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不黑东北人。
在深圳,公司楼下有家东北饺子馆,我作为一个河南人,面肯定是不能少的。奈何周边没有河南面馆,于是就每天去这家东北饺子馆吃手工面。
一来二去熟了,大姐就问我,哪的人啊?我说我河南的。大姐说:“我不喜欢河南人,名声不好。” 我顿了一下说:“没关系,大姐,我喜欢东北人,我有几个东北朋友,人都很仗义。”
后来大姐每次都给我一大碗,都把我吃胖了。我要吃小碗。
因为这些年头背着河南人的名头,几乎是一路被黑到底。出门在外,找工作被歧视,上个网一群黑河南的,交朋友只能他亏待你不能你亏待他,否则那就是河南人果然不是好东西。 活的战战兢兢,不敢出一点问题,甭提多累了,就因为我是河南的。
现在又想让我的东北弟兄背上这口老锅?那我不同意,想都别想。不只东北不行,全国各个地区都不行,哪怕这个地区有人朝我吐口水,我都不会黑这个地域。
是不是很佛系,我觉得自己都快修炼成仙了。
杜绝地域黑,从我做起。
谢邀。
刻板偏见。
大部分人为少部分人(机构)背锅。
以及,很少人提的一点:整体经济差→人口流出→个体东北人的异乡困境。
刻板偏见,这点众所周知。
多少人因为小品相声作品,无视东北惊人的城市化率,认定东北都是土农村;而某些创作者也在竭力迎合这个偏见,于是这种刻板印象扩大化。
为机构背锅,这点常见于外地人去东北的遭遇。
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去东北的,吐槽当地普通百姓的相对少,吐槽当地盈利与非盈利机构各种雁过拔毛的居多。甚至我东北朋友自己也会痛心疾首,“我们那儿的机构,根子里都烂了”。说东北的各色盈利与非盈利机构,作风普遍有问题,而且上行下效,大概不错。但众所周知,各种机构里人浮于事耍无赖那些,在东北已经算既得利益者了。许多东北人被迫为他们的行为买单,也算是很惨了。
最后一点:异乡困境。
互联网上,偶尔也有吐槽上海人或广东人的,但“我们这里的一两个上海人广东人如何如何”,例子不多;多是外地人去上海或广东,“他们人一多就开始讲方言!”
事实是:上海与广东人口流出少,所以吐槽上海广东的,多是人在上海或广东的外乡人。
而东北因为经济差,流出人口极多,遍布五湖四海。所以被吐槽的东北人,往往是到外地闯荡的异乡人。
看下面这个人口流入流出图就知道了:人们生活里遇到的东北人,许多是异乡人。
本地人倾向于维护已有秩序,所以常会觉得外来的外向者过于有侵略性。
异乡人,本就容易与本地人产生隔阂:口音、习惯、容貌,都不大同。富庶地区对经济非发达地区来的移民,那更是自带歧视。比如吧,我一位长辈就觉得她厂里的东北同事是假仗义假慷慨,当然她自己也很抠门,但“我是真抠,比假仗义要好。”当我提醒她“可能人家就是客气客气呢?”长辈就懒得说了,“反正是东北人到我们这里来挣钱的!”
我一开始与东北人交往时,也不太习惯他们的声口。但久而久之,自然明白。东北人,无论在上海,在重庆,在北京,在巴黎,在巴塞罗那,多半都是如此:自来熟,会来事,外向,肯交际,那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
对一个字一个坑的务实者——比如我一位嫁到湖州的姑姑——而言,东北人是太会来事,会让人觉得“不踏实”,但那与其说是不好,不如说是不同:更多是她出于对本身地域习惯的维护了。
若说拉帮结派,至少在海外,比东北人会拉帮结派的中国各省居民多了去了,只是许多相对沉默而已。
在巴黎十三区,我认识许多位东北人:理发的、酒店跑堂的、按摩的。按摩的那位,我以前写到过:我去找人按一下颈椎,当家的大姐坐在里面玩手机。
我进去了,她看看我,先用法语问:“你是中国人吗?”
“是。”
“哎呀好啊,”她用东北口说,“那就可以敞开说了。我跟法国佬,就要说这是中国气功按摩;咱们自己人,都懂。你是要拿肩还是怎么地?”
“颈椎有些不舒服。”
“好坐下,我给看看。”
大姐很爱聊,按摩时问我介不介意听点什么,我请她随意,于是她播开了一个视频——1990年代的央视春晚小品集。她听黄晓娟和赵本山,听得津津有味。“听这个没事吧?”她问。
“挺好的,”我说,“听着挺喜庆,跟在国内过年时似的。”
“可不是。”她很高兴,“我就爱听这个,觉得跟回了老家似的。可有很多中国人就不爱听,真是忘了本。”
我后来每次去,都看见大姐敞着门坐着,时候长了,她也乐意聊几句。说,老家是辽宁盘锦,后来去南方嫁了人,跟着老公过来法国,但老公哎一言难尽,于是就自力更生,先是去中餐馆当过厨子,后来因为有点手艺,开了这个按摩店,帮人正骨拿肩做做按摩,有时也帮一个福建邻居:背着器械,去修水管。
“还习惯法国啊?”我说。
“也没啥习惯不习惯的,过得挺好!”她说,“我就只会几句法语,续居留啊,跟房东打电话的时候用用。”
她每天大概开店按摩四小时。其他时候,逛街,溜达,跟一群华人姐妹欢天喜地地打牌打麻将,谁打输了,谁叫份越南粉外卖。偶尔去老华人酒吧,去跟一群老广东赌马。
她的另一个兴趣,是看越南馆子里播的配中文字幕越南电视剧,或者中文配音老港剧。看电视嫌不够,买碟,买一大堆。
“要是下次你不介意,我就边按摩边放老港剧了!”她有一回这么说。我说挺好啊,“要不现在就直接播得了!”
我觉得,上面这位是个典型案例。
您说人多专业多踏实多商务精英吧,未必。
但她会来事,热爱生活,声口有点浮夸,但人也确实不坏。
在本乡本土人眼里,这种外来者的反客为主、声口喧腾和会来事,很让人不习惯。加上刻板偏见,以及在东北机构那里吃的苦头,就很容易演化成对东北人个体的恶意了——许多人说东北人多不好,甚至未必举得出多少恶劣的切身例子,单纯只是不喜欢这种声口罢了。如上所述:
本地人倾向于维护已有秩序,所以常会觉得外来的外向者过于有侵略性。
但反过来,东北多少人都是背井离乡出来闯荡,可不就得靠着这点喧腾的不计较(和偶尔的小狡猾),来挺过世上的形形色色?
利益相关:
我是一个在上海读书生活十年然后跑到巴黎的江苏无锡人,跟东北没啥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