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明清战争中,为什么就袁崇焕对八旗主力打了胜仗,而卢象升、满桂、洪承畴等等都输了? 第1页

        

user avatar   xuan-tong-56-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纵观整个明清(后金)战争,明军对八旗主力一共打了两次胜仗(宁远守城战、宁锦之战),这两次胜仗都是袁崇焕指挥的,对明清战争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

宁远守城战,袁崇焕守孤城而御强虏,击退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主力,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军心,明军对八旗主力不敢守战的局面自此改变,相当于”平型关之战“(抗日战争);即便从战役上看:战后,明军逐渐收复锦州,恢复战前隔辽河对峙的基本态势,初步扭转自明清(后金)开战以来,明军节节败退,战线一再西移的不利局面,相当于”第一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

战后,明朝坚定了守辽西四百里纵深的决心,否定了弃关外退守长城的错误主张(类比:“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不抵抗”放弃东三省,因为得手太容易,反而刺激日本加速侵华),对明清战争的全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宁锦之战,袁崇焕再次击退皇太极率领的后金主力,巩固关宁锦防线,明军在辽东主战场由战略防御转为相持(“守有余而攻不足”),相当于”第二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

理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近现代以是否达到政治目的或取得政治优势为判定战争胜负的最高标准。同时,军事上战略高于战术。作为战争一部分的战役、战斗以是否实现战略目标或取得战略优势为判定战役(战斗)胜负的最高标准。

简而言之:战役(战斗)胜负首先看战役(战斗)前后的大势变化。

为什么在整个明清(后金)战争中,明朝就只有袁崇焕对八旗主力能打胜仗,其他人都没做到?

这主要是因为——袁崇焕能坚决顶住政治压力,坚持按军事规律指挥作战。

我们看明清战争,明军屡屡被围点打援,与朝廷喜欢瞎指挥密不可分。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制定作战方案、计划,首先要判明敌情我情——如果连敌情我情都研判不清,那是要吃败仗的!

明末国力衰退,武备松弛;明军对后金主力野战必败,而且每一次都是大败!

大多数明朝人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打了再多败仗,都不愿意面对现实,对导致明军战斗力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具体看:明末时为何明军野战打不过八旗兵?)不正视、不探究、不解决,每次打了败仗就归罪于将帅,好像只要换掉那几个人,明军就打得过八旗了……

无视敌强我弱之现实,急于求成——不待整军完成,一再派部队与八旗主力野战、决战,“送人头”,客观上加速明朝灭亡。

己巳之变,崇祯要求野战退敌,将袁崇焕下狱,拼凑四万大军让满桂出城退敌,永定门之战全军覆灭,而敌军伤亡极小,几可忽略。皇太极歼灭满桂后,分兵大掠四方,明朝的损失远胜于前!

松锦之战,朝廷催洪承畴出大兵援锦,结果葬送了明军主力,明朝灭亡就不可避免。(具体看:松锦之战战术浅析及对策讨论【明朝吧】_百度贴吧

回头看——为什么袁崇焕就能避免?

比如:宁锦之战,皇太极也想打援,朝中并不是没有明白人。

《明熹宗实录》:“太常寺少卿仍管兵科都给事中事许可徵言:逆奴犯锦州,不过欲扰我屯田筑城,又恐我备一固后难为力,故及城工甫成,蓄积未厚,而引兵亟击。且料我必救锦,将诱我兵于野战而用其所长,此奴之狡情也”。

但是,大多数朝臣缺乏战略观、全局观,出于政治需要,要求袁崇焕出大兵援锦。

袁崇焕战前作了周密准备,用四个月时间完成锦州修缮,派赵率教领关外精锐驻防;战役中,坚决顶住政治压力,不派大军出援锦州,只派偏师在外围“虚应”……。

皇太极攻锦州、宁远不克,打援不成,铩羽而归,《满文老档》记:“士卒死亡甚多”。

战后,袁崇焕因不援锦州被指为“暮气”,辞职下野——为了胜利,他付出了个人政治前途受阻的代价。

明朝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现代看得很清楚!

《孙子》:“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现代军事理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一旦爆发,就会按特定的规律进行,不以政治家的意志为转移”。

简而言之:打不打仗,军事服从政治;仗怎么打,必须遵循军事规律——违背军事规律是要吃败仗的!

不懂军事的政治家插手具体的军事指挥,是国家之祸!

补充说明:

“要不要打仗,军事服从政治”——军队不能自行挑起或扩大战争,二战时的日本就是教训。
“仗怎么打,必须遵循军事规律”——现代通用的规则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不直接指挥战争,作战命令必须由专业的指挥机构制定并下达。

军事负责的部分:有没有能力打仗?有能力就按照政治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计划,并负责实施;没有能力就要对政治家说”不“——理想再丰满,前景再诱人,做不到都只是空中楼阁。

政治负责的部分: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使用武力实现目标,以及使用武力到什么程度;保障军队有实现目标的能力。


user avatar   chi-ban-ling-ta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袁崇焕两次防守宁远要塞击退努尔哈赤和洪太两代大汗指挥的八旗主力是事实,但是显然并非“就”他能做到这一点。

吴三桂在明朝油尽灯枯的1643年,带着三万残兵败将守住宁远,击退松锦后东亚无敌的大清兵,不是同样乃至更加牛逼?

在松锦之战第一阶段的骑兵交战中,吴三桂也打赢过规模跟广渠门差不多的战斗。

这还只是吴三桂的战绩,明军其他将领在明清战争中取得的战术胜利不在少数,连著名的逃将王朴也击溃过整整一翼的蒙古八旗。较大规模的战役胜利有孙承宗收复遵、永四城等。(当然题主可能宣布这些人的对手都不是“八旗主力”,但我不想争论这个无聊的题目。)在明清战争中,明军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组织好大规模战役(三四万人及以上更大规模)特别是大规模野战,在数千、数百人规模的战斗中实质上并不处于下风。

至于卢象升、满桂、洪承畴等人在野战中被清军击败乃至全军覆灭,显然也跟防御宁远要塞没有什么可比性,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原因。如果袁崇焕处在和这些人同样的位置能否击败八旗主力?不同人自然会有不同观点,你可以从广渠门之战推出袁崇焕和祖大寿联手即便野战也可以打败八旗主力,也可以从蓟门潜越事件嘲讽袁崇焕的战场判断能力而不看好他指挥运动战。反正历史无法假设,说什么也都是基于各自立场而已。

就个人观点来说,袁崇焕是明末比较有才能的军事官僚,其个人能力和所部军队战斗力是超过卢象升、满桂和他们败亡时的部下,至于是否超过洪承畴就不好比较。不过这也就是个人观点而已,跟本题目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清之战,明朝获胜的不是只有宁远宁锦2次。

凭记忆随手举例如下:

天启元年灰山之战贺世贤斩首89。

抚安堡之战,贺世贤斩首116。

侯世禄蒲河之战斩首78级

奉集堡之战,朱万良击虏溃死者数百。

崇祯三年遵永收复四城大捷,斩级谈迁说9000,我个人觉得夸张了点。不过按明档记载数千是没问题的。

崇祯十一年中后所之战正白旗主多铎野战被祖大寿打的溃逃。

崇祯十二年松山之战金国凤率明军坚守四旬大捷。

崇祯十六年宁远之战,吴三桂野战大败清军。

宁远宁锦之战在整个明清战争里,纯军事角度不值一提,例如宁远之战战斗过程不过2天,清军就退兵了。就算是个围城战成色也与金国凤被清军动用红夷大炮轰击下还能坚守四旬没法比。

只不过当时阉党窃取朝政,明朝又连续大败,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亦方便阉党们加官进爵,宁远和宁锦之战的胜果才被无限放大,不过是政治层面上阉党们需要大肆吹嘘罢了。

最后补充一句,宁远之战拿首级的是满桂,宁锦之战在城外率军野战打的有来有回的也是满桂。


回应一下,嗯呢,你说的对,按你的逻辑可以类推,祖大寿吴三桂入关帮满清打下整个天下绞杀永历也是袁崇焕的功劳。好厉害哦


user avatar   gtzs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广渠门之战推出袁崇焕和祖大寿联手即便野战也可以打败八旗主力”。不是不对,但不确切。祖大寿一直是袁崇焕的直属部下。说联手,就不确切了。在广渠门,袁崇焕打败的是八旗主力,不过开始面对的后金的“左翼四旗”,后来应该面对的是后金全军,但并没有明确大战的记载。

有人说“换别人也能守住宁远”“袁崇焕死后,宁远也没丢”。
这些事要商榷、探讨下。
“换别人也能守住宁远”如果指袁崇焕活着的时候,那时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次率领八旗主力硬攻,不仅没攻下,反而损失惨重。由此后金对宁远已经有阴影了。再也不想硬攻了。

“袁崇焕死后,宁远也没丢”原因比较多,除了后金对宁远已经有阴影这一原因外,还有后金发现根本没必要打宁远,绕过去就是了。五次大举破长城入关,就是最好的实例。宁远有本事你守军出来,看看能不能消灭你?非要拿下宁远,围上一年半载,不攻自破。

第一次绕道入关时,宁远守军还真出来了 —— 袁崇焕率军回援了,并且在北京城广渠门取得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后金孤军深入,外加袁崇焕背后是城墙,后金军无法去包围,正面战场又太狭窄,不便于八旗骑兵冲锋。这样打,不是真正的野战。


2021.11.8 23:50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桧从未输过抗金战争,但是这有什么用呢?

何况你所谓袁崇焕打赢的战役,哪次不是满桂抗命打的?最后满桂死的时候,身上的箭伤据说可就是袁崇焕的兵射的。

秦桧都未必张得开口说自己指挥岳飞打赢了抗金战争,你们居然能说得出口?

要脸吗?

虽然我一直说袁崇焕这人不对劲,但是我也知道你们不承认袁崇焕不对劲。可是你们捧袁崇焕不能捧得连秦桧都不如啊?

你们这是在粉吗?


user avatar   dhfb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这段历史是袁粉上周刚发明的


user avatar   nu-shen-wei-d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user avatar   deng-zhou-zong-bing-chen-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我对穿越技术比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多了,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cos呢?成天幻想着自己是托洛茨基同志,在红场上对红军战士招手吗?能赚几个毛主席啊?洗洗睡吧,cos有风险。


user avatar   mo-ri-shan-g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所谓男拳师做的都是重复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或者总结女权主义者的话术,远远没有女拳师激进,且南拳属于ZZ不正确,得不到大众支持。

如果南拳真的要和女拳势均力敌,同样要学习女权主义者的攻击距离及精密度和左右互搏+美化自己。

女拳的攻击距离之广和精密度之高不用多说了,已经可以从游戏里的句子里甚至字词里出拳了;而南拳则没那么厉害;举个例子,“屌丝”这个词,用男性生殖器缺陷来形容一些比较差的青年,如果用“黑逼”来形容这些人,让女权知道了拳法不得打到天上去?

女权的左右互博主要就是女权主义者自称平权却会出现多种意见却打不起来,比如彩礼问题,A女权说彩礼是男权产物,是把女儿当物品卖了;另一个问题下的女权B则会责备男性不给彩礼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一个反男权一个拥护男权产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种回答都会得到很多人认同,且这两拨女权不会碰到一起,被骂的永远是男人。

美化自己分成两种,一是美化定义,每当你反对女权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大喊“女权即平权!”,咱也不知道个B定义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二则是美化自己的语录,比如说明明当男性要求某件事平等的时候拳师总会窜出来说“有本事你生孩子啊!”,拳师能说成是“讲生育带来的成本”,你说这谁受到了?


对了,多说一句,拳师还有还有个技能性别转换,你点开拳师主页大概率是个男的且关注战斗力旺盛的伯爵等大V,正好和那群拿知乎男女比例证明知乎男性多的人打配合,“男乎石锤了”!


user avatar   li-xiang-63-68-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想不想带兵进北京,其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




        

相关话题

  袁崇焕回援北京绕远路的路线是不是一种曲线救国真实写照? 
  袁崇焕卖粮给东蒙古是对是错? 
  如何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如何评价万历皇帝? 
  为什么明末对明朝最大的外敌是女真,而不是历史更为悠久的蒙古? 
  明朝如果向皇太极服软,稳住皇太极,再集中力量镇压掉农民军,是否还有延续的机会? 
  为何华夏君王总是死社稷,异族总是逃避? 
  如果你现在穿越到明朝,附身崇祯帝,你怎么挽救大明朝? 
  郑和被俘遭阉割后在军中做秀童,这个秀童是什么? 
  袁崇焕射满桂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前一个讨论
0 欧电阻为什么能把数字模拟混合电路中的地分开?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龙芯十问"?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