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做科研到底应不应该灌水? 第1页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问的,好像水很容易灌似的。

我的水平大概在二区,如果想发三区的话,基本相当于灌水。实际也没少灌。

二区的话,还是要认真做实验,认真写论文,不然的话,就被推荐到三区的了。

经常是先努力一下争取一区,但是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一年成功一次的样子。


要说灌水,我倒是想在一区灌啊!可是人家不让。

可是,我能三区灌水,其实也是很多人很羡慕的。

还有人出5万,买我帮他水三区论文。

可是这个价格,大概10年前也就只能够一篇4区,即普通的SCI。现在4区都要10万以上了。

我说的10万,是指正规渠道,申请一个项目,比如30万,交差差不多就是3篇SCI论文。这30万你必须老老实实用于做实验、发劳务费。因为一个博士生毕业也就3篇SCI,光给他发工资4年就得30万。

所以,你真要买论文,其实也不寒碜,你给我签正规合同,3区论文现在差不多15-20万,你把20万按正常手续给到单位,水一篇论文差不多。

5万?你当是论文真那么容易水?这活我不接,赔本买卖。

1区?给我50万,咱接不住不接;给100万只能说咱给你试一试,不熬肝,因为这是成本价;150万,好吧,咱给你熬肝2年,外搭一个研究生,毕竟最后应该能结余点劳务费。


所以该不该灌水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论文它锻炼人才,经过论文训练的学生普遍能力和素养大为提高。

2-它有利于打破国外知识产权垄断。只要论文公布了的东西,属于全人类知识财富,按照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其他人就不能将类似的东西申请和获得专利。所以只要我们在论文中发表任何一项新东西,欧美人就少一项获得专利的机会。无形中,我们的企业出口就受益了。

所以,做出口的这些人,多年来其实是受到了科研人员“保护”了的。


关于锻炼队伍,我再说一点,这些年,我们的企业其实在就业市场上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人才,稍加培训,就能发挥作用。

相反,有些专业(如芯片),咱们的科研较弱,产业也强不起来了。因为首先你就很难找到大量合格的工程师。


user avatar   yangy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Paper了,肯定要灌啊,不灌没有钱用。

科研是不可能科研的,这辈子不可能科研的。做理论又不会做,就是灌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从我刚开始灌水那时候,01年,平均这样算过来,可能有,一百,可能一千篇都有了。一千多块一篇,反正低了一千块的水我就不灌。

开会感觉像回家一样,我一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平时家里出点事,我就回去看看这样子。在大会做报告的感觉,比家里面感觉好多了!

在实验室里面一个人很无聊,都没有友仔玩 ,都没有友女玩啊,进了会议去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哦哟,超喜欢在里面!哦哟,像在外面开厢一样,high到那种感觉,飞起来那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灌不灌水取决于游戏规则而不是个人意愿,


举个栗子,现在年年考核数数,

不灌水?哪怕最简单的进化论也能解释啊,

不灌水的都已经被淘汰了,

所以看见的都是在灌水的,很科学...


还有,别看扯着嗓子喊什么重质不重量了,

知道口号离基层落实有多远么?

短则上十年,长则几十年,

现在的口号和一二十年前没什么区别的,

我有骗你么?不存在的呀,

现在科研喊的哪句话,不是十几年前一直喊的...


重质不重量这种话,真的是特别能感动自己,

你总不能让口号直接说,来,我们一起灌水吧,

那听起来多俗气,

官方宣传是要有理想听起来才够正的,

也只有灌水,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

在大局势之下,你不灌,别人就灌得你无路可走,

我们以前打麻将也是默认200分以上才让胡牌呢,

其实2分也是能胡的,

别人不讲规矩,你在这里搓大胡,别人只要能胡就胡,

你打一晚上也别想胡一把...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三天两头就来收一茬,

你好意思坦坦荡荡的填一窜000000000?

脸很疼的啊...




讨论组>>PI | 青椒 | 硕博 | 大学生 | 海外


user avatar   han-di-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作为一个学生,谈点个人浅见。

我认为论文灌水本身没有问题,只要符合发表规定,付得起版面费,且没有抄袭作假那就是可以的。反面案例便是“洁洁良”,她本科半年发了6篇水文,但抄袭严重。所以她那种叫抄袭灌水,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追求论文数量,或者想刷点引用量(自引) 那么把之前的文章改一改,加点新东西,然后再发一篇创新型有限的新文章,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说的崇洋媚外点,这不是中国特色,西方国家也不少人在这么干。

我在读文章时,确实发现过不少看起来很牛的优秀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也会这么做,前者可能是找教职的需要,后者可能是评职称的压力。我对此非常理解,这个时候要是自己不水,任凭竞争对手水的话,那结果就会是劣币驱逐良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万不要因为灌水灌多了,论文数量一上去,数据好看了,于是乎就产生了自己很牛的错觉。就算别人不知道或者看不出来你是灌水,但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杆秤,对自己的份量要有个清醒的认知。

而且据我观察,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人(教职,博士后)或者评定职称时,衡量申请人水平时倾向于采用代表作制度,即要求申请人提交3~5篇能代表其最高学术水平的文章,而不再是简单粗暴地只看看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

下图是我找的某高校某系招人的材料要求,可以看出他们用的就是代表作制,将论文质量和数量都纳入了考量。


我认为学术界对灌水没有硬性规定,其本质上不违背学术道德,影响的是学术逼格。

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特别care逼格,i.e., 情怀,且灌水对你的发展明显有帮助,那么就应该灌水。


user avatar   yi-wen-we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定义灌水?

我们学校的David Lou, 人家组里出了9个青千,江湖人称超级大水牛。大家可以看下他怎么回应人家说他灌水。


要我说,大家都是各凭本事,凭什么不灌!你要是觉得我水,你也能做到,那你就赶紧灌。


朋友本科时候打质谱,全院用机器要排队,坏了修个半年,一年就打得上十次,最后费了好大力出了个4分的,在全院算不错了,还沾沾自喜。

读博后,老板说灌个水吧,一天打三次质谱,一年多就出来了PNAS,学术意义比本科时候做的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但对于后来的老板,就是灌水。

对于大牛,随手灌水创造的价值比底层科研狗拼十年还要高。


你觉得灌水是你真的水,谁知道大牛灌起来一甩手就是你想都不敢想的。

欧美顶尖实验室半年的灌完的水,丢咱们这可能要一个PhD辛苦做六年,前者灌的水不是救了更多的后者?免得花了半生精力去解决一个大牛分分钟就解决的问题。

实验室一般发5分的,发2分是灌水,实验室一般发10分的,发5分的是灌水,实验室经常发NCS的,发个10分的灌水,做到11公,就发NCS灌水。

最高级人物灌的水可是最低级人物一辈子都摸不到的,这样灌水没价值么?要说没有,那10分,5分,2分,还有中文都别发了。

人有多大能耐,就灌什么级别的水,攒大招的同时用现有平台流水线解决一些小问题,何乐而不为?

而平台的差距大到你难以想象,一个学校倾尽所有心血推出一张自认为无与伦比的大文章,在某公组里可能只是随手灌的水罢了。

理论科学我不懂,单实验科学来说,最费时费力的就是搭平台,平台搭起来就是可以流水线般产出。

人家辛辛苦苦搭起来一个平台,凭什么不让人家灌?

一个博士花三年努力从零开始搭起来平台,可能别的组早就有了,做出来成果有差别么?

不得不说“灌水”也是一种能力。


user avatar   qing-zhou-66-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灌水,能灌水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了。

其次,混口饭吃,该灌就要灌,不是富二代少谈情怀,谈多了伤身。

而且,很多科研大牛也是从灌水开始,慢慢作出原创性工作。

所以,不要怂,就是灌


user avatar   hua-sh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先得要对「灌水」进行一个定义。

我个人感觉「灌水」一词,是其原因各类 BBS 。一般都是给大家闲谈,或者为了一定等级刷帖子的地方。估计由于科研工作者喜欢在各类文字论坛指点江山,所以也就延伸到了科研之上。但是科研角度的「灌水」可不是贴吧那么简单。

我们一般认可的科研论文,也就是所谓科研的成果,都是刊登在同行审议的期刊之上(peer-reviewed journal)。除非你真是科研巨擘,或者大学阀;想要瞎写胡闹弄一篇研究论文(comment类除外)还是很难的。毕竟,大多数期刊都有要求,需要研究内容有新意,有科研突破。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审稿者认真审稿,这些「瞎灌水」的作者,难道可以发表么?所以说,胡乱凑数,肯定是不对的。

相信这一类「灌水」,大家都认为根本不值得做。是对于科研的不负责。那么下一类,更加常见的「灌水」值得探讨一下:将现有研究,进行一些参数或条件改变;但依然保留在原科研框架之下。

这估计就是大家深恶痛绝的「灌水」了。尤其是一些学术大牛,在做到一定成果之后,把科研方法搬来搬去。我举个例子,相信大家会这么认为:大牛首先发出一篇很好的文章,发现儿童的一个面孔识别能力的确和成年人不同。此文甚好,用实证弥补了逻辑链缺陷。不过这位大牛的手下,把整个实验做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原始论文做到是8岁孩子;所以他们依次测了5、6、7岁的孩子。这么一看,的确是灌水。不过!你不能否认,这一类研究有一定意义在:假如没做,就没法确凿的说;既然做了,就弥补了实证的缺失。

其实,「灌水」并不是都是坏的。首先,这一类研究,我个人认为算是做了大研究后的补充研究;虽然有点鸡肋,但是的确有意义。只能说希望他们别拖拖拉拉的一篇篇发,和在一起更加稳妥。更不要用这类文章,发表在一些类似PNAS上,大牛有快速通道期刊。否则,就难逃「灌水」的口实了。

其次,有一些人重复试验,尤其是研究生初始阶段,需要用重复来练习熟悉科研流程。既然做了,就最好发表看看。这一类也不能说是灌水,只要没有通过名望强行发在不符合的期刊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都会发表在很一般的期刊上)。

最后,想提另一种情况。就是,你觉得人家在「灌水」,但是是因为你没看懂深意。我想举一个例子。视觉加工过程中,要提到一个点就是自动化加工(automatic),看似与非随意(或者叫不自主,involuntary)很类似,但是其实完全不同。自动化算是非随意更高一层次概念,实验设计需要更加严谨和严格。比如,Vuilleumier在2001年研究注意力与面孔表情认知的研究中,其实实验设计其实有一点点缺陷。虽然他声称试验可以证实面孔表情加工的自动化,但是由于实验设计,被试的注意力并不是完全被任务吸引。因此,在他后续的试验中,看似只是修改了一点点变量(加入了更加复杂的人物以榨干注意力),但是这一项调控并不是「灌水」,而是更严格地证明了研究。倘若看不深刻,到会误以为是「灌水」。

所以,「灌水」当然不好,但是你也得搞清楚是不是。至少现行体制下,你想「灌水」那你就别想发在核心期刊。一定意义上,「灌水」也被「影响因子」给「钳制」了。


参考文献

Vuilleumier, P., Armony, J. L., Driver, J., & Dolan, R. J. (2001). Effects of attention and emotion on face processing in the human brain: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Neuron,30(3), 829-841.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让每个研究生做的第一个工作,基本都是那种对已有工作的改进,没有特别大的创新点,称之为灌水也没什么大毛病。

但是我同时也觉得,任何一个idea只要能被提出来,都是有其创新性的。但凡有一点差异性,深挖下去都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新的发现。换了个材料换了个条件换了个体系到底带来了什么区别,能讲清楚都是一篇合格的工作。

最怕的就是明明换了体系,却路径依赖,非得做出和已有工作一模一样的数据,得出一模一样的结论,再给出一模一样的解释。那种就真的是毫无意义的重复了。

花上个一年左右的时间结题,文章好好写,从JMCA开始往下投,一般到那几个一区守门员(老版分区)基本都能灌出去。

而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小同学的科研能力,也保证了未来毕业无忧,同时还建立了一定的科研自信,后面再去做一些更有难度、更有新意的研究,不管成不成都不会有太大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灌水,其实是大多数研究生开始科研的第一步。


user avatar   zhou-e-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文龙可以嚣张跋扈,屡战屡败,瞎几把吹,只要他在敌后能牵制后金,

袁崇焕可以不要监军巡抚节制,可以辽事一言而决,一年领几百万军饷钱粮,只要他能控制那帮狗日的辽西军阀,不让后金破山海关是明庭的底线。

辽事败坏的大锅在于辽西军阀卖国卖友军,几十万明军死在辽东,只有关宁军转进如风。

袁崇焕可以杀毛文龙,只要他能控制东江军配合他在辽西的筑城,在他指挥下东江军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斗崩溃,旅顺被攻破,三顺王投清送上重炮水师。

督师平辽平到京城了,烧的不是你家房子,死的不是你家亲戚,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21 年腾讯科学 WE 大会嘉宾阵容?他们有什么成就? 
  为什么在国外待久了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 
  如何看待陕西科技大学教授葛万银殴打环卫女工,其助手解释「农村出身,因刚从美日回国不了解国情才会打人」? 
  如何评价方舟子发文指证饶毅与管坤良实验室涉嫌论文造假? 
  中国是不是因为科普及创新渠道做的太差才让流量明星赚的比科学家多那么多? 
  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你见过最可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清华北大听起来那么厉害,如果高考考上之后就等于人生的成功,为什么我从来很少听到清北的人做啥大事?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衡水学生们的二二四运动?”被撤下热搜这一事件? 
  如何看待这个笑话:一个村妇误入博士群? 

前一个讨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有那么难拿吗?
下一个讨论
是我太物质还是男朋友不够大方?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