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敏城 感谢我们公司的体验官敏城大哥邀请!
作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方向之一,脑机接口技术无疑是目前最黑科技之一了
但不要以为这只存在于美国大片里
我们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
融合了深度人工智能算法+脑机接口技术
妥妥地把《头号玩家》、《钢铁侠》、《阿凡达》中的场景带入了现实!
倪敏城大哥从小生活在浙江金华山村
9岁就失去了双手
在失去上肢的三十多年里
他从未用双手打过兵乓球、切菜、举哑铃
但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我们为他安装了智能仿生义肢
从此,他的世界,仿佛重新打开了一扇门:
举哑铃、打兵乓球、切菜炒菜、拿毛笔写字
用鼠标键盘办公、做一顿温暖的早餐、拿水杯喝水
这样普通人看似轻而易举的行为
倪大哥也终于也能顺利完成了!
脑机接口(BCI),也称作“大脑端口”directneural interface或者“脑机融合感知 ”
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
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
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电信号
把类似的仪器放在神经肌肉上,显示出的波浪一样的图形,就是神经肌肉电信号
脑电、肌电信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
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肌电信号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
而正是因为肌电信号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肌电信号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
像电影《头号玩家》中所展现的利用意念操控进入“绿洲”
实际上就是脑机接口+VR技术,这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
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智能假肢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来实现假手的动作控制。
任何一个人,只要把外置电极贴在肢体肌肉上,将肌肉信号录入后台系统,都可以控制假肢做出动作。
简单地说,就是:能用意识控制你的行为。
01、 仿生手指结构:像人手一样运动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选取了10个最关键的活动自由度,利用6个微电机驱动手指运动,让仿生手也能灵巧如真手!
肢体有残疾的用户可以用它精准控制智能仿生手的每根手指
实现“大脑想什么动作,仿生手就执行什么动作”。
拇指的功能占据人手所有手指功能的40%,二维拇指的设计与实现都十分困难。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可以做到大拇指2自由度运动,这让运动更拟人,展收关节结构更可靠。
02、仿生传感功能:像人手一样感知
如果现在你正拿着手机浏览,那你一定会感觉到手机的弯曲度、屏幕的宽度、机身的光滑度。
你的手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手机拿起来,感觉到其重量,然后不断地滑动,而要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朋友感受到这些,其实并不容易。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配备陀螺仪感知姿态、位置传感器感知位置、电流传感器感知力、加速度计感知振动等装置,能够让肢残朋友感受到拿捏的乐趣。
03、仿生手掌设计:像人手一样三维包络
BrainRobotics手掌具备类似人手的仿生弧度,狭小空间内集成的各种传感器可以获得手指运动位置,速度,力量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能够模拟人手的感知能力,使仿生手不仅具有操作能力,还具有感知能力。
04、主体材料:更灵巧、更安全
仿生手及其零部件的轻量化对降低穿戴者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和提高穿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减少仿生手的重量,我们采取高强度铝合金中框,配有三个方向的仿生弧度,更贴近人手习惯的仿生结构,让仿生手更小、更轻、更安全。
我们不光给倪大哥安装了这样的智能仿生手
2018年,我们还给一位梦想成为钢琴家的小姑娘林安露安装了最初的版本
她终于实现了弹钢琴的梦想
并且登上了央视的节目,和郎朗同台合奏钢琴
为了表彰我们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9年我们的智能仿生手不仅被评为ces创新大奖
还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创始人韩璧丞先生又将之带回国内运用到国内的残疾人事业,让更多肢体残体的朋友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成为像倪大哥一样的“钢铁侠”!
因此,在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并推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TOP20榜单。
BrainCo也凭借着对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的研究和巨大的商业化前景,成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领域的代表,同时入选的还有微软、Google、Facebook、大疆、商汤、科大讯飞等企业。
但受制于现今的材料、计算机的算力、神经科学等的现实情况,将脑机接口运用到更多普通人身上,增强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睡眠等能力其实并非易事。
目前,BrainCo的智能仿生手已经上市,将辅助能多像倪大哥一样的残障人士可以重新做饭、运动、健身、生活;同时另一款脑机接口的设备也让更多自闭症儿童、专注力缺失的儿童能够更乐意与人交流,学习更有效率。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冥想、辅助睡眠、VR、教育、游戏、LoT、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出更多产品,将这项技术真正推广出去,不仅要帮助更多像倪大哥一样的残障人士,还要让更多人体验到科技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使用体验:倪大哥的一天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3301667950972928中微子通信抑或是量子雷达?
当然这两个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烧开水
目前人类能源(电力)的获取方式,大部分是烧水。
火电是用油或者煤烧开水
核电是用核能烧开水
太阳能除了一部分光伏以外,其他的都是烧开水
我们想要用可控核聚变,用来烧开水。。。。。
不知道被哪个大V翻牌了,突然800赞。。。。
这个绝对黑科技!百分之99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去年5月份的时候,刚毕业。得过一段抑郁症,原因被实习公司骗1.9万,女友也走了,一个人待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可以诉说,找个网友还被骗,别提自己有多惨了,自己又啥都不会,感觉前路一片迷茫~
去过十九楼阳台,准备往下跳,被我妈偶然的一通电话救下来了。
我下去洗了个热水澡,呼呼睡了一天。
后来逛知乎,想看看有没有和我差不多遭遇的人。于是我搜索了
“想死”两个字还没等我输下文尽然弹出来一个这个
先是一愣
瞬间被暖到了好吗?
我没有打电话咨询
我也没有继续
我关闭了手机
把自己打扮的清清爽爽
去超市买了一车(购物车)零食
要死也得做个饱死鬼!
这个算不算黑科技!算不算!
当你想不开,想做傻事的时候
想想你们的爸妈
想想爱你的那些人
想想你还有没吃到的美食
想想你还没看过的风景
你会发现你会不舍得死
连知乎这个“物品”都带着温度,带着关怀,更何况爱你的那些人了。
Vantablack——高端黑
这货的反射率不到50ppm,长在别的东西上之后,所有的光学信号就都被吞掉了(不恰当的,类似黑洞),只能看到这里有个洞,看不到它的形状(下图的中间部分也是有类似边缘的褶皱的,但是你就是看不见~~
其实它就是垂直组装的碳纳米管
呃答完了发现
张泽中已经回答过了(-_-),就当补图吧~~
答:机器人
机器人不只有波士顿动力的,下面放几个自己看到的几个最新的机器人,包括表情类机器人、肢体仿生机器人、仿生动物类机器人、机甲类机器人和其它。有些视频没有找到具体信息。
表情类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69477419778048美国机械人偶公司Garner Holt Productions公司,研制了一款亚伯拉罕·林肯外形的机器人。它不仅外形特别逼真,还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挤眉弄眼,头部目前是机器人里面最先进的。
这些机械人偶表情生动的技术关键,就在於能与矽胶皮肤一体化的电机结构:
肢体仿生机器人
仿真人手的机械手: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1711813464064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1767744573440
仿生动物类机器人
猩猩: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0037233532928BionicANT蚂蚁仿生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0321544237056BionicANT蚂蚁仿生机器人,旨在展示在自然环境下的合作行为。像真正的蚂蚁一样,BionicANT仿生蚂蚁机器人遵循简单的规则设定,能够自主进行操作,能够同一时间一起完成大规模,复杂的任务。蚂蚁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并且协调它们的行动动作和运动方向,一个小团体一起,能够推或者拉比自己大的多的物体。
硬件方面,这些仿生蚂蚁机器人大部分配件都是3D打印的(激光烧结),电路裸露在它们的身体外面,电路也是3D打印的
机甲类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2217143328768来自Hankook Mirae Technology 的全球首款载人两足机器人,代号Method-2。Method-2 身高 13 英尺(约合 4 米),重 1.5 吨。
其它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2293316083712
#关于笔者: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在读/公众号:“工业设计李存”/知乎专栏:“工业设计” #更多关于我的创作--工业设计类:设计杂谈/设计与历史/工业设计就业/工业设计留学与考研/设计研究/设计手绘/全球最新设计作品赏析/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建模与渲染/手表/非设计类:英语学习/技能干货/搞笑与抖机灵/冷知识、时政、心理学 等
字面意思上最黑的科技是vantablack,一种能吸收99.96%光线的材料。
这种材料由英国Surrey Nano Systems 公司研发,每平方厘米有着大约十亿个紧密排列成束状的碳纳米管,几乎可以捕捉一切照在表面上的光线。
99.96%的光线吸收率是初号机的战绩,它反射的光线已经完全无法被人眼识别,人眼甚至无法在涂了这种涂料的表面聚焦。
他们甚至推出了喷涂罐装,不过并没有这么黑。
左边是与右边相同的面具:
普通黑颜料和vantablack喷涂的面具:
只有转到侧面才能看出是不是平面:
这种颜料用于工业设计简直cool到爆炸!
黑到失踪的杯子:
秒变“纸片人”套装:
Anish Kapoor设计的黑洞表盘:
蝙蝠车(雾):
总之我很希望这玩意儿能平民化,我想要一件这样的夜行斗篷……
请大家移步我的微博获取更多快乐,那边没有粉丝玩单机的我好卑V
这题必须提名基因检测。
生活在基因组时代,基因科学的发展看似与我们无关,但其实基因检测离我们很近。近些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基因医疗案例莫过于著名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筛查发现自己的健康隐患,“先发制人”提早切除了自己的乳腺,但其实比起遗传问题辅助诊断,基因检测也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以我为例,虽然我常常向家人强调,牛奶及其奶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要给孩子们多喝奶,但是我自己却是一吃任何奶制品,虽然没起什么疹子,但在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会感到胀气、腹痛,甚至还会拉肚子,相信不少人也有和我有类似的体验。
这种现象称之为:「乳糖不耐受」,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这是一种由于无法消化乳糖而引起的消化系统问题,原因是身体内缺乏乳糖分解酶,无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肠内堆积大量短键脂肪酸及氢气,因而出现腹泻、腹胀或腹绞痛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比较罕见,是属于一出生就表现出乳糖酶活性缺乏,情况严重,没办法喝母乳,只可以选择喝无乳糖牛奶或奶粉来获取奶中的营养物质。这类是真正「基因注定」,但很罕见。
至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它是由疾病引起的,例如胃病或更严重的问题,如感染性腹泻、肠道手术、免疫低下和急性胃肠炎等,这是因为肠道壁的炎症会导致乳糖酶的产生暂时下降,疾病恢复后消化乳糖的能力就能恢复。
而绝大多数人是属于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的产生减少,从而导致乳糖吸收不良,这种形式的乳糖不耐症来自基因和生活方式的共同影响。
为什么说基因有关呢,因为它在某些人群中比其他人群确实更常见,研究[2]发现如MCM6基因上的一些变异rs182549-T和rs4988235-A)使人类得以在成年后持续分泌乳糖酶,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富含乳类的饮食。
这一突变在欧美人群非常常见,而在东亚人群中则较罕见,现在,我国大部分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正是这一种情况。人口研究估计,乳糖不耐症影响了 5-17% 的欧洲人、约 44% 的美国人以及 60-80% 的非洲人和亚洲人[3]。
影响突变的因素很多种,其中重要一点欧洲食用乳制品的习惯也比东亚人更早。所以说,随着亚洲成年人喝奶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数字将来很可能会降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评估自己「乳糖不耐受」的概率大不大,通过纠正饮食习惯,来缓解营养吸收障碍,改善胃肠道健康。
那么,喝不了奶,喝酒总可以吧?影响我养生,总不会连我放纵都管吧?
基因还真「管」得到。
之所以有的人喝酒半斤八两不醉,有的人一喝就脸红,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脱离不开基因影响。基因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操纵着你的健康、美丽、长寿等各个方面。毕竟基因是组成每个人体细胞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也是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如果从基因方面进行解答,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先在肝脏被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体内的乙醛脱氢酶进一步分解,但如果这种酶活性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掉,大量滞留在体内,通过乙醛的刺激会出现舒张面部血管,造成脸红的现象[4]。
换言之,喝酒的酒量是天生的,并不是练出来,你的基因决定了你不适合大量饮酒,研究显示,这些影响酒量的关键基因是编码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ADH1B基因和ALDH2基因[4]。ADH1B和ALDH2基因上的多态位点rs1229984-c、rs671-A能够降低自身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减缓乙醇代谢速度。
因此,如果结合这些位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有预防性的避开酒局。甚至喝酒脸红党被劝酒时,还可以用这套来自基因科学的理论挡下点酒,试试把检测报告拿出告诉朋友,「基因检测写明了,我真的不胜酒量。」
基因检测又称DNA检测,最早是为了检测基因型、突变、表型或临床核型,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5]。
最常见的基因检测方法为去医院登记检查某项特定的身体指标检测,通常采集的是血液样本,医院收到样品后,将会完成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编制的工作,并将纸质报告交付给受检者。
但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开始出现了消费级的基因检测服务。
比起相对麻烦的医疗用基因检测,大部分人对于基因检测的需求在于如何更聪明得维持健康状态,那么有没有更便捷、更广泛、内容更为丰富的检测方法呢?
比起血液样本,采集2ml唾液样本是不是容易操作方便了多?但那么少少的一点唾液真的可以含有人体的全部基因信息吗?
唾液与血液样本提取出的DNA具有相似的数量和质量,检出率都超过99%。这是因为基因检测的原理是通过血液、唾液或其他体液、甚至细胞对DNA进行检测,扩增其中的遗传信息后用特殊的设备进行检测,分析被检者的基因类型、是否有某些基因缺陷及其所表达出来的功能是否正常。而唾液中包含了白细胞和来自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含有完整的人体的DNA序列,因此确实可以用作基因检测。
唾液样本递送至检测机构,利用自主研发专门为中国人定制检测的基因芯片进行检测,检测全流程质量控制,并且提供原始数据可以与第三方机构交叉验证。10个工作日后便能在App上查看检测结果。相比于传统的枯燥复杂的纸相比于传统的枯燥复杂的纸质报告,基因宝检测结果将有专业医学和持证专业遗传咨询团队等一流高校教授进行1v1免费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不再让您看不懂自己的报告。
让我非常有好感的一点就是基因宝的服务流程非常完善,产品里里面包括用户隐私协议、包装盒、唾液采集器、管盖、样品回寄袋和相关产品说明书。还有视频教程指导取样过程,取样完成之后,在基因宝App上完成回答,就可以免费预约快递小哥上门取样啦,而且可以随时看到报告进度。
结果出来的很快,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在APP上查看我的检测结果,先是一份个性化的报告,不仅全面精简分析了离我生活关系较大的代谢特点,而且祖源分析提供了有关作为家庭起源的主要地理区域的线索,显示的是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族人,哈哈确实如此。
饮食营养方面,基因宝竟然发现我酒量好,还对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进行了少量多次的建议,其中还细致到对营养补充的评估,如维生素A容易缺乏,维生素B12,D,铁元素和DHA可能缺乏。那我在挑选日常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时候就有所针对啦。
不仅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除此之外还能指导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咖啡因代谢缓慢就尽量少喝咖啡,痛风的风险高就少喝啤酒配海鲜,有容易口腔溃疡的基因就少辛辣饮食。
当然基因这类隐私性极高的信息,自然是要选择更为可靠且安全的机构,匿名存储。
基因宝在这方面设有多重安全保护措施:1.完善的网络防火墙及主动的漏洞扫描;2.全站使用HTTPS证书;3.个人信息和基因信息的完全分离;4.可以随时要求删除个人信息和基因数据;5.严格的数据库安全审计制度。全方位明确保护隐私安全。
如果你也想进一步了解自身,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指南,那么也可以试一试。
@丁香园 和 @《科学世界》杂志 都提到了医学界近年来一些让人啧啧称好的黑科技。从代替缝线的胶水到基因疗法生成皮肤,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实验室到临床实验,这些黑科技的研发通常都经过了十多年,甚至数十年。作为材料专家,我们想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两种未来将在医疗领域大放光彩的黑科技:3D打印器官和可以在人体降解的大分子材料。
3D打印的人体器官听起来可能还有一点儿“科幻”的色彩,但毕竟3D打印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了,大家也对它也已经有了大概的概念,关注生命科学的各位可能还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新闻,但请注意:现在宣称实现了3D打印器官的,都在瞎吹——这些所谓的3D打印器官不是“活”的,也就是说根本无法达到移植的需求。这和现阶段3D打印出来的汉堡,不会有人拿来吃是一个道理。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曾一度努力尝试在实验室里培育人造器官,其好处不言而喻:诱导病人的自体细胞进行分化,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结构相对简单的器官,比如气管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成功培育”,都有赚眼球之嫌。所谓的“成功从干细胞培养出肝脏”,甚至培育眼球,都只是徒有其表。不论使用何种培育方法,实验室培育人造器官移植以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血管。因此,种种“成功”案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器官可以用于移植手术——器官中布满了血管,每个细胞距离最近的血管大概只有200微米的距离,没有这些输送供给的管道,器官怎么可能有生命呢?
近几年3D打印的发展,让我们距离制造“活”的器官越来越近了——从几毫米直径的动脉血管到纳米级别的毛细血管,都可以借助3D打印进行培育了。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用3D打印血管的方法。这些管道被包围在一块像果冻一样的水凝胶材质中,像是一块叶脉标本,是不是很漂亮?这块水凝胶就像是细胞基质,它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非常类似于天然的细胞环境,也是构成“打印”环境的好材料。生物墨水构成“管道”,嵌在细胞基质中。最后,凝胶材质被“吸”走,只留下这些管道。构成血管的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在管道中被培养成血管。
默克近年来也在研究3D打印新材料。对我们来说,3D打印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材料,高级生物材料,真正的Bioprinting。
我们现在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只能利用3D打印做一些结构,但它们的功能性也不强;
第二阶段,我们将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利用3D打印做非细胞级别,但有一定功能的材料,比如各种骨和支架;
第三阶段,真正的Bioprinting让我们在细胞级别进行“打印”,造出真正能用的“活”器官。当然,这里的打印不是打印细胞,而是打印一个让细胞可以成长的骨架,给细胞提供营养,同时让细胞们按照骨架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要到达这一步,“生物墨水”的研发非常关键。不妨关注默克的3D打印材料,了解更多生物墨水的发展进程。
说了这么多3D打印器官的发展状况,或许你要叹息,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需要的病人依旧只能经历器官移植的漫长等待,而无法指望3D打印器官。不过所有科学的进步都需要给它时间,有仍需等待的,也有已经“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了,我们还想介绍一种黑科技就已经投入临床使用了——它就是应用广泛的可降解大分子材料。一个例子总结它的“卖点”就是——以后伤筋动骨,愈合可能就耗费不了一百天了,大家可以加速回归欢蹦乱跳模式。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在推销某种“神药”?并不,其实这项黑科技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在人体内达到可控降解的大分子材料。靠它能加速骨头愈合?不,它的关键作用其实是做好药物在体内的“搬运工”。
这个搬运工非常“智能”,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与患者的需求,它可以在患者体内逐步释放药物,并在释放完成后进行自我催化降解。一般情况下,我们若伤了筋骨,只能慢慢等待骨长好。但这种神奇的大分子“搬运工”可以将促进骨生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II搬运到受伤部位,促进骨更快生成。这里也小小科普一下骨形态发生蛋白II是啥。这么长的名字,乍一看特别晦涩,其实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在骨头愈合上它可是头号功臣,负责诱导动物或人体间的充质细胞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六十年代科学家们就 已经发现了它的“隐藏技能”,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和实验,现在它已经逐渐运用于临床治疗,通过皮下注射,作为辅助手段促进骨的生长。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骨生长主要是指一些骨科疾病(如骨折、骨缺损、骨不连等)的治疗和愈合。是的,助力骨骼二次发育,让我们变身 “腿精”的黑科技还未被唤醒,让我们继续诚挚期盼。
此类可体内降解的药物“搬运”系统其实有很多用途,还能用于运送疫苗,或者制成包衣、植入体、纳米微粒或者纳米胶囊,运送相应的药物。疫苗可以少打几回,药也不会忘记吃了,将大大减轻病人的负担。
类似的材料还可以制成手术用的可降解缝线。经历过术后拆线的人估计都不想再记起当时的感受,而可降解的缝线对于手 术病人来说可谓是“人类之光”。
只是,曾几何时,最常见的可降解缝线由羊肠(和包裹香肠的材料一样)制成。据记载,爱丁堡的医疗用品公司Ethicon历史上曾一度平均每天用掉26000只羊的羊肠,才能满足手术需求(羊羊这么可爱,怎么可以……)。但是与合成材料相比,羊肠虽然可以被人体吸收,但受细菌感染的几率也很高。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被发明后,不知道有没有影响羊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虽说这些黑科技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近了,但它们最终落地到广泛临床应用的层面,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拿药物传送系统来说,现在虽然已有临床应用,但价格极其昂贵;3D打印器官要走的路就更远了——要实现器官的完整功能,就需要打印出能同时培养不同功能细胞的生物墨水……回到“黑科技”的话题。黑科技不仅很酷,还是科学家们从黑暗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感谢这些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光明的黑科技,以及它们背后辛勤的科研工作者们。
如果你仍意犹未尽,希望了解生命科学领域更多黑科技话题,不妨去「默克生命科学」公众号了解更多专业信息哦~
参考资料:
https://www. tandfonline.com/doi/abs /10.1080/08977190412331279890
https://www. technologyreview.com/s/ 525161/artificial-organs-may-finally-get-a-blood-supply/
https://www. harvardmagazine.com/201 7/01/building-toward-a-kidney
《用于构建高级结构的聚合物》,Material Matters,第六卷,第三期。
这个精密而又完美的社会。
无论春夏秋冬我们只需要一块五六寸大小的金属板就可以极为舒适的走遍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大城市。
无论暴风雨还是酷暑烈阳我们都可以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在门口拿到一份美味的午餐。
我们抬手间就可以通过那块五六寸的金属板订购来自全世界的合法(甚至不合法)商品,并可以合情合理的要求其送到自己家门口。
如果你无聊或者想努力了,你金属板里的数以百万某乎精英会为你编出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与写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又或者帮你出谋划策规划一副宏伟壮丽的蓝图,助你走向人生巅峰(扯皮jpg)。
另外你还可以靠着手中这块小巧玲珑而又精美的金属板子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只要你想,你就可以轻松无比知到来自世界各地从古至今的奇闻异事,预测未来的气象,掌握千万里之外的地形,风水,文化,经济,政治,人口等信息当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如果你想去附近一处地方而又不愿忍受这难熬的骄阳,你只需要在半分钟内就可以确定好最佳最便捷的路线而不用担心被坑被宰。(某德某度地图,以及某滴)并花费极为低廉的价格就可以享受着冷风并舒适的到达你的目的地。
在这个社会的很多地方你都可以随意的吹着凉气安然入睡(比如图书馆,医院等等,以前发传单午休时经常这么干),而不用担心一觉醒来浑身精光甚至身首异处。(天网大法好,人民警察好)
如果你去逛街走路走累了你可以随意的用手中的板子打开路边的车锁,晃晃悠悠悠闲自在的将自行车电动车骑走,而不会有任何人指责你。当你骑得无聊了或者累了又可以随意的将车子扔在路边,这套操作就如同一个盗车而逃江洋大盗一样不在乎与逍遥。
在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只要愿意他们都可以不必忍受饥饿与痛苦,不用担心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真要假以时日你不幸被人杀害那也不用太过悲伤,强有力的政府会有九成九的把握让伤害你的家伙更加不好过。
感谢支付宝,感谢共享单车,感谢公交车,感谢百度,感谢Internet,感谢人民,感谢政府感谢党
相比于千百年前,我们大概是在帝乡吧。
——————————————————————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吹手机,其实吹的并不是手机,而是手机背后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服务业,吹的是国家经济,吹的是现代化的社会。毕竟只是手机的话你在非洲订个外卖开个共享单车试试?
——————————————————————
emmmm,又加了陶瓷板……不得不说,现在手机材质真尼玛多啊。
算了算了,赘述太多容易影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