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后期经济崩溃的原因都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zhan-qiang-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孝宗朱佑樘在当了17年皇帝之后,也在问这个问题:钱既不在政府手里,也不在老百姓手里,那么,国家的财富都去哪儿了?

面对军事上的一再失利,以及刘大夏所汇报的“军民穷困”的情况。深居皇宫的皇帝朱佑樘感到十分困惑,召见刘大夏来做更进一步的询问:


“永乐年间,成祖(朱棣)每隔几年就大举领兵北伐打击蒙古,而且又迁都、修建长城等等,无不耗费巨资,也没听说出现财政困难。如今我既不修建宫室,各方面都百般俭省,为什么反而财用不足呢?我听人说,天下的财富,不在政府手中,就在老百姓手中。但现在政府也缺钱,人民也生活穷困,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朱佑樘发出这样的疑问,说明他当了十七年“圣君”之后,终于开始意识到哪里不对头了。钱既不在政府手里,也不在老百姓手里,那么,国家的财富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帝国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从被朱佑樘提出,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解决。


朱佑樘是一个严格按照帝国储君培养制度训练出来的皇帝。五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七岁登基,接受了十二年的储君教育。在他的知识范围内,帝国就应该是一个儒家思想描写的世界,圣君贤相就能治理好一切。


刚一上台,朱佑樘就把他父亲晚年留下的弊政大刀阔斧的加以解决:首先是把那帮国师、法王给赶走了,并处死了最受宠的和尚继晓;然后,把梁芳下狱,把李孜省流放,把万安罢官,先后驱逐了一千多名声不好的各种大小官僚。


这些事儿都做完之后,又启用了一批史书上所称的“正人”,也就是公认为品德高尚的儒家官员来治理国家,包括刘健、王恕、谢迁、徐簿、刘大夏、李东阳等等。


皇帝特别勤政,除了坚持天天上早朝,还增加了午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利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探讨治国方略,努力听取臣下的意见而不独断专行。他也从来不用“廷杖”来处罚臣下。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让太监代劳。勤俭节约、不修宫室,不近女色,专宠张皇后一人等等。


总之,朱佑樘在竭尽全力做一个儒家学者向他描述的那种理想君主:仁慈、勤政、品德高尚、从谏如流……


他这么累死累活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到底取得了些什么成绩呢?


弘治十七年,也是朱佑樘去世之前一年,首辅李东阳被派遣到山东曲阜祭孔,在路上做了一些调查,发现问题严重,回来以后写了一份奏章说:


“臣奉命匆匆一行,正好赶上大旱。天津一路,夏麦已经枯死,秋禾也没有种上。挽舟拉纤的人没有完整的衣服穿,荷锄的农民面黄肌瘦。盗贼猖獗,青州一带的治安问题尤其严重。从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的路上满是流民逃户,纳税人户减少,军队兵员空虚,仓库里的粮食储备不够十天吃的,官员的工资拖欠了好几年。东南是富裕之地,承担着税赋的大头,一年三饥就到了这种地步。北方人懒,一向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歉收,怎么承受得了?恐怕会有难以预测的事变发生。”


朱佑樘读了奏章之后大为震惊。


他想起来一件事:之前多次想任命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刘大夏称病推辞。当时刘大夏年近七十,被重用多年,中央地方都干过,阅历十分丰富。后来皇帝下了死命令,才勉强接受。


朱佑樘问刘大夏:“朕好几次任用你当兵部尚书,你好几次以病推脱。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大夏回答得也很直接,说:“臣老了,而且有病。依我看,天下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万一出了乱子,兵部就要负起责任。我估量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推辞。”


读了李东阳的奏章,朱佑樘想起来了刘大夏的这段话,连忙召见,想问个究竟。


朱佑樘问:“上次你说天下已经民穷财尽。可祖宗开国以来,征敛有常,怎么会到今天这种地步呢?”


刘大夏说:“问题就在于征敛无常。譬如广西每年取木材,广东每年取香药,都是数以万计的银子。这类小事尚且如此,其它就可想而知了。”


朱佑樘又问军队的状况,刘大夏说:“和老百姓一样穷。”


朱佑樘又想不通了,说:“军队驻扎每月发口粮。出征还发出征补贴,为什么会穷呢?”


刘大夏说:“那些将领们克扣军粮的比例超过一半,又怎么会不穷呢?”


朱佑樘听了叹息道:“朕当皇帝已经很久了,竟不知道天下军穷民困,我凭什么为人之主呀!”于是下诏严禁。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仍旧是禁不住。


——现在我们知道在位十七年的皇帝究竟被糊弄到什么程度了:原来他眼中的世界只是祖宗常法和正式规定构成的世界。的确,按照正式规定行事,军民都不该这么穷。按照儒家理想,皇帝自己都很节约,下面就不会有贪官。问题在于,儒家的理论大家嘴上都在说,实际上却未必照办。而皇上对圣人不讲书上不写的社会实际运行机制几乎全然不知。他可真天真呀。


只能说,这十七年皇帝几乎白当了。


刘大夏和李东阳都被史书称为“贤臣”。贤臣的标准之一就是敢跟皇帝说实话。这当然是好的。但问题是:治理国家不能说完实话就完了,关键还要抓落实。而这一点,儒家的观点就是:皇帝做好表率,忠孝仁义礼智信,下面就必然是“世风日正”,父慈子孝官清将勇。皇帝的旨意符合天道、顺应民心,官员当然会努力执行,天下必然大治。


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实际情况是,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的研究国家大事,大臣们畅所欲言,皇帝从谏如流。然后大家说:皇上圣明。


散会以后,形成决策布置下去。下面很快就报告上来:中央的政策既正确又及时,我们坚决执行,以前的弊病得到了充分纠正,民心大悦,形势一片大好。


而实际上,下面几乎什么也不做,该收钱摆平人命官司的继续收钱,该打死人抢占民田的继续开打。一切事情,都在官僚集团内部按照潜规则继续运转。皇帝自己天天在皇宫省吃俭用、拼命干活。

弘治十八年,长期坚持省吃俭用、轻徭薄赋的朱佑樘去世了,庙号孝宗。他到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他如此努力,国家反而陷入了军民穷困的地步。


在去世之前不久,皇帝再次招问刘大夏:天下何时才能大治呀?


刘大夏说:这事儿不能急,只要任用贤臣,然后任何决定都听从贤臣们的建议,时间久了天下一定大治。


朱佑樘叹了一口气,没有再问下去。


他等不到那一天了。


从朱佑樘去世开始,此后一百多年,太监、皇帝、大臣轮流上阵,各种变法,试图挽救国家,搞得不亦乐乎,从朱元璋到朱佑樘这一段时间,明朝的历史中没有出现过以改革而闻名的人物。而朱佑樘之后,从刘瑾开始,到嘉靖、严嵩、海瑞、张居正、万历、魏忠贤等等,一大批至今耳熟能详的名人纷纷登场,这并不是偶然的。


明朝大变革的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

摘自李晓鹏博士《尧舜之君:弘治皇帝的人生理想及其破灭》

相关问题阅读

zhihu.com/answer/867322




  

相关话题

  明末战争中火枪、火炮已经大规模使用了吗? 
  当前货币总量下,公务员一辈子能累积收入1500万元嘛?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英国政府将宣布「与新冠共存计划」,允许确诊人士自由进出商店、搭乘公交工具,将产生什么影响? 
  明朝不是没有西域吗,为啥这个地图西域也是明朝的? 
  如果岳飞转世到明末,崇祯能用好他吗?能帮明朝能续命吗? 
  关外这么冷,为什么满族还要剃发只留辫? 
  清代有没有比肩或超越明代著作和译著的著作? 
  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这些元末势力都是农民起义军,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 
  未来10-20年通胀还是通缩?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分布式数据库书籍或论文比较好?
下一个讨论
近年好像有越来越多 app 支持 Markdown,有一种流行到出圈的感觉。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