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看好商汤科技?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给你介绍个公司,刚上市的,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忽悠:

寒武纪。 上市当天最高价297,目前131,即使跌了一半多,目前市值仍然有525亿,上市当天这股的市值达到1200亿,然而你看看这家公司的基本面:2020年三季报营收1.5亿,净亏损3.1亿。2019年营收4.4亿,净亏损11亿。现在还没出2020年报,大概率营收是要跌的。因为2019年的营收大部分是华为970 980采购npu增加的营收,他们的招股书显示,第一大客户的营收占比接近90%,并没有透露具体客户,但是毫无疑问就是华为,之后华为抛弃寒武纪,推出自家的npu,这90%的营收基本就没了,当初华为发布970,这公司还厚着脸皮发了祝贺信蹭热度,然后被最大金主抛弃后,靠着中科院的关系火速科创板过会,反正现在金主不金主的已经无所谓了,股市割韭菜比靠金主滋润多了,即使再跌50%也是血赚,在我眼里,这股的社会价值远远不如钢铁猪肉股,甚至对于做实业的国家来说,是危害,是虚浮的资本,只会收割社会资金。 十大股东里除了创始人,清一色中科系国资,是谁在操纵不用我多说了,反正寒武纪之后,科创板对于这一类的公司过会非常谨慎,寒武纪靠着联想这一层关系火速过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很大伤害。

当年最火热的ai双巨头,寒武纪做硬件,商汤做软件,寒武纪这德行你们也看出来了,纯粹就是概念炒作,npu这玩意,传统硬件巨头稍微发力下就做出来了,华为做了达芬奇,苹果a13开始也有了npu,高通联发科都有,这护城河也太浅了,被资本抛弃才是正常的,只要资本市场稍微收紧,寒武纪股价就会跌成零头。

再来谈谈商汤科技,别看商汤概念多牛逼,话糙一点就是人脸识别+大数据,基本上是个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不过比寒武纪好的是,商汤有实实在在的营收,而且商汤是为数不多的第三方,不属于bat,2019营收50亿。

这是商汤的业务,我又仔细看了商汤的成功案例:

给小米手机做了人脸识别,给vivo手机做了拍照美颜算法,给华为做了人脸表情,为奔驰提供人脸识别,给写字楼提供人脸识别,给房地产公司上海西岸提供人脸识别。。。。

无论再怎么包装,脱离了前几年的概念炒作,商汤的真实面目资本都知道了大概,人脸识别,基本上除了这块也就没营收了。 所以商汤在资本市场要疯狂包装概念,没有概念的话,撑死也就营收缩小版的海康威视,海康威视2020营收635亿,净利润133亿,市值5328亿,商汤预测2020营收增80%,那就是90亿,那么估值就只有700亿,商汤去年被机构估值120亿美元,大致相当。

跟商汤相似的旷视科技,这是阿里旗下的人脸识别,但是外界给的估值非常低。旷世为了上市,先来了一轮财务大洗澡,大搞股权激励,前三年亏损140亿,好家伙,亏损算股民的,股权算阿里的,赤裸裸的割韭菜港交所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撤回去了。然后等着科创板开张,又被科创板刷了,机构给出的估值是40亿美元,创始团队肯定不答应啊,光是股东和机构们烧的那些钱都已经有13亿美元了,现在才40亿,回报率才这么点,赚惯了快钱的阿里不愿意了。

旷世的问题就是商汤的问题,旷世背靠阿里输血,不上市没多大关系,所以才会一而再的达不到条件就终止上市,商汤的问题更严重,商汤从2014年到现在融资超过40亿美元,完全靠一级市场在续命,不得不说,以前资本市场概念火的时候,认购还得排队,现在ai炒了六七年,什么样的玩意大家也清楚了,于是就有不看好-”估值修复“。

当年的ai四小龙,商汤、旷世、云从、依图,全部折戟ipo,要么放弃上市,要么折价上市,商汤有融资还能烧,旷世有金主爸爸,后两者就惨了,人家是想ipo,但是财务问题被ipo审核卡住了,上交所已经认定这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跑路的,上不了市,也融不到资,于是裁员降薪,惨啊。

商汤如果在港股上市,也就是100亿美元,港股流动性不足,是是实实在在的价值估值,商汤肯定不甘心,光融资就40亿美元了,机构几乎没赚啥钱。如果在科创板上市,200亿美元,毕竟啥玩意回A股上市都是double一下,越往后拖,可能估值越低。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汤公关有百度的风格啊,一票的水军。


这么说吧,商汤你不能把他当AI企业看,因为主营业务和收益无法支撑越来越庞大的体量。


你把他当投资机构就对了,进入新行业招新团队,饼画大一点再拉新热钱,看着吧,缺乏商业落地的初创AI企业一定会投资和收购来消化过多融资。


大家想想商汤最火的新闻是什么,除了融资还是融资,今天刷新纪录,明天刷新纪录。


想做“国内”安防,为了钱又拉了一大堆外资,你怎么和有部委背景的海康比?


国外安防能用你技术么?


你说做了很多客户,麻烦产品拿出来看看?


00000000我是分割线00000000


既然最近商汤官方号和商汤员工不断冒出来“辟谣”,那么再多说两句吧。


PS:一般基层员工根本不可能了解公司核心情况。


下面逐条反驳商汤官方号宣传的东西,看起来软弱无力。


1-说手机人脸识别出货量多? 了解这个行业的都知道根本不赚钱,技术授权直接买断,手机厂商(oppo)不是傻子,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机型和商汤合作,一些机型和旷视合作,没有护城河。


2-说机场,商汤敢说双流机场一个安检口单子有多少钱么?除了双流机场还敢说哪个机场用了商汤产品?记得你们自己人在2018年5月说过基本已经退出安防市场。


3-中移在线和旷视、云从、依图都在合作,你要啥自行车,拿得了几万块?


4-本田为了购买商汤物体识别技术(商汤自称自动驾驶技术)耗费1亿美金(商汤自己人到处说的),成为本年度最大笑话。


5、高通撒网式投了一群企业,每个投了一点钱,为什么会投商汤,大家看看这些企业一些投资机构的共同点就明白了,不过还是商汤PR声势大。


6、MIT.......和MIT合作PR砸了不少美元(对很多AI公司来说可能是一大轮融资的钱),这里我就不点明了。


还有,请不要每次都说发表多少篇,多少篇论文了,真的很尴尬,知道吗,记住了,你们是开公司的,公司是做什么的,可以大声告诉我吗?


商汤想成为一个国际AI巨头,但很尴尬的是拿了那么多人的钱,实际落地却远远不及预期,只能通过和地方政府合作,用投资来换订单,比如宣称投资上海60亿以及成都200亿。投资1亿,给商汤1亿订单。你问商汤哪来那么多钱?


呵呵,资本游戏。


最后,投资人不是慈善家,投资人的钱也不是落袋为安,这个气球吹这么大,要么香港上市韭菜接盘,要么....参考deepmind的尴尬处境。


商汤在商业市场什么领域都做,什么都占据不了话语权的作风和谁很像,评论里已经有人说了。算是中西结合的怪胎吧。


0000000我又是分割线0000000

商汤的风气我是服气,公关搞不定,发到公司群让一群涉世未深的程序员来反驳。


无非就是你就是黑,我汤完美的逻辑。


没有一点干货,大家无非就是我汤技术很好,兵强马壮,气氛和谐,哈哈哈。


当年乐视的公关也是这么说的。


user avatar   shang-tang-ke-ji-senseti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于2020年3月17日。

2019年是商汤成立的第五年,过去的这一年,商汤又有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在各个行业内深耕,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落地,形成规模化的业务发展,并持续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加速全球化的布局。同时在人工智能行业内,商汤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当选为国家人脸识别工作组组长单位,推进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促进AI安全应用。

一、规模化的落地应用

商汤致力于研发原创AI技术服务于社会和大众,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目前,商汤科技在多个垂直领域都有规模化落地,涵盖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智慧城市、以及教育、医疗、零售、广告、金融、地产等,为超过700位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像大兴国际机场的智能旅客安检系统、AR技术与故宫传统文化的结合、将智能驾驶应用于公共交通等。AI技术已充分延伸到人们的生活中,提高了生活和工作效率,并带来各种创新体验。

1. 智能通行

智能通行领域,商汤科技SensePass智能通行产品助力实现人员服务和管理,确认人员刷脸通行权限,进行人员进出管理和考勤管理。目前,商汤SensePass系列产品已经为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尔总部、京东方、链家、万科、北京地铁、世茂、海航、白云机场等诸多企业级客户提供涉及多类场景的识别、管理服务。

1)商汤科技助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造智能旅客安检系统

2)商汤科技SenseKeeper“打卡”海尔总部,青岛海尔总部创牌中心和董事局中心大厦应用SenseKeeper人脸识别闸机,实现管理效率升级

3)商汤SenseOffice智慧办公平台在上海世茂大厦落地应用

2. AI+文化艺术

在文化旅行领域,商汤科技不断探索科技与艺术、传统文化的结合,利用人脸识别、肢体识别、手势识别、风格迁移、数据可视化、AR等多项前沿原创AI技术,与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合作,让观众体验AI与艺术的碰撞;与故宫文化合作,为观众带来穿越古今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全新生机活力,开启了线下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展览馆发展的新篇章。

1)商汤携手故宫文化,用AI演绎历史的传承与创新

2)上海当代艺术馆 x 商汤科技,跨界打造 “Art×AI系列艺术展览”

3)湖北省博物馆、苏州云观博 x 商汤科技,联手打造的AI+AR博物馆项目“曾侯乙编钟”

3、AI+互动娱乐

互动娱乐行业,商汤科技凭借增强现实技术平台,带来有趣、新颖的人机互动方式,服务各类短视频、直播等用户原创内容(UGC)视频平台(如2019年的爆款捏脸APP:ZEPETO),日均使用平台功能的用户过10亿。5000万台智能手机加载商汤SenseAR引擎,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有趣的ZEPETO捏脸APP背后是个有“AI”的灵魂

4、智能汽车

在智能汽车行业,商汤致力于打造符合车规级质量体系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及智能车舱解决方案,推进可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此外,商汤自2017年联合顶级车企(本田)共同研发乘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已在上海、杭州、日本等地开展测试,实现在半开放场地内的无接管自动驾驶。

1)伟世通 x 商汤科技,联手推动智能车舱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2)商汤智能车舱“落户”上海驿动班车

3)商汤科技在杭州展示面向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5、 AI+教育

在教育行业,商汤科技AI基础教育体系涵盖从面向小学到高中的教材、SenseStudy AI实验平台、实验课程、教育机器人、实验室、教育服务6大模块。商汤科技以自身在学术与人才方面的深厚积淀为基础,综合解决了AI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如何教、谁来教、如何学、如何评价”四大问题,不断发挥AI基础教育生态优势,实现AI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化和普惠化发展。目前,商汤已把人工智能教育带给了北京、上海、深圳、青岛、香港、澳门、晋中、衡水等20余个城市。不到两年,商汤科技已累计培养教师1482名,覆盖学校765所。

1)商汤与黄浦教育共推AI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商汤科技实验中学”挂牌

2)中国的第一批人工智能教师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批52名中学骨干教师,历经5个月的人工智能专业培训,顺利结业。

6、智慧健康

在智慧健康行业,商汤科技凭借领先的深度学习算法与高并发影像三维后处理能力自主研发了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致力于为医院各临床方向提供覆盖诊-疗-愈全流程的智慧健康解决方案;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上,SenseCare可同时满足高效的辅助诊断和复杂的三维手术辅助规划需求,目前已落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诸多国内顶级三甲医院。就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汤科技SenseCare肺部AI智能分析产品完成升级,并在第一时间驰援湖北前线,以及包括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等多个省市的医院及医疗机构,高效、准确地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

1)科技助力防疫!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启用商汤科技CT影像新型冠状肺炎筛查系统

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商汤科技第一时间将落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的产品进行了新冠肺炎功能升级,保障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7、智能终端

此外,在智能终端行业,商汤科技为众多知名智能手机品牌提供人脸解锁、智能美颜、智能滤镜、背景虚化、智能相册等影像技术,让手机拍照更好看、使用更智能、交互更有趣。目前将近5亿台手机加载了商汤AI功能,商汤人脸解锁功能每天被调用达65亿次。同时,商汤也为智能门锁等不同的智能终端产品提供人脸识别等技术,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1)手机变身万能尺子 商汤算法加持OPPO R17 Pro实现“AR测量”

(视频:v.qq.com/x/page/t08184i? )

2)商汤携手TCL打造“无接触”式智能家居门锁——TCL K6X,由商汤科技与TCL智能家居联合开发优化3D人脸识别技术,可帮助用户实现“无接触”式开门。

二、全球发展、全球布局

目前,商汤科技现已在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京都、东京、新加坡、利雅得、阿布扎比及迪拜设立办公室,并在海外多个国家实现产业落地,推动中国原创AI技术出海。

1、在日本

商汤科技在日本打造“AI·自动驾驶公园”,成为商汤科技智能汽车技术在日本的研究开发基地,并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

2、 在马来西亚

商汤科技、马来西亚科技公司G3 Global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3 Global”)及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马来西亚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

3、在中东

商汤科技与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达成战略合作,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设立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重点支持发展医疗、遥感和教育等多个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

4、在泰国

商汤科技与泰国SKY ICT公司及泰国知名地产开发商Sansiri(尚思瑞)公司合作,共同推动“AI Cloud”技术及相关解决方案在泰国地产行业的落地与应用。

5、在新加坡

第八届新加坡艺术周(SAW)2020活动中,由商汤科技AI技术所支持的微笑表情互动装置,为海外公众所带来的创新体验。

三、学术成果

“造脑”是AI领域核心差异化的重要内容,商汤一直致力于AI底层框架搭建和原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包括从自研的深度学习平台、每年提升两个精度的识别算法,到对外提供的各种深度学习训练和平台能力,这些成果都能够帮助商汤的合作伙伴快速获得业务升级和创新的AI能力。此外,商汤也一直致力于进行AI基础研究以达到更多技术突破。

1、CVPR

商汤科技62篇论文入选CVPR 2019,多个竞赛项目夺冠

商汤科技CVPR 2019录取论文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包括:高层视觉核心算法——物体检测与分割、底层视觉核心算法——图片复原与补全、面向自动驾驶场景的3D视觉、面向AR/VR场景的人体姿态迁移、无监督与自监督深度学习前沿进展等。

商汤科技和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MMLab)还联合开源了两个重要的纯学术代码库MMDetection和MMAction,推动AI行业更加深入和开放的学术交流。

2、ICCV

商汤科技57篇论文入选ICCV 2019,13项竞赛夺冠

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商汤致力于研发原创AI技术,用多方面的创新为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2018年9月,商汤科技成为中国科技部指定的首个“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在此后有效推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带动行业发展;2019年11月,商汤为AI行业发展贡献了更多力量:

1)商汤当选国家人脸识别工作组组长单位,推进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促进AI安全应用

2)商汤获三项权威信息安全标准认证,推动AI安全应用更进一步

3)汇聚中国AR200家成员单位的AR联盟成立,商汤科技当选为AR技术产业联盟(CARA)理事长单位,助力中国增强现实产业的发展

4)商汤与多方联合举办病理、放疗两大MICCAI国际挑战赛,促进产业与学术研究的交流,帮助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助力AI医疗在临床中的落地

五、快速成长

商汤快速成长,同时,也肩负了更多责任,面对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商汤科技就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释放科创动能,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助力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治疗,及复工复产。

1)商汤“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多场景落地,无感测温助力疫情防控

2)商汤肺部智能分析产品助力多地科技战“疫”

3)商汤科技大厦“无接触”式AI办公体验,用科技助力复工抗“疫”



更新于2018年6月13日。

距离上次发表这篇帖子已有半年,这半年商汤飞速发展:与阿里巴巴、MIT、上海仪电、小米等诸多优秀企业、机构达成了合作和应用落地,4月25日商汤科技举办creAIte 创以智用——2018商汤人工智能峰会,发布了一系列重磅产品……下面就来简单列举:

一、 落地与应用

  • 商汤科技在2017年已实现全面盈利,商汤科技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实现快速落地。
  • 商汤科技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长,快速结合场景落地,2018商汤科技主营业务合同收入同比增长10倍多。
  • 截止到目前,商汤科技与超过7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


4月25日creAIte 创以智用——2018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峰会产品发布


在4月25日creAIte 创以智用——2018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峰会上,商汤科技以原创AI技术赋能手机、互联网娱乐、安防、汽车等行业,发布了多个最新产品:商汤科技增强现实黑科技SenseAR,商汤科技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商汤科技SenseFace3.0和商汤科技SenseFoundry,以及商汤科技智能汽车产品驾驶员监控系统SenseDrive DMS,直击行业痛点,提供最具优势的解决方案。


1、商汤科技增强现实黑科技SenseAR:4月底,一款瘦身美体视频在网络爆红,出自商汤科技之手。在425商汤科技AI峰会上正式发布的“增强现实黑科技”。此外,商汤科技与OPPO合作推出以SenseAR为引擎的OPPO AR开发者平台,并吸引京东、王者荣耀等超级app入驻,全面推动AR购物与娱乐体验。


2、商汤科技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商汤科技发布SenseFace 3.0、 SenseFoundry两大智能安防产品,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带来新思路。


3、商汤科技驾驶员监控系统:商汤科技发布首款智能汽车产品SenseDrive DMS驾驶员监控系统,以原创AI技术赋能汽车行业,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嵌入式芯片优化技术结合,实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驾驶分心、危险动作等驾驶员状态的实时智能检测与提醒,为驾乘安全保驾护航。


商汤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高通、本田、中国移动等行业顶级头部合作伙伴在大会现场也纷纷表达了对和商汤进行深度合作的看好。

Honda代表发表关于Honda和商汤科技的合作最新进展的演讲。


来自高通的代表发表关于“与商汤科技共同构建AI生态合作体系”的主题演讲


智能手机行业:


1、2018 年6月,小米8 透明探索版正式发布,商汤科技为其提供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2、OPPO R11s在发布会上宣布使用商汤科技的AI技术,实现人脸解锁、智慧美颜等对用户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新功能、新卖点。


3、vivo在印度、印尼、泰国等多个海外市场发布的V系列旗舰新品vivo
V9,搭载了商汤科技原创研发的AI智慧双摄方案,提供更加柔和自然的背景虚化效果,打破了市面上普遍基于人为指定像素匹配规则的传统双摄算法,在双摄三维感知领域具备独创性的领先优势。这也是目前业界唯一的产品级双摄景深估计算法。


4、魅族Flyme 7搭载了由商汤科技提供的人脸识别解锁技术,在毫秒级别即完成面部细节特征的匹配,实现“无感知”的解锁体验。


5、一加全新旗舰OnePlus6运用商汤科技原创AI实时虚化光斑技术带来了全新升级的“AI人像美拍”。针对不同场景点光源的虚化阈值进行适配,让拍摄更加自然真实,呈现出媲美单反的艺术效果。


上海战略合作


去年11月,商汤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上海市政府将与商汤集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商汤集团5年内在沪总投资额不低于60亿元。今年,商汤就相继与上海仪电、上海临港等签署战略合作。


1、 上海市政府与商汤战略合作,上海市政府发布新闻:


2、上海仪电

商汤科技与上海仪电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3、上海临港

商汤科技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打造智慧园区。


二、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

2017年,商汤科技在CVPR和ICCV两大全球顶级视觉学术会议合计发布43篇论文,商汤科技亚洲第一。

2018年CVPR大会,商汤科技、香港中文大学-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以及其他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共有44篇论文被本届CVPR大会接收。

商汤科技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拥有超过8000块GPU,支持多机器多GPU分布式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支持千亿级参数的模型,上亿类别的大规模分类。


1、商汤科技联合MIT成立人工智能联盟

商汤科技联合MIT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将致力于全方位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脑科学智能算法、医疗图像、机器人等,商汤科技与MIT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以应对更多全球性挑战。


2、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

商汤科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了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


3、商汤科技、阿里巴巴及香港科技园联手成立AI实验室

商汤科技、阿里巴巴及香港科技园联手成立AI实验室,扶持本地人工智能创业生态发展,与香港分享更多内地人工智能研发成果与应用场景经验。



-------------------------------华丽分割线------------------------------------------



以下为2018年1月24日第一次回帖


商汤目前是发展最好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

一. 在人才储备+技术实力方面

1. 商汤科技目前有800余位技术研发人员、150余名毕业于世界名校的人工智能博士生;

2. 2017年,商汤科技在CVPR和ICCV两大全球顶级视觉学术会议合计发布43篇论文,亚洲第一。商汤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拥有超过6000块GPU,支持多机器多GPU分布式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支持千亿级参数的模型,上亿类别的大规模分类。

二. 行业应用方面

  1. OPPO旗舰机型R11s、vivo旗舰机型X20均使用了商汤科技的AI技术,实现人脸解锁、智慧美颜等对用户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新功能、新卖点,OPPO R11s发布会上着重展示了这一点

2.安防行业中,商汤科技的人证核验技术已经落地双流机场,升级了安检的安全性。

成都商报报道《化妆整容惹祸!与身份证照片差距太大,成都女子安检遭拒》,阐述成都双流机场利用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拦截了人证比对严重不符的整容女子登机。

view.inews.qq.com/a/NEW

3. 中移在线合作

4. 更多国际巨头、政府对商汤科技的认可

本田与商汤联合自动驾驶AI技术,本田发布新闻:

honda.com.cn/news/detai


高通与商汤合作,共同推动终端侧人工智能发展。高通发布新闻:

qualcomm.cn/news/releas

上海市政府与商汤战略合作,上海市政府发布新闻:

shanghai.gov.cn/nw2/nw2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商汤科技评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之一,报道如下:

technologyreview.com/s/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汤科技在知乎有几个有趣的地方:

  • 有关它们的问题下面的回答,匿名用户特别多。(比如本问题,不包括我,目前7个回答5个匿名。)你们随便搜其他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这关于Sensetime"神级创业包装,会包装概念比会赚钱还重要?!"文章 ,会发现同样的问题: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有许多匿名用户。我可以理解反对的回答匿名,支持的回答也匿名我就想不通了。我瞎猜的啊,可能很多ID拿了好几个这种科技公司的钱发帖支持自己和打击别人,又懒得弄好几个账号,顶和踩干脆都匿名好了。
  • 每隔几天就要出来刷存在感,主要是三个主题:
  1. 这个公司很牛逼,超牛逼,很难进。比如本问题下某匿名用户原话(浙大本+芝大硕的学生做梦都想去某汤...),再比如匿名用户的提问 匿名用户:商汤科技 SenseTime 有哪些牛人?
  2. 公司又融资啦,超有钱。比如问题匿名用户:如何评价商汤科技宣布获得获1.2亿美元融资,鼎晖、万达投资人工智能?,比如话题新智元首发:商汤科技B轮融资4.1亿美元 创AI行业融资纪录,比如话题商汤科技拿下28亿巨额融资:人脸识别与欺诈团伙,正展开一场攻防大战,比如话题#年会大奖哪家强# 商汤科技2018年会揭晓390万元员工大奖等等。
  3. 在大标题中把商汤科技和其他明显不是同一体量的科技巨头并列,比如话题:2018秋招前端面经,拿到了百度、京东、360、美团、商汤科技、华为offer


从知乎上的这些造势可以推测商汤是个特别牛逼的公司。不妨上它的官网SenseTime看客户案例:

  • 案例5说商汤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遥感方向的合作关系,但是拿这两个机构和商汤作为关键词,搜不出任何新闻。


  • 案例1说商汤与vivooppo有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拿oppo和商汤做关键词,也无法搜索到任何协议,出来的大部分是疑似商汤的软文,比如:

OPPO与商汤进入甜蜜期,R11s借AI拍照对抗寒冬_IT新闻_博客园

OPPO、vivo手机大卖都靠这家公司,AI独角兽非它莫属

国产手机“智”变突破 商汤科技连续人脸解锁OPPO、vivo

其中提到:当天 OPPO 副总裁吴强重点提到与一家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型公司商汤科技的合作,这与新品发布会时尽举国际大牌合作公司惯例相悖,实属罕见。


用吴强和商汤作为关键词可以搜到的新闻是:

OPPO R11s正式发布,实力诠释“后中争先”

此外,OPPO一直在围绕着用户的核心需求,不断探索各种前沿科技的整合与应用。吴强透露,目前OPPO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东京等国内外科技前沿地带成立了研究中心。尤其在影像技术、5G、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OPPO投入了更大的人力和资源。除自主研发外,还与供应链上游的龙头企业,如索尼、三星、商汤科技等进行深度合作。吴强表示,未来会有更多技术成果逐步运用到产品中,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所以商汤科技只是oppo众多科技领域合作伙伴中的一个,准确地说是摄像功能方面的众多合作伙伴中的一个,但是到了商汤软文里就变成了:“进入甜蜜期”、“oppo vivo大卖都靠这家公司”。


  • 微博的合作,包括“为新浪微博实现脸部特效、美颜、手势识别、前背景分割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属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相当简单的应用,拉几个硕士生办个小作坊就可以搞。


  • 其他的案例,包括与广州市某公安局、云南省公安厅、融360、分众金融、中移在线等组织的合作,技术核心是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用途很广,把它做好了赚钱肯定没有问题。然而,远在深度学习大火之前,这项技术已经是计算机视觉在应用领域做的最成熟的技术了。仅靠这一项就说自己是“科技独角兽”显然是十分不自量力的。


商汤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科技实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从上面的各种分析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 在官网上对商业案例的展示过于简单。没有合同、没有合作伙伴主动发表的声明,没有相关专利号展示。从而这些合作案例是否真实存在,作为一个看客很难判断,所以我对这家公司的实力是有怀疑的。当然,这不代表其他类似的科技公司就比商汤强,它们也许比商汤更垃圾,更会吹牛皮。
  • 公关的问题。这家公司的公关十分令我反感,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通稿写的太牛逼,与公司实力不符,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说了。
  2. 在知乎上刷存在感太频繁。大家都知道知乎在计算机视觉和相关板块的干货量是比较少的,更新比较缓慢。相比较之下,商汤科技的帖子特别多,频繁出现在我的时间线上,而且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扯淡,小道消息,没有一点学术内容。这种帖子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知乎相关话题的阅读体验。
  3. 商汤人、或者商汤聘请的公关,容不得一点负面评价。任何负面评论,其中包括很多路人的十分中肯的评语,它们都要组织反击。包括我这个答案,在上面就有人逐条进行反击。这种公关策略,使商汤在我心里的位置一点也不像一个科技公司,更像是一个通过舆论造势的空壳公司、口水公司。并且,我浏览了一些在知乎上维护商汤的非匿名用户,它们的时间线上没有一点和技术细节有关的文章,都是和公司、创业、上市、风投有关的内容。从而我判断这些人根本不搞技术。一大群不搞技术的人,在知乎计算机视觉和相关板块天天上窜下跳发帖回击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把商汤的话题弄得特别火,可想而知是多么让人反感。
  4. 搞人身攻击。比如本题题主问“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看好商汤科技。最近开始很多关于商汤的负面消息,去年我还想着以后去商汤工作的,为什么画风会突然就变了?”这个问题很显然是路人很可能问的问题。

目前最高赞回答(33赞,可以说明商汤在知乎的势力有多大)发现这个题主是清华物理系的学姐,不好意思喷对方是黑子,就开始巴拉巴拉说自己觉得商汤多好,说学姐被人蛊惑等等。人家问的就是大家对商汤的看法,你觉得商汤好,你就说商汤好,你有什么资格和权力说别人想的不对问的不对,怀疑别人被蛊惑?

有人觉得电影《教父》难看,有人觉得周杰伦唱歌唱的垃圾,有人喜欢苹果讨厌小米。现在有人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教父、不喜欢周杰伦、讨厌小米。答案可以有两种:

我喜欢《教父》,因为xxx;或者,我不喜欢教父,因为xxx;

我喜欢周杰伦,因为xxx;或者,我不喜欢周杰伦,因为xxx。


但是你们商汤的鼓吹者不这样,你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她不喜欢《教父》,因为她被人蛊惑了;

她不喜欢《教父》,因为她是友商,因为她是黑子。

这就是商汤的逻辑:如果一个人觉得商汤不好,一定是这个人有问题


如果想被人看得起,就把自己做大做强,掌握核心科技,整天在网上打压反对意见,只会越来越让人瞧不起。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下份代码。买几台服务器。

谁都能来。


user avatar   xiang-xing-wen-zi-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日,据港交所文件披露,商汤科技即将香港上市。市场预测估值超过120亿美元、人民币近千亿,这或许将成为AI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你可能不相信:看上去前景无限的AI行业,实际普遍处于年年亏损,背后是数不完的血与泪。更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持续亏损,却不断有人巨额投资。为什么呢?而这可能正是最有趣的商业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工智能与股票市场,去追问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多远大的航行

就要面对多大的风浪

人工智能,或许是继蒸汽机、计算机之后,人类史上又一次重大发明。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弄潮儿,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与旷视、依图、云从,被江湖并称为“AI四小龙”。作为人工智能的领先企业,在营收表现向好的同时,“AI四小龙”却无一例外的,都陷入年年亏损。比如,在2018-2020这三年,“四小龙”累计亏损超过400亿。所以,在“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背后,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你会问:明明前景无限,为什么普遍亏损呢?

有人说是因为高昂的智力成本,比如商汤科技5000名员工中,有2/3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开支都是天文数字。但这,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吗?

应用场景狭窄与赢利模式单一,或许才是AI行业面临尴尬的深层次原因。比如,“AI四小龙”的技术输出,主要是面向政府和大企业,都集中于安防、金融领域,这类业务通常个性化定制程度高,再加上大客户议价能力强,于是导致开发成本高昂,人均效能显得产出低下,导致AI企业普遍徘徊在亏损边缘,颇有些高处不胜寒。

于是,我们忍不住就要问了:既然大客户难做,那为什么不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直接面向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消费者呢?实际上,可能大多数AI企业都做过这样的尝试。遗憾的是,国内多数中小企业,貌似目前还不具备付费意愿与能力。但需求不足也许仍然是表面原因,需求没被深度满足可能才是真实原因。所以,更为重要的是:AI技术自身还需要进化与扩展,目前都主要集中于人脸识别领域,这导致应用场景单一而过度竞争。但场景延展,在哪里拓展呢,这不是说说而已。如此一路追问下去,我们发现,也许问题根结在于:人工智能无法独善其身,它有赖于其它行业的创新与普及,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现在被围观的元宇宙,这些行业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其成熟还需要时间,我们正处于鸡鸣破晓前的起舞。

面对如此的道路艰难,有人也许会说,为什么不等鸡叫了再起舞呢?但等鸡都叫了,你还有机会吗?更重要的是:不养鸡,鸡能叫吗?还有人说,搞什么人工智能,做好眼前事就可以了,什么赚钱做什么呗,这好像也对。但如果,没有人去做更前沿更前瞻的研发,就像被众人诟病的有些科技企业,发展很快就会遭遇瓶颈。所以,我们最好去尊重那些在理想与现实间较劲的人。而这样的人,面对的最大尴尬是:我知道它一定会到来,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多大的风浪

就要打造多大的帆船

前面说到亏损,下面这个故事好像很熟悉:京东就是经历多年亏损,才走到云开雾散的今天。这似乎说明:亏损有两种,战略性亏损与战术性亏损。所谓战略性亏损,就是坚信遥远彼岸有片新大陆,为跨洋航行先打造一艘巨大帆船。

实际上,股票市场的诞生,就产生于这个执念。比如,最早的股份制发明,起源于1553年从英国深入俄国的远航。当时的海上贸易,你想赚多少钱就要走多远。而这次航行,成本与风险远非个人所能承担,它需要穿越浩瀚无人的白海,就像今天人工智能进入探索的无人区。当时,若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务实,为啥不就近卖猪卖羊帮忙修房子呢,远洋贸易这种事根本不靠谱办不成。但总有人不信邪,于是凑份子的股份制就这样诞生了。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延展出股票交易所与银行,催生了现代的商业文明。因此,著名经济学家巴特勒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人类历史中单项最重要的发明。如果没有它,连蒸汽机,电力技术发明的重要性也要大打折扣。”

所以说,尽管我们现在把股票更多看作买进卖出的游戏。但股份制与股票市场的起源,其实来自于穿越无人区的探险需要。所以,一路亏钱的企业,仍然有巨头愿意投资,商汤科技此前就完成12轮共计52亿美元的融资。为什么呢?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当然,更多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投入巨大还步履维艰的今天,就连最初的投资人都有些吃不消,所以上市似乎成为AI企业的必由之路。在此,作为一个独立观察者,我没有为任何一家企业摇旗呐喊的意愿。每一位理性投资者,都会根据自己是短线操作还是长期投资,去评估风险与收益,还会看创始人是否实实在在的做事。

更为重要的是,我其实不太关心这次上市的结果。因为,如果股票市场是艘船,比这更强大的力量,是时代洋流的走向。所以,如果是否乐观,也可分为战略性乐观与战术性悲观,我保持战略性乐观。尽管当前AI产业面临一些困境,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人工智能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特别是伴随相关产业的成熟,AI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无所不在。


最后,回到那个问题:我知道它一定会到来,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的话,也许是最好的回答:

不要去预测未来,而是去创造未来!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好多人没包含懂王,一旦这么多人中包含了懂王,所有的人都会改变观念。

商汤科技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懂王曾经制裁过它,有懂王认证,我觉得应该看好,毕竟懂王曾经以美帝全国之力打压过。


user avatar   peng-yi-cheng-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wang-ying-16-6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我们该如何正视同龄中那些比自己优秀太多的人? 
  屌丝一枚,魔都摸爬滚打到33,上班上到快吐了,现在年收60万了,房贷每月2.7万,该不该辞职创业? 
  如何看待谷歌公开 tensorflow 专用处理器 TPU? 
  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 
  为什么在脸部打马赛克的时候通常选择在眼部? 
  为什么CV能做到让一幅人脸图动了笑了,而NLP的text-style-transfer进展貌似一般? 
  如果2020年打算跳槽,有什么推荐的职业吗? 
  如何看待AI杀入斗地主领域,快手DouZero击败344个AI排名第一?未来人类斗地主能斗过AI吗?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下一步如何发展? 
  最近考虑辞职去创业, 全职拍记录生活类型的内容,从零开始还有机会吗? 

前一个讨论
混动车型建议买吗?
下一个讨论
日本车值得购买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