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哺乳动物没有进化出6条腿或者8条腿?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ue-dao-lan-yue-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进化从来不是想长什么样长什么样,而是原有性状上的改良、筛选。要不,如果说让掠食者们进化出猎枪太抬杠,那前肢进化成一个长矛总很有合理性吧,总比要用只有几厘米长的犬齿咬杀伤效率高吧。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掠食动物长出长矛型的肢体。

别说陆地脊椎动物的祖先肉鳍鱼,就是所有鱼类都算上,没有任何一种鱼类有三对、四对腹鳍。6腿,8腿自然无从谈起。


其次,奔跑能力,和腿的数量没关系。

反而两条腿走路的动物普遍运动能力都比较强,没有跑得慢的两腿动物。

运动速度说白了就是步幅+频率,和多少条腿没啥关系。四条腿能交替,两条腿也能交替。前后肢一起走路,比起用特化变长变粗的后肢走路,最少,后肢走路步幅上占光。

蜈蚣、马陆腿多,跑得过六条腿的虎甲虫吗?较多的小腿和较少的大腿比起来,明显后者重复动作少,牵动肌肉少,效率高。而且有助于提高步幅。

蚰蜒靠着大长腿确实跑的不慢,说是有一种蚰蜒能每秒跑半米,在速度以厘米记的虫界算个高手,但是比起虎甲还是太慢了。至于普通细短腿蜈蚣马陆之流,都很废柴,有的速度都不叫爬,只能说是蠕动。

两腿比四腿效率高是有例证的,三叠纪的恐龙祖先就靠的两足直立带来的运动能力强,干翻了已经称霸的亲兄弟伪鳄类

伪鳄类和恐龙是主龙的两大分支,除了行走方式外,两者硬件水平很接近,伪鳄类还有很大的先发优势。然而这些长腿大鳄鱼,三叠纪之后,被两足行走的恐龙赶到了水里,只能退守淡水生态位。

恐龙虽然大部分灭绝,地球上再也看不到那些气囊呼吸两腿追逐猎物的猎手们矫健的跑姿,只剩下鸟类。但是即便是没有什么很强奔跑需要的鸟类,要是比奔跑,还真不弱。

比如鸵鸟,还没哪个陆生脊椎动物,敢说一定跑得过鸵鸟。(没法让动物们跑个长跑比一比的。就是马也要有骑手才行,而负重以后数据会失真)

鸵鸟两条大长腿,步幅可以有三米多,可以以约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长时间追汽车和自行车,极速高达72km/h。恐龙中的长跑高手已经成化石了,尾椎骨很短的鸟类绝不算什么非常强的奔跑高手。

袋鼠也是个两足行走,它是个少见的异类。袋鼠根本就不交替行走,就是蹦。一步能蹦7米。提高奔跑速度的方法就是强行提高步幅。这种行走方式,在低速情况下,大量的能量用在了和重力较劲上,非常费力,但是如果全速跑开,则变得非常节能。

澳洲是自然界的“幼儿园”,动物都是些很原始的废柴,连野化家犬都能在澳洲称霸。但是袋鼠居然可以维持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极速能跑进60迈。

而哺乳动物中很强调奔跑能力的马,其实速度并不高,十二公里的长跑比赛经常要四十分钟才能完成,而且经常有赛马因为御使不当而瘫痪甚至猝死。

有的人就要说了,你说这些跑得就算快?看人猎豹前后肢交替,比鸵鸟、袋鼠快多了。

利用腰力奔跑,确实是哺乳动物一个特长。哺乳动物当年因为种种原因,退化掉后边几对肋骨,有了灵活的腰肢,可以进行跳跃等动作。

四足哺乳动物快速奔跑,腰肢上下摆动蓄能非常重要。后腿的劲说白了还是要靠腰力传到到前面。什么鳄鱼蜥蜴之类,不可能这么跑,它们也有四条腿,但是想奔跑时,只能通过小幅的水平方向扭动往前传递力量。

但是附带跳跃的奔跑方式,牵动的肌肉就太多太多了,太过耗能,属于强行“超频”以满足短时间的爆发能力,持续时间非常短。不要高看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猎豹这种等同于跳跃的高速奔跑方式,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很少超过半分钟。

陆地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心肺能力,散热能力,都远不足以支撑这种耗能巨大跑法。利用后腰摆动跳着跑的方法并不算什么科学的跑法。唯一一个心肺散热什么的都能跟的上的异端,是蝙蝠。蝙蝠体温动辄可以上涨七八度,心率提高十几倍,老赛扬了。

猎豹,确实可能在开始比鸵鸟快,但是跑一分钟,就怎么也追不上鸵鸟了。

事实上,猎豹中长跑还跑不过人,2013年11月,三个肯尼亚农民,跑了6.4公里,把吃自家羊的猎豹跑瘫了。

哺乳动物里面真正能跑的还要看那些不怎么跳的有蹄类,敢跳着跑的都跑不了多远。

人其实已经算是哺乳类里面很能跑的了,我们人相对于动物,最大特点是脑袋大,第二个特点就是后肢比例大,占体重比例高达34%左右,第三个特点,就是毛发稀少,利于散热。三个最显眼的特征里两个都是为跑步服务的。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靠奔跑能力强抓捕猎物的。只要有追踪能力,跟不丢,没有什么动物能跑过为了一顿肉,TM愣是追几十公里的智人。

直到今天,还有原始部落这么干。非洲布希曼族猎人追逐猎物时,不会很全力的奔跑,反而用一种快走+小跑的方式追赶,尽量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而有蹄类的猎物,则是看到人过来就猛跑,浪费大量体力,然后趴地上喘气。没回过来劲,人又跟过来了。被追七八个小时后,再也爬不起来,被走近的猎人用标枪戳死。

自古以来,人类打猎的核心技能就是追踪术,而不是速度。也正因此,人类很早就驯化了狗,给人开视野。

人奔跑能力的最大短板,就是行走方式是掌行式(全脚掌着地,学名叫跖行式),而猫狗这些是指头着地的趾行式,换成人就是用手指头着地。这样脚掌部分就立了起来,多了一个可以用的关节,用以减震和发力。

而人,则要很专业的训练和锻炼,才能做到脚后跟不着地,避免震动耗能。

而强调奔跑能力的有蹄类,则是最极端的蹄行式。相当于人用指尖着地。蹄子就是特化的指甲。

人不擅长短距离高速奔跑,但是两足行走方式能耗低,同时智人散热强,所以中低速奔跑很强。能够跑完人类马拉松42公里的哺乳动物,真的不多。

总之,阻挡哺乳动物运动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心肺和散热功能跟不上。在心肺功能有限的前提下,四肢交替的跳跃式跑法,不算什么好的选择。反而强化后腿,增加步幅,则是一种更合理的做法。至于6条腿,8条腿啥的,那腰要扭成啥样才行,不要指望哺乳动物做到了。龙的脊椎长,可能装得下三对或者四对腿。


user avatar   yu-gan-2-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腿多反而跑的慢,例如跑的最慢的蚂蚁都能秒杀跑的最快的蜈蚣,更别说腿多的和波浪一般的千足虫了。事实上千足虫不管是从体型,还是步足数量上来说,都超过了蚂蚁。

而蜈蚣也好,千足虫也好,是可以直接观测其步态,拍摄也很稳,而蚂蚁,你为了看清它的步态,至少需要慢动作回放,而且对焦还有点麻烦。

其实这就和螺旋桨一样,叶片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时候数量少反而比数量多更好。

自然界里,相对速度最快的,都是六条腿,这不是腿多,腿少的问题。而是六条腿,是三对步足,又可划分为两组,每一组都是一边一条,另外两条,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然后两组依次交替,这在超高速运动中能极大的保持平衡。

这种步态就是最优结果,你步足多了,反而无法构成稳定且可迅速切换的三角形,只能依靠顺序变换步足来前进,而步足是要消耗能量的,步足越多越是无法迅速切换了。

同样自然界也没说步足多的地方,六足就过不去。而且六足还能跳,还能飞。这些反而是蜈蚣这些做不到的。

那么你要问了,为啥人类不能六足?

其实很简单,人类就算六足,也无法高速运动了,因为体型增加,对于能量消耗,承载都是急剧上升的,哪怕再厉害的人类也做不到像蚂蚁那样高速的挥动手臂。

所以,大型动物基本都是四条腿,因为这才是合理的,六条腿的大型动物应该有过,但是因为体型大了导致六足反而不如四足,于是被淘汰了。

不同的不足是使用不同的步态系统的。谁适合谁存在。

六足之所以需要两队三角形步态,是因为相对昆虫的世界,它们的地面总是崎岖不平,所以需要高速平衡系统,且很多时候需要攀爬,六足结合吸盘挂钩也能更轻松的前进,而对于大型动物来说,那地势几乎是平坦的。崎岖程度完全不能和六足世界相比。所以这个时候更加灵活的四足反而可以进行超高速机动。

如果观察过就能知道四足的灵敏度是可以秒杀六足的。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显跑不过大部分四驱动物???!!!!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为什么进化似乎无情地将生命形式从简单走向复杂?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中唯一高智慧型生命,那意味着什么? 
  人类有没有能力对后代进行演化选择?例如不孝顺不听话的被消灭? 
  人类历经几百万年的繁衍进化,人类的相貌颜值为什么没有出现美多丑寡的普遍趋势? 
  从什么生物开始产生了神经细胞?是否只存在于“需移动”的生物内? 
  为什么人类社会不把永生的技术放在第一位? 
  保护野生动物会不会阻碍了生物的进化? 
  经常被人食用的动植物会向着「不可(不宜)食用」的方向进化吗? 
  斑马的条纹到底是干嘛用的? 
  如果生物的进化是趋利避害的,那人类觉得好吃的动物(例如鸡和鱼)会不会为了避免被吃逐渐进化得更加难吃? 

前一个讨论
全球“抗冠”情况显示,西班牙语系国家做得最差。西班牙殖民地远不如英国殖民地发达,西班牙文化局限何在?
下一个讨论
孩子已经快10岁,其母亲仍不敢让其独自下楼在院子玩。该如何劝解让她心大一点?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