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就是我比希特勒懂系列。
要我说造什么坦克,多造点键盘发下去喷就行了。
慈父都说了,战争是内燃机打赢的,我们内燃机多,所以一定会赢。
英美那边拿坦克底盘运兵,海上还漂着一眼往不到边的舰队。
德国人这边恨不得只要能移动的底盘都给加门炮。
德国一年一千多万吨油,苏联三千多四千,美国两亿以上。英国各个地方凑一下也要三四千不止,日本不谈也罢。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变成了每吨油可以输出多少伤害的问题。
听上去不靠谱,但是事实如下:
不耗油的列车炮和烧煤的战列舰,油耗0,输出强。
纯走路步兵,油耗0,输出有时候弹药也不需要,比如八路纯走路,赢。
苏联列车炮10倍德三,德三能不输么。
英美都还有烧煤的军舰在用,所以英美赢。
4缸汽油机卡车拉的卡秋莎,油耗小,输出高,德国没有,苏联赢。
德国的东西全是油老虎,乞丐跟阎王比宝,不输就没天理。
所以结论,德三把油全给空军用,陆军用脚走,炮兵靠手推,机动作战靠烧煤的火车轮船,赢不赢不知道,反正42年停战那是一定的,大家少受罪。
最优解个人认为不是四号+三突,更不可能是T-34。
汉斯应该41,42年开始用一款30吨级上75L60的缩水黑豹逐步替换四号,顺便把黑豹那个天杀的双扭杆改改。然后45年之后开始召唤黑豹2。指望四号一款25吨级的坦克打满全场跟34和馒头对撕是不现实的。
最重要的是考虑早一点总动员,三德子的战争潜力是很大的,毕竟44年能顶着轰炸达到那个产量,人力也不能说少。
三德子最要命的还是官僚系统效率低下。
编制的问题顺口提两句:1944年装甲旅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玩意没有存在的必要,曲射火力和后勤力量缺乏导致其持续作战能力相当低下,当突击箭头有白瞎了编制内的装甲掷弹兵,想要灵活师下面都有没什么事干的旅部,拿来当战斗群指挥部正合适(历史上也有这样的用法)。装甲师方面45*4这个规模算比较合适,想要营抗揍一点搞个(20*3+3)*3的师也不是什么大问题。45*3这种师拉到东线血太薄,96*2又太笨。
正确思路是砍了邓尼茨,柴油随便用(
四号嘛,44年以前确实是不错的坦克。但是43年盟军坦克和反坦克火力开始大跃进,44年是个炮都能穿你炮塔,正常点的炮穿正脸没啥压力,就那门中75好使。问题是你是坦克不是坦歼,要反冲击没点装甲怎么能行?更何况你德是在一挑三,产能能比得过三个国家之和就有鬼了。所以想靠四号打满全场肯定是不行的,43年必须开始升级。像黑豹这种有厚重正面装甲的坦克是必要的,(为了不显得浪费底盘)长75也是比较有必要的。这么合计下来,德国历史上的策略是歪打正着打中了方向,但是造出来超重就没有办法了(
当然换装黑豹要回国整训而不是当场收装备就能打、从国内回战场偶尔蜜汁自信瞎冲阵地,这个就属于没有办法了。新装备嘛,要理解(
IV在43年底已经基本不能用了,东线都已经到了前线不是很愿意接收+宁可优先要三秃子(至少高度矮一点)的地步了。
德三这个产能但凡不能打1:3以上交换比必然就是一泻千里,搓得出V的产能单位如果是1,那么这1的产能也是搓不出3台以上IV的,搓一台T-34更是不可能,德军去哪找自动装甲焊接机和柴油机?所以就军备生产上也是不合理的。
至于柴油机这种东西,有能好好装车的再说,没有真的别谈了。
根据你德三的实际情况还不如装甲兵优先装备大把重型坦克,因为重型坦克的造价和工时虽然高,就算VI的造价是2.5*的V,但应对敌军坦克中等以下甚至是大编组的效率确实是是显著高于V的,尤其是大编组装甲战的情况下V的侧面装甲非常容易被贯穿。
无论是在奥廖尔进攻战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T-34/76:V低于3:1的交换比,要知道当时34/76拿VI根本没办法,库尔斯克阵地防御也就算了,后面可是实打实装甲战),还是西线中后期的交换比都非常明显的显示了这一点,V可以说一旦陷入非预先设想作战区域,以及非数量优势的区间,作战效能就是极低,谈单车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老谈东线,西线实际上法莱斯之后V基本就是被M4打成1:1,这可完全不是什么好看的数字。
但只装备重型坦克这对装甲兵来说不可接受,因为这意味着缩编,装甲兵为了不缩编以及扩编抢占资源,甚至愿意接受炮兵部队的突击炮,你让他们只用VI/B基本是要了老命。
然后炮兵那边继续搞各种秃子,反坦克歼击炮兵那边搞追猎直接冲进下面步兵混成集群(也就是“步兵师”)把基础部队装甲化起来——当然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动作已经太晚了。
而且这几个兵种要不到实际产能和资源,还要经常受到装甲兵部队的挤压,追猎者量产时的困难度,以及找了个边缘厂的客观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这还是装甲兵老古给人做的,要不是老古装甲兵的脸面,反坦克歼击炮兵甚至都没机会做,编号都是自行地盘+火炮)。
装甲化德军所有步兵,而不是增强装甲部队的实力,才是当时实际上最重要的议题——实际上白俄罗斯战役的时候,但凡中央集团军群有600-900台左右的追猎者,分布在20-30个师级非装甲部队,苏军就很难突破了,至少不可能这么顺利的突破,这并不是一个多过分的数字——毕竟追猎者44.4-45.4正好一年就做了2584台,600台也就是一个季度的量,提前半年一年量产,一年搓三四千台应该也不是问题。
但这损害装甲兵的利益也不符合装甲兵的战术需求就是了。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