你搭建的临时据点被突袭的明兵给烧了,而且明人也算实在,对自己伏击火攻英国人失败的事情一点都不避讳记载

这吹牛逼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利,仅仅用欧洲人一面之词也是用心良苦啊,更何况以英国强盗的尿性,如果不是被打怕又什么时候肯掏钱?若明人真的和此爱面子的英国贵族意淫的那样好欺负,尝到甜头的欧洲诸盗不会食髓知味而蜂拥而来将中国变成另一个印度?可笑

==

回来重看一下,发现被我挂的那位精神白左也是在搞笑,那么我也补充一些东西好啦

1、我的论点从来都是质疑英国在瞎吹,明朝炮台被英军攻占的记录只存在于英方的记录中,请问阁下拿出了中方或者其他方的史料佐证反驳了吗?我想至少你大清应该不会不喜欢这些东西的,只有孤证就敢乱放炮,键史砖家也是威武,更别说你洋大人史料造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笑死

2、我从来没说过铳台不是炮台吧,没想到阁下还能脑补出一个我是在百度后才说不是的,没有经验的人根本想不到这类骚操作吧,看来阁下也是经常度娘合作愉快呢,笑死

3、阁下咬死明方记录的“击毁炮台”就是“攻占炮台”,怕不是阁下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阁下的阅读能力也是和一般人不一样,而且英国火炮就是比明朝先进一些又如何?两者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暂不说你大英当时的船上有没有那么先进的炮,而这些炮又对我大明有多大优势上面已经有很多人打脸了,只是先进就能赢,那么你大英在阿富汗怎么输的?荷兰的武器也比国姓先进,怕不是在台湾战败的也是我大明?笑死

另外你大英不是抢劫了一大批我大明的火炮吗?我大明可以不记载但是你大英那边的记载又在哪里呢?还是居然被你家威德尔“漂没”到一个不剩?还有英军火烧集市的记录等着阁下洗呢?洗得了吗?笑死

4、英国人如果有能力攻占一个城市会不攻占而是长期漂泊海外?怕不是要把你家威德尔的老前辈德雷克气活,人家的舰队规模不如你家威德尔都能洗劫西班牙的几个重要港口盘踞多日补充完资源再拍屁股走人,并且存在于对方的记录中。

而且依旧一句老话,你大英在明朝以外的地方怎么就没这么佛心,笑死

5、友好提醒一些,阁下要反驳别人的打脸,最好不是只会出口成脏,留下一堆又臭又长的脏东西,关键信息和干货一个没有,这除了证明你因为某些原因所以缺乏家教外什么都证明不了。


user avatar   chuan-da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脱离了力量对比的斗兽考量都是耍流氓。大体来说,明人在与欧洲人的绝大多数冲突中都保有人数优势。的而蒙古人经常在入侵行动中集中大大超过当地明朝防御力量的人马,


与明朝-明郑对战的欧洲武装最多就几乎就没有聚集起超过1000人,击败最多欧洲武装的一次是明郑收复台湾,东印度公司方面在台湾有大约1500男人可以拿武器战斗,随后又有725人从巴达维亚赶来支援,然并卵,国姓爷有25000人。人比他多,炮也比他多,你让大萌怎么输?

@邓玉函 的上纲上线我不想回应了,树个靶子自己打好好玩啊。脑补我说什么郑军"人海战术"拿25000人包围荷兰一两千。我表达一个郑军享有人力优势罢了,你这是理解出了什么鬼?上过学学过阅读?你朱棣吧的人真的很无聊。


然而"北虏"和"建奴"就不一样了,明中后期蒙古拿大萌当提款机视掳掠为生产,入寇辄纠集数万骑,甚至明方还不少有蒙古"十数万"入寇的记录。以至于九边明军几乎已经放弃和蒙古刚正面(妈哒,人一样多都经常打不过好嘛……),而转而深度开发捣巢赶马一类的战术,在蒙古主力入寇时避其锋芒,深入草原掳掠蒙古老小营…… 客观来说这种以抢对抢互相伤害滴策略还是很管用的,至少对蒙古各部实现了的军事压力。封贡谈判前夕不少蒙古部直言苦于明军掳掠久矣,主动要求和平,加入封贡。

这里就不多吐槽某个想抽我结果自己搞不清"捣巢赶马集团"与前代捣巢的关系自说自话一晚上的货了。嘉靖时代诸将以"捣巢赶马为务","主动捣巢"可以说成了主要对蒙作战方式,家丁与将领形成了以掳掠蒙古人为业的利益团体都是前代不存的。现在想想,似乎那货不明白这种情况形成的前提其实是家丁制度,以为之前一直是酱紫了。

"建奴"能聚集起多少人马就更直观了,萨尔浒之战时仅八个固山就有男丁六万余,战场上又有民夫万余,对抗分兵的明军能在每个分战场上形成绝对的人数优势。搞得大萌战后惊呼建州有十万众…………

大体来说,大萌是这样的:

征服者上岸了是这样的:

蒙古人来了是这样的...... (蒙古银把具装骑兵至少保持到17世纪早期)


某位对我大萌忠心可嘉,但似乎汉语不大好的同学在另一个回答里大战风车,不断YY我的话"开发捣巢赶马"战术是侮辱大萌之前不会塞外捣巢,这位同学可能来自明斯坦国,对汉语词汇"开发"明显有误解。

在我们汉语中,"开发"的发展意味是泛意的,即可指创制,也可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度发展。对于明斯坦国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一些。这位同学也看不懂我在与他的对话一开始就说的"马芳非创制者,这种东西出现的很早"的意思。当然,更不要指望他搞清楚嘉隆时代捣巢的独特之处在哪了。毕竟在他眼里捕鱼儿海大捷和明中,后期捣巢行动也没啥区别。


在随后,这位同学陷入了不停自说自话的癫狂地步,简单的阅读能力也下降了。我提供了推荐阅读特木勒教授的《将帅家丁与明蒙关系》一文,希望他搞清楚特木勒教授所说的"捣巢赶马集团"是什么意思。据说他下下来看了,结果告诉我没写?为了进一步拯救明斯坦国留学生的汉语能力,维护中国与明斯坦国的友谊,现把原文贴出,大家帮他找一下好吗?(友情提示在397页)






















我想,一定是我和特木勒教授的汉语不够标准,明族同胞是不会犯错的。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明朝为什么那么多奇葩皇帝? 
  明(含郑明)真的没有纳过贡,赔过款么。? 
  为何袁崇焕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民间地位都比皇太极高?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祁镇是不是被美化了?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明朝疆域实际疆域到底有多大?包不包括疆藏蒙? 
  春秋战国时候有几个虢国?有几个申国? 
  「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的说法对吗? 
  明朝初期“南北榜”一案根本原因在哪?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米」字路口?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诺贝尔奖的研究不那么出名,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