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 第1页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树了一个不存在的靶子。

现在还在读纯文学的人基本上是出于个人兴趣而不是功利的目的啊。

恰恰相反,最应该警惕的是那些大肆宣传如何提升你、帮助你实现财务自由的书,后来你才发现这些书的作者都是靠教人如何财务自由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的,这些书才是不读为妙。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文学类书读得比作者少,就不对文学发表意见了。

但他的文章里,有一个点我很认同,一个点我很反感。

认同的点是:读书是比电影文学高的消遣,但也只是消遣。

我闲来读书,偶有所得,觉得写得真好,总想着把书推荐给人,或者把书里得的东西讲给别人听。但我觉得一本书读有所得,总归是自娱自乐,别人看了也不一定于他有益。潜意识里觉得“开卷有益”,认为读书是比较高级的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消遣”二字,我很喜欢。

反感的点是:作者说年青人别读文学。

年青时读文学名著也总是有好处的。我初高中时候读的名著,受益良多。懂一分,受益一分。读不懂的,长大了慢慢也会懂,也会回头再看,回味无穷。他举的例子也很不恰当……比如林奕含死是因为老师侵害,怪不到文学头上。这么消费逝者,不合适。


user avatar   wangji-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类言论不是第一次出现,也绝不是最后一次。

现实生活之中,我不会去强行劝诫一个人非要阅读文学作品,我尊重个人的选择。之于文学作品本身,对于每个人而言,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看也罢,不看也好,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此文章否定了这种差异性,而把其归属于一种必然性——读文学对某类群体而言,必然无用。这自然是缺乏根据的。

之所以写这篇回答,还在于许多反驳此文章的回答,往往也是站在另一个立场反驳,有不证自明之嫌——即文学是有用的,没有用是不对,这不需要证明。

我个人认为,任何完全基于立场发声的观点,往往都称不上客观。如果某一天“文学极其有用”“必要读文学”之类的观点不加思辨的泛滥于网络,我也会感到深深的担忧。

此篇文章的写作初衷还基于一点,关于文学有无用处的忧虑,从我个人经验观之,的确在许多文学爱好者中存在着,通过此篇文章,未必能得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但我会针对一些 @新青年 原文章中的一些偏见做一些理性的辨析,希望能引发读者的反思,并最好能得到一些智慧上的好处。

不可否认的是,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是对文学即文学相关现象的错误认知,有着相当大的普遍性,所以我认为我有必要仔细辨析一下。既然作者说他接受理性讨论,我就来理性讨论一下。

----------------------------------------正文-------------------------------------------------------

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

1、实用性并不强,这是文学书的第一大弊病 ……
文学其实本来就应该是不愁吃穿的殷实子弟才有闲情去搞的东西,作者如此,读者亦复如此。
在一个人自我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硬知识尚未掌握完全以前,我并不建议他去读太多文学类虚构或抒情作品。 一来浪费时间; 二来,在这样人人都鼓励读书的大环境下,容易给自己产生一种我读了很多书、我在用功的错觉。 实际上读文学书大都是无用功,对个人生活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

文章中的“实用性”,定义为对个人生活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因此是不实用的。

这里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如何才算对个人生活有帮助。

作者认为文学只是如电影版的消遣,哪怕是消遣,让人心情愉悦了,或者挨过了无聊的光阴,这是真的对生活没帮助吗?

2、把所有人群归为一类讨论是不可取的。

对于编剧、编辑、文学学术工作者等于频繁接触文本的从业人群,或者期望从事此类行业的人群而言,文学阅读反而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有着强相关性。

所以把不同的人群混为一谈,忽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这是逻辑上的基本错误。

3、以个人观测的经验,来推断真理。

二来,在这样人人都鼓励读书的大环境下,容易给自己产生一种我读了很多书、我在用功的错觉。

我不否认不同人读书,会抱有不同的心态,得到不同的结果。而关于阅读问题所产生的焦虑,也的确是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

但以这样的经验之谈,来做判断性的推断,以此想放诸四海皆准,这是不对的。这就好像今年重庆下了雪,就得出重庆年年都会下雪的结论一样荒谬。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第二部分。

2、看多了文学,人容易得病,矫情病

之后作者对此作出了一些论证。

比如通过例举知名文学家的真实夭亡事例来佐证读文学极易在精神上得“病”。

大概在我读了很多像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这类灰色作家的书以后,我才慢慢发现一个事实。
在谈论这个事实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串死亡名单:
1893年 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1916年 作家杰克·伦敦在卧室注入过量吗啡自杀
1948年 太宰治于《人间失格》发布后自杀
1961年 作家海明威,在病症和精神的困扰下手持猎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1970年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自卫队总监室剖腹自杀
1972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含煤气管自杀,生前他极力反对自杀
1989年 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1991年 台湾作家三毛在荣民总医院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

作者有他的名单,我也有我的名单:

宋代文学家晏殊:位极人臣,一生没当过小官,桃李天下,晚年受当朝皇帝尊重,死得其所。
萧伯纳:十分乐观的戏剧作家,去苏联不忘跟小女孩装逼,墓碑上都写着:“我早知道此事无论我活多久,迟早都会发生。”你要问当时以长寿闻名于世的老人是谁,没错,就是他,伯纳德·箫。
威廉·福克纳:晚年生活很安逸嘛,骑马,悠哉悠哉的散步,跟朋友聊天扯淡。
大江健三郎:长寿的作家,生活安逸舒适,广受尊重,1930后,现在还活着。
马尔克斯:自从写出名后,就开始了各方面爽歪歪的人生,几乎各方面都发展得顺风顺水,还跟卡斯特罗一起抽雪茄,去世才不久。
泰戈尔:喜欢抽雪茄,十分会享受生活,雪茄这个词儿的由来就跟泰戈尔和徐志摩的会面有关。泰戈尔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可不错了,去逝时也很平静。
苏童:北京师范大学写作系导师,福利可好啦,半年在加拿大,半年在南京。
北岛:哇,你们是不知道请北岛做一次讲座的费用可高啦。
余光中:去世前就是我负责联系一部分国内单位,是否可以接待他作临终前的大陆旅行。特别嘱咐,要吃好,住好,可惜,老人家平静的走了。走之前,他还为某款文化产品做了授权代言。

逻辑谬误一:通过堆积案例的方式,来证明问题,是不可取的。

通过例举一些极端案例,把这些极端按理集中在一起,是绝对不能说明文学从业者的现状的。原文作者的案例是少数,而我的案例,也不是多数。因此,通过案例的堆例,既不能说明阅读文学就容易出问题,也不能说明阅读文学就能致富发财,成为人生赢家。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统计古今文学家,分析其死亡原因,或者特定生平,用数据来展示文学家到底有什么地方或许异于常人而不是用案例的堆积来说明问题,这是以点带面的。

实际上,如果做一个统计反而可以发现,大多数文学从业者或文学家,都是正常死亡。其非正常死亡率恐怕远远要小于许多高危职业。

逻辑谬误二:不能够将文学家群体和文学阅读者、爱好者群体混为一谈。

这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两个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研究手段。

逻辑谬误三:相关性与因果性的混淆,以及混淆“因”的主次。

昨天与 @AI Euler 探讨了这个,比如,穷可能和悲惨的人生相关,但有着悲惨人生的人,不一定都是穷人。

同样的,包括原文所例举的一些文学家的非正常死亡,跟文学是否强相关,我没有研究过,但有的人选择自杀,是因为文学之外的事情。

再举一些反例归谬一下,比如顾城性格和悲惨结局的归因,恐怕更大原因应该归在其孩童时代的教育身上,而不是文学本身身上;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恐怕跟二战日本的环境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远大于文学本身。

而原文作者所说的:更为极端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其悲剧的诞生,熟知此事件的人,恐怕都应该明白,恐怕性侵害才是其主因,而不是文学。

实际上其相关性很多时候也可以是与好的结果相关,比如尼采是有精神病史,并非是学了文哲才得了精神病,很大原因反而可能是因为学了哲学,大大延缓了其精神病的发作时间,吴增定老师如是说。


总而言之,我希望各位能够理性看待这些观点,并合理的去做出自己的选择。看不看文学,是我们的自由,都值得尊重。但我们实在不必去排斥异己,或者总认为自己的立场就是对的,而其他的立场就是错的。

这干涉了他人的自由,误导了他人。

说到底,在看到一个观点之前,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嗯嗯嗯,正合我心”,而是自己要判断一个,不去用屁股投票。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就像学生问我看啥提高语文水平,有些我建议看《读者》,有些建议看《古文观止》,有些建议看《瓦尔登湖》,还有些建议把理科好好学学。

这个作者针对知乎目前的情况作了一个中肯的建议,并受到了相当广泛的赞同,请根据此现象总结知乎用户的特点。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那篇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最大的两个特点是1、生活窘迫2、头脑混乱。而且这俩特点还不是按顺序表现出来的,相反它们是共生的,互为因果的,也就是因为头脑混乱所以生活窘迫,或者因为穷的嗷嗷叫所以饥不择食。

之所以说它头脑混乱,是因为它把阅读和学习混为一谈。说的是读书却只考虑读书功利的一面,完全不考虑读书非实用甚至非谋生的一面。说到这里作者当然可以跳出来喊“你都没财务自由,享受什么?”但是我也可以说“你都没财务自由,跳出来高台教化?轮的到你么?能给你赚钱么?”你写这么多字用了多长时间?给你打的那点赏跟你的时间比起来,超过打扫卫生的小时工了么?为什么不去别人家擦擦地或者换换猫砂?是不是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

穿件西服套件外套拿个ibm往咖啡馆里一坐,其实大冬天腿儿着来的,冻得骨头都疼,但喝口美式,马上觉得自己《老友记》了,以前还得弄一翻盖儿手机给一空号打个电话谈谈A轮融资什么的,现在有微信了只要拿语音喊几嗓子,马上国产硅谷精英气息拂面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浪费时间写这些啊?有十万加伐啦?为什么不去开滴滴?没有牌照?还是买不起车?为什么不去作小时工?抹布都不用你买,现在作小时工哦!扫地机器人用的爽的来!哦哟哟!

说到这我估计作者最后的杀手锏就是“老子早就财务自由了!写这些就是想积点德!”那么他真的是为了积德么?还是为了刷优越感呢?

他把每一个支持他的人都看成穷的嗷嗷叫或者因为穷的嗷嗷叫所以脑袋里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的嗷嗷叫的动物,这叫积德么?这叫指着鼻子骂街好伐!

而且他让你们看的那些书能帮你赚钱?看百科全书能赚钱?我们这个时代最蠢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应该什么都懂!可实际上呢?你好好学习了微积分,最后作个年化收益4.7的理财,算算利息可能就是这辈子最复杂的计算题了,而且你手机里还有计算器!

在这个网络化的年代,什么都懂一点的下场就是什么都插不上嘴,你觉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直播的妹子没我懂数学,那个夏季八侃的胖子没我懂物理,那个面目狰狞的眼镜男没我懂洋流,我还能自己修Xbox呢,怎么大伙儿都看他们去了?

因为有趣啊!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实在太多了,从知识到理想,甚至性格都是塑造出来了,你站操场主席台上认识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一操场,而百科全书就是给这种人设计的。

在我们这个眼球经济的年代,哪怕为了博眼球你也应该让你活成你自己,而不是活成隔壁老王!而且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隔壁老王被人记住了,而老王送帽子的那个男人连名字都没有?就因为那个人几乎可以随意代换啊!如果隔壁老王成了一或者其他数儿,你成了他后边的零!胖友你颤抖伐!

所以我一贯主张读书和学习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学习是学门手艺,古代如此今日依然,今天俩中产阶级见面问“哎你做什么的呀!”是问你靠什么生活,问“哎那你学什么的啊!”那就是问你当年学的哪门手艺,这里边就体现了几百年来社会的自由度的增长,因为我们这年头一个学管理学的人可能去管考勤,而明朝学打铁的多半只可能打铁。

但是你这辈子不可能一直学习,你要真是一直学习你也不可能看见我,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与其跟那哥们瞎琢磨什么你该读什么书,不如琢磨琢磨怎么管好你的手!你要是放不开你的爪机,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看那种玩意只有一个用就是麻痹自己。你别说把时间花在莫泊桑的书上,你就是花在《金瓶梅》上都比看他那玩意有用,哪怕是电影版呢!

如果你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手,而且你情急之中终于意识到其实老子也得劳逸结合吧?那恭喜你,你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人总得享受一下吧?那么再次恭喜你,你找到看文学的理由了,而那哥们都混到财务自由了还没明白这一点,这辈子的命也真是苦!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烂的文章有4k赞,我不得不怀疑里面有暗箱操作。根据纸糊一贯的操行,我觉得这篇是符合“纸糊价值观”的东西。或者是某位大佬喜欢这个东西。毕竟纸糊自己都明明白白说了:“推行正确的观点”。


user avatar   zhuangze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一下该文观点:读书不读文学书,要读只读商业书,为啥,屌丝缺钱。

说实话,在那么多书里面,我最看好的还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如果你给应届高考生写个指南,我觉得还是让他们多看看辅导书,先把大学考上再说。对想用高考改变一生的人而言,这些教辅书是最重要的书了。可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高中毕业了的人,还需要专精看某一类书吗?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觉得大家也不用猛烈抨击这种文章和文章作者,他们消费的受众都是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也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人。这些人就爱看这个,喜欢让人规定他们的生活方式。


至于文章观点,我当然是不同意的。我个人的读书经验是缺啥补啥。要清楚,书籍是人获取知识最高效的捷径,所以针对我们需要立即补充的知识,我们就必须看相对应的书。我个人读的最多的是理论专著和一二手文献,因为我靠这个吃饭。平时赋闲,才看些文学小说。不过看小说也是有私心的,一来指导我的写作叙事方法,二来获取更多的典故和事例,能用在写作或者平时的扯淡中。文学,或许不能直接给人实用的知识,但起码能给生活增添谈资。


说到上纲上线,其实我也会。几乎每代人都能选出几本维系他们那个年代的文学书,而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因为这些书大量传播,所有人赶时髦一样的阅读,交流。要是像文章作者这样,取消了文学书,是否可以说要摧毁年轻一代的共同记忆呢?当然不错。


如何评价这片文章,我觉得,知乎应该推出云屏蔽,我不仅想拉黑作者,还想拉黑所有给他点赞的,因为我的专业文章和回答,他们大概也看不懂。


嗯嗯。


user avatar   liu-yan-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charles-wang-2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清楚责任

一件事情如果做错了,会找到责任人,责任人很重要,不要帮人背锅。当然,也不要随便推锅。如果有人推锅给你,一定要怼回去,用邮件怼。


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自己负责的事情做砸了,不要慌,也不要推锅。要分析一下root cause,找个solution出来,即使这个solution你自己搞不定,这个步骤也要做。尽量从工作流程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


不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别人

除非老大正式的让你去协助别人(邮件为证),否则不要帮别人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帮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就是背锅的开始。


一切以邮件为准,不要口头协议

如果是口头确定过的东西,写个邮件发出来,抄收给所有相关的人,特别是相关的老大。并且,找他们要comments。这是以后避免背锅的最重要步骤。



这些不仅仅针对印度同事,而是针对所有同事。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作品? 
  如何评价b站在2020年6月更换的新封面? 
  如何评价哈尔滨红肠? 
  如何客观地评价乾隆? 
  《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如果告诉王子真相会如何? 
  如何评价川普任命现任艾奥瓦州州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出任驻中国大使? 
  如何评价巴沙尔·阿萨德? 
  中国文学为什么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较弱? 
  大家口中的「爹味」是什么,如何评价「爹味」? 
  如何评价武汉大学的樱花和樱花节? 

前一个讨论
法国是不是总是斗不过英国?
下一个讨论
怎样客气地回避妹子频繁找我聊天?





© 2024-10-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0-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