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五个师的兵力实在低估了钱学森的作用。钱学森的作用,是没办法估量的。钱学森回国之后,中国从无到有拥有了整个导弹工业,使得美国等帝国主义军队彻底死了踏上中国国土的心思。这个不是五个师能换来的。这个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就是,美国等国家就是派五百个师过来,也只够跟中国打消耗战的。中国出去搞事未必能搞得成,但是其他几个大流氓要搞事必须先过来问问中国人的意见。
刚刚看了电影《钱学森》。钱学森就是在美国也是最顶尖的人才,美国国防部的海军部次长跟他说话都要客客气气的。他有专门的别墅,在加州理工大学有终身教职,不管是大学校长还是军方对他都是青睐有加。听说中国方面跟他有联系,美国政府和军方对他进行了多次审查,但是听说他真的要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去帮中国政府办事情的时候,海军部次长亲自登门道歉。可是钱学森毅然归国,在中国吃的住的都没美国好,刚开始展开工作的时候还要苏联老毛子的脸色,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伙食不好,还得为下属的生活条件发愁。在美国加州任教的时候,学生上课听不懂,他想不解释就不解释,没有为什么。但是面对国内的下属,他只能耐着性子一遍一遍地解释,直到他们能听懂。在美国,下属的工作出了纰漏,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并作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但是在国内,面对失败和困境,对他的同事,钱学森多以鼓励为主。这种精神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普通的爱国再怎么样,能做到这样的真心不多见。而钱学森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让国家早一点拥有自己的导弹工业……
Dan A. Kimball
1 March 1896 - 30 July 1970
已有的37个回答只有 @咥眰 和 @湘西老土匪一名 算是在答题,其他都是在抒情和抖机灵。知乎答题不说要有多高门槛,起码得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吧?
科学网-"钱学森顶五个师"的说法来自何处? - 汤奔阳的博文 一文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考证,不过文中部分细节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出处是一份名叫New Castle News的报纸在1967年7月12日刊登的文章https://newspaperarchive.com/new-castle-news-jul-12-1967-p-22/(原帖提供的网址有误)
“I'd rather shoot him than let him leave,”Kimball was quoted as saying. “He knows too much that's valuable to us. He's worth five divisions anywhere.
1968年出版的一本名为《The China cloud:America's tragic blunder and China's rise to nuclear power》的书,也提到了这一说法。作者William L. Ryan和Sam Samsummerlin,是美联社的记者。
这是原博主在Google图书上找到的截图:
"I'd rather see him shot than let him go," Kimball was known to have told friends. "He's worth three to five divisions anyplace."
虽然晚于上面的那份报纸,不过两位作者曾于1967年7月25日在《Look》上发表过一个preview,"This is a flower that blooms in adversity",书中具体用词也与前面的报纸有所区别,那么应该是两个独立的来源。
原帖还提到:
书里的致谢名单有Dan Kimball,也许作者访问过Kimball本人。
总之在没有更多的资料的情况下,可以认为Kimball确实说过这句话。
这位Kimball,全名Dan Abel Kimball,曾在1940年代任Aerojet公司的高管,而钱学森也在Aerojet做过顾问。(Aerojet最初是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等人创办的,1945年初被Kimball任副总裁的General Tire and Rubber Company收购)。1949年由于资助杜鲁门竞选,进入政界当上了 Under Secretary of the Navy (海军部副部长,也译为海军次长)。
正是由于曾有一段共事的经历,所以他能够认识到钱学森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火箭专家之一”,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想通过嘲笑这位的无知来凸显钱的重要。
国内最早提到这一说法的是一本1988年出版的成功学书籍《没有围墙的大学》:
(最后再悄悄吐槽一下题主,虽然提问的时候上面那篇科学网的博文还没出现,找英文资料可能也有点难度,但是百度百科总该会找吧?上面可是早就有Dan A.Kimball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