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问题都非常关心,我近日打算写一篇文章来探讨市场经济的问题。
关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我将基本逻辑列举如下。
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市场经济也有计划,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厂商也都要有计划,就连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的师傅都要计划每天买多少事白菜萝卜面条。
所以市场经济也有计划,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真正区别,在于参加计划的人数和每个人要处理的信息。
市场经济里小到每个面老板都要参加计划,而计划经济里只有行政机构制定生产计划,市场经济中每个生产者看着商品和原材料价格进行计划,而计划经济中所要求的东西就多了。
所以直观来说,市场经济更能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2:关于效率
在分配上,效率,往往被西方经济学用“帕累托效率”进行定义。
分配上的效率和物理生产上的效率是不同的,但大致都等价于这样一个意思,就是“效率高=没有资源被浪费”。
因此,帕累托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那便是,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不存在一种分配方法能让其中一个人获利的情况下别的人不受损失。
听起来很绕,我们看看它的否定就清楚了了,就是假设存在一种分配方法,能让至少一个人获利而其他人不受损失,显然,这种状态就意味着还有更好的分配状态,显然还可以让至少一个人福利更大,利人不损己的行为,有哪一个经济学家不想干呢,因此如果还存在改进的办法,就说明现在的状态是相对而言低效的,因此帕累托效率,就是指已经不存在了这样的改进方法的最优状态。
这个状态和“公平”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这个状态实际上强调的是“物尽其用”,是效率,但即使一个人持有99%的生活资料,而其他人只持有1%的生活资料,只要那一个人用得了这么多,那么也便是“帕累托效率”的,这个状态只强调“物尽其用”,并不在意是“谁”来用。
如果我们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考察分配,那么就会发现,“交换”其实是一种改进过程,A喜欢吃面而B喜欢吃米,那么A自愿用米来交换B的面,那么双方福利都能提升,A,B之间的这种交换,便是理所应当被允许的。
计划经济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最优状态?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的,实际操作上却很难,众所周知,计划经济不允许有普遍地私人交换的手段来作为调节分配的方法。
那么如果计划经济真的达到或者接近这样一种高效率的状态,那么就说明分配是“高效”的,不应该普遍地存在作为“帕累托改进”的私人交换意愿,然而事实上,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存在大量的“倒爷”,以及被“投机倒把罪”关进去的商人,这些都说明了,计划经济远远不是“高效”的,还存在大量的“改进”空间。
3:关于公平
经济学上关于公平的理论众说纷纭,可以认为“公平”这个概念不是个“实证”概念,只是一个“规范”概念,就是说目前“公平”只是一个价值判断,不是一个事实判断,显然一句简单的“物尽其用”就可以了定义效率了,但关于公平,目前还没有人能定义什么是“公平”。
所有人都吃一样多,便是公平吗?有的人饭量大饿得快,显然他该吃更多,所有人拿一样多就是公平吗?又有人觉得多劳多得才对。
卡尔·马克思,便是这种觉得“多劳多得”才是公平的人,马克思把劳动时间当成“价值”,并且把用较少的劳动时间交换较多的劳动时间的手段称作“剥削”。
如我之前所言,帕累托效率的状态和公平没有关系,任何一个双方自愿的交换都是帕累托改进,都是在提高“效率”,而我之前说过,如果以“交换自愿”来得出“没有剥削”的结论的话,那么奴隶社会都可以没有了剥削,有些奴隶还是“自愿卖身”呢。
因此要定义“公平”,必须要使用别的概念,而马克思使用劳动价值论,即“多劳多得”的定义,由于最支持计划经济的国家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内容沿用马克思对于“公平”的定义。
4:我们考察一个计划经济的过程。
假设政府全知全能,知道每个人吃面包和饭团比例为1:1时,效果是最好的。于是决定全部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让10人去生产面包,而另外10人去生产饭团。
每人工作10小时,最后得到100个面包和100个饭团。
政府最后给每人5个面包和5个饭团,因为每个人在所吃面包和饭团比例为1:1是效果最好,所以大家都觉得很爽,不存在私人的交换过程,此时,达到帕累托效率。
再假设每个人劳动生产率都是一样的,生产面包的人都生产了10个,生产饭团的人也都生产了10个,那么马克思所言的“公平”便达到了。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的信息包含: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每个人的偏好,同种产品之间的对消费者偏好有影响的质量属性的对比。
如果政府并不知道这样的信息,假设实际上,有100个人(A群体)喜欢饭团,并不想吃面包,而另外100人(B群体)觉得吃面包和饭团无所谓,两样都吃一点更好一点,但最重要的是总量吃得越多越好。
当政府分配给每个人5个面包和5个饭团之后,那么便存在着私人交换,群体A的人为了吃更多饭团,便会用面包来交换饭团,群体B的人想吃更多,那么在面包和饭团交换的过程中,交换比例不可能维持在1:1,因为A群体如果不用更多的面包来换饭团,不能让B群体多吃一点,B群体为什么要跟A群体交换呢?
这时,A群体必须要用更多的面包来交换饭团,而生产饭团和面包所需的单位时间都是一样的,那么显而易见,用更少饭团交换更多面包的行为构成了“剥削”,公平条件被破坏了。
如果禁止私人的交换行为,比如将其定义为“投机倒把罪”。那么显而易见,帕累托效率被破坏了,因为1:显然交换了之后无论是A群体还是B群体福利都增加了,存在更好的改进状态。
2:如果A群体讨厌面包而不想吃面包,显然面包没有被完全使用,没有“物尽其用”。
显然,这种情况下从一开始就不该生产等量的面包和饭团。
如果在这些人当中有人是磨洋工的,而又有人是努力工作的,而依旧采取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依旧破坏了公平条件,要避免这个条件的被破坏,就必须要得知所有人的劳动生产率。
面包和饭团可以代入为轻工业和重工业,在苏联时代,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衰落,边境出现了大量的“倒爷”,同时平均主义泛滥,其实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计划经济对政府要求太高,政府根本不可能掌握这么多信息。
又有朋友要问,如果IT产业发达了,政府是不是就能搞计划经济了呢?我想几乎所有对政治经济学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不会认为搞不搞计划经济和现今的IT技术有关系,即使信息的搜集能力是无穷,也有人会隐瞒自己的信息,提供虚假的信息,在“计划经济下提供虚假信息是有好处的”,除非AI能够掌握读心术,而且全国人民还接受被AI“读心”,否则我认为计划经济既没有可能达成公平,也没有可能达成效率。
5:关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能否达成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无法在这里详细讨论的。
这个问题要展开需要N篇论文,我之后会抽时间写篇文章来介绍。
我在这里需要提以下几个重点:
1:关于私有制,在市场经济中首先要定义“私有制”,什么东西该私有的问题?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有制和仅仅是生活资料的私有制问题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2:关于均衡。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交换的状态,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在不断进行“改进”逼近帕累托。
因为生产的过程一直在持续,所以交换的过程即“改进”的过程也一直在持续,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允许这种交换的,本来就是利用“交换”来达成帕累托的。所以我们以现实生活中不断存在的私人交换来认定“市场经济”是“低效”是非帕累托的是不公平的方法。
因此一个正确的度量方法是假设生产停止,然后任由大家交换,看最后能不能达到帕累托效率,或者说,看厂商的商品都卖出去的时候是不是帕累托效率的,东西卖完停止的状态便被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3:关于市场类型。
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归私人所有,那么有且只有完全竞争市场能达到帕累托效率,如果我们把一些东西公有化,那么对于剩下的部分,市场类型的要求便可以降低,而如果公有了太多东西,那么市场本身也不能发挥效果了。
最后,说一下结论,结论就是非常有名的福利经济学1,2定律。
1:完全竞争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总是帕累托效率的。
2:在纯粹交换的过程开始前,改变市场参与者的初始财富占比,可以达到任何的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如何去理解1和2,1是说,只要维持市场的良好竞争,最后总是能“物尽其用”的。
2的意义,是说,只要分配好各个参与者的初始财富,这里的初始财富分配,显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货币的转移支付来分,就是说只要把“钱”这样一种东西分配合理,你就可以达到任何一个高效率的状态,意即,政府想要“公平”的状态,可以仅仅用货币的分配来达到,而不需要去调节分配所有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中,要达到帕累托效率,对于信息的要求仅仅有,1:所有的卖方都知道商品卖出的价格。2:买方总能找到有存货的卖方购买,卖方也总能找到买家卖出。3:交易双方对于可以影响价格的商品的质量有同等程度的了解。
关于第一点我想基本已经实现了,关于第二点我相信这才是IT技术该运用的地方,第三点,我认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解决的办法,而且我认为是可以很好解决的。
要达到马克思意义上的公平,可能还需要追加所有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但这比起计划经济要达到高效都要知道所有人的偏好,所有产品的质量对比而言,确实要求低很多了。
5:关于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
马克思本人对于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本身否定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生产资料公有的情况下有没有市场经济?答案是有的,因为生活资料还可以进行交换嘛,而我之前所言,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资料,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全部都是私有的话,那么有且只有满足许多变态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能够达成帕累托效率,如果我们放宽私有制的假设,将部分生产资料公有,那么可以在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对部分商品达成高效,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消费者对于纯粹的生产资料是没有偏好的,如果你问消费者喜欢面包还是饭团,那么他们多半会回答其中的一个,但你如果问他喜欢铬合金还是钒合金,丰田的生产机器人还是大众的生产机器人?他又不直接“使用”这些东西,他很难有偏好。
论证出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如我所言,这绝无可能在马克思那一代人就做到,那个时候连数学都没有发展到泛函分析的水平,马克思仅有的微积分知识不足以让他理解到这一点。
以马克思的时代来看,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公和不稳定,按照马克思自己的唯物史观原则,即便不是马克思,当时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思想家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看得到市场经济的“不公平”,却看不到市场经济的“效率”,便产生了这样一种否认资本主义,推翻连同市场经济在内的资本主义一切属性的思潮。
出现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联盟,以及计划经济所带来的各种悲剧和低效,都是历史的必然。
实际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并没有必然关系,早在奴隶社会晚期,市场就已经出现了,而雇佣生产和资本主义,在工业化开始后才登上舞台。
本文所提到的没有剥削的“公平”的帕累托效率状态,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所假设的“完全信息”下才能达到,即之前提到过的:1:所有的卖方都知道商品卖出的价格。2:买方总能找到有存货的卖方购买,卖方也总能找到买家卖出。3:交易双方对于可以影响价格的商品的质量有同等程度的了解。
在这个条件下没有销售的风险,雇佣生产理论上也可以达到没有“剥削”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并不满足这种苛刻的条件,所以啊现实生活中的雇佣生产必然会导致剥削,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这并没有和我一贯的理念矛盾,如我之前在别处所言,雇佣生产制度下,剥削——“平均利润率所带来剩余价值的转移”在有销售风险的情况下不可避免,我因此依旧支持持股制而不是工资制。
这几个关于信息的假设条件看上去虽然苛刻,但是实际上比计划经济的要求低多了,所以无论如何,重搞计划经济是不对的。
市场经济的问题:
货币是权力的一种形式,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按钱分配事实上是权力不对等,马太效应必将导致财富高度集中与两极分化。最终摧毁消费能力。
计划经济的问题:
扭曲的价值规律下,靠什么去衡量“劳”的价值?又谈何“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