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看热闹就行啦,跟上cctv的节奏、歌唱祖国的伟大。
-------------------------------------------------
内行,可以一起探讨下~ 喷子请绕道。
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单测序投入的成本不低于500万人民币,产出呢?
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成果,估计就1篇nature,还有若干篇5-10分的SCI吧。
推动精准育种,就靠几个主效基因和QTL?笑笑就好。
一堆分子生物学的,动不动就说分子育种,国内太普遍。实际情况是,国内的分子育种,往往只有分子没有育种。
做育种出身的人,看不起做分子生物学出身的人吹分子育种,不接地气、不切实际;做分子生物学的人,看不起做大田育种的人,觉得太LOW、不高大上。
然后,分子育种被玩坏了。
真正出品种给农民种的,基本上还得靠大田育种埋头苦干,讽刺。
就像半导体和IT,作物育种发展到2010s,跨国种子企业基本都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而我朝还停留在忽悠财政项目烧钱,然后发文章吹水的层面。
在Doubled haploid + Genomic selection + Gene editing的道路上,跨国种子公司越走越远,在这个基础上的GMO才能真正打败对手。
而我们,继续原地踏步还嚷嚷着弯道超车,心态真好!
喷子们,上面的言论如果让你们不爽,别喷我,请多看cctv就好了。
说人家厉害、比我们先进很多,那是事实,跟爱不爱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为了怕大伙说是转基因,连名字都小心翼翼的改成精准育种,科学家们不容易啊,做着好事还要担心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