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最尴尬的点在于,循环了。
先是有人在网上说,长春要大规模的停水。
然后长春水务集团发声明了,核心就两个事情,第一,全面停水消杀系谣传,第二,水投集团会保证城市正常供水。
大家可以看看这发布的时间,3月28日是早上9点半。
然后,3月28日长春真的很多地方停水了……
你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能读出不同的感觉。
第一层,站在长春水务的角度。
网上出现谣言了,我要不要辟谣?
那必然是要辟谣的嘛。
结果辟谣的行为扩大了谣言的传播,原本不知道的现在都知道了。
好,家里水龙头都打开,开始囤水了。
这就让供水系统超负荷运转,那没办法,有些地方就供水不足了。
一旦有地区出现供水不足,那谣言就变成真的了,更多人信了3月28日长春要停水的信息,原本不囤水的也开始加紧囤水,供水系统进一步超负荷,供水不足的地方更多了,更多人信了谣言。
死循环了。
第二层,站在长春市民的角度。
网上出现了谣言,信还是不信呢?
其实信不信无所谓,要做决定的是囤水还是不囤水,不是说囤水的就是轻信谣言,这是在掌握一个特殊时期的主动权。
囤水了,主动权在我,不囤水,主动权在天。
这是特殊时期的本能,都想尽量控制不确定性。
还有就是,宏达描述和微观生活场景是不一致的。
大家可以假设一个家庭场景,老婆在微信群里面看到说要停水了,老公说别担心,谣言满天飞,要相信通告。
这时候,如果是家庭和谐的,那肯定就会说,未雨绸缪吧,囤点,别多。
如果最后没停水,好,这就是一个生活小插曲,如果停水了,这也只能说明老婆耳目众多消息灵通,亲亲抱抱举高高。
但是,等通告来了,事情变味了。
从信不信,变成了信哪个。
微信群里的信息,可以和真实情况不符,但是如果官方信息和真实情况不符呢?
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都有根据。
咱们还是假设家庭场景,老公看到通告说不会停水了,老婆说哎呀通告这事儿天天发,前脚辟谣说不会摇号,后脚立马开始摇号的骚操作咱们也不是没见过。
这时候,如果老婆囤水了,最后没停水,换来了最多就是一统嘲讽,叫你不信官方的。
而如果老婆想囤水而老公制止了,最后还真TM停水了,那这就是不是嘲讽能解决的。
机械键盘都能打碎。
因为,菜贵了可以吃米,但是水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现在长春处在什么状态大家都知道,不是说你随便家里停水了,去小区外面抱一桶纯净水就行的。
说实话,断水是比断粮更大的恐慌。
第三层,站在今后的角度来说。
这官方通告经常发,疫情期间发的多,平日里面发的也不少。
谣言天天有,疫情期间谣言多,平日里面也没断过。
如何对待谣言和通告的态度,很多时候与智力无关,也与真相无关,核心是在于自己要面对冲突的信息时候如何做决策。
很明显,长春最后有的地方是停水了。
这些停水地区的居民切身体验了一次,轻信的结果。
这时候不论是因为谣言所以有人抢购导致的停水,还是因为辟谣导致谣言大范围二次扩展导致的停水,还是水务公司预估高峰失败或者做了清杀导致的停水,都不重要了。
你说了会保证城市正常供水,结果没做到。
就如同很多地方说城市物资充足居民情绪稳定,也没做到一样。
那怎么办呢?
咱们从纯理性人假设的角度来说,以后面对谣言,只会选择「自己具有主动权」的决策模式了。
谣言说卫生纸供给充足,官方说卫生纸供给紧张,面对这个话题,选择有主动权的,买,买了以后是慢慢用还是扔掉,无所谓,优势在我。
谣言说要曹小灵放了一个带有辐射性的屁污染了巴蜀地区,官方说他的口径没那么大不可能,面对这个话题,选择有主动权的,关窗户,关了以后看没有紫色蘑菇云升起来再打开都行,无所谓,尽在掌握。
所以这次长春停水,从本质上摧毁的不是什么公信力,大家早就麻了,只是强化了在一个动荡时间段里面大家仅仅捏住自己还能勉强控制的那一部分主动权的观念。
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老妈展现出来了无与伦比的街头生存智慧。
去年年底的时候商务部发了,「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的消息,引发了一波抢购,当时也是很多事业单位要求员工在朋友圈发辟谣信息,「适量储备物资但完全没有必要囤积物资」才是商务部的本意。
我妈就一边疯狂转发,一边疯狂囤货。
弄得我老爹看不过去,让我打电话劝我妈。
我妈展现了她惊人的说服能力:屯着嘛,哎呀就屯着嘛,囤点好,你不要屁话。
这套街头生存智慧是没办法攻破的,等到今年春节的时候,说好的「确保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保质保量保价”供应」没做到,我妈开了一波群嘲,把我和我爸按在地上摩擦,又各种送给亲戚朋友赚了一波好感值。
从此以后,我家变成了别管是谣言还是辟谣,都往宁可错买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角度走。
这就是后续。
我一直没搞明白知乎上来电了的梗是什么意思
这下明白了
之前我在松原连续两年做社区志愿者,从来没感觉防疫有多么困难,今年在长春第一次以群众的角度看疫情,发现防疫真的太迷幻了。
长春这次疫情,从始至终都是按照“传言——辟谣——证实”的剧本来安排的。
传言哪哪有疫情了谁谁阳了,疫情要来了。辟谣,大家信了。结果疫情真的来了。
传言要封城了,大家赶紧囤菜。辟谣,大家信了。结果真封城了,大家果然买不到菜了。
关键是官方辟谣弄得特别真,你知道嘛,吉林市4-5号爆发疫情就上了微博热搜,长春9号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才停止营业,商场和饭店一直营业到11-12号,这谁能相信疫情很严重吧。
28号早上社区群里传言要停水停电,一帮人发各种通知的截图,另一帮人发辟谣的截图,
这个时候信谁的?信传言还是信辟谣?
根据经验我信传言,信辟谣的那帮人现在还没吃的呢!
小区里真有信辟谣不相信疫情很严重的,一直没囤物资,认为疫情得到了控制,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结果超市关门小区被封都慌了,天天在社区群里骂社区工作人员骂物业不给送吃的。
现在这个时候没水没电跟逼人上吊性质差不多,没有水意味着不能做饭不能喝水,没有电意味着冰箱不能使用,这个时候没有冰箱无论是肉还是青菜水果都没办法保存超过三天。
不过好在这次的辟谣正确了一半,局部地区确实停水停电了,但也有没停的,比如我这。
以后的传言和辟谣都辩证的看吧,实在无法确定真假那就信传言!
那些来电党在哪里?也对,对于它们来说,东北人不是同胞
把停水归咎于老百姓囤水?这招真高。
水不是柴米油盐,普通老百姓能“囤”的总量……实在太毛毛雨了。拿银行挤兑作类比?能憋玩笑吗?
大号的衣物桶大约25升,饮水机桶装水一般是18.9升,大号蒸锅二三十升,加上锅碗瓢盆,一般家庭储水最多不超过一百升,人均二十升已经算很多的了。大概就是洗澡多淋两三分钟的水量。日常生活用水的十分之一。
再考虑桶装瓶装水的补充、还有没信“谣言”的人,能引起个2-3%的波动不错了。
供水这东西,本来波动就是常态。
天热了普遍多洗个澡,或者天冷了多磨蹭五分钟十分钟。日常天气的变化就足够全市居民用水量发生这种水平的波动了。要是下了俩个礼拜雨终于放晴了呢?洗一桶衣服差不多要一两百升水。
市民储水那点量就崩?那真是脆得过分了点。
以后再说“来电了”就真的是地狱笑话了。
来电了?
有没有发现,网上支持乌克兰的声音立马少了许多……
知道大部分人因为封城导致没有收入,光是为了房租和抢菜就耗尽了气力,于是上面用停水电的方式来减轻老百姓的额外开销,这是多么暖心的政策啊,还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