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爆出的无性繁殖小龙虾? 第1页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从其它问题下面搬来我的答案之前,我要说一下:

这件事不是专业人士说的那样不重大,这件事我现在认为堪称主流科普微信公众号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开始以标题党抓眼球的方式荼毒科普领域的里程碑。

上一个微信自媒体在科学领域发挥负面作用的里程碑是某顶尖大学知名公众号推动的韩春雨事件,一度把一篇结论不可靠的子刊文章炒作成诺奖级成果,连颜宁都要遭受网络暴力。

这两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微信自媒体进入流量炒作式科普时代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这事儿纯粹是被公众号带了节奏了。

这篇子刊文章的价值在于揭示了孤雌生殖的分子演化原理。而不是发现了一种孤雌生殖的龙虾。

这种龙虾孤雌生殖十五年前就明确,当时文章发得比较高,但也算是生物学界的老黄历了,十五年来以此龙虾做分子研究的也不是没有。到了某超人气公众号的文章里,几乎抹掉了十五年来的各种研究发现,片面强调今年这篇文章的价值。
十五年什么概念?那时候我才小学刚毕业,知乎上的大学生们还在幼儿园。

所以问题来了,一种15年前大家已经发现它能孤雌生殖的鳌虾品种,在过去15年造成什么生态灾难了?

这种鳌虾是挺有趣,但是也不过是鳌虾的一种,过度夸大其出现的后果是不合适的。英国宜家搞个小龙虾节还从中国进口鳌虾,主要是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物美价廉。还有某知名科普公众号的文章(我就不点名了),不但用了“祸到临头”这种夸张说法,甚至暗示这种龙虾来自人类饲养过程,属于人类“放入”自然界——这位作者,你这么写合适吗?这个锅人类背合适吗?且不说大理石纹鳌虾是不是来自水族箱永远是个谜,就算龙纹鳌虾在水族箱里繁殖变异出了一种孤雌生殖品种,这事儿在自然界就不会发生了?一种完全来自于自然演化(非经人工诱变选育、基因工程改造)过程的孤雌生殖鳌虾,能像有些媒体甚至一些科学家宣称的那样,造成生态灾难,那只能说太低估生态系统的鲁棒性了。个人认为,可以把它理解成地球生命演化历史长河里一朵有趣的小浪花。

无论是孤雌生殖,还是生存竞争力强的新物种的产生,都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孤雌生殖在越低等的门类就相对常见。甲壳类里存在孤雌生殖是生物学常识,比如经常养来当饲料的丰年虫、水蚤都有孤雌生殖。在特定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大的新物种的出现就更普遍了,世界上所有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都经历过。

即使是鳌虾这一类,也已经发现了两种孤雌生殖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更牛,兼性,有性无性皆可。

所以,怎么就自然界最不可思议了?我特别希望如果某知名科普公众号文章作者也上知乎,出来说明一下,一种自然演化产生且分布广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孤雌生殖鳌虾,是如何至于被描绘成“祸到临头”了?这篇文章里还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变异鳌虾最理想的归宿,不是野外,不是餐桌,应该是实验室。”——那么问题来了:一种自然演化产生且分布广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孤雌生殖鳌虾为什么应该归宿在实验室?又不是实验室造出来的。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今后每一种自然演化产生的具有一定生存竞争优势的新物种都应该归宿实验室?——请问这么写是做科普的精神吗?

虾在水中游,锅从天上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如何对待具有强生存竞争力的新物种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新物种的形成常对原有生物多样性造成改变,严重的当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丢失。但是必须承认,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具有强生存竞争力的新物种的出现本身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驱动力,有保护价值,不主张片面地将新物种视为威胁。这是题外话,但也是很多科普文章犯的错误所在。

这篇论文至少在我周围的圈子里根本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和讨论,算是非常小众的成果,只有对生命科学真爱,爱好演化话题的人才会讨论。

至于生物入侵有没有危害,有,但是是对人类而言的,入侵种有两个要素:1、人类活动造成。2、产生公害。有的时候很难界定,克氏原螯虾原产也不是中国,著名的“入侵物种”,人为引进,肯定是双刃剑。但是目前大家不都吃得很开心吗?慢慢也就成为本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了,哪天要是从中国灭绝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怀念一种“入侵种”。

有些人说为什么我不用更多篇幅强调生物入侵的危害,这纯粹是基于科学立场,Biological invasions 和 Natural colonisations 有没有本质区别?有的人认为有,有的人认为没有,还有几波科学家发文章互怼打笔仗,因此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很不巧,我倾向于后者。对生物入侵危害的探讨可以以人类经济利益为核心,也可以以某一地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为对象,但是不宜过分拔高,当然这是我个人学术观点,欢迎探讨。

什么“克隆”,什么“复制”

都是标题党,论文里自己这样用就是官方标题党。

但是我也要指出,克隆这个词在生命科学里不是单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其本身有无性繁殖的意思,所以在英文里用“自我克隆”本意是无性繁殖。有些公众号明知克隆在中国更容易被联想到克隆技术,还翻译成容易误导人的“克隆”还不解释清楚,是非常不妥的。


还有就是很多人觉着三倍体还能生殖很神奇,而且还是孤雌生殖。实际这思路有点倒置了。

正常的逻辑是:

这种物种能够被我们所知,它必须是有繁殖能力的,否则无法形成物种。

而正是因为三倍体通常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才会成为这一物种存在的某种必要条件。换言之,三倍体和孤雌生殖同时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众多三倍体变异中,碰巧同时具备孤雌生殖能力的那种延续下来了,成为了我们所能知道的物种。

而我前面提到过,有发现其它种类的鳌虾同时具备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能力的。孤雌生殖实际上在动物界并不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样一来,一种只能进行孤雌生殖的鳌虾同时也是三倍体难道不也合情合理吗?

演化之所以让公众很难理解,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演化的结果,而看不到演化背后的选择过程。理顺了这个逻辑,是不是就觉得并没有什么神秘的?

前一阵知乎上有个问题,问学生物的人特有的习惯。看到大家都很兴奋地抖机灵,我比较抽象严肃地写了个答案,总结了三条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其中第一条强调了要具备“演化的思维”,当时一下子手边没有例子,上面这几段刚好就作为一个实例,学生物的人应该多尝试用演化的思维分析问题。

最后给大家一个彩蛋(免得这么容易被公众号标题给唬了):孤雌生殖在高等动物里偶尔也有,最反常识的是火鸡也存在低发育成功率的孤雌生殖。


user avatar   jim930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就写呗,当个娱乐




  

相关话题

  视野倒转一定时间后,大脑会自动将视野转正么? 
  从什么生物开始产生了神经细胞?是否只存在于“需移动”的生物内?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在进化论被提出之前,难道没有人觉得猴子和猩猩长得像人类吗?他们是如何解释的? 
  为什么大量采用牛奶,而不是骆驼、山羊或其他动物的奶呢? 
  人类还在进化吗,如果是在进化哪方面?猴子还在进化吗,如果是,是否一天越来越多的猴子会变成人? 
  如何评价张锋和 Jennifer 对于 CRISPR 专利权的争夺? 
  如果说DNA半衰期只有521年,那么如何解释科学家复活了24000年前被冻在存西伯利亚冻土中的动物? 
  人在被爆头的一瞬间是什么感觉? 
  长期跑步如何保护膝盖? 

前一个讨论
旅行中让你最难忘的美食有哪些?
下一个讨论
微博上热议的「自我复制」的小龙虾是真的吗?假如是真的,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