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网站,它是否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bridge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明白为什么邀请我,看见题主N个提问都没人答,破例答一个吧。

知乎确实给互联网带来了重要改变,但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文章开始流传,而是它覆盖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思维的干货答主。这群人是其它网站很难覆盖的。

互联网模式早期是论坛,论坛结构里帖子与用户均为平权,导致垃圾贴泛滥。为解决信息过滤问题,博客兴起。博主定期更新博客,能够积累自己的信誉和入口,获得比只会制造垃圾帖的人更大的话语权。但大部分名人并没有时间长期写博。微博应运而生,只要你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获得一定的成功,就可以天然地获得微博推送的大量用户,无成本地获得话语权。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名人也会制造垃圾内容。他们有些人在某一方面有特长,但却并不愿意就该领域发言(其原因包括厌倦、写作成本高、话题不受关注等),更多地是贴家长里短或探讨社会问题。对于后者,由于相关知识和思维能力匮乏,他们并不见得比普通用户更出色。很多人并不会说理,只是靠着头衔在网上瞎吼,观点和语言越极端、越愚蠢,越能号召到喜爱站队的小白们,比如清华那位肖教授。这就是所谓的“公知”现象,“公知”近年来被污名化,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当网民发现,所谓教授学者们其实是些比自己都还不如的货色,他们会怎么想?尽管南周当时推出“公知”这个词的时候有严格的限定范围,但公众习惯于将知识分子当成整体对待。

具体情况可参见我的系列长微博信息污染之二《掌控网络舆论的抠脚大汉们》:

Sina Visitor System

由于专业内容的关注者少,网络舆论中最热门的博主都是时事、股票话题的。百度百家、腾讯大家等地方,花很多钱请作者,也未能解决议题过于集中的问题。以我个人为例,正规学习研究的专业是芯片设计和图像识别;养家糊口的技能是电子商务;最为精通的领域是网络舆论。但在网上,我的时事评论获得的点击数和捐赠却远超这些领域的文章之和,哪怕我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完备,正确率较低。以至于现在编辑们上门约时评,我都是介绍真正的专业人士给他们写,自己不写了。

舆论特征令真正的专业人士,很难上网就专业议题发言。因为这些人对个人的时间管理非常之好,绝大部分精力投在事业上,而非用于网络普及。专业议题关注度低也令他们缺乏动力。网络上,懂行的人没时间精力,不写;不懂的人,乱写瞎写。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在网络时代才有,自从有公共传媒时就存在了。大众的科学知识、海外见闻、社会观念,均来自于记者、编辑、制片人,当然还有掌权的人,他们的整体智力并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发言目的也并非为了传播知识。如果你要获得真知,传媒和舆论并非良好的渠道。

知乎用几个措施来促使专业人士或准专业人士进行普及型写作,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1.通过专业议题(不是通过人)来组织信息,用算法保证新人搜索议题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地削弱了各类吐槽、朋友圈聊天、时事热点的存在和影响力,保障半衰期长的有效信息的占有率。

其问题在于,光凭技术手段,无法分辨哪些是严谨专业的论述,哪些是长篇大论的胡扯。

2.通过运营来保证良好的思辨氛围。你不需要再给那些教授学者们反复讲解小学生逻辑了(这事儿也是我在网上碰见的最吊诡的事情)。也不需要再应对各种网络手法,例如马甲运用、拉帮结派、造谣辱骂起外号等等。

但是,这一个优点,随着人数的增长,在知乎,正飞快地消失。

3.培育了一个中坚用户群体,由它们来对讨论范围和质量进行奖惩。

这个优点也在消失。媚众的答案更容易高票。

这就是知乎的核心价值所在。

网络结构与中坚人群,只能减少运营的难度,但无法改变舆论本身。如果中国舆论自身是不成熟的,那么必然会反映到所有的网站上。如果中国人的科学、思维素养很弱,那么任何投票型的网站都难以抵挡长篇的胡说八道。知乎只是这个浪潮上飘起来的小浪花,却无法改变浪潮本身,并且需要时时警惕不被浪潮所吞没。


user avatar   abangto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所有黑知乎的人都不能否认并且一定真实发生的是:

现在知乎上的很多回答,不管是有趣的简短吐槽还是优质的长答案,

都直接养活了很多微博的营销号和微信的公众号。

我不止一次在微博微信上看到过很多营销号,直接复制粘贴了知乎的文字连作者都不标明就用,

而且是你抄我、我抄你,包括我自己的几篇回答也曾被如此对待。

而那些文字对营销号来说,都是拿去直接换钱的。

这算一大社会变化了吧?

对网络营销号而言,知乎完全是一个文字质量高而且免费、抄了还不用负责只需要跑得比香港记者快就行的社区。

但反过来,大部分知友使用微博内容的时候,大多会注明“转自微博”,

就算不注明,引用其他网站的内容,在知乎上并不能为引用者带来任何直接可见的效益,

涨粉涨赞那些虚的东西还是算了。

而知乎的社区氛围目前而言,是目前中文网站上相对理性而友好的,

相对理性是指,虽然有部分无脑喷(这是任何一个开放性网站都无法避免的顽疾)的存在,大部分用户尽管学历、能力、经济条件、见识经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使用知乎的时候,大部分用户还是带脑子的。

而一般情况下,对于某件大事的讨论,如果连知乎都沦陷了,我相信其他网站早就不堪卒读了。

最典型的就是几个月前陈赫的那件破事,不表。

相对友好是指,使用界面相对清爽(虽然功能不齐全)而用户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基本上能遵循“我来这里不是为了骂一句X尼玛而是为了好好说话”的态度,出现不友善的内容,一般举报都能有回应,而且知乎的拉黑功能一使用,可以确保这个账号不会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关于这点,微博已经快烂到根了,不表。

这就直接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故事、有经历、有精力的人,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读、写、分享。

所以,它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我想下面这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大家愿意分享、学习、阅读和成长的平台,

它相对理性而友好,鼓励大家在这里好好说话,并且,的确在这里,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它直接改变了知识的交互形式和体验。

我们这个社会的氛围其实是相当反智的,因为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其实很多知乎用户,在来到这里以前,对生活的分享、理解,身上的故事、才华,很难在现实生活和其他的社区得到他人或者好友的care或反应。

知乎改变了知识的交互,而且做得非常不错,这也是对社会的改变和价值。

另外,刷知乎不代表任何智商情商优人一等,可能只是代表我对现实忍耐度比较低,不愿与烦心的东西为伍,而已。

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最大的价值,一是聚集起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二是为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提供平台。作为一个用户,我同时在输入(阅读,学习)和输出(写回复,写评论)的过程中都有体会:

作为一个输入者,我认为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充斥了海量的无效和重复信息,不客气的说,简直是个大型垃圾场。而知乎的点赞排序功能就算有100个缺点,只要他能帮助我迅速过滤垃圾信息,那就是在为我节约下大量时间。我的时间很宝贵,感谢知乎为我省钱。

随便举个例子,假设我下周要去韩国旅行,想了解多一些韩国知识,我在百度贴吧上搜“韩国”,能找到什么呢?试了一下:


第一条,自拍了一张去韩国的护照和机票,拿公共论坛当朋友圈,对我毫无帮助,信息量为0

第二条,无意义的撕逼贴,信息量0

第三条,我关心的是韩国,为何需要深圳酒店的信息?推送给我有何用?信息量为0

第四条,贴自拍图,韩风和韩国沾点儿边,可我是要去旅行不是泡妞,无用

第五条,又是莫名其妙的东西,信息量为0

后面的不看了,没有一条有价值的。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大部分国内网站就是垃圾生产者,逼着人在垃圾桶里找吃的。浪费网友的时间,也浪费国家的电力。



我们再看看知乎搜“韩国”话题下的内容:


虽然并不直接是旅游信息,但都是背景知识,只要知乎把搜索功能再完善一下,想要定位到需要的内容并不算麻烦。

用知乎,实在是因为厌烦了长期以来在垃圾堆里找食物的体验。好好的坐下点几个菜不行吗?就算以后收钱我也认了。

我并不认为知乎已经衰落。至少在目前来看,我没有发现有任何一个平台在鼓励高质量人群聚集方面的吸引力可以与知乎相提并论,包括所有顶级大学的论坛。比如日月光华bbs,大概在10年前就已经版聊化。那种无意义的灌水是在浪费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

再说说作为一名输出者的体验

作为一名输出者,我认为知乎给了我一个较其他平台更舒适的输出环境。

我们平时身边的世界其实是有点反智的。你在社交网络上长篇大论一番,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你这个人好奇怪好特别,居然那么一本正经的打下那么多字。然后第二反应是怎么那么长我才不要看。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以后,除了工作需要,一年也不会有一次正儿八经写上千字文的经历。不超过5种姿态的自拍配上几句嘻嘻哈哈表情符,以及各种二流餐馆的菜品图,足以支撑他们在朋友圈刷出几百页的内容。你辛辛苦苦写出长篇大论,在那个环境里只会被当成神经病。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在知乎上写了好多篇10k、30k赞的东西,很多人给我私信表示他们对我一些观点的赞赏。但其实这些东西我早些年在微博都有,得到的反馈寥寥无几。当你写了十篇东西都是0评论的时候,很难还有动力继续下去。新浪把重心全放在明星名人身上,底层的内容生产者却无法得到肯定。朋友圈虽然解决了反馈问题,但好的内容仍然被埋没在低价值信息中。当我意识到他们本身连读完一段比较长的中文都不能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继续写也没有意义,或者说,给错了对象。

直到发现知乎,我才意识到我原来的路径错了。如果你要找个地方看书,你应该去咖啡馆,而不是夜总会。我以前就像是带着书去夜总会,还抱怨怎么那么吵,怎么那么暗,这书没法看。这是我自己没选对地方,怪不得别人。

现在只觉得,有个都是“自己人”的咖啡馆,真好。




  

相关话题

  你的安全感来自于什么? 
  为什么越活越觉得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青岛一司机接受酒驾检测时自称「加拿大人」,并要求交警开枪将其击毙,是出于什么心理? 
  有哪些「高手在民间」的操作? 
  你觉得最搞笑的笑话是什么? 
  雅思阅读如何在三十天之内获得显著提高? 
  有了洗碗机以后,你觉得家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送手表给女生作为生日礼物,有什么推荐? 
  如何去评价00后这一代人? 
  最应该去国外的哪些地方旅游? 

前一个讨论
张飞守阆中真的是闲置吗?阆中对益州的重要性如何?
下一个讨论
2008年的杨佳案,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网友在言语上公开支持杀死警察?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