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香港人,香港新界原居民,祖上定居香港已經有四百多年,我是八十後。歷史原因學習中文的背景自少時開始都是學習繁體字的,我們學中文及繁體字的方法與中國台灣省居民不同,香港特區並不會教注音的,香港小學中學每星期只有一堂30分鐘教普通話但我語言天分差也學不會拼音,16歲香港中學畢業時侯普通話很差的。16歲之後去廣州讀書,暨南大學學士畢業、中山大學碩士畢業,985,211畢業後我的普通話能力完全足夠與各省同胞溝通並能深入交談交流了,但我還是不會拼音不會拼音輸入法。
現時基本上絕大部份簡体字,98%或以上我都能看懂明白意思。但是如果是必須要用手寫寫出簡体字來的话,我想我大部份簡体字我也不懂書寫。認字絕无問题非常輕鬆,但手寫簡体字我卻很大部份不懂書寫了。也就是繁体能读能写,簡体只能读,少数能寫。所以平時用筆手寫時候习慣大部份都是寫繁體字然后当中会加插一兩个簡体字,其實也不怎樣累。
当年簡体字的创立原型基本上是很大程度是參考了古代“草書”字体來設計创造的。我也想学“狂草”!草書在書法当中艺朮性高度是極高的不過作為文字表達語言意思的实用性卻有所減少了。反過來说簡体字的实用性很高但是艺朮性就減少了。
中文從古到今數千年時代轉變顯生出多種不同風格字体,但其實每種字体都有其存在價值大家應该包容,難到我們会認為“草書”难懂大部份人也看不明白,所以就要把“草書”毀滅了嗎?这樣顯然就不是我們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了。所謂繁簡之争在我看來感覺非常没意思根本是沒需要的,繁簡之争也不利於中华文化向海外傳播,老老實實我也希望有外國老外鬼佬去学习我們的“草書”学习簡体字學習繁體字学习不同的中文字体幫助我們對外宣傳偉大的中华文化的傳承發展,我想成功傳播中华文化这才是我們真正的中国夢!
下图為:聞名于世的狂草,唐代草聖張旭代表作“肚痛帖”。
别说写繁体字,现在执笔写字的机会都不多,办公室内需要执笔的几乎只剩下签名。自小繁简体阅读毫无问题,写繁体字也不会被简体字影响。自小学不会几乎是必备的仓颉/速成输入法,打汉语拼音倒是无师自通,还好微软新注音还是可以用汉语拼音打出繁体字,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问题,手写的话还是喜欢用繁体字,在与内地通讯时也可以自动写成简体,除非有些和繁体字分别太大的的简体字才需要思考一下。
还是要乘机吐槽,在电脑写繁简体都没问题,只是绝对不要不经校对地自动转换繁简体。 私人通信无伤大雅,公司函件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显得不专业,行文语气不提,只说自动转换的错误,如下图电邮:
正确答案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