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拍戏的时候用的都是道具枪,但肯定还是会有一定的后坐力。
拍《长津湖》的时候,我演的平河,就是一个精通各种武器的神枪手,他会在电影里使用各种各样的枪械武器,实际操作起来还挺有难度的。其实我之前有过射击打靶的经历,但是在电影里不仅仅是要打枪,还会牵涉到战术配合和各种跑位的呈现,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各方面因素加起来,实际拍摄射击戏份的难度就会提高。
因此当时为了更真实地演出那种作战状态,电影开拍前,特地跟剧组的老师训练了很久。刚开始练的时候,确实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因为平河在电影里用到的武器大多是老式的枪,种类也很多,包括手枪、步枪、机关枪等等,现在这些枪在射击靶场已经见不到了,甚至有的已经被博物馆收藏起来了。所以这次能通过拍《长津湖》,去接触到先辈们用过的武器类型,我自己也感觉到挺荣幸的。虽然实际训练起来很有挑战,比如加上表演的动作后,每次射击受到后坐力的影响,整个体态就会显得很别扭,很难像最终电影里呈现的那样,很自然真实地完成一系列动作。
不过后来练得多了,发现自己的身体是可以跟枪的后坐力达成“共频”的,不能刻意地在每次射击之后下意识地跟它对抗或者防御它,这样一方面显得很假,另一方面也有受伤的危险。所以我就试着去适应它,尽可能让我的身体跟随它的节奏去摆动,这样看的人才会觉得我的射击状态是真实的,具体到电影里,观众看了就会有代入感。
再后来一直练到电影快开拍的时候,已经快形成肌肉记忆了,每次在射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产生的后坐力有了预判,也不会刻意地去逃避,即便是在时刻充满危险性与不确定性的战场上,也能自然地把一整套动作连贯地做下来。好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觉得自己离平河这个角色,又近了很多。
拍《长津湖》时,我们剧组为了尽可能追求真实感,所有事情都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的。在实战中训练射击这件事挺难的,和日常打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个技术活,好在自己克服了下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还不错。观众觉得真实,就够了。
总之推荐大家去看看《长津湖》,真的是一部凝结了太多人心血的作品了。也希望看完的观众朋友会喜欢神枪手平河这个角色,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想说的话,都融在实际行动里了。
谢谢大家。
有啊,在俄罗斯,我们中国公民不能买大口径枪支,我就买了气步枪、气手枪、狙击弩,还有就是打空包弹的Ak74M、马卡罗夫和56半的苏械原型SKS。
拍戏一般会用到打空爆弹的抢,那就重点介绍下吧,sks和马卡罗夫被朋友借走玩了,只能拆解AK74M供大家欣赏。
SKS 以及配套空包弹
马卡罗夫以及配套空包弹,枪友熟知的654k原型就是这个枪。
以下是今天的主角,AK74M全拆解。
这款枪虽说子弹没有弹头,但是它就是拿一把制式步枪改装的,上图有拆解后的枪口,可以看出来这枪不能发射制式弹药,但是枪管被堵后,开枪也会有阻力,但是阻力比较小,所以后座力也比真枪小一些,我们对比了猎场提供的AKM,后坐力要小一半左右。
2021.10.10 于莫斯科
拍戏有三种枪。
1.真枪打空包弹。拍开枪戏打真枪。内部处理过。有后座力,后座力没打真子弹大。空包弹没有头。但是3-5米内有杀伤力
2.道具枪做样子,不能发射,后座力基本靠抖。一般发给群演.
3.橡胶枪一般拍对打或者武行或替身做动作用
国内的二战真枪我基本都打过。打得最多的是驳壳枪。
12年八一厂的电影。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反法西斯周年献礼片。
胡锦涛主席亲自下的命令。反法西斯胜利讲话新四军提到的唯一连队—-刘老庄连。参加了国庆阅兵。
我们在原址附近进行的拍摄。旁边不远就是纪念馆。
我是饰演的“八十二壮士”之一。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亲自到现场讲话。
都是真枪,上过战场的。拿到手里都能感到杀气。
歪把子,捷克造ZB26,92重,还有水冷勃朗宁
长的三八,短的中正,有莫辛那干和恩菲尔德
这是我的捷克造。
第一视角
看看正前方是什么
【原文:捷克原产德国缴获卖给国军然后被我军缴获.....】感谢指正为21厂和德军无关。
还有t34-85.潘兴和谢尔曼。这部戏没上。
这把是道具枪。
拍完的感觉就是。和平来之不易。
致敬所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先烈。
我来举个例子就拿美国大片来说吧
美国大片中手枪发射子弹后坐力很小,为何中弹者被打得飞起
真正打过手枪的人不多(不要误会),但“没吃过猪肉”基本上也都算是“见过猪跑”吧,大家对于手枪的认识多少是有一些的。
电影里的打手枪
绝大多数人是从电影里看到打手枪的镜头,比如说好莱坞的大片和某些“神剧”中,猛男与美女们常常是一言不合就拔枪相对,那些手枪又大又重,即便不扣动扳机,端在手里也依然充满着力量感。
单手举枪已经很帅气了,但导演们依然觉得不足够,毕竟观众的欲望是无穷的。于是美女们纷纷上演双枪射击的好戏,左右开弓,令人我等大饱眼福。
在电影里,枪是道具,更是一种武器,所以开枪的效果会更好。火光闪过之后,中弹者向后飞起、重重地摔倒在地,演员手里的枪却只是轻轻晃了晃。
是不是大呼过瘾?
在过完眼瘾之后,热爱科学的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演员手里的枪后坐力那么小,她射出的子弹却能杀人?又为什么对方被子弹射中之后又能被打得飞起来?难道物理课上讲的动量守恒不存在吗?这都是些好问题。
咱们先来谈谈枪的后坐力
老粥只摸过手枪没打过手枪(我说的是真手枪),不过,年轻时参加民兵训练,步枪还是打过的。当时用56式半自动步枪实弹射击100米处的胸环靶,5发子弹我打出47环的好成绩,为此很是得意过很长时间。靶场上枪的响声和发射时的后坐力至今记忆犹新:响声很脆但不震耳,由于按人武部教员的要求抵肩很紧,枪的后坐力也不如想象中的大。比起下图这位老兄感觉是差远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步枪子弹装药量大、弹头重、速度快,其后坐力大可以理解。相比之下,手枪通常用于防御,它强调的是便携性,所以枪管短、子弹小,发射速度要慢许多,因此手枪发射时的后坐力与步枪相比是差很远的。
看到什么了?没错,她把自己打了。从画面可以看出有人教过她应该双手持枪,只是这支枪对于她的手来说太大了,由于握持不紧才导致枪口因后坐力上跳,打了自己的头。下面这个女孩子比她要幸运一些,她的Smith&Wesson 500左轮手枪直接脱手,看起来没有受伤。
如此看来,手枪的后坐力还是很大,并不像电影里宣传的那样,窈窕纤弱的女主角单手举着大口径手枪就能连续射击。
即便是一个壮汉,他也会严肃对待手里的武器,首先要站稳了,身体前倾手臂伸直,双手持枪。
这样是不是很帅?当然很帅!她是参加射击比赛的女警察。
只是为了帅才这么做吗?当然不是。这样做是有科学道理的。
我们知道手枪在击发的时候,子弹筒内的发射药会被点燃并剧烈燃烧,火药产生强大的压力在匣机内无处可去,只能推动弹头冲出枪口。与此同时,火药产生的热气流也从枪口一并喷出来,形成火焰和响声。
手枪给了子弹头一个向前的力,同时,子弹和喷出的气流也给手枪一个反方向的力。按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手枪获得向后方向的动量等于它给到子弹的前进动量与喷出气流的动量之和。
从上面这张受力分析图,我们不难看出,手枪后坐力的轴线与它的重心并不在同一条线上,而是存在一个距离R,在握持手枪时,我们的虎口顶住的也是在重心后方的位置。当子弹飞出之后,在后坐力的推动下,枪口不可避免地会上翘。为了控制住枪身,一个办法是双手持枪,用左手抱住右手,同时压住枪柄下端,以平衡枪管轴线上的后坐力。
即便如此,子弹出膛的瞬间,枪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会上跳。
记住:单手射击只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使用,并且你需要多多练习(你就当我没说),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并且臂力超群的士兵才能做到单手持枪快速瞄准射击。
这个问题不严谨,并且没有标准答案。
事实上,我们的手在发射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枪身向后运动的动量而非静止的力。如前文所述,这个动量是子弹向前以及火药气体喷出的动量之和。但是动量传递到我们手上时还会受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制约:枪支的重心、枪支自身重量(会随子弹剩余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枪支复进机构对动量的消耗等等。
一般来说,一支空重0.65千克的格洛克手枪发射9毫米子弹,它的后坐力约为3.5N·s,请注意,这里的后坐力指的就是枪支向后的动量;
同样地,一支点50口径的Smith&Wesson 500左轮手枪空重达1.6千克,它的后坐动量达到16.7N·s,也难怪上面那个玩枪的女孩子直接脱手了。
决定枪支后坐力的因素很多,并不是说枪越重它的后坐力越大,事实上子弹的装药量、弹头的重量和枪管的长度才是影响到其后坐力的主要原因。
子弹越大,弹头越重,枪管长,枪的后坐力越大。
子弹动量与杀伤力
一枚9毫米子弹头重8克,在射出枪膛时,它给到手枪的后坐力(动量)大约是3.5N·s,而子弹自身的速度约为358m/s,也就是说子弹自身的动量约为2.86N·s,我们知道,其它的动量是喷出的气流,在发射子弹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3.5N·s最多只会让枪脱手,而2.86N·s却能将一枚圆头的子弹射入人体并造成巨大伤害呢?
确实,如果你用手捏着这枚子弹头,即使使用很大的力气也很难将它塞进皮肤里。因为我们的身体富有弹性,子弹只会让皮肤变形而无法令其破裂。
我们知道动量的公式:P = mv
在物体质量m一定的情况下,速度v与动量P成正比,动量越大代表其速度越快。
一般来说,穿透人体皮肤造成创伤需要80焦耳(J)以上的能量,大于100J可以致死,而实际上大于1.8J的小弹珠就可以让你肚皮上的红点保持很久了。想一想,如果打的是孩子呢?
我们又知道子弹能量的计算可以用动能定理:
Ek = 1/2 mv^2
在这个公式中,一颗子弹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同时还与它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子弹的速度越快,其杀伤力是成指数放大的。
这是因为肉体的弹性受到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皮肤的变形需要时间,子弹撞击的速度越快,肉体就显得越“脆”。
重8克的9毫米手枪子弹,出膛速度约358m/s,它的动能高达500J,即便在30米开外也足以致命了。
7.62毫米步枪子弹与5.56毫米子弹哪一个杀伤力更大?有人可能会说,“口径即正义”,7.62毫米子弹更大更重,当然它的杀伤力更大啦!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通过前面的动能定理已经知道,子弹的重量确实影响到其动能,但之所以许多国家纷纷发展口径更小的5.56毫米步枪,就是看中了它可以在装药量更少的情况下提供更快的枪口速度。子弹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许多5.56毫米步枪拥有更大的杀伤力。当然了,子弹的杀伤不仅在于速度,鉴于其它因素超出本文讨论范围,不再赘述。
1焦耳能量相当于2千克的物体以1米/秒移动的动能,看起来拥有500J动能的子弹让一个人跳起来问题不大。
子弹击中人体属于非弹性碰撞,子弹会造成皮肤、肌肉破损、骨胳和内脏破碎,一部分子弹在体内运动过程中自身也会变形甚至破碎。也就是说这颗子弹绝大部分的动能都在击中目标的过程中转化成为热能损失掉了,没有多少动能可以将人推得飞起来。事实是,许多人在中弹瞬间根本就不会动一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打了一拳,但这“一拳头”的能量基本都化为破坏身体的热量了。
中枪者之所以倒下,一部分是出于“我中弹了”的心理预期,另一些是中枢神经受损从而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还有的干脆是被打断了腿。
我们用了2600字的篇幅描述了手枪后坐力与子弹杀伤力之间的关系,现在做一个简单回顾。
手枪在发射子弹时是有后坐力的,火药的能量足以让你的枪脱手,所以打手枪时必须小心。姿势很重要,力量也很重要。
电影里的演员们用的也许是真枪,许多时候她们发射的只是空包弹。这种子弹没有弹头,发射药量也比较少,因此你会看见很大的火光听见声响,但后坐力却非常轻微。
子弹的杀伤力更多地取决于弹头飞行的速度,速度越快的子弹动能越大,杀伤力也越大。
在高速飞行子弹的碰撞下,身体会变得很“脆”,因为皮肤和肌肉在极短的时间里来不及变形,它的弹性变得很差,所以很容易被子弹破碎、击穿。
子弹在进入身体后会因阻力很快减速,其动能的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所以电影里中枪者向后飞起来再落地的镜头也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