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如今的东北有哪些好的方面? 第1页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便说一点吧——不惯着外国人臭毛病。

比如说2018年5月,长春街头一小姑娘被三个外国醉汉调戏,路人解围被打。随后警察赶到。本来事情到这里基本也就结束了,但其中一个外国人犯贱,对着警察漏下体,并辱骂警察 f u police.

然后围观群众就把这三个外国人给揍了。警察介入后,直接上警棍,在一片吆喝声中,以老外被干躺完美谢幕。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0853231083114496


user avatar   chang-you-ha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声明:本人所举的两个例子发生在南京和上海,并不代表本人认为南京人和上海人在这方面不知廉耻,相反我很喜欢这两座城市,而且在这两座城市也有很多好朋友。更不意味着在这方面,全国其他地区不如东北。

我所想表达的是,东北人民经历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老一辈东北人体会过当亡国奴的滋味,进而使得东北人民对这种媚日、精日行为深恶痛绝,对这种行为零容忍。


2018年,四名中国籍男子穿着二战时期日本军装,在上海四行仓库玩cosplay。

过了不久,两名男子在南京紫金山南京保卫战时期中国军队碉堡遗址前,穿着日军军装摆拍。

我敢断言,没人敢穿着这身衣服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通化杨靖宇陵园、哈尔滨七三一部队遗址门口拍照。

我觉得这就是东北最好的一点——东北人有底线、知廉耻。

同时对无耻之人,东北老乡会采用能让他理解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挂一个奇葩!




今天是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国家公祭日。一会我们要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生的烈士志哀。其中,被称为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医生是东北人。在此期间,有大批东北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其中辽宁2045人、吉林1179人、黑龙江1534人。

我想请这位网友说说,他眼中的东北人是什么样子?

明人不做暗事,我举报你了! @豺霸 欢迎有空来东北。

再给大家展示一个,估计一会也要被折叠了,我很不喜欢知乎这一点,这样的回答干嘛动辄给人家折叠或者删除了,留着看个乐儿多好。


再挂一个更好玩的!


这位自称宇宙第一大帅比的网友,认为我挂上去的几个人说得没问题,但是看看他的回答,结合他的网名,我觉得他的问题可能更大一些,而且主要集中在大脑。

再来一个!

后来我问他是哪里人,他回答他和田汉先生是同乡,还说他的家乡没出过汉奸,各个都是好汉。我因此得知他是湖南人,说实话我对湖南人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媳妇儿就是地地道道的长沙妹子,更不要说湖南还出了那么多令人敬仰的伟人。但是这位网友恐怕也忘了,湖南还出了一个仅次于汪精卫的大汉奸——周佛海!但是,我不会因此说湖南人如之何。

还有这位海稼轩。

说实话,这两位汉奸的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东北的汉奸好像都是在家乡沦陷之后投敌的,比起汪精卫、周佛海这些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辗转千里主动投日的汉奸,还差了一点,用 @海稼轩 的话说,还真是能力不够。

还有这二位!

现在很多人都说九一八之后,东北人一枪没放丢了东北,这是历史常识极度缺乏的体现。相反,九一八之后,东北军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授意下撤出东北不假(想为常凯申洗地的请去看一下蔡英文解密的电报),但是政府怂了,东北老百姓没怂。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打响了第一枪,东北抗日义勇军最高峰时有55万之多,占当时东北总人口的1/60。这足以证明东北人民抗击侵略者时的坚决。

更何况,当时不抵抗是国策并非东北军擅自撤退。而且,在马占山、李杜等将领的领导下,仍有大量的东北军先后在齐齐哈尔、双城、哈尔滨等地奋勇抵抗,各地守军战至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这能叫一枪不发?

西安事变,有效的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之后,几十万东北军开赴抗日前线,转战大江南北,1945年基本拼光,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东北军飞行员几乎全部血洒长空,抗战期间东北军有20余名少将级以上将领阵亡,占全国比例10%,荣获青天白日勋章34枚!这样的军队,你能给说成不抗日?

这位更是奇葩!

中国最庞大的三支伪军人数,伪满洲国军15万,皇协军9万,和平建国军60万,怎么能说伪军东北最多?

抗联是全国最艰苦的队伍,物资严重短缺,在黑吉辽各地坚持抗日十四年,国民政府没给填过一兵一饷,抗联唯一补给线就是被日军武力封锁的东北城乡,百姓们冒死把粮食棉衣烟卷送进山,被日军逮到就屠村,局势如此恶劣,东北人的抵抗却没停止过,怎么能说东北人怂?

非但不怂,而且抵抗猛烈持久。

东北出过大汉奸,比如臧式毅、张景惠,也有小汉奸比如出卖杨靖宇的程斌、赵廷喜。

但是,今天绝大部分东北人以杨靖宇将军曾经在此战斗为荣,以臧式毅等人为耻,不会给这些人洗地。这就是东北人知廉耻的体现。

今天,绝大部分东北人也不会因为汪精卫是广东人、周佛海是湖南人,而说这两省的人都是汉奸,这是东北人有底线的表现。

再挂一个!

有些人和我举方正县的例子。方正县立碑事件确实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是,深入了解这件事之后,很多人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民15000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死在方正县,当时草草掩埋,还有大约5000人留在了当地,其中大多是老弱妇孺。1962年,一位战后留在当地并嫁给了中国人,名叫松田千尾的日本妇女,在山里开荒时挖出大堆白骨,经确认正是当年日本开拓团的死亡人员的遗骨。当地政府请示上级如何处理。最后被报到国务院,在周总理的批示:这些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要好好安葬,以警示后人。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方正县修建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而后来被砸的那块碑是2011年树立的,上面刻着收集来开拓团死亡者姓名。所以,从本质上说,被砸的并不是什么纪念碑,而是一面姓名墙。同时修建的还有当年收留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姓名墙。

墙上有这样的序言。



我原本不想挂人了,结果今天一早又遇到了一个奇葩。

洗地的水平太低,居然能把这几个精日败类的合影说成是电影《八佰》(这是电影名的正确写法,我在这里给这位 @如花 纠正一下错别字)的剧照。我也是醉了,你难道不看官方公告吗?


我只想对这位 @如花 说一句:您信口开河的洗地,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如花 而且你说的夜总会的坐台妹和讨债公司的打手里东北人多这件事,我还真的很难反驳你,因为这两个群体我几乎没有过接触。

但是,我也建议你提高一下自己的品味,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模式。

喜欢音乐的话可以听听音乐会,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里都有东北籍的乐手和歌唱家,比如著名指挥家滕矢初是哈尔滨人,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是沈阳人,华人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魏松是盘锦人,著名的盲人钢琴家孙岩是长春人。

还可以去看看芭蕾舞或者话剧,全国各大芭蕾舞团、话剧团里都有不少东北的演员,而且那里的姑娘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颜值身材比起夜总会的不知要高出多少,而且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也有天壤之别。

所以说,没事少去夜总会,也别总欠债不还,惹得债主雇佣讨债公司上门服务,提高一下自己的层次和修养,你会认识更有有才华的东北人。


最后,还是祭出大作家马克吐温吧!


user avatar   nin-h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朋友对我之前说的上去就动手这一个行为有些异议。确实,非特殊情况确实不会动不动就动手的。我当初也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毕竟现在你动手就要承担别人的医药费啥的(顺便在讹你个几万块)。但是,上去帮忙是肯定会去的。帮你把他支开,撵走,或者报警之类的这些是肯定会的。绝不会袖手旁观在旁边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啥的。但是,万事无绝对。也不能说我们东北人全是见义勇为的好人,我这里指的都是大部分人。所以,你要是拿极个别例子来说事,那我也没办法喽,开心就好。

这里在给你们上个视频。虽然语言很暴力,但是我喜欢。

——————分界线——————

这么说吧,东北的女人,万一在大街上被骚扰你都不用报警。只要旁边有一个东北老爷们在,你都不用害怕,上去直接就是一顿胖打

至于那些东北黑的,一种是印象停留在东北小伙露脚脖紧身衣紧身裤的。可能比较反感。我可以告诉你,那只是东北的一小部分人吧。

第二种人,跟风瞎黑的,你来过东北么你就一顿瞎吵吵?就你们那些无缘无故东北黑的,你是不是得不到东北人的品质就想毁掉的心里啊?那我告诉你,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得到,这辈子都是个臭虫。东北爷们的敞亮仗义是你这辈子都学不到的,懂了么?

有不服的东北黑,欢迎来骂我。


user avatar   qing-wen-ni-you-mei-you-y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东北念了四年书,东北的好好坏坏算是都看过一遍了。在我看来,东北唯一的坏就是不再富裕了。一切所谓毛病,都是由此产生的。城市不光鲜,人民素质不高,坑蒙拐骗什么的。又不是东北特色,你去看看一切穷的地方,国内外哪不一样。

少跟我地域歧视,别说你那穷但是民风淳朴,淳朴是因为你那压根就不穷,贫富差距还没那么大。东北不一样,人口大多都集中在城市,工人多农民少,几轮下岗潮下来大量的老一辈的工人早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没工作你让他们怎么活?坑蒙拐骗,下三流什么都干,能怪他们?但凡生活给个正儿八经的机会,他们能成现在这样?

你们这些外地人,没有经历过,就知道指责,就知道贬损。不说良心不良心的事情,东三省人的死活也不关你事,但是脑子总要长点儿吧。真就饱汉不知饿汉饥何不食肉糜了。在逼呼我听了多少长篇大论说东北该怎么治理才能复兴的瘪犊子话了,你那么能讲道理你上啊?光哔哔?重工业区没落,是全球性的,你那么牛逼你怎么不当联合国秘书长呢?

要看东北的好,你得不看他的穷,你得去东北,你得在那片黑土地上待一段时间。你在那里待得越长,你离开的时候就越想哭。因为再去其他地方,你看不到那么鲜活的人了,你看不到那么立体的生活了,东北这地方就像颗洋葱,你一层一层地去剖析这块空旷的大地,你越看,眼睛越红。你可以看到有人光鲜亮丽,你也能看到在底层挣扎着生活的人,如果你起得特别早,去六点的时候早市看看,看看那些菜贩子,看看那些套着袖笼子买菜的人,看看那些蒸蒸腾腾又破破烂烂的小店。你到店里去买个早饭,一两块一张饼子,一两块一碗鸡蛋羹,坐在你身边吃饭的都是些清洁工大爷大妈和在街角等活的人;差不多中午的时候你穿过两条大街,街对面有一家火锅店,价钱合理装修也很好,重点是上的肉量大,他家生意火爆,但是我知道今儿早上跟我一块吃早饭的那些环卫工人们不会来这儿吃午饭。

你要看他们结婚的时候,你要看穷人的婚礼,看小康人家的婚礼,要看东北名流们的婚礼,那些五六人住在一间小破房子里的人,那些有着自己小家的人,那些住别墅的人,他们结婚的时候都一样的快乐,你就看各种各样的人的笑,瘦骨嶙峋的人的笑,白白胖胖的人的笑,斯斯文文的人的笑。看完了你才去说,你看看,怎样的人不需要生活,怎样的人不希望要好的生活。

你还要看看他们都怎么生活,就我读书的学校,一个修鞋匠,大冬天住在他那个修鞋子的小破棚子里,外面是皑皑大雪;你看看那些蹲在墙角等活的零工,互相有一茬没一茬的搭话,聊的都是些米面馒头的生计,你再看街那边推过来的烤地瓜的车,看看卖糖葫芦的,看看夜市上卖自己做的手串子的,天桥上卖耳包卖袜子的,你听他们吆喝。你听不出生活吗,你看不见蒸蒸腾腾的人的样子吗?你再看那些衣着光鲜的生计,看那些领子是领子袖子是袖子的人们,再看看面色如土却依然挺着胸膛穿着貂在冬天的大街上走的老妇人们,你们笑话她,可为什么我只看到她的头昂得那么高,腰站得那么直。

本来就没有什么东北人素质不素质的问题,也没有招不招黑的问题,都是人啊。凭哪点就不一样了,凭他穷吗?该他穷吗?凭他坏吗?只有他坏吗?你们为什么不思考,为什么不感怀,为什么要俯视呢?

内心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你们为什么不自责呢?没见过,没感受过,你们为什么要去信呢?

就当我说了一大堆瞎话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这实在孩子,东北人,跳河救了两个人,累虚脱了,还不忘按时把外卖送到。








user avatar   zhao-wei-hang-you-cheng-xxdan-d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说一句:东北除了经济,哪里都像发达国家,或者说至少是有发达国家潜质,谁赞成,谁反对?为什么我会这么判断?这个咱们先往后搁一下再说,咱就行先唠唠东北经济问题。

现在乍一看GDP数据,东北省份似乎被西南西北拉齐了距离,再看人均GDP,甚至有被这两者超越的态势,这也是绝大部分舆论唱衰东北发展时最常看的点,因此不少人抛出“东北经济不如西部”的论断。

那么东北经济现在是否真是中国经济吊车尾了呢?不是。首先,GDP(含人均)这类宏观数据主要反映经济的大体运行形势,而对于微观的居民生活则或多或少关注度不够。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如何,需要特别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和均衡度,看老百姓生活如何,手头情况怎么样。否则再高的人均GDP数据也只能像沙特那种国家一样,肥了王室,苦了百姓不说,暴发户的形象可是越来越稳,一个留存着封建时代酷刑的人均GDP极高的国家,想想就魔幻。下面我列出几项比较关键的反映东北目前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

一.收入水平


“老少边穷”地区辽宁在2019年排在所有北方省份(不含直辖市)中第1名,东三省中最拖后腿的黑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整整好了10个位次,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达到59.9%,在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排名第1,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数据,除了少部分极值影响外,大致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由此不难看出,东北GDP是不行,那是因为东北不注水,没泡沫,发展实在。

东北衰落了吗?肯定是衰落得不要不要的啦,否则黑龙江和吉林一季度居民收入怎么会比去年高4个位次和2个位次,这一想就很不正常啦。

东北比西部落后吗?那肯定的呀,毕竟西部某些地方都快上天了,哦不对,都快冲出地球走向宇宙了。只能说,西部目前能与东北比较就很不错了

省级看完了,再看城市收入情况(2018年数据,2019年数据未完全,欢迎补充)





如果不计入内蒙古东五盟里的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仅看东北三省36地级行政单位,达到可支配收入338地级单位中前一百的共有11家。而西北五省51地级行政单位,达到前100的同样是11家,西南地区的话,就更惨了。。咱即使不算上西藏,其余五省区重庆3000万人多,不过平均线可以理解,其余60地级单位只有6个达到前100位,不说啥了行吧。东北领头羊大连 沈阳虽然地位不比从前,但民富水准比成都和西安还是强出至少一个档次的。

看完了市一级,我们再看区县的情况。以下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100个区县,这100个区县尚位于中低收入国家标准,这些区县有:

甘肃—24个

临夏积石山县、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县、康

乐县、和政县、广河县

陇南宕昌县、康县、文县、礼县、西和县

定西通渭县、漳县、岷县、渭源县

甘南夏河县、迭部县、舟曲县、卓尼县

平凉灵台县、静宁县

天水张家川县

武威古浪县

白银会宁县

山西—19个

吕梁石楼县、临县、方山县、岚县、兴县

长治壶关县、平顺县、沁县、武乡县、黎城

临汾吉县、大宁县、永和县

大同:广灵县、灵丘县、天镇县

忻州静乐县

运城平陆县

晋中榆社县

新疆—8个

喀什塔什库尔干县、英吉沙县、疏附县、疏

勒县

和田和田县、洛浦县、玉田县

克孜勒苏阿克陶县

青海—7个

果洛久治县、甘德县、班玛县、达日县

玉树称多县、囊谦县

黄南;泽库县

四川——7个

凉山美姑县、金阳县、甘洛县、布拖县、木

里县、喜德县、昭觉县

湖南—6个

怀化通道县、新晃县

湘西古丈县

张家界桑植县

娄底新化县

益阳安化县

云南—5个

怒江贡山县、福贡县、兰坪县

丽江宁蒗县

广西--5个

河池东兰县、凤山县、大化县、罗城县

百色那坡县

河北—3个

保定阜平县、唐县

石家庄赞皇县

宁夏—2个

中卫海原县

固原西吉县

西藏--14个

那曲尼玛县 双湖县 色尼区 巴青县 申扎县

阿里措勤县 改则县 革吉县

昌都市左贡县 察雅县 芒康县 贡觉县

日喀则南木林县 拉孜县

总计西南诸省区31个,西北41个,华北22个,华南6个,至于最穷的东北嘛,在这一项上面肯定拿不出手,交出了0个的尴尬答卷。我东北实在太穷啦,南大人快来我们这扶扶贫吧。

说到扶贫,那就拿转移支付数据看看吧

部分省区获得转移支付数量(忽略重庆下面那道杠),东三省并没有排进前五的省份。而且国家对东三省转移支付中,养老金占比例较高,这个后文会提到。

至于收入房价比嘛,我就不想提了,贴出来太欺负黑东北的了。

2储蓄消费个税等诸指标(个税没有找到,欢迎补充)

储蓄存款方面,东三省均位列前20,内蒙城市数据不详,但整体也位于上游。辽宁还能压着粤苏两省的头暗笑。

不光要看储蓄,还要看消费,东三省消费水平与人均收入和人均储蓄排名大体相符,确实比建国初期排名下跌严重,但是并不是黑子们所说的榜尾水平,目前仍旧同中部和西部较高水平省份相若。

上面的数据显示出,东北的发展并没有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至少目前看来,仍然是领先不少地区的。至于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东北暗淡,东北拉垮,那是因为东北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济地位落差太大了,造成了这种印象。说实在的,即便只看GDP,东北的存量在世界范围内不算低,增速放在世界里也比较高,只不过在中国这个bug里,不显眼而已。

那么咱们回到最开始的论断上来,为什么东北除了经济之外的部分都像是发达国家?


这个是联合国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还是要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考虑的更多一些。虽然这个数据会涉及到一些问题,比如宗教教育纳入受教育年限中,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并不存在;人均收入指数收极端富裕值影响,不过考虑到每个地区有极端富裕群体几率相差不大,落后地区可能极值更高,所以这个数据基本能反映国内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东北这个“苦寒之地”,人均寿命甚至可以吊打关内某些气候不错的省份,还是有点惊讶


前88个地级市中,东三省36个地级市上榜多达15个以上,再加上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一共18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有7个高于西北第一大都市西安

再展示一张出生率的图和性别比,揭示东北的人口结构状况吧


东北哪里像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像,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福利待遇好,医疗水平好,人口死亡率低,东北在国内福利待遇好,医疗水平好,人口死亡率低;发达国家脱离了传统观念束缚,生育观念超前,不乱生,东北也是生育观念超前,不乱生




东三省识字率排名全国前五位,内蒙东部应该也不会太落后,经济相对落后的黑龙江可以压过不少经济强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反正我是不意外。这个城镇化率,要是文盲率再高那就见鬼了,至于西部和中部绝大部分省份,更不知被东北甩到哪里去了,在受教育这一项上东北不仅不差,反而还是最强的

东北哪里像发达国家?文教水平像。发达国家文盲率低,东北文盲率也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工业化较早,东北在国内也是这样的特点;发达国家教育实力相对较强,东北高等教育实力不说最强,至少不弱,而且这里面的某些地区985 211有被扶持之嫌,去掉它们东北三省的排名可能会更高,至于高等教育不行的内蒙东五盟,基础教育真不差,尤其是赤峰,在整个内蒙地区都是出名的。

东北最不内卷,还能产生曹大佐这种“内卷家”,真可谓是“卷与不卷两开花”!

东北还有哪里像发达国家?社会风气像。较早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决定了东北作为现代化地区的底蕴。发达国家重男轻女现象轻,东北重男轻女现象也轻,这一点比某些自诩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强,那些嘲笑东北女性地位低的,我是真不知道他们打哪里来的自信。前面有个答主说了,东北各个教派能和谐相处,就这点啊,我感觉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肩东北,真不是我吹,西方经济强国不同宗教信徒互怼,这并不鲜见。东北完全有理由傲视那些骨子里有宗教牴牾的发达国家。

东北讲究一个实在,讲究见义勇为。还记得那个赵宇吗?可能东北人和人之间对于义的概念不一样,但是见到了行“义”之时就大概率会行动。至于那个美国“匪警”嘛,也就是在灯塔国能逞一下威风,来东北这样做估计就得跟他身上那条冤魂弗洛伊德一样的下场。

东北哪里像发达国家?人少地多矿产丰富,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北半球,纬度不低,发达国家鲜有南半球和纬度低的;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像美国;长期的公有制虽然带来不少糟粕思想,但好在动员能力和心齐,社会生产组织能力强,这像日本;内卷少,像除日韩外的发达国家……

我们说东北工作机会少,岗位缺乏,是对于那些万里挑一的精英从事行业而言的,你要是做那个行业,你往北上广挤,才没人管你,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得起这样的工作呢,与其砸锅卖铁上国宴上赌残羹冷炙(这属于抬举有些人,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抢上,国宴需要的资格实在是太高了),不如到这里享受“蛋白质”丰富的家宴可好?

难道北上广深们的今天,真的就是中国的明天吗?北上广深们有的,可不只是那些个高楼大厦,可不只是那些高新科技研发园,可不只是那些繁荣的金融机构,人们只注意锅里的佳肴,却何曾注意到烹菜的火?北上广深有的更是棚户区的蜗居族们,更是生活艰难衣衫不整的打工仔们,更是那些熬到后半夜的拼死拼活的9 96的受迫害者,加班一族,内卷一族们,更是飞速上涨的房价物价。

北上广深不合适,那可可西里呢?自然也不合适,环境糟糕的地方,合理人口容量小,这个稍微有地理知识的人,都应该比我懂。

所以,人居环境不差,资源又丰富,收入物价比高,工作压力还小,这样的地方,这要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还有谁是?

没错,你要是说只有北上广才是前途光明,那也行,毕竟东北人口流失的现状摆在这里,比方说,将来我也会出去打拼,这是随潮流而动,爱惜名节,其实也无可厚非。但你要是信媒体一天天宣传唯GDP论,宣传房价与经济水平严格呈正比,宣传东北人都吃不上饭,宣传刻意忽略西部扶贫转移视角到贫困很不突出的东北制造“中国已经十分发达了”的假象来转嫁阶级矛盾(你都知道解决阶级这一套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生产力直到g c阶段,而这种报道让你以为升平,然后就消弭你提高生产力的能动性,你说这是什么意思),那我也只能祝愿你过得愉快了


user avatar   nshfkahfbc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就有哈尔滨、沈阳相亲;广东、深圳相亲,各好几百楼,分别有人总结过差异。

东北女相亲要求男方,

1、颜值,身高

2、年龄差小(5岁以内)

3、体制内(工作稳定)

东北相亲条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672961560256512


东北相亲条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673123695386624


东北相亲条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673485776891904


东北相亲条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673595042705408

南方女相亲要求男方

1、有钱

2、无不良嗜好(烟酒不沾)

3、原生家庭(父母未离异)

广东相亲条件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672803833466880

根本不是一个频道!

支持的,请点赞!~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user avatar   will-64-9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在一个美丽的夏季从亚美尼亚出发,前往拜访此次冲突的发生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2016年4月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也在纳卡地区发生了冲突,而我在三个月后进入了这片土地,甚至来到曾经的战场边缘。

在纳卡的旅行、与当地人的接触,让我对这片地区的认识更多的同时,也迷惑更多。我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希望能促进自己再深思,也对大家了解这一地区长期冲突不断的背景有所帮助。


“多山的黑色花园”

手机早已没了信号,只有GPS还在勤恳工作,地图上的小蓝点显示我们已经跨过边境,然而四周群山荒芜、道路崎岖蜿蜒,连只飞鸟都不得见,又哪有什么边检、海关。

四野无人,只我们一辆车在无穷无尽的大山之中跋涉。那个瞬间,我望着茫茫的崇山峻岭与仿佛没有尽头的破损山路,有些恍惚:此刻我到底在哪里?是在地图上的阿塞拜疆、事实上的亚美尼亚,还是那个从没有得到过任何国家承认的国家?

高加索群山一片寂静,而寂静也许是对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回答。

直到海拔渐低,地图上锯齿状的盘山路走到了尽头,路边才出现边检站。几个军人站在一栋矮小的砖房外,手里牵着一条狼犬。我们靠边停车,被一个军人引进屋子里查验护照。

“你们有签证吗?”屋子里的人用生硬的英语询问。我们摇摇头,对方也并不诧异,只是嘱咐道:“记得到了首都之后立刻去办。好了,你们可以走了。”

2016年4月,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再次开战。3个月后,我们进入了这片富于争议的土地。

很少有人听说过“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存在,在主流的地图上也根本找不到这个名字。这是欧洲尽头的一片山地,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地处阿塞拜疆西部,亚美尼亚以东、伊朗以北。

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上任一国家,目前都承认它是阿塞拜疆的领土。然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却自称属于阿尔扎赫共和国——原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简称纳卡。

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正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几个大帝国在此来回冲突,千百年来争战不断、烽烟四起。纳卡在古代属于亚美尼亚,后来又先后被东罗马、波斯、土库曼突厥人统治。直到19世纪,沙俄吞并了这一地区。

那时,这里混居着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与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在波斯、奥斯曼土耳其、沙俄的夹缝中,随着三个帝国的博弈,不断因为民族与宗教爆发冲突,被鲜血与泪水浸透。

就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这个名字也是由三个帝国的语言构成的:俄语(纳戈尔诺nagorno,“多山的”或“高地”)、土耳其语(卡拉kara,“黑色的”)和波斯语(巴赫bakh,“花园”)。连起来就是“多山的黑色花园”,恰到好处地描摹出我们眼前那连绵不绝的褶皱山脉与一望无际、衰草连天的旷野。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宣布独立,而纳卡成为了这两个新独立的国家的争夺焦点。1918年,亚美尼亚人占多数的纳卡地区宣布自治,阿塞拜疆却在土耳其的帮助下占领了纳卡。这激起了亚美尼亚人的极大愤恨,阿塞拜疆人被视作土耳其进行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帮凶。

随后,整个外高加索都成为了苏联的疆土。为了与土耳其关系正常化,苏联将作为自治省的纳卡划给了阿塞拜疆。但冲突并未因此平息。尽管政府着意将大量阿塞拜疆人迁入纳卡,亚美尼亚人还是占了绝对的人口多数。

苏联的帷幕下暗流涌动:纳卡的亚美尼亚人要求并入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人进行攻击,而阿塞拜疆则爆发了针对亚美尼亚人的骚乱,双方伤亡不断。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再次独立。夹在中间的纳卡也宣布从阿塞拜疆独立,这遭到了阿塞拜疆的强烈反对,纳卡战争全面爆发,血与泪再次洒遍这片饱受折磨的土地。1994年,在俄罗斯的调解下,阿塞拜疆、纳卡和亚美尼亚签署了停火协定,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争端始终无解。

至今,阿尔扎赫共和国依然未被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包括亚美尼亚在内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浸泡在鲜血与泪水中的“多山的黑色花园”之国,并不存在。

“我们是我们的山”

尽管是国际承认的阿塞拜疆领土,但旅行者根本不能从阿塞拜疆去到纳卡。唯一的方法是从亚美尼亚出发,沿山路进入这个讲亚美尼亚语、使用亚美尼亚货币、经济军事都极度依赖亚美尼亚的“国家”。

北部入境的山路距离虽短却难走一些,我们在山岭中盘旋了一整个下午,夜晚才抵达“首都”斯捷潘纳克特。微弱的路灯照亮这座规模太小的城市,狭窄的街道旁停着一些亚美尼亚车牌的老旧车辆,灯柱上挂着纳卡的“国旗”——在亚美尼亚国旗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条白色条纹,似将国旗一割为二。

直到第二天我才看清这座城市的长相。方方正正的广场、肃穆的砖砌建筑、火柴盒般的居民楼、带着超大码帽子的军人和警察,都带有明显的苏联印迹。路上行人稀疏,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充满大都市活力的氛围相比,斯捷潘纳克特似乎还停留在那个已然消逝的时代。

手机自动连上了阿塞拜疆的网络,外交部也发来了关于阿塞拜疆的提醒短信,而我们正要去纳卡的“外交部”办理签证。办事的官员态度极好,英语也讲得标准,指导我们填好简单的申请表,还很贴心地询问我们是否不要把签证贴在护照上——一旦贴上纳卡的签证,就会被阿塞拜疆拒绝入境。签证以亚美尼亚货币付费,合人民币不过40块钱。

走出“外交部”时,街道上行驶来一个车队。头车的天窗里站着位摄影师,正对着后面的花车认真地拍摄,司机摆摆手笑着跟我们打招呼。后车天窗里被拍的男士也兴高采烈地冲我们大幅度地挥舞手臂,大概是少见亚洲来的旅行者。

纳卡的经济形势不好,人民收入低、失业率高,旅游业也不甚兴旺。虽然这片土地的命运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利益,长期的战乱与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却让群山怀抱中的纳卡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寂静冷清。街边小店的物价极低,两个人在看起来高级昂贵的花园餐厅里吃一顿好饭也才60多人民币,碗盘里的鱼汤与饺子更是像极了俄罗斯的饮食。

从“外交部”往北3公里便出了城,一座绿意葱茏的小山丘上坐落着纳卡最著名的地标——“我们是我们的山”(We areour mountains)。这是一座造型璞拙可爱的雕塑,以红色火山岩雕凿出纳卡的一对老年农民夫妇,大爷留着一部大胡子,大妈则按当地传统用头巾遮住了嘴巴。他们并肩而立,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土地,微笑着注视着远方。

绿草之上颜色绚丽的红色雕塑显眼夺目,这座雕塑也是纳卡签证的背景图案,仿佛昭示出这片土地的顽强与倔强,以及当地人的不屈不挠、决不妥协。

我们穿过毛茸茸的草坪走到高处,和雕塑一起看着几个孩子在草地上没心没肺地游戏。当周遭的大国博弈让纳卡始终不得安宁,在民族矛盾的激荡之中,确实唯有自己才能是自己的靠山。

城堡与修道院

从雕塑往东北方向而去尽是黄色荒草占据的原野,远山起伏,道路也随之忽高忽低。纳卡的东北曾是最激烈的战场,如今依然不甚安全,只有部分地区开放。有时道路边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城堡遗迹,但军队的标识却意味着这里不得靠近。

土黄色的Tigranakert城堡矗立在山峦之下、原野之上,是一处修复良好的景点,还建有一座鲜有人拜访的考古博物馆。这座伟大的城堡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亚美尼亚王国的提格兰二世修建的四座城池之一。

公元前1世纪,在提格兰二世的领导之下,亚美尼亚进行了一次惊人的扩张,建立了亚美尼亚历史上唯一的大帝国,疆域从里海一直绵延到地中海。然而好景不长,罗马帝国击败了提格兰二世,昙花一现的亚美尼亚帝国被迅速瓦解。

Tigranakert城堡留存的时间却比亚美尼亚帝国长得多,直到14世纪才被废弃,荒草地中还留有1世纪的城墙遗址与5世纪的教堂遗迹。当我们从野草上踏过,沿着修复的城墙漫步,在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废墟旁,还能勉力想象出一丝帝国曾经的辉煌,觉察出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之间斩不断的历史与文化联系。

纳卡西北方的甘扎萨尔修道院(Gandzasar Monastery)建于13世纪初,规模颇大,堪称这片地区最精美、最重要的修道院。“甘扎萨尔”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为“宝藏之山”,传说这里保存有施洗者圣约翰(就是为耶稣洗礼的那位圣徒)的圣髑。

即便没有这些历史与传说,石头垒砌与雕刻而成的甘扎萨尔修道院也是一件艺术的珍品。墙面、门楣、地面都有大量粗综复杂的浮雕,尤以精细的亚美尼亚十字架花纹居多,还有许多朴素逗趣的天使、飞鸟,乃至龇牙咧嘴的小狗形象。

教堂内只有几扇狭窄的小窗透进来些许微弱的光线,虔诚的信徒正点燃一支支纤细的蜡烛,一片宁静之中只有烛火噼啪燃烧的声响。石砖铺成的地面被络绎不绝的来访者踩得光滑平整,如漆黑的河水般反映着烛光点点,氛围昏暗幽微,仿佛另一个世界。

修道院外有个乐呵呵牵着马的男子,来访的游客有时会把孩子放在马背上拍几张纪念照,男子就赚到一点小钱。我们在一旁拍照时,男子牵着马走过来,语言无法交流,干脆直接把纳卡与亚美尼亚的小国旗塞到我俩手里,又弯腰又挥手地让我们与他和他的马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一分钱不要便又乐呵呵地走了。

纳卡的亚美尼亚人大多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信徒,而甘扎萨尔修道院则是该教会任命的阿尔扎赫大主教的驻地。后来我看着照片里两面如此相似的国旗与笑容满面的纳卡男子,不禁感到某种悲哀:无论历史、文化、宗教、民族各方面与亚美尼亚的联系多么千丝万缕,现在的纳卡既无法并入亚美尼亚,也不能成为亚美尼亚承认的国家。

那天夜里回来,我们在斯捷潘纳克特的街道瞎逛。水果店的几个年轻男子守着绿皮红瓤的西瓜和老旧的电视机正在看欧洲杯,扭头望见我们,便大声喊道:“嘿,你们从哪儿来?”

“中国。”

“噢,中国足球糟透了!”语气里一半鄙夷、一半遗憾。

我们一笑,竟是无法反驳。国际政治多么波谲云诡,还能轻松看球取笑也是好的。

废墟里的城市

在常用的酒店预订网站上都找不到纳卡的住宿,但随着一些猎奇的外国旅行者的到来,当地人开始使用Airbnb做民宿生意。盛夏正是高加索风光最灿烂的时节,鲜花开遍的民宿里住着各国而来的背包客,但少有人长待,总是匆匆来、又匆匆离去,像是不堪承受这片土地的沉重。

我们也只住两晚便走,临行前民宿的老板娘询问能否顺路带她去埃里温看望女儿,她就不收我们房费了。我们抱歉地打开车门,指着堆满后座的行李解释说实在坐不下。老板娘忙说不要紧,依旧笑嘻嘻地送我们离开,挥手欢迎我们以后再来。

以后还会再来吗?我也不知道。在我去过的所有目的地之中,纳卡的风光与古迹都算不上格外出众,但这样一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未来会变成怎样,我也许会想亲眼看一看。

这个念头在车驶入进舒沙(Shushi)时变得强烈起来。舒沙位于一个河谷上方,较高的地势将四面八方的景色尽收眼底。19世纪时,舒沙是外高加索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纳卡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不同族群的多元文化在此兼容并蓄,教堂与清真寺的穹顶一起组成了城市的天际线。

然而,战争毁灭了一切。20世纪90年代,舒沙成为了纳卡战争的前线,繁荣在枪炮声中化为乌有,只留下满目疮痍。

建于18世纪的舒沙城堡是一处人烟稀少的遗迹,阿塞拜疆曾从这里炮轰往北不远处的斯捷潘纳克特。沿着仅存的石砌城墙漫步,青草与野花在无人的空地上肆意生长,我们站在大树的浓荫下向城内眺望:

市区面积极小,夏日里花草茂密更衬得人口稀少,市民中不乏从阿塞拜疆逃过来避难的亚美尼亚人,孤零零的晾衣绳与空荡荡的残垣断壁,显出几分落寞与萧索。一座清真寺只余半座宣礼塔站在废墟里,花砖拼成的纹路依然充满数学之美,而塔顶已长出蓬勃的野草。

小城中最显眼的建筑当属纯白的Ghazanchetsots大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868年,经战后修复重建的,钟塔直插青空,在阳光下泛出微微的白色光彩,优雅又纯净。

苏联时期,教堂曾被当做杂物仓库;纳卡战争期间,阿塞拜疆又将其作为军需品储藏室。而当我们推开雕刻着圣像的木门、走到教堂的穹顶之下,这里正在举行一场新生婴孩的洗礼。

圣歌唱响,家人与挚友围绕在孩子周围,聆听神父用唱诗般的语调念出神圣的句子。稚子无知,在母亲怀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我们看了一会,悄悄地退了出去,一抬头看见钟楼角落吹号的天使。

圆圈里的另一个国家

我们告别废墟里的舒沙,继续往西南方前行,驶入山谷。这是离开纳卡的道路,与来时的路相比修缮得更好一些,就连河边的边检站都显得正式一些。

几个人站在一栋两层的飞碟状小楼外,对面竖着亚美尼亚与纳卡的国旗,在强烈的阳光下若不细看竟是难以分清。没有人或者标识示意我们停车,我们一不小心开过去了,又自觉地退了回来。小楼里的人随随便便地看了我们一眼,也懒得检查签证,便挥手让我们离开。

车辆过河,我们将这个不存在的国家抛在了身后。

还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只四周的山林似乎更浓绿了一些,也许是海拔下降、水汽稍微丰沛的缘故。我在手机上放大地图,试图记录下我们在纳卡的行踪。

我突然注意到亚美尼亚的地图上发现了好几个小圆圈圈出来的飞地,它们大多散落在靠近边境处,面积极小,圆圈内写着阿塞拜疆、圆圈外写着亚美尼亚。

那天傍晚我们在埃里温以南70公里处路过了一个小圆圈。其实这块飞地不过是盘山路包围着的一个小山包,来往的货车呼呼地从中驶过丝毫未减速,只有好奇的我们在路边停车四处张望,想找见一点阿塞拜疆的影子。

然而什么也没有,目力所及处甚至连房子都未见一栋,不知怎么这块小山包就被算作阿塞拜疆的领土了。也许山里住有阿塞拜疆人吧,我们只得胡乱猜测,而阿塞拜疆地图上那些小圆圈里的飞地,也许是住着几个亚美尼亚人。

所以,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存在?

暮色渐沉、山岭荒芜,日落悄然降临。关于那片“多山的黑色花园”的记忆在金色的夕阳光辉中越发明晰,关于国家的疑问却越发模糊不清。


纳卡的邮票、邮戳与护照里没有贴的签证纸,组成了我的所有纳卡纪念品。之后再见纳卡总是在新闻里,局势总是剑拔弩张,与印象里那片寂静的山地形成对比。

民宿老板娘说“欢迎再来”时,我其实心里暗想如果未来和平了,我会再来的。可是过了这几年,越发看不见再去的希望了。

以上旅行故事我曾在知乎发过,但它消失了。公众号里的还在,所以图片有个水印。




  

相关话题

  有哪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冷知识? 
  东北人有哪些令你难以忘怀的特点? 
  东北的经济是不是被过贬了? 
  东北是不是没有雪糕吃的?为什么? 
  《你好,李焕英》里的襄樊厂房为啥工人都讲东北话? 
  如果张作相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会怎样? 
  东北到底做错了什么? 
  东南亚发展水平为什么普遍不如东亚? 
  东北女性地位如何? 
  东北真的很多行业一年只工作半年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俄罗斯籍中国网红伏拉夫?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游族研发,腾讯代理的 SLG 手游《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