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这个国家,立国的整体目标,可能是钟会的一句话: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而成汉和刘备——汉昭烈帝及其政权的联系,可能不止是同样仅以益州立国。
桓温大司马灭成汉(347年)后,曾获得了一位经历过诸葛武侯治世的老人家:
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此时距离汉末帝刘禅降魏,已有84年。桓温能遇到这种老人家,说明了两件事:一,成汉控制的益州有很多昭烈遗民,不然就算殷芸(此事记录者)想造假也无从造起;二,这些昭烈遗民在成汉完全没有隐藏自己曾入仕汉朝的事实,不然以桓温在益州的短暂停留(不足一年),不可能有时间翻出这么一个老人。
再看成汉的政府构成,基本上就是氐族与益州土豪共治。且在成汉立国的过程中,真正威胁到成汉的,都是荆州兵,益州本土势力在李氏壮大后便不见反抗。则可以推断,成汉这个政府里,应该颇有一些类似李密的汉朝“亡国之余”。他们由于政治诉求,选择了帮助李氏氐族政权抗拒晋朝。而且他们应该真的和晋朝有仇,不然不会在后来桓玄闹事的时候,也选出个谯纵割据益州;而等到晋朝亡了以后,却谁当皇帝听谁的话。
有这么一批经历过诸葛武侯时代的官僚,成汉的统治集团怕是很熟《出师表》、《隆中对》,对昭烈帝政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才会在立国用帝号后,对晋室振奋表示欣慰:
巴郡尝告急,云有东军。(李)雄曰:「吾尝虑石勒跋扈,侵逼琅邪(晋朝建康政府),以为耿耿。不图乃能举兵,使人欣然。」
和晋朝的外臣(凉州张氏)交往时,强调与晋和谐:
张骏遣使遗雄书,劝去尊号,称籓于晋。(李)雄复书曰:「吾过为士大夫所推,然本无心于帝王也,进思为晋室元功之臣,退思共为守籓之将,扫除氛埃,以康帝宇。而晋室陵迟,德声不振,引领东望,有年月矣。会获来贶,情在暗室,有何已已。知欲远遵楚、汉,尊崇义帝,《春秋》之义,于斯莫大。」
正值盛期也要拒绝石虎夹攻晋朝的邀约:
先是,季龙(石虎)遗寿书,欲连横入寇,约分天下......其群臣咸曰:「我国小众寡,吴、会险远,图之未易。」解思明又切谏恳至,寿于是命群臣陈其利害......群臣以壮之言为然,叩头泣谏,寿乃止,士众咸称万岁。
成汉统治阶级这样做,原因很明显是吸取了昭烈帝东征失利,便宜北方曹魏的经验:
龚壮谏曰:「陛下与胡通,孰如与晋通?胡,豺狼国也。晋既灭,不得不北面事之。若与之争天下,则强弱势异。此虞、虢之成范,已然之明戒,愿陛下熟虑之。」
而成汉立国之主李雄,则更是明显地遵循诸葛武侯和昭烈帝的政策思路,整个统治生涯主要是在处理北面事务,对晋朝则进行一定拉拢。昭烈帝政权有和吴国中分天下的约定,李雄也想和晋朝中分天下:
雄以中原丧乱,乃频遣使朝贡,与晋穆帝分天下。
昭烈帝政权拿下汉中立刻迁民入蜀,李雄拿下汉中也迁民入蜀:
遣李国、李云等率众二万寇汉中,梁州刺史张殷奔于长安。国等陷南郑,尽徙汉中人于蜀。
昭烈帝政权攻略南中,李雄也攻略南中:
宁州刺史尹奉降,遂有南中之地。
确确实实在“不失作刘备”。难怪石勒干脆把当时还自称成都国,大家一般简称为成国的李氏政权称为“蜀汉”。
【奉狗自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