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不过 30 几万,为何却是二战转折点?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斯大林格勒德军的损失不是30几万,而是100多万。

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二战的影响,在1942年10月,也就是战争刚好打到一半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毛泽东对战争的前景做出了这样的分析: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希特勒转到了退却和防御的地位。在此期间,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线总司令勃鲁齐区,自己充任总司令,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
因为这一进攻带着最后一次的性质,关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连在北非作战中的一部分飞机坦克都抽调过来了。从今年五月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希特勒调动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附以飞机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剧烈的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达到切断伏尔加和夺取巴库两个目的,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进攻西伯利亚。
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但是这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苏联制其死命的策略。
苏联采取了先则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方针。五个月的战争,使德军既没有打进高加索油田,也没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略企图没有一个不是失败的。在此期间,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在相反方面,苏联则是越战越强。斯大林的英明战略指挥,完全站在主动的地位,处处把希特勒引向灭亡。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希特勒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
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
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军学会打仗了。

德军集团军一级被成建制歼灭,证明了苏军已经具备了组织方面军级大纵深进攻战役的能力。

这意味着德军在战役组织能力上的优势基本丧失。陷入最不利的消耗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user avatar   xie-chang-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以前看军事科学院写的二战史,苏军毙伤俘德军150万。33万可能只是保卢斯的集团军的损失吧……


user avatar   wwd-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先怼下面的一个回答:


“因为这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不能把美国抬得太高,就只能放大苏联的功绩...
其实二战时候的美国的实力,把苏日德三国捆一起都不是对手”


这是一个军盲且无知的言论,先不说枉顾历史事实,也不说苏德日三国绑一起刚不刚得过美国。


就说没了苏联在东线死扛,我就看德军那几号装甲师在西线蹲着,东线大军在大西洋壁垒打斗地主,美军哪个登陆点能撑得住。


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下面回答:


二战的转折点有很多。


美国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此战守住了太平洋中心的关键位置中途岛,进一步保障了珍珠港的安全,彻底报销了日本第一第二航空战队,为随后的瓜岛战役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英国的转折点是不列颠空战,保障了英国本土的安全,使德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希望破灭,为反攻欧洲大陆留下了唯一的前进基地。


北非的转折点是阿拉曼战役,德意军中北非开始败退,为西西里登陆,进攻意大利本土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场的转折点...emmm



所以我国历史书总结的非常好,凡是中历史书上列为转折点的战役,无一例外的都意味着同盟国力量成功阻止了轴心国的战略意图。


每一次转折点都遏制了之前敌军节节胜利的势头,从此再也无力取得影响战争大局的决定性胜利。而同盟国保障了关键的战略地点,扭转了力量天平,并且能够借此进入战略反攻。


而斯大林格勒很尴尬,前有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有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而斯大林格勒夹杂中间很尴尬。


苏联成功抵挡了德军,对二战结果至关重要,无疑苏军的反败为胜,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所以问题应该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不是东线的转折点?


在二战时期,无论美国、英国、苏联还是中国,在开战初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节节败退,导致士气低落。美军离日本隔着个太平洋先不讨论,英国在法国溜达一圈丢盔弃甲跑回了岛上,苏联全线败退经常给人一下合围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师,中国战场更是“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很多人不清楚兵败如山倒是什么意思。


一条战线上人心惶惶,左翼被人推了,右翼自己跑了,中间的单位一看不好,也跑了,骨头硬的不跑,给人合围了也是轻松吃掉。战线就这么不断的破碎。


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是苏军在溃败大潮中成功的抵挡了德军的攻势,虽然之后苏军的反击有被德军碾碎,德国人又在战场上大肆的合围击破苏军,但是这场战役让苏军认识到德军是完全可以击败的,同时,莫斯科保卫战也给了苏军机会,稳住了战线。


正如一场平型关战役,打日军辎重二线部队也没死几个人,但是却是难得的胜利,对于提升整体士气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上甘岭战役美军也没死几个人,但是在美军的猛烈攻势下守住了阵地,扼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意图,对于志愿军的价值也是极高的。


没有士气,上督战队也没用。后排斩前排?后排都早跑了...


另一方面,德军在苏联完成战争动员,释放战争潜力前,完成闪击,取得胜利的可能性被粉碎(但是依然能够有希望在总体战中突破苏联防线,通过攻占关键地域,资源地区,交通枢纽,工业基地来迫使苏联投降)。


虽然苏军稳定了战线,但是随后在德米杨斯克、哈尔科夫等地,苏联人进攻不成反被德军成批吃掉,然后又丢了塞瓦斯托波尔,所以显然并不能说是转折点。因为德军依然有足够的力量在战线上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就是最好的证据。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军蓝色行动的一部分,其目的并不是什么所谓的“斯大林格勒象征斯大林”,而是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彻底分割占领苏联南部,占领巴库油田(关键资源),迂回莫斯科。所以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内的一系列作战的根本目的,是德国人要结束战争,彻底击破苏联的抵抗资本,击败苏联。


原本掩护巴库方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却成了无底洞,那么其胜利自然标志着德军计划的破产,蓝色行动的所有目标全部告吹,此后,德军之后再大的作战,也是以改变战场上力量对比为目的进行的,没有再有过能一举奠定胜利的机会。


从此,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归于苏联人。


另外一位答主说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之后依然吃了不少败仗,虽然如此,但是德军战术上的胜利已经不能改变历史了。


之后德军最有威胁的行动就是库尔斯克战役,试图集中力量,企图合围苏联两个方面军,来改变力量对比,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而且依然失败了,所以库尔斯克战役标志着苏联彻底攥稳了到手的主动权。


这叫锦上添花,要说是转折点,还是不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可以说,斯大林格勒奠定了德国的灭亡,中途岛奠定了日本的毁灭。这两场战役后,德日都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取胜的可能性。


所以这两场战役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至于诺曼底登陆,那是加速德国灭亡的行动,却是西方奠定冷战胜利的转折点。





最后...评论区截两张:

这位阅读理解可能有一点障碍的小朋友认为我吹苏...


说吹苏就吹苏吧...



喵喵喵?



要不您二位先吵一架?


user avatar   yi-li-li-ya-de-ma-k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最近写完德军1944年夏季灾难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后,对德军整个兵力体系的弊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不过30万人!!我来给大家看一下,1944年夏的德军有多窘迫。首先,1944年夏季德军东线野战兵力不过240多万,算上一堆杂七杂八的后方人员,SS,空军野战部队,辅助部队,也就300万出头,再加上80万仆从军,也就380万total。然后面对着640多万苏军。

这已经算是德军殚精竭虑榨取的结果了。然后德军东线预备队有多少呢?就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有一只(4个装甲师,SS9,SS10,20PD和16PD),就这还是搜刮了整个东线的结果。加上步兵,合起来也没有20万人。就这么一只预备队,6月上,两个SS师调去了法国,20PD还给了中央集群(中央集群之前是没有装甲师的!!天啊,你能想象到么?),结果战略预备队就剩1个装甲师了。这就是德军的窘境。


1944年6月,东线德军机动部队列表,注意中央集群只有1个装甲师

就一个56军,被中央集团军群和北乌集群抢来抢去,里面多少人呢?2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加起来也不到10万人,为啥,没人了,实在是没预备部队了。

第56军编制,含131,253步兵师,4,5装甲师

所以你说30万人真的不多,那真是不了解东线德军兵力有多匮乏。不过话又说回来,预备军一两百万闲杂人等,空军一百多万人在那,德军的人力都在后方闲逛呢

----------------------------------------------------------------------------------------------------

先简单答一下,你要知道,从巴巴罗萨开始,德国三个集团军群就一支面临野战力量不足的问题,莫斯科以后,德军长期面临的情况是,集团军群直属预备队不足,遇到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往往需要四处拆借预备队才能补上窟窿。这个问题随着战争进行,和苏军进攻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才会看到43年步兵师,空军野战师等一水的应急计划出台。所以别看斯大林格勒直接损失的德军只有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可以分到两个集团军群当主力预备队,到了44年,这30万人相当于40%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实在的,要不是戈林把空军搞成了大饲养场,囤了200万空军部队下崽子,要不是弗洛姆把预备军搞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让一堆补充部队在后方摸鱼,在42—43年,德军还能额外榨出来上百万人。当然,这也就不是腐败的纳粹党了,这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了。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损失不过三十几万?太谦虚了。

前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损失了一百万左右的兵力。最终转入被围歼状态时,包围圈内33万人被消灭,9万多人被俘。但前期的进攻后期的防御产生出来的战损,两翼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意大利罗马尼亚仆从军。。。这些不能不算数啊。

实际上德军损失了南线四分之一的部队,这点交战双方都没有异议。损失了这“点”兵力,实际上纳粹德国开战前人口六千六百万,就按最少的损失三十三万算估计,也是两百人中就有一个折在了斯大林格勒。除去一半女性,除去老弱病残,实际每二十五个德国适龄壮丁中,就有一个在此完蛋。而实际情况其实更糟,这是法西斯德国差不多最能打的部队,再从剩下的那二十四个收集炮灰训练作战直到形成战斗力,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而技术兵器的损失,士气的下降,仆从国的动摇,这些不可见损失,比实际发生的损失大的多。。。更何况实际损失数很可能是一百万,那就是纯种德国人五十个死一个适龄壮丁八个死一个。

脊梁都被打断,局势不转折也有鬼了


user avatar   lu-chuan-22-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摘自毛选第三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 这是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许多人在这种时候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军曾向法国要塞凡尔登举行数度的进攻。当时德军的战役统帅是德国皇太子,投入战斗的力量是德军的最精锐部分。当时的战斗是带决战性的。德军猛攻不克,整个德奥土保阵线再也找不到出路,从此日益困难,众叛亲离,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后的崩溃。然而当时英美法阵线方面,还没有看出这种情况,以为德军仍极强大,不知道自己的胜利已经快到面前。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又以攻击斯大林格勒表现它自己的最后挣扎。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该区德军包围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在这四十八天中,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视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间世界人民的注视莫斯科,其关心程度,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希特勒转到了退却和防御的地位。在此期间,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线总司令勃鲁齐区,自己充任总司令,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因为这一进攻带着最后一次的性质,关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连在北非作战中的一部分飞机坦克都抽调过来了。从今年五月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希特勒调动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附以飞机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剧烈的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达到切断伏尔加和夺取巴库两个目的,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进攻西伯利亚。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但是这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苏联制其死命的策略。苏联采取了先则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方针。五个月的战争,使德军既没有打进高加索油田,也没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略企图没有一个不是失败的。在此期间,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在相反方面,苏联则是越战越强。斯大林的英明战略指挥,完全站在主动的地位,处处把希特勒引向灭亡。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希特勒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红军的保卫斯大林城,和去年保卫莫斯科市有某种相同。这就是说,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计划也像他的去年计划一样,归于失败。其不同点,则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虽然接着举行了冬季反攻,可是还要遭到今年德军的一个夏季进攻,这是因为一则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尚有余勇可贾,二则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条战线的缘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希特勒面前遇着的,是三个强大敌人:苏联、英美及在其占领区的老百姓。在东线,是屹立不动的红军壁垒和整个第二冬季以及连续下去的红军反攻,这是整个战争和人类命运的决定的力量。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希特勒还有一个内部战线,就是德国、法国及欧洲其它部分正在酝酿着的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只待苏联举行全面反攻和第二条战线炮响,他们将以第三条战线出来响应。这样,三条战线夹击希特勒,就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伟大历史过程。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1]。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
  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观察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

user avatar   dong-fang-bu-bai-91-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有什么比毛泽东同志的回答更权威?

这是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许多人在这种时候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军曾向法国要塞凡尔登举行数度的进攻。当时德军的战役统帅是德国皇太子,投入战斗的力量是德军的最精锐部分。当时的战斗是带决战性的。德军猛攻不克,整个德奥土保阵线再也找不到出路,从此日益困难,众叛亲离,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后的崩溃。然而当时英美法阵线方面,还没有看出这种情况,以为德军仍极强大,不知道自己的胜利已经快到面前。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又以攻击斯大林格勒表现它自己的最后挣扎。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该区德军包围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在这四十八天中,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视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间世界人民的注视莫斯科,其关心程度,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希特勒转到了退却和防御的地位。在此期间,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线总司令勃鲁齐区,自己充任总司令,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因为这一进攻带着最后一次的性质,关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连在北非作战中的一部分飞机坦克都抽调过来了。从今年五月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希特勒调动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附以飞机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剧烈的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达到切断伏尔加和夺取巴库两个目的,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进攻西伯利亚。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但是这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苏联制其死命的策略。苏联采取了先则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方针。五个月的战争,使德军既没有打进高加索油田,也没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略企图没有一个不是失败的。在此期间,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在相反方面,苏联则是越战越强。斯大林的英明战略指挥,完全站在主动的地位,处处把希特勒引向灭亡。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希特勒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红军的保卫斯大林城,和去年保卫莫斯科市有某种相同。这就是说,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计划也像他的去年计划一样,归于失败。其不同点,则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虽然接着举行了冬季反攻,可是还要遭到今年德军的一个夏季进攻,这是因为一则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尚有余勇可贾,二则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条战线的缘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希特勒面前遇着的,是三个强大敌人:苏联、英美及在其占领区的老百姓。在东线,是屹立不动的红军壁垒和整个第二冬季以及连续下去的红军反攻,这是整个战争和人类命运的决定的力量。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希特勒还有一个内部战线,就是德国、法国及欧洲其他部分正在酝酿着的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只待苏联举行全面反攻和第二条战线炮响,他们将以第三条战线出来响应。这样,三条战线夹击希特勒,就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伟大历史过程。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观察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
  ---------------------------------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个人买车需要10万块钱,可他只带了99998,就差2块。这时候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对乞丐说:“借给我两块钱,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四块钱,说:“帮我也买一辆。”

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这样的情况。问题不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歼灭的德军是三十万还是二十万还是四十万,而在于此战完成了歼灭德军当时所能动员的进攻力量的任务。

莫斯科战役证明了德国的攻击极限。

斯大林格勒战役证明了苏联已经开始反击。

库尔斯克会战证明德国已经无力抵抗。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的,1942年11月苏军开始反击,并于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宣告战役结束。

1942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公开发表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提前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其中,毛泽东明确解释了题主所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歼敌数字的意义。

毛泽东是这样解释的:

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题主看到的是单一战役的单一数字,但是毛泽东是将这场战役作为一个指标数据放在战争全局中看待的。

从战争全局的角度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所反映的战争指标是这样的:

第一,希特勒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之间所准备的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

第二,希特勒用于挽救危机的可用兵力也消耗殆尽(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

其中,毛泽东发表预测时,第一点正在变成现实,第二点还要等4个月才会变成现实。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尚未发生的预测。题主来说,这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毛泽东提前4个月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人(比如说?)晚了半个世纪还需要思考。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既成。对比过于鲜明。

这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歼灭了多少德军,而在于德国用于维持攻势的主力至此已经被消灭了。

这里还有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案例。

人们研究二战史发现,在苏军攻入乌克兰之前,苏军已经出现了补充兵力不足的问题,人力已经枯竭。攻入乌克兰之后,苏军人力得到了极大补充,从而维持了继续进攻。换言之,如果德国在当时能够下定决心堵住乌克兰,那么苏军即便不会倒在极限上也可能会遇到极大挫折。但是很显然,德国当时已经被打蒙了,分析不出这个现象了。

毛泽东的原文非常精彩,特将原文附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12日
这是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许多人在这种时候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军曾向法国要塞凡尔登举行数度的进攻。当时德军的战役统帅是德国皇太子,投入战斗的力量是德军的最精锐部分。当时的战斗是带决战性的。德军猛攻不克,整个德奥土保阵线再也找不到出路,从此日益困难,众叛亲离,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后的崩溃。然而当时英美法阵线方面,还没有看出这种情况,以为德军仍极强大,不知道自己的胜利已经快到面前。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又以攻击斯大林格勒表现它自己的最后挣扎。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该区德军包围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在这四十八天中,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视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间世界人民的注视莫斯科,其关心程度,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希特勒转到了退却和防御的地位。在此期间,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线总司令勃鲁齐区,自己充任总司令,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因为这一进攻带着最后一次的性质,关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连在北非作战中的一部分飞机坦克都抽调过来了。从今年五月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希特勒调动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附以飞机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剧烈的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达到切断伏尔加和夺取巴库两个目的,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进攻西伯利亚。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但是这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苏联制其死命的策略。苏联采取了先则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方针。五个月的战争,使德军既没有打进高加索油田,也没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略企图没有一个不是失败的。在此期间,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在相反方面,苏联则是越战越强。斯大林的英明战略指挥,完全站在主动的地位,处处把希特勒引向灭亡。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希特勒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红军的保卫斯大林城,和去年保卫莫斯科市有某种相同。这就是说,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计划也像他的去年计划一样,归于失败。其不同点,则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虽然接着举行了冬季反攻,可是还要遭到今年德军的一个夏季进攻,这是因为一则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尚有余勇可贾,二则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条战线的缘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希特勒面前遇着的,是三个强大敌人:苏联、英美及在其占领区的老百姓。在东线,是屹立不动的红军壁垒和整个第二冬季以及连续下去的红军反攻,这是整个战争和人类命运的决定的力量。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希特勒还有一个内部战线,就是德国、法国及欧洲其他部分正在酝酿着的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只待苏联举行全面反攻和第二条战线炮响,他们将以第三条战线出来响应。这样,三条战线夹击希特勒,就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伟大历史过程。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观察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

user avatar   dan-li-22-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短的答案是:因为德军把基本能投入的攻击兵力都投入了,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和损失,意味着德军再也没有能力集中兵力去实现战略上击败苏联的计划了,苏德战场的失败也意味着二战轴心国的失败。

长的答案:

现在有不少学者指出苏德战争其实是世界上的第一场为石油而打的战争。在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时候,德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和希特勒就产生了严重分歧。哈德尔认为应该把主力放在莫斯科,而希特勒却认为应当把主力放在南北两线,北面的列宁格勒,和南面的乌克兰。希特勒当时再三跟手下将领说,”你们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列宁格勒,第二是顿巴斯,第三才是莫斯科“,而且叮嘱手下的将领苏德战争的成败关键在于,利用运动战把苏联主力消灭于迪尼伯河以西的平原上。哈德尔,古德里安却认为决定性的战役会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其实整个德国已经丧失了最好击垮苏联的机会了。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的战斗准备能力是明显高于发动蓝色方案行动(前三个月)时的战斗准备能力。


Deutsche Reich & der 2 and Military History Visualized

德军总参谋部把一个师的战斗能力评为五个级别(图片从左到右,1-5)

第一级:随时可以投入攻击或者防守行动

第二级:在休养后,随时可以投入攻击

第三级:可参加低强度的攻击行动

第四级:可参加防守行动

第五级:可参加低强度的防御行动

在1941年夏天,德军 209 个师中,能马上投入攻击的有136个师,而1942年3月底,德军160个师里面就只有8个师能马上投入攻击。这也说明,虽然德军在巴巴罗萨消灭了大量苏军,但自己的大部分部队也打残了,需要休整,才能够继续投入战斗。

1942年3月开始计划的蓝色方案,主要的目标跟巴巴罗萨一样都是三个:北线沃罗涅日,中线斯大林格勒(不需要占领,只需要能火力封锁伏尔加河),南线的巴库油田。但是因为巴巴罗萨的战损,德军南线的兵力明显不够来实现以上的三个目标。所以希特勒把大量的兵力南调,同时又命令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提供大量的部队(4个集团军)来弥补轴心国1941年的损失。1942年6月,德军东线一共有2600多架作战飞机,有1600架飞机是在南线,这相当于德国东线空军的60%。南线最集中的部队是装甲和摩托化师,以下是德军1942 6月28号,蓝色方案执行当天的德军东线装甲部队兵力架构(资料来源于 Panzertruppen: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reation and Combat Employment Germany's tank force by Thomas L. Jentz)

北方集团军群

第八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十二装甲师(一个装甲营),204装甲团(一个装甲营)

总共3个装甲营

中央集团军群

第一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二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四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五装甲师(两个装甲营),第十七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十八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第十九装甲是,第二十装甲师(一个装甲营)

总共8个装甲营

南方集团军群

第三装甲师 (三个装甲营),第九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十一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十三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十四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十六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二十二装甲师(两个装甲营),第二十三装甲师(三个装甲营),第二十四装甲师(三个装甲营)

第三摩托化步兵师(一个装甲营),第十六摩托化步兵师(一个装甲营),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一个装甲营),第六十摩托化步兵师(一个装机营),党卫军维京师(一个装甲营),大德意志"步兵"师(一个装甲营)

总共32个装甲营

1942年6月德军东线一共有26个装甲,摩托化师,其中包含43个装甲营,其中南线布置了15个师,32个装甲营。基本上是东线75%的装甲力量,而且注意,除了南线的装甲部队,其它的战线的师基本都是缺编的(一个装甲营vs 三个装甲营)。

可以说为了满足蓝色方案作战计划的需求,德军把其它战线的部队都削弱了。

下面再看看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损失。

南方集团军群的15个机动师,光最后在斯大林格勒城面被围歼就有6个(3,6,29摩步,14,16,24装),在斯大林格勒外面的22装被歼灭,3,9,11装,遭到重创。德军整个东线的装甲力量严重受损。

总共损失:

意大利第八集团军,满编22万,损失13万,集团军解散

匈牙利第二集团军,满编20万,损失19万,基本全歼

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满编22万,损失17万,18个师,16个报销,基本全歼

德国第六集团军,15个步兵师被歼灭,被围27万,排除被飞机解救的3万,损失24万(包含机动单位),基本全歼

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1942年8月份,下属单位是第48装甲军,第4军,罗马尼亚第四军。第48装甲军和第四军被围歼,基本全歼。

德国南线剩下的第二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手头数据没有,保守估计按第二集团在沃罗涅日损失的1/3算. 也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

基本上在斯大林格勒和其周边地区,德军把苦心准备和整编的部队都消耗光了,而却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斯大林格勒是德军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发动的对苏战略性攻势。惨重的损失,导致接下来的两年,德军再也集中不了力量来发动能威胁苏联的攻击了。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面解释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经济意义, 还有为什么我认为蓝色方案就算成功了,德国照样会输掉苏德战争。




     

相关话题

  现代空战空空导弹单纯论对飞行员的杀伤效果有多强?和二战机炮时代比起来如何? 
  这个世界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十个国家都有哪些? 
  96年台海危机,为什么台湾方面最终没有独立? 
  俄国防部长表示「俄军将继续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直至实现既定目标」,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 
  假如二战再多打三年,德军坦克将面对什么样的对手? 
  战斗中火炮的作用是什么? 
  假如设计一款以乘车冲击为主要目的的步兵战车,该长啥样? 
  被人强行聊政治军事是什么的体验? 
  为什么不在太空部署导弹? 
  如果当年日本没有攻击珍珠港,那么二战该如何发展,美日德会不会联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上海的人均gdp是韩国的76%,最低工资标准却只有韩国的26%?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人口、生育率、房价、就业等问题下,许多人都在悲观或阴阳怪气地回答,现在或者未来真有那么差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