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倘若是指中国,那么:
中国城镇化的时间并不长。城市小说,暂时无法写出《白鹿原》那样时间跨度的浩瀚史诗。
中国许多作者的年少时光被耗费在乡村了。王小波《黄金时代》就是一个例子。
许多人会下意识的无视掉许多城市小说。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汪曾祺写小县城的短篇小说,其实都是城市小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几篇很乡土呢?因为那是过去年代的城市小说,没有那么“潮”的感觉。
上世纪中期的几次运动和讲座之后,许多作者被迫改写乡村小说了。比如著名的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其实本来写得好华丽一手文章,但因为上面的需要,去写了乡村小说。这传统延续至今。
倘若放眼世界,那么:
《百年孤独》其实就是地道的乡土小说。不要因为是名著就忽略其土气的一面。
《佩德罗-巴拉莫》,乡土小说。
《古都》和《雪国》,甚至《伊豆的舞女》,乡土小说。
福克纳所有的长篇,都是乡土小说,约克纳帕塔法县里的土故事。
杜拉斯的《情人》,殖民地乡土小说。
《包法利夫人》,乡土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乡土小说。
果戈里《旧式地主》,乡土小说。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乡土小说。
发现问题了吧。其实大家都在写乡土小说,只是大家会下意识的觉得外国人洋气,他们的乡土小说也不成其为乡土了。
以下是我个人意见:
由于城市出现得晚,大多数小说及民间故事的叙述传统,不可避免的带有乡土色彩……乡土色彩和牧歌情怀是相连的……而且在乡土小说里,相比于城市小说,更容易展开魔幻情节(至少在南美)。
城市小说的文明社会意味着非常清晰的逻辑,而乡土小说更容易有洪荒的、质朴的、原始的欲望和矛盾,因之有更广阔的叙述余地。参考博尔赫斯的那些乡村故事,或者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上面
@Patchouli Exarch和
@张佳玮的回答说得已经很好了。
再推荐一本书《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教授写的一本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研究的一本书。书我买来看过,很薄很快就能看完。建议多看几遍。
中国社会的文化、社会关系从本质上讲还是乡土文化。(虽然最近三十年城市化进程快,但都市文化要普及到整个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仍有很多地区经济、文化很落后)
很多作家是在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下长大的。
--------以上是回答,以下是吐槽(纯属个人嘈点,谨慎阅读)---------
有些所谓的大作家毛病多,似乎不写点“偏远地区山脚旮旯里的性爱琐事”不足以显示自己是“大家”一样,越土了吧唧越是满意,越是逼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