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黑太阳》真有死尸。
《黑太阳》中解剖是真解剖(死尸)!!!
两部电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电影《大决战》道具
烟火设置
炸弹3500个,梯恩梯炸药160吨,黑白烟幕70吨。
服装
解放军棉服5823套,国民党军棉服4331套,日式钢盔700顶,美式钢盔667顶,牛皮美式腰带2500条,青天白日小帽徽6600个,解放军胸章6000个。
化妆
战争气氛妆15000人次,塑型零件(刀伤、枪伤、烧伤)500个,血浆100公斤,头套20个,圆形眼镜60副,牙托3副。
车辆
美式、日式装甲车20辆,可炸汽车100辆,真坦克 50辆
枪弹 空炮弹170多万发 ,真炮弹1万多发
其它 假人200个 死尸100多个
看的电影不多,战争题材电影就更少了
但是第一次让我对战争产生恐惧感的两部电影我倒是记得非常深
《紫日》和《鬼子来了》
这两部电影中没有前线上那样机枪成排,炮火轰鸣,只有些许的小规模战斗场景
其中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电影里面日军对于村民的屠杀,用让新兵捅死无辜村民来练胆
代入感太强了
因为如果真的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我很可能并不是会在前线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士兵,更可能是像《紫日》中的富大龙或者《鬼子来了》里的姜文一样,活在这个土地上的普通农民。
在一个和往常一样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侵略者无端闯入我的家中,想要将我和我的家人绑在柱子上,然后进行折磨和杀戮,就算是躲在隐蔽的角落,也可能会被揪出来,那种绝望感和恐怖感就像泥石流一样,将我淹没。
战争就是残酷的,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已经不是人与人在战斗了,更像是某种不可知的操控着这一切,各种的不可抗力推动着战争蔓延,人就像是被木偶一样操控,屠杀着和自己同属一物种的生物。
在我很小时候看的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我只记住了两个镜头。
一个是电报员汇报前线伤亡数字时,司令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另一个镜头是炊事班的老班长,他挑着两桶包子和猪肉饨粉条,来到了塔山的阵地上。看到阵地上硝烟未散,遍地尸骸,老班长一下子瘫坐在阵地上。随后,老班长含着眼泪,舀起一勺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泼在地上,喃喃念叨着:猪肉饨粉条,吃吧,猪肉炖粉条!
前面有个伏笔,战士们出征时,团长问炊事员为参加配水池战斗的战士们准备什么吃的,老班长说:猪肉炖粉条,并保证一定送上配水池。
战斗后的场面,树木都被炮火烧焦了
铁丝网上挂满了带血的衣服残片
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个镜头是真实的配水池战斗改编而成,参加这场战斗的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的一个营,营长是赵兴元。
锦州是辽沈战役的主战场。锦州之险,在于城北的配水池与亮甲山。尤其是配水池,是1937年日本人修建的一个供水设施,工事坚固,地势较高,又靠近公路,视野开阔且易守难攻,成为辽沈战役时国民党守军的屏障,并企图依托它与解放军顽抗到底。
配水池周围散布着14座地堡和10余个明暗火力点。地堡厚度达到了1米,外有战壕纵横相连,壕外有5层铁丝网,壕内有雷区等障碍,工事坚固,火力严密。
国民党守军自喻"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东总司令林彪说,配水池是锦州的门户,不打下它,就没有攻城的制高点,就拿不下锦州。担任进攻配水池的是7师20团1营。1营官兵宣誓要砸烂凡尔登、争当打铁汉!
1948年10月12日,一营在营长赵兴元的率领下,在师、团炮兵的支援下,在3营7、9连的配合下,顶住国民党军在装甲车、飞机掩护下的立体攻势,经十小时激战,先后击退国民党军三十余次反扑,攻占了配水池。最后,赵兴元和5名还能动的战士冲上了配水池阵地。1营仅剩的6个人,俘虏了敌守军150多人。
由于解放军是由低处往山丘之上的配水池进攻,激烈程度难以想象,伤亡巨大。
战斗结束时,赵兴元所在的东北野战军3纵7师20团1营,此时只剩下了22人。"我那是将近800人的加强营啊,一天就打没了。"赵兴元回忆。
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向东野司令部报告,就说了两句话:“拿下了。外壕沟不须工兵架设通道,烈士已把外壕沟铺平。”
据说,就连见惯了大场面,一向冷冰冰的林彪听到消息后也流下了泪水。
(参考资料:配水池战斗遗址 百度百科
锦州战役:"近800人的加强营一天就打没了"-中国党刊网 )
配水池战斗遗址里的介绍:
如今配水池战斗遗址的外墙上还留有当年的弹痕:
我很小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电影片段,那年我在农村,一个星期才能吃到一次肉,所以我印象特别深:热气腾腾的、金黄透亮、隔着银幕似乎都能闻到香气的猪肉炖粉条,被泼在了炮火摧残、鲜血浸透的战场上。
打了胜仗的战士,却没能享受到胜利的荣光。
这使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残酷不是因为战士死去的方式有多么惨,或者伤亡人数有多么大,而是司令的那一句话“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让我意识到,战争就是要为了胜利,死再多的人,都不过是一个数字。如果胜利了,牺牲才有价值,如果失败了,死了也就白死了。
死亡,意味着什么?
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没有人来吃了。
这个世界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所有未曾体验过的种种,死去的人都享受不到了。
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原本应该享受的生命、享受的荣光、原本有的无限可能就这样被死亡残酷地截断了。
《集结号》
一开场便是硝烟弥漫、弹片纷飞,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非常到位。阴冷的色调,各种断肢断腿,任泉在开场就被炸的上下体分离。
每一个镜头都似要扼住观众的呼吸,如同《命运交响曲》一般,每个节拍都能震摄人心。
叙事的节奏快得像在与死亡竞赛不是高潮迭起,而是一个不断提高、不停垒升的浪头,在升至极限那一刻轰然崩塌,造成毁天灭地的海啸。
冯小刚电影的政治层面虽然很欠收拾,不过战争场面还是不错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516310785134592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516219944931328
顺便提一下《集结号》韩国团队的最初作品——《太极旗飘扬》,除了志愿军出镜的那些,其他都够真实,也有韩国人对那场兄弟内战的温情和刺痛。
电影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物性格,和蔼可亲的李振泰变成了杀人机器,李振泰也是为了李振硕和家人,做出无奈的选择。同排的战友有的是孩子的父亲,还有充满锐气的孩子,到了后期都变成了见人就杀的魔鬼。
是战争改变了他们,电影前期是团队作战的英勇故事,越过三八线后则成了双方冷酷无情的大屠杀,再有战争前后百姓生活的反转,都有这强烈的对比。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失去的亲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1943539347456
既然到了那就提一下《拯救大兵瑞恩》吧,那一年让《莎翁情史》获得奥斯卡奖,而不是这部电影,真是奥斯卡耻辱的一年。
诺曼底登陆真是神还原。
对于战争,最大可能的还原战场。和以往的鼓吹战争不同的是,《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美化战争,没有鼓吹战争思维。它只是比较忠实的还原了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伤病、截肢、痛哭,毫不避讳的面对一切发生的情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3131521417216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318100996096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324690669568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3475466911744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3786504362602496《红海行动》
通讯兵庄羽设置的反干扰/通讯装置被恐怖分子发现了
导致已方队员之间的通讯中断
于是恐怖分子守株待兔
庄羽与多个敌人奋力搏杀
1.战斗间隙突然发现自己手指头炸断了
2.右手食指断了,够不到腰侧的手枪
3.敌人直接去捏庄羽受伤的右手
4.庄羽咬掉了敌人手上的一块肉
5.重伤的敌人挣扎着去拉扯庄羽的脚
6.濒死的敌人临死前还对庄羽开枪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356776671129600
两个机枪手和医疗兵被困在一栋楼里
7.医疗兵陆琛把手雷反扔回去却被炸断了手
8.机枪手石头在还击时被流弹击中了颈部静脉
(毕竟动脉断了可不是这么细的血流)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359760913338368通讯员庄羽的牺牲让其他队友得知求救信号
看大家都提到了运输平民的大巴士被炸的片段
那就放上来吧
至于为什么迫击炮精度这么高的问题,首先恐怖分子可不能有末制导炮弹,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已经早早的准备好伏击,已经标定了射击诸元和参数,甚至可能已经试射过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96687152175390729.整整一个班的政府军被高射机枪打死在车里
10.观察员李董在激战中不敢去捡武器,遭到了搭档的训斥。层层选拔出来的精锐蛟龙突击队员也会有胆怯的时候。
11.炮击过后,满车的残肢断臂……能过审,剧组的后台真的NB,海军:你敢不过审试试?
12.见到那血腥的场面,一个队员干呕了
顺便安利一下自己这几天受邀在写的一部中短篇
————————分割线———————
《红海行动》
海战、城市站、巷战、沙漠战、埋伏战、遭遇战、突围战、狙击战、解救人质,整部剧剧情很紧密
最重要的是对战时的血肉横飞,打斗后的血肉模糊,这些画面很直白的呈现于观众面前
就是告诉你,战争就是会导致这样的后果,这种真实太令人恐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