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知识点普及:此剧为翻拍剧,是买了原剧版权的,不是剽窃,不是模仿,也不是偷创意,是被授权改编翻拍为国产电视剧的。
日剧改编成国剧,有点影视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是最难的。主要是中日文化、价值观和包容度都差异巨大。已经改编落地的剧中,如《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牵扯“高等游民”群体的主题,《问题餐厅》的女权主题,其实在我国是不具备文化认同基础和讨论条件的,导致改编落地结果十分糟糕。更别说《昼颜》、《贤者之爱》这些牵扯伦理道德的主题,直接触及审查制度,毫无改编落地的可能性。
《东京女子图鉴》改编为国剧,比别的日剧有先天的认知优势,因为小镇青年大城市奋斗的酸甜苦辣,在每个国家都差不多。
此剧一出,简直骂声一片,我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一个如此真实的人物反而会被这么多人不待见呢?我对这个现象和人物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想来想去,我觉得她首先缺少了大众想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和超凡脱俗的正能量:为爱情放弃事业,为初心放弃欲望,为原则放弃手段……
但是,她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荣得到“惩罚”,甚至越过越好。她可以随意抛弃爱情,却从不缺男人的倾慕。她赤裸裸的展示野心和肤浅,让人甚至没有弹劾她虚伪的立足点。她的人生似乎没有阻碍,一切都照着她想要的方向发展去。
其次,剧中人设太真实,像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人性本质想隐藏和美化的东西。
面对她的直白和自私,有些女人感到恐惧,这恐惧和抵触来源于知道自己即便有了这份欲望和野心,也无法变成她这样的女人。不如直接决绝地表示看不惯。
而男人而对她的厌恶就更好理解了,没男人喜欢强悍有野心有能力又现实的女人。但,她知道强悍的副作用,依然不肯伪装出弱势来迎合男性群体。这是一种本质上对男权的挑战。男人对示弱的青睐,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这个人物的悲剧点在于,即便奋斗至此,她也无法跟真正的拥有资源的白富美相抗衡,甚至连与其平等对话的权利都没有。其实她所拥有的的焦虑,就是普遍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焦虑——高不成低不就,看似光鲜体面,实则有苦难言。
这个人物映射出的一切现象和问题,让每个人都不舒服,所以自然第一反应就是排斥。
《北京女子图鉴》这剧到底如何?摸着良心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估,我是抱着必烂的预见去看的,看了竟然有点惊喜,也可能是我的预估实在太低了。
《北》的编剧几乎把日版故事全部改了,但保留了主要人设的性格和曲线,面对的困境和各个时期的男友也根据国情和本国文化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可以说本剧是到目前为止日剧本土化最好的作品了。相比《问题餐厅》《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那种扑面而来的巨型尴尬,《北》的本土化程度简直没毛病。
优点缺点,肯定都有,这里我就不说了,毕竟人人都是影评家剧评家,解读肯定比我厉害。
我只说说那些排斥的人究竟在嫌弃此剧什么?
第一,三观不正
这个呼声最高,甚至我周围一些资深业内人士也给出了这样的判断,说实话我有点惊诧。
先不说这剧的人物三观跟日版完全一样,大家对日版的评价就是真实、戳到;对本土版评价就是三观不正?这也太双标了吧?
既然如此,我就说说此剧三观到底正不正。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甚至专业人士,把人物三观等同于创作者三观甚至作品三观?创作者要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出社会真实情况,也没一味弘扬此人,怎么就三观不正了?鲁迅写了三观不正的阿Q,代表鲁迅三观不正么?知乎无数人提到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个松子简直是集世上不正三观之大成,也没人说电影三观不正,或者作者三观不正吧?
其次,女主三观正不正?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不正。其实,所谓的女主三观不正,无非是虚荣,物质。问题是这年头,谁不物质不虚荣?有几个人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共建和谐社会,促进四个现代化实现?不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让人羡慕的生活。怎么到了女主身上就要被骂成狗?你们为了当公务员移民买房买车奋斗,怎么就比为了买包和在大城市立足奋斗高档了?
到底三观正不正,不是看是否虚荣物质,而要看程度和实现手段。
最后,哪个阶段女主三观不正?人物开始存在缺点和问题,后来因为自己的错误观念,引发问题,经过努力解决问题(事件、打击),产生反思,最终成长蜕变为一个美好的人,这叫人物弧光!麦基说的!
周星驰哪部电影的主角不是从三观不正的小人物最终蜕变成英雄好汉?设定一个从头到尾都刚正不阿正三观的女主角?是要唱红灯记么?
什么叫真正的“剧三观不正”?《我的前半生》了解一下,那才叫三观不正,披着女性自强奋斗的外衣讲述玛丽苏自己的故事。
第二,为了个包至于么?
能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压根没看懂剧作意图。包,在剧中是个象征,象征着那些梦寐以求但难以得到的物质欲望,甚至象征着精神上的阶层感。
剧中有两个细节:一,公交车上女主男友断言一女子的名牌包肯定是假的,论断依据是“买得起真包的人不会坐公交车”,然后看到此女子在雨中用身体遮住包不淋到雨后说“看来这包是真的”,编剧以此暗示跨阶级高消费现象的窘境。二,女主看到艺术家男友劈腿后没有上前质问,因为看到新欢拿着一只价值45w的包,瞬间认怂。编剧借此说明,对于拜金者求偶,经济能力是唯一竞争力。
在戏剧表现中,对女人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包包更能代表物质欲望和精神的阶层感?难道要用存折么?还是房本?
《蒂凡尼的早餐》不也就是一个乡下进城的捞女和一个软饭男的爱情故事?赫本不也是路过蒂凡尼的橱窗移就不开眼?为啥《蒂凡尼的早餐》就能被你们推崇为经典,而《北京女子图鉴》就要被讽刺爱包有罪?
第三:情感观有问题
1,甩掉老实人。
是,无可否认,张超是个好男人,细心体贴踏实努力。可是,女主就是想要去吃金钱豹不用做攻略的生活也没错吧?不想过得那么拘谨和寒酸有什么问题?
而且金钱豹事件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女主开始感到失望的,是张超对她未来生活的描述——放弃事业安稳平淡的相夫教子。如果想过这种生活,女主为何要离开成都?
说女主是个普通人,凭什么对张超感到不满意。这就更是误解了,先说长相,原日剧中女主是个7分美女,不说倾国倾城,也是个可以靠脸少奋斗几年的美女。国剧中的人设是一样的(选角符不符合大家的审美是另一回事)。再说能力,分手前女主就拿到比男友高的工资了。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美女,看不上算计局促胸无大志小富则安的男友,这有啥难理解的?
价值观不一致而已,哪来的好人坏人?感情里哪有什么绝对的好坏?
甚至有些男观众十分生气,大骂女主垃圾,其实无非是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代入感太强。批判对方虚荣无度,怨气冲天,本质是因为自己无法达到对方的需求而感到无力和虚弱。其实没必要怨恨,不如承认价值观差异,直接找个一样价值观的人不是更好?
2,跟富二代在一起。
谁不想找个条件好的配偶?女主又不是跟穷男友在一起时劈腿富二代,有什么错?是花富二代的钱了?还是用尽心机套路富二代了?
女主显摆男友对自己大方,这点无容置疑是虚荣和膨胀的,但是她很快就被现实打击了。甚至,创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女主跟富二代在一起“人前显贵人后受罪”委曲求全自卑压抑的生活状态,并且最后残酷的用剧情说明了作者态度: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以警示众人,一旦牵扯高攀,哪怕再努力,再卑微,也很难爬进那个门,着力于打醒那些天天白日做梦嫁入豪门的女人。
这还叫剧三观不正?
《我的前半生》再了解一下,离婚带娃的市井泼妇虏获闺蜜霸道总裁高富帅男友的故事,那特么才叫三观不正!
3,被艺术家忽悠
你乎的姑娘被大V骗财骗色的情况还少啊?哪个女人遇到感情脑子是清楚的?养艺术家不正好说明女主并不是按照男方物质条件找男人么?
花男人的钱你们说拜金,给男人花钱你们说愚蠢,AA制你们说太算计伤感情。
那你们说怎么办?
第三,靠踩着男人上位
这么说的人,你们是理解能力障碍?还是走错片场了?女主从头到尾除了对她强奸未遂的老乡给她介绍了一个前台的工作,她的上司就没有是男人过!哪来的靠男人上位?客户是男人也算?那你最好没有异性客户,否则就是靠踩着异性上位!
就算再不喜欢这个角色,拜托也不要黑的这么离谱好么!
第四,事业不劳而获,职场戏太假
这是职场剧么?不是啊!而且日版的事业线也是这么走的,一集一年,奋斗个七八年当上公司一个小经理,财务不自由,房子买不起,也就是衣食无忧而已,有什么可值得“开挂”的?这不就是正常的职场路径么?女主每天加班,找机会跳槽,厚着脸皮巴结领导,挽留客户,讨好小明星这些你们都看不到啊?怎么就不劳而获了?难道大学毕业又有能力又有美貌的女人奋斗了七八年跳了三次槽还住在地下室才符合观众对北漂的印象?是什么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
并且,本剧着眼点明显不是苦难的奋斗史,也不是职场战争,就是展现一个北漂女人矛盾的无所安放的心灵。
不想靠男人,因为靠不住,靠自己又被嫌弃强悍,刚过25岁就被职场新人背后叫老女人,这不就是无数都市女性的心声么?在都市没有归属感,但是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有苦难言,不就是无数在大城市奋斗的外来人口的共鸣么?
怎么就让你们这么看不上?
第五,戚薇不行
这个我没啥可说的,个人喜好问题。我觉得戚薇演御姐范儿还是可以的,长得就是绝对不会低头依靠男人的那种气质,演技也还可以。当然,我的看法也仅代表我个人。
第六,立意深度比日版低
前几天在想法看到一个对比图:拿《东京女子图鉴》的“假纪录片”情节里抛出的理念,来对比《北京女子图鉴》里的人物对话。得出结论是,日版立意比国版不晓得高出多少个档次。
日版
国版
一,日版在人物自白中抛理念就是高浓度的讲大道理,其实跟人物在场景中的闲散对话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相当于演讲和聊天的区别。
二,日本精英女性的自白和没读过书来北京打拼的小女孩在闲聊中的价值观表达,都是人物三观而已,其实不具备可比性。
合适的人说出合适的话,才是正确的剧作对话。试想一下让燕小六说吕秀才的话,只会破坏剧作吧,因为台词和人设身份不符。
漂亮的看似有道理的话不难写,各路成功学鸡汤里多的是,但是剧作不是大道理的累积,也不能就此判断剧作立意深刻否。
第七,看都不看就骂的
那还能说啥?只能说,那你可真牛逼!
这又不是我写的剧本,我为什么要反驳这些质疑?为什么如此义愤填膺?因为我也是个编剧,我看得到这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编剧的意图和努力,替其不平。并且,难得看到一部还可以的剧,特别还是最难的日改剧,结果被误解和偏见评论成这样,实在看不下去了。
国内的剧是有问题,但不代表是国剧就烂啊!天天说作品不真实,没有表现出当下的社会现状。这表现出来了,又各种挑毛拣刺。
这么苛刻,是要逼着决策者们否定这个题材,最终都去给无知妇孺写傻白甜玛丽苏霸道总裁才高兴么?然后再骂影视圈创作者都是垃圾,只会拍垃圾剧?
难怪出品方都绕着都市现实主义题材走,还不是因为没人想给自己找麻烦,直接放弃了“不高兴”们,专门针对基数更大的“没头脑”们来策划。反正“不高兴”看什么都不高兴,根本无法迎合,不如赚“没头脑”的钱来的实在。
都不说鼓励和肯定了,客观点批评总可以吧?给创作者们留条活路。
最后,我想拜托出品方搞搞清楚,你们找热剧买版权翻拍图啥?IP!
那你到底拍给谁看?看过日版的?还是没看过的?北上广漂的?还是留在家乡过安稳日子的?有点文化有个学历的?还是无知妇孺?
1,看日版那些你们不用想了,因为标榜自己只看日剧那帮人是压根儿是看不起国剧的。你拍出花来他们都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来贬低你的作品。标榜只看日剧是他们自我标签精神高等的唯一方式了,怎么可能被你拉下来。
2,没看过的呢?如此大火的日剧都没看过,说明不嗨这个主题,你的IP买来不是浪费么?
3,拍给在北上广奋斗那些心比天高的人看?那可没得迎合了,而且算是犯了众怒了。这些人大多觉得自己的奋斗是伟大的,别人的目标是庸俗的。自己来大城市就是为了梦想,别人都是为了物质。用一个明着说“我就是自私我就是想买包赚钱过好日子”的女主来代表北漂,就这么赤裸裸侮辱了他们奋斗的意义,谁会承认?必然要撇清关系的。
4,拍给在家乡图安稳那些人看不是更可笑?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这种生活。人渴望往高处走是一定的,但不是谁都有能力有勇气单枪匹马闯天下的。他们不想不敢不愿走出来,必然觉得那些走出去的人不安分、太有野心和爱慕虚荣。等着看他们混不下去狼狈的样子才是他们需要的内心安慰,这种人跟这种主题哪来的共鸣和理解?
5,给有学历有点文化的人看?可拉倒吧!你再用心也没用,这些人完全没办法迎合的,谁都哄不好,脑子里全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看什么文艺作品都觉得被世人“过誉了”。这种人具体啥样?去豆瓣影评看看你就懂了。
6,拍给无知妇孺看?何必呢?
我总劝那些制作人朋友们,不要买日剧的版权来改编,第一日剧本土化特别容易水土不服,第二改成什么样都会被各路人马骂成狗!
何苦呢?
PS:我只看到第十集,所描述的也是目前的情况,后面崩不崩我就不知道了。
PPS:那些说我拿钱写文的,你拿出证据来!你拿出证据我死全家,拿不出证据你不得善终,如何?公平吧!没事少满嘴喷脏以为不用负责,不知道现在在网上毁谤栽赃要坐牢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