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中国两千万资产是什么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啥都不算,

叔净资产都比这多,

照样活得抠抠唆唆。

你要来晚了,你自己点的那杯咖啡,叔就不买单了。一会儿上楼,记得自己随身带套套。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产只是个数字,现金流才是权力。

2000万如果只是房子或者股票放在那里其实没啥感觉,吃利息日子能过得挺好,但是也就这样了。

但是如果是2000万的工厂,产值流水几千万,那放在小地方就是一号人物。

如果是找银行贷款几倍杠杆承包工程,那就牛b了。。。


user avatar   ji-xi-ming-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国家目前明面上公开的净资产六百万以上的家庭只有五百零二万户左右,净资产一千万以上只有不到二百一十万户。净资产二千万以上只有约一百三十万户左右。在全国拥有约4.9415亿户家庭当中占比约0.263%左右。但是按照未公开财富家庭比例来算再增加最多40%左右。实际净资产二千万的家庭达到182万户左右。实际占比约0.368%左右,等于十万个家庭当中约368户家庭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约272个家庭当中才有一个家庭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们按照国内80%以上地区来计算其实净资产五百万的家庭就是标准中产家庭(富裕家庭)的门槛水平了。所以说净资产在二千万的家庭在国内相当于以下水平

净资产二千万(约2395万港币)哪怕是在香港也是妥妥当当的中产家庭中上层次水平。(一家三四口最少拥有一套无贷款价值超过一千二百万港币以上的800尺(因香港无公摊面积800尺房子相当于国内有公摊面积105~110平左右的商品房)以上豪宅和合计持有其中一样或多样资产总价值过千万以上规模的 汽车 股票 存款 债券 基金 收藏品 公司等等综合资产)

在国内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当中拥有净资产二千万已经是处于顶级层次的中产家庭了

在二线城市当中算的上是入门级小富(富人)家庭层次

三线城市已经是比较好的中上水平的小富(富人)家庭层次

在平均房价上处于六千到九千一平左右的四五线城市(普通地级或县级市)当中这个水平的净资产基本上已经是顶级小富(富人)家庭了。

所以说二千万真的不少了,说实话这个财富水平在全世界那个国家都可以称得上中产以上的水平。在部分欠发展的国家地区这个水平已经是富豪水平了。


user avatar   mie-mie-59-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觉得吧,麻烦大家扯淡也扯得专业点,别一眼望去全都是皇帝的金锄头。

问:如何缓解贫富差距?
答:让身无分文的人相信身价过亿的人活的和他们一样苦就行了。

按照18年统计,中国净资产1000万以上家庭约200万户。

考虑到疫情后经济一片大好,以及统计上可能出现的疏漏,我们假设21年大家的资产继续上升,净资产2000万以上的家庭已经达到200万户好了。

然后我们继续假设,这200万户仅存在于伟大的一线城市、即北上广深之中。大家平均分一分,一座城市能分到50万户。

这几大城市里,每城总户数大约是500-600万户,记得深圳好像是650万户。方便起见全部按500万户计算好了。

那么这50万户净资产2000万以上的家庭,在一线城市里也是前10%。


你看,即使我在数据上放了这么多水,而且仅看一线城市内部的情况,2000万资产也是前10%的水准了。

真实情况只会更高。

所以那些个一张嘴就是“2000万资产不算啥,勉强小康”的人,麻烦长点心好么。真按你们这么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恐怕就只能在梦里了。


讲真,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都快把我笑岔气了。


你看,在大城市里,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一个正攒钱买房的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一个买了房正在还贷的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一个没贷款住着几百万房子的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一个身价一两千万没贷款的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然后这个身价一两千万的人身边身价几亿的人的生活是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


俄罗斯套娃也没你们这么套的吧,感情除了“挤地铁、穿优衣库,抽最便宜的烟,吃单位食堂或者打折外卖”之外,已经想象不出其他生活该是啥样的了么。

按这么说,北上广深除了优衣库、小烟酒店和小外卖店以外的商家早就该倒闭了吧,从身无分文的到身价上亿的都不去消费,哪儿还有客源啊。

今年笑的最厉害的一次,没有之一。


user avatar   dantes-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立党他们家的水平

儿子在国外吃亿美元炸鸡(当然也通过卡脖子项目拿到的中国地方政府8000万的投资)

你说这土地财政好不好骗?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呵呵,上海市可以算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了吧,上海市的平均工资大概是八千左右(前两年才七千多,最近两年涨了),我就算年收入十万吧。

这可是平均工资,因为收入是金字塔分配的,工资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多了。换句话说,就算是平均工资,也是超过了上海60%就业人口的水平。

假如你有两千五的资产,那么做一个5%左右的无风险投资(理论上说是低风险,实际上就是无风险,真到了5%收益投资都出风险的时候,世界经济早就完蛋了),对于千万资产的人是非常容易地。

也就是说,每年躺在床上啥都不干,也有5%也就是一百万的无风险收入入账。

而这笔钱,相当于十个上海中等以上收入的劳动者的收入。对比起来,旧社会那些中小地主简直弱爆了,我看民国历史,小地主很多都要下地干活,而中等地主也有很多管理监督的工作。而且种地还有风险,天灾人祸,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换成现代中国就不需要了,啥都不干,躺着就行了。

如果稍微有点投资理财的知识,原因承受波动的风险,那就把资产拿出来买中美两国的指数基金。平均下来,每年10%-15%也是非常简单。也就是说,相当于二十个上海中等以上收入的劳动者的收入。

你说你靠个人能力赚钱,中国有几个人能够靠个人能力年入百万的?而且年入百万,交税都要交四十多万吧。但是资本市场里面赚的钱,不需要交任何的税收。如果长期持有超过一年,那么红利税都不用交。

这还是上海呢,如果换成那些工资才5000块左右的二线城市,那就是相当于四十个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了。

这还只是两千万,如果是两个亿,那就是四百人;如果是二十亿,那就是四千人;如果是二百亿,那就是四万人。

现在,你知道人的劳动是多么的不值钱,而资本又是多么的值钱了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水平,大部分都在固定资产了,手里流动资金其实就那么点,要买点大宗商品还得卖股票(好几次这样错过行情了 ),奢侈品要买也可以买,我前两年追潮牌(fog welldone mq bv blcg这类)也顶得住,现在过了劲头索然无味……

其实很简单,有2kw,只要不是中彩票,一大半都是固定资产,3kw也是这样,4kw也是这样,只要你不是自己做生意,是领工资,那就是大部分资产都在固定资产上。

以下是原回答。

坐标沿海副省级城市

父亲 一级调研员,母亲三甲医院护士长

一个叠墅(就是-1,1,2,楼上还有人家),另外还有一套房900+800=1700

一辆车 golf10多年了

有一点投资,比如我妈和几个闺蜜买了套房,按出资比例估计算有一个卧室➕储物间……现在我妈认为房子买到就是赚到,以后去北美念研究所就当学费了

股票 我和我爸会玩,7-80w这样

基金 没多少,但是一直有定投,我也一会支持小蔡,一会支持葛兰

生活,很累很普通,关键观念问题,我爸就是极致性价比,我妈是买好的一劳永逸。我有点像我妈。再说,我们这地方小老板太多,所以一比就很普通。节假日基本没一定要走,就都挣三倍工资去了……

真就普通人一家,爸爸也是大山出来一步步考上去的,英语很差,其他通天代,考公务员核心就是英语不用考,老妈也是,那个年代中专远高于重高分数线,她也一直懊悔,但凡少考一点就能念高中,没准就能上大学去做生意(她的梦想)

希望自己好好念书,学历高一点(一家人一致观念)

有机会我再补充

看到有人评论,我就再补一点!

如果在本地躺平,靠父辈一些人脉和资源,可以说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甚至说生活质量应该蛮可以的,住市政府那个地块(评论有大佬猜到了),上班也在那附近,收入也不会低(本专业的话)。

但是!

去上海 北美拼留下来

上海小的那套卖了估计在上海买房也头大,户口,教育,医疗,交通啥的也都是困难,而且挣钱实话说按我现在发展不一定比在老家高很多。

北美反而比上海简单,转码的话应该更轻松

对,就是这样。

总结一下,在老家2000w资产可以过得还行(但是其实认识的很多好友从父母朋友到高中好友,本地人家里这样的比比皆是)而且出于父母职业问题,社会地位确实可以,办啥事儿都蛮方便,不过也最后几年余晖了(快退了),但是也正是如此,拿工资的(都是国家饭),再向上突破难了,之前也是赶上房地产价格起飞咬咬牙贷款买了房,不然估计还住在快20 年的老房子里……到我这一代,其实可选也不多,成绩也一般,不是985/211,不是润去北美就是回老家头削尖考公或者进银行慢慢熬,前者或许还能突破阶层,后者只能说看的到天花板,算是过渡一下,把突破阶层这个任务交给我的下一代罢了。

2022.1.2大家新年快乐。最近本地轮番遭到疫情,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那就说说疫情我们一家人的情况好了:我爸20年初的时候就疫情得去某些社区站岗,按他话说虽说是帐篷里面坐着,干活交给年轻人,但也还是怕,然后前段时间zh疫情,他也得值班,大概四天轮到一次,现在bl疫情,又到社区里去了。我妈的话,20年初有一段时间就没回家(隔离政策啥的,一直在医院),zh疫情bl疫情对她来说影响超级大,因为手下的小姑娘都得去支援,关键用她话来说分配不太公平,icu 60-70个人去4个,她们病区20个左右也得去4个。。。。。。本病区就显得很缺人,烦也是烦,元旦大早上去长辈家,刚要出发电话来了紧急集合去bl支援。。。

好处也有:啥内部消息第一时间知道,比如那些轨迹,到底里面咋样了,核酸抽查情况(我有点怕说这个,待会被拿下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我这种躺平人,爽的一逼啊。坐标某一线

资产:我父母这边单位房子三套,父母单位一人各一套,爷爷奶奶给了一套,都是好学区。商品房2套,分别于父母04年,08年购入,公寓一套,16年限购以后购入。家里金融产品:200万大额存单,300万理财,100来万基金,各种黄金,矛台,玉石藏品100万左右。

工作:国内二本本科,英国水硕毕业。现在银行网点工作,客户经理混子,一年20万。父亲银行中层领导,母亲国企辞职出来做生意的。

我对象

房产:拆迁户,回迁房5套,自家购买商品房3套,门面50平方的热闹地段2间。

家里金融资产:7位数吧,没问过。

工作:国内一本毕业。街道办事业单位,一年10万。爹做生意的30万一年,妈基层事业单位的。

我两的日常收入主要是我的20万+媳妇的10万,还有我父母给了我3套学位房收租,她名下有2套回迁房和一个门面收租,门面收租大概30万一年,还有200万的理财3.5%的年化,钱不够用还可以问父母。

生活观:彻底躺平,不加班,不舔领导,不想学习,每天都考虑那里好玩那里好吃,哈哈哈哈,不知道好不好,但是是觉得人生来有条件就应该享受,所以也不会可以攒钱。大概情况就是:每天下班不想回家做饭就随便出去吃,周末500公里以内都是活动半径,车差不多一年换一张吧,好看的就会去换,想尝试下超跑,但是要攒几年的钱。年假长假的话几乎就是国内国外风景好的地方,不是很在意花多少钱,以后培养孩子也不想让孩子卷,躺平也很好,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还行。

我看了好多很凡的回答哈。

我觉得我就很现实。

2000w在深圳,两套大房,活着差不多的面积的任意房屋组合,都差不多。

如果你完全期待房租的收益。毕竟你自己还得住,所以大概会获得一个中等打工人的工资的月租。但是考虑到一大家人,如果就靠这房租,生活得还蛮紧张的。不过如果你自己和家人都还在工作。那算上房租,等于家里多一个人工资,那就相对宽松很多了。

车能开40w左右的,不太心疼,孩子一般念书兴趣都能支持。正常出国旅游。

反正,就是小康人家吧。再高够不到了,但是还是比较安全的,甚至下一代都还是比较安全的。

你想说彻底躺平,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离开深圳,选任何一个二线以下城市。哪怕一般省份的省会城市,都可以过的蛮不错。

只是人的发展和地方的发展实在是分不开的,所以你能不能离开现在的居住地,还是很考验你的眼力和决断的。

不过如果就说自己这一代,不考虑下一代的话。

2000w已经可以自由了。不说满世界造去,但是开展自己一般意义的兴趣,是肯定可以了。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相关话题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是否拉低了相当一部分 一线城市80 后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 
  牛油果怎么突然成中产标签了?是因为好看嘛? 
  新中产阶级抱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们所追求的品质生活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朋友圈热转的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怒怼幼升小“牛蛙战争”? 
  一个国家或民族是中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更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精髓? 
  2022年会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吗?中产阶级应该如何应对? 
  厅级干部在中国是不是中产阶级? 
  在天津苏州南京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中产家庭应该是怎样的水平(房、车、月收入)? 
  李嘉诚为什么要紧急出售英国资产? 
  北上广深的学区房真的那么重要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东京奥运会上日本拳手田中亮明坐着轮椅晋级?
下一个讨论
中国运动员在东京湾水中训练后,后背发现多只黑色虫子,目前情况如何?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伤害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