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觉得明朝天启崇祯年这么恶心,确实已经烂到根里了,宁锦大战后将士没多少升官,魏忠贤一族封公? 第1页

  

user avatar   lin-xiao-chu-90-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宁锦大战?斩首1级的大捷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光头最帅3 @狐狸晨曦 了解历史,切勿造谣

你得先了解宁锦之战是个啥情况才能理解当时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

天启二年广宁之败,袁崇焕的前辈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心腹爱将孙得功阵前叛变冲进广宁城作乱,王化贞弃城而逃,当时的辽东经略熊廷弼接应不及,气恼衮衮诸公不听自己的意见,干脆赌气把一路上的城堡全撤了,回山海关。高邦佐苦劝不听,自经而死,

回北京后,举朝震惊。当时孙承宗为兵部尚书,认为熊廷弼此举误国殃民,于是将其下狱。后自请督师辽东,重用祖大寿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等人重修宁远锦州募兵十一万,在右屯囤积粮草意图恢复广宁。

天启五年为了呼应辽南战局,孙承宗探知三岔河对岸耀州城空虚于是组织了两万军队去占领耀州,还没出发就发生了军队哗变。好不容易出兵后,水师配合不好,三天三夜也没能成功渡过柳河,被城中数百后金军队杀败,明军兵溃千里,这就是柳河之败。孙承宗不得不引咎辞职。

九月高第接任辽东经略。高第接任后发现辽东局势空前糜烂,柳河之败后逃兵空饷严重,士兵仅有五万九千人同时探知后金即将南下,于是奏报皇帝希望能将军粮物资从右屯撤回。

袁崇焕拒绝领命,提出兵法有进无退,自己要守右屯,不然士兵有哗变的可能。高第于是上疏弹劾要求皇帝严肃军纪让袁崇焕听命。一来一回拖延到十二月后金磨刀霍霍,山雨欲来风满楼,袁崇焕又提出自己父亲死了希望回家守孝,朝廷鉴于后金即将来犯于是夺情袁崇焕,就此搁置了高第弹劾袁崇焕的奏疏。

天启五年辽南方面旅顺守将张盘被后金卧底杀害,旅顺沦陷,至此辽南大地几乎尽为后金占领。毛文龙仅存三两座海滨城池。努尔哈赤后方基本荡平,时隔三年终于腾出手来,。

天启六年正月正式发兵南下攻明。

朝廷这才反应过来要撤粮。天启下旨命高第组织撤粮,急忙之下后金军队赶到,运粮部队弃粮而逃,袁崇焕手下右屯守将周守廉弃城逃跑,右屯失陷。(后周守廉被论罪问斩)

努尔哈赤大军兵临宁远,满桂负责提辖全城御敌。天寒地冻,泼水成冰,后金军攻打了两天毫无效果,于是绕出城南。

袁崇焕闻讯赶紧运走城南龙宫寺屯粮运往觉华岛。谁知后金侦知后反而顺藤摸瓜摸上觉华岛。觉华岛军队本可以掘冰防守,奈何海面冻结挖之不及,反而让岛上七千士兵疲惫不堪,被赶到的后金军队杀戮一空。

袁崇焕畏后金军队如虎,始终不敢出兵干扰后金横行。满桂违令出城攻击后金后军,大胜而归,斩首二百级。

这就是袁崇焕的“宁远大捷”。战后袁崇焕阿附魏忠贤,称颂魏忠贤国家柱石当领首功,反而成功升任辽东巡抚。

而原辽东经略高第执意要弹劾孙承宗吃空饷被护短的天启皇帝罢免,换为王之臣。

袁崇焕冒得天功后急剧膨胀,他心胸狭隘又妒贤嫉能,忌恨满桂瞧不起他,于是弹劾宁远总兵满桂不忠不仁不义,称自己决与他不能共事将其调离,于是在魏忠贤的支持下朝廷将满桂调到了山海关当总兵。

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暴毙,袁崇焕心思活动,勾结魏忠贤阎鸣泰开始筹备吊唁并和后金议和。辽东经略王之臣竭力反对。皇帝闻之也准备降罪于他,还是被魏忠贤遮掩过去。事后又以王之臣支持满桂不能和袁崇焕相容为由被魏忠贤调入关内。

皇太极和袁崇焕虚以委蛇,趁机(朝鲜发生政变,篡位者疑心毛文龙干涉内政,于是勾结后金试图驱逐毛文龙)开始攻打毛文龙,沿路哨探尽为拔除,毛文龙因此猝不及防酿成铁山大败。

毛文龙逃入海上后,后金望洋兴叹,开始转头攻击朝鲜,朝鲜赶紧向明朝求援。

袁崇焕向皇帝报告议和进度,皇帝要求袁崇焕以退出边墙,去国号,返降人为三原则谈判。后金开始攻击毛文龙后,天启大怒,命令袁崇焕立刻出击。只会搞队友的袁崇焕当然不肯去送死,于是称自己已经派水师去接应毛文龙和朝鲜。

然而最终兵到三岔河便望河兴叹,不肯前进。

天启皇帝因此责备袁崇焕,袁崇焕称自己趁机修筑了大凌河城,此四城必保无忧,奴虽百万何敢飞越!天启皇帝因大军压境于是不再责备袁崇焕,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从朝鲜回师开始率兵攻打大凌河。大凌河守将祖大寿弃城而逃,于是后金包围了锦州。

袁崇焕自己不敢带兵解救锦州于是向皇帝求援。于是山海关就让满桂带着一万军队支援袁崇焕。军队一到袁崇焕又开始挑三拣四,他说满桂军队无可用者,于是扣下八千人,自己这里塞了两千人,让满桂带着四千人出击(估计是等满桂立功自己可以分一杯羹)。满桂到了塔山,和后金军队遭遇互相射箭后,满桂手下斩获一级,旋即回师(原因不明,双方均称对方败逃)。

袁崇焕愈发害怕,继续跟天启皇帝求援,举止失措言辞悲怯。天启不得不安慰他如今天热,后金必不能持久。

皇太极听闻宁远出兵,于是派大军过塔山准备围攻宁远,发现宁远城外有数千人列阵。皇太极率军一杀,关宁军随即溃退,逃入城中不肯出城。

皇太极这次起兵历时二十四天,军中天热疫情严重,士卒损伤严重便命令撤兵,赵率教趁机从锦州城中杀出,后金大败而逃,斩首十五级。

这就是“宁锦大捷”,缴获兵器上千,斩首共二十级。

战后朝堂总结战报,认为袁崇焕暮气难鼓,毫无才干,妄自议和招致大败,罪大恶极,弹劾文章纷至沓来,连一向宠信袁崇焕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都保不住他了。

袁崇焕害怕,于是称病辞职,天启遂准。

参考文献《熹宗实录》《清太宗实录》《满文老档》

崇祯年间袁崇焕的座师韩廣当上了首辅,崇祯年幼可欺,袁崇焕又粉墨登场,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骚操作:纵敌入京,挟奴谈款。

崇祯二年冬,后金军包围了北京,不知所措的崇祯这才如梦初醒,将城外袁崇焕设计骗入城中,正式逮捕下狱。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终于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这就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因为一次大话+种种巧合被一步步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一次次的吹牛撒谎没有被惩罚于是胆子越吹越大,最后铤而走险被皇帝拿下的故事。


user avatar   wan-xiong-8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大明确实烂,但开除袁崇焕,非常正常。

将士没多少封官?

满桂的尚方宝剑怎么来的?赵率教的尚方宝剑怎么来的?

也就袁崇焕没有好好赏赐吧!是天启皇帝忘了?糊涂了?看看皇帝针对袁崇焕赏赐太少的回复:

得旨: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朕不加谴责,尚著叙赉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

天启表达意思很明显:事情办的这么糟糕,老子没收拾他就不错了!

袁崇焕给努尔哈赤吊孝,就已经丧失国格了,而且引起很多人不满。


1.把王之臣得罪了

蓟辽督师王之臣奏:


虏来谢孝,赍有夷书,曰大金国天命元年,即此观之,果系恭顺而来降乎?

抚臣(袁崇焕)题稿内称,遣使侦虏备叙将命反命种种交接事情,颇与传报各官所报于臣者两不相同。至于哈嘛东去时,臣在关上竟不知其根因,后知而急止之则行已远矣。疏称与臣会议佥同,又谓合词上闻,臣实未知,何敢谬认为知,而自欺欺人也!

又云:天下之势合则亲,分则疏,抚臣决计和戎唯恐臣谋之不同也。故力请分疆而居,职于关内优游卒岁,于职得矣,如疆事何?

年来奴酋求和于西虏,而西虏不从,屈服于朝鲜,而朝鲜不受,一旦议和彼必离心,是益敌以自孤也。

近日通官过都令处夷鞭其背云:

你汉人全没脑子,终日只说我们不助兵,你自家驮载许多金帛,着哈喇替他吊孝求和,反教别人与他为仇,我们也不如投顺也罢了。

据此我将何辞应之?

且此议一倡,奴子愈得意,不西攻虏则东攻鲜,先逞晋人伐虢之谋,而徐为取虏之计,此势之所必至者!况奴父子极恶,今欲以咫尺之书,一介之使致殷勤礼币,谓可必得其惧心,而终信其无异志乎?


王之臣之所以要发这个条陈,也是无奈!袁崇焕给王之臣报告,说的是”遣使侦虏备叙将命“,做的是”反命种种交接事情

最后出现是”哈嘛东去时,在关上竟不知其根因,后知而急止之则行已远矣!”这简直是欺上瞒下!

更让王之臣不能容忍的是,这袁崇焕在奏报中称,派人吊孝这个事情,他袁崇焕声称,这是知会了督师的,并且还是跟他王督师“会同”办理的!

我们也知道,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报告里,声称是和六部九卿,首辅钱龙锡商谈的,与此事如出一辙)

王之臣火冒三丈,当然会问候袁崇焕的女性祖宗:

你tm背着老子,在和后金接触,偏偏还打着我王督师的旗号向朝廷报告!你行啊你!!议和显然会把国家脸面丢尽,国家丢脸你不关心,可老子关心!你TM想赌运气你自己玩去!赌输了你自己担责任!但别把老子绕进来!

王大人很是愤慨,立马要和袁崇焕划清界限。

王大人的措辞很严厉,他表明以下观点:

对于袁巡抚派人吊孝这事情,他作为督师是不知道;

若是他知道了,那也绝不会同意,并且要勒令返回;

袁崇焕一心想议和怕我不同意,所以和我力请分疆而居,他管关外

总之,出了事别怪我没提醒!

王之臣不是高第,他不会轻易得罪袁崇焕,袁崇焕认干父他不管,袁崇焕钻次乔迁他不在乎,反正自己没有道德洁癖,不在乎。但如果袁崇焕为所欲为,干扰他的工作,或者把国事搞砸,有可能把自己牵连,他会坚决反击!

“你袁崇焕以前巴结九千岁我不管,但不能让你为所欲为!派人“吊孝”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连知会都没有一声,忒嚣张了一些!

再怎么说,老子虽然不是九千岁核心,在阉党内的级别,远逊于你袁崇焕,可毕竟老子还是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的督师,是你袁自如的顶头上司,这么大的事情不打招呼,让老子情何以堪!?你说这是知会督师王之臣,王之臣已经同意了,这是坑老子!

就算你袁崇焕认了魏公公是“干父”,关系“声气相应”很铁,但也不能太过分!至少蒙古人问到我王督师,你们到底在干嘛,我得有个说法吧?”

王之臣时任“辽东督师”,管辖范围是“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而之前王之臣是“蓟辽总督”,这个职位跟“辽东经略”、“辽东督师”几乎是平行的。明朝设置的“辽东经略”或“督师”主要是负责对付后金,而“蓟辽总督”则是专门应付蒙古的。

由于担任“蓟辽总督”的时间很长,所以在处理蒙古事务方面可以算得上是个专家(不是袁崇焕那种狗屁“砖家”),因此在有关蒙古的问题上他的发言切中要害。当他一听袁大人跟后金眉来眼去就立刻知道要出问题了,因为他深知蒙古部落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是非常敏感的,稍有闪失就会出大问题,偏偏自己的职责就是面对这种问题!。

王之臣在疏中很有针对性地提出:由于袁崇焕派人去吊孝,故而在蒙古部落那边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王督师说,后金不断向蒙古拉拢,又多次威胁朝鲜,结果是蒙古没搭理他,而朝鲜也不为所惧;这样的结果证明联合蒙古朝鲜封锁后金的方略出了效果,而倘若现在跟后金议和,那必然会导致蒙古、朝鲜跟我们离心(彼必离心),如此发展下去势必将会使得“四打一”的局面破裂,而这样做明显是有利于后金,且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益敌以自孤也)。

王大人接下来又分析说,如今的形势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静观其变,如果后金哪天因为天灾或内乱撑不住了,那事情就完结了,何必没事儿找事儿的去搞什么议和呢?(辽东督师王之臣以天厌奴氛,恢复有机,条上目前急切事宜……惟度我力能战则战,不能则守。观变待时,虏自瓦解,何必曲为之和以酿无穷之衅乎。)


2.把天启皇帝惹火了。

天启在接到王大人的条陈之后给了批复:

得旨,边疆以防御为正,款事不可轻议,这本说亦是。然朕业洞之,前旨自明,镇督经抚诸臣协心计议,亦自有转圜不穷之策。不轻信可以修备而伐谋,不遽绝可以缓敌而用间。拿定不轻信之正著,则不遽绝之权著亦未误也。还相与和衷密为是,若明立参商”

天启态度很明确,意思是防御大事必须抓,用间,缓敌可以,但议和肯定是不行的。

最初,以袁崇焕的看法,让后金去号就已经交差了,或者,过问一下后金打西达子就已经可以给尽责了。

但是,皇帝的回话,有一些底线,却是让他的议和困难重重。

得旨:“览奏,宁远一带,厂臣区画周详、军实精致,镇守内臣及抚镇诸臣算无遗策、人无二心,奴兵压境持之有备,奴使求款应之有权,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然而十年荼毒,奴罪已深,一旦输情,听信匪易。侵地当谕令还,叛人当谕令献,当不止去僭号、奉正朔,一纸夷书数字改换便可释憾消疑也。与其疑信,异同拒之,既题之后,无宁讲詟妥当,慎之未题之先。该抚想有成算,或别有妙用,悉听密筹。封疆事重,不厌叮咛,鼓舞吏士,明烽远哨,仍旧戒严,务保万全,纾朕东顾”。

前面都是官话套话,意思是加强戒备,制定好计划。

但天启真正的重点,在于以下方面:


1、如果后金议和,判断情况后决断。言外之意就是不准主动求和!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我木匠不知道袁崇焕你是“用间”还是“议和”但我要警告你,议和出了事,你自己承担。

2、后金十年荼毒,罪已深,一旦输情,听信匪易。侵地当谕令还,叛人当谕令献,当不止去僭号、奉正朔,一纸夷书数字改换便可释憾消疑也?我木匠不相信后金诚意,如果你袁崇焕要相信,那你袁崇焕议和,就必须达到这个“侵地当谕令还,叛人当谕令献”效果!

这显然说,你袁崇焕别拿“去帝号”敷衍朝廷交差!

3、与其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挣扎,不如干脆拒绝后金提议的议和。


然而,袁崇焕在议和道路越走越远,他自己被后金玩弄于鼓掌不自知,还起劲忽悠皇帝,设法使皇帝相信后金诚心议和!

二月己亥,崇焕又题奴酋求款事。

得旨:

“览奏,夷使恭顺,求款之情似真,然必彼确有所献以自赎,我确有所凭以相信。自非然者诚伪未可必也。还遵前旨,从容讲詟,务求妥当,方为题请本中说周为之备,不堕间中之间,具见成筭,深慰朕怀”。

天启也差点信了:

览奏,夷使恭顺,求款之情似真”

不过木匠还算清醒,他坚持原则:

“然必彼确有所献以自赎,我确有所凭以相信。还遵前旨!”

最后叮咛一句

方为题请本中说周为之备,不堕间中之间!

你袁崇焕在题本中声称用间,我信了,但不要堕间中之间,希望你袁崇焕睁大眼睛!

但由于袁崇焕欺上瞒下,他给天启,魏忠贤报告并没有用议和,而是“用间”所以天启也不把话说死,留些口子以图“用间”,就是留下些余地,好去忽悠后金。不过,天启也断然:如果谁明确提出“议和”,那马上就要上报(若明立参商)!

天启的回复里虽然定了调子,不能明言议和,但其实已经晚了,因为吊孝的喇嘛一到达后金地界,事情就已经失控了。


3.把蒙古亲明势力气坏了

后金在派遣使节“谢吊”的同时,借袁崇焕“吊孝”作足了文章。皇太极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作给蒙古部落看的。后金通过有效渠道和宣传机器运作,将明朝派人“吊孝”并且送了“金珠无数”的情况,知会了蒙古部落,并且稍微添油加醋了一把,说明朝意图议和。虽然皇太极只告诉蒙古,明朝吊孝之外还有些议和的意图,但对于蒙古部落的震动却很大。

在明、金之间的漠南蒙古小弟,和北元的残余势力林丹汗并不是一路的,他们两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有矛盾;而漠南蒙古跟后金也不对付,经常打架斗殴;只有明朝给予了他们抚赏的政策,他们就认明朝老大。所以漠南蒙古部落和明朝是半盟友半帮会关系,因此自熊大人提出“三方布置策”开始,就一直将他们作为其中一方,同时也是“四打一”中的一员。

不过,漠南蒙古部落的地位很微妙,可以说是生活在夹缝里,因为他们的实力逊于林丹汗和后金,所以,若是跟明朝一起共同进退,那他们肯定是乐意的;可若是让他们单干,他们就傻眼了。

因此,一旦明朝和后金议和,那就意味着老大把他们卖了,他们要单独面对后金的威胁,这对于夹缝中的漠南蒙古部落是很难受的。

皇太极对于漠南蒙古部落的尴尬是了然于胸的,所以袁派人来吊孝他就马上散布消息,说明朝遣使吊孝并议和,漠南蒙古部落一听就慌了,马上对明朝有了怨气,感觉被出卖了一样。

王之臣在奏章里报告说,蒙古部落对于“吊孝”已经有了反应,他们鞭打明朝的通官(翻译官)并发出了质问:

“近日通官过都令处夷鞭其背,云:‘你汉人全没脑子,终日只说我们不助兵,你自家驮载许多金帛,着哈喇替他吊孝求和,反教别人与他为仇,我们也不如投顺也罢了。’

仅仅这个已经足够让盟友反目了,但袁崇焕接下来的作法雪上加霜。

天启七年正月“甲午,辽东巡抚袁崇焕言:


夷使方金纳九人特来讲话,随诘来夷何故起兵,彼云 前来打围,乘便抢西达子,断不敢擅入宁前。 又投递汉大。夷禀将向时皇帝二字改汗字,如虎酋之称,而仍彼伪号。然既差人求款,伪号安得犹存?因以原书还之,而留其来目,暂放一二小夷回话,令易去年号,遵奉正朔。与代题。


彼云前来打围,乘便抢西达子,断不敢擅入宁前。

只要不打宁远前屯卫,打了西达子无所谓!我们明朝只在乎“皇帝”和“汗”的字号!

亲明一系的西达子怎么想?



4.把阎鸣泰忽悠了

我们看到,袁崇焕虽然说要用间分化后金,但他的手段完全没有,也就是皇太极写封信来,过目一看,发现年号不对,打回去重写,这一来一去的,折腾好几次了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言……又投递汉文夷禀,将向时皇帝二字改汗字,如虎酋之称,而仍彼伪号。然既差人求款,伪号安得犹存。因以原书还之,而留其来目,暂放一二小夷回话。令逸去年号,遵奉正朔,与代题)。

袁大人好折腾,皇太极耐性好,改了又来,拒了又改,貌似是很恭顺,但却就是没有一回改对了!这种情况,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发觉其中有诈!木匠毕竟聪明,加上看到王之臣上书,自然而然看出一些端倪。

最后天启看不下去,直接跟袁巡抚说:

就这么点儿事情,没必要反反复复那么多次吧?一封书信,每次递上来都是错的年号,这叫什么诚意?打回去改几个字又如何?(一纸夷书,数字改换,便可释憾消疑也?

言下之意就是说,与其在相信与怀疑中煎熬,干脆就别信他好了!

天启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可袁崇焕呢,依然很自我地操办着与后金之间的来往,同时还不怎么跟上头打招呼,而后金也越发放肆了,来来去去的也没个遮掩,这时间一长,自然就难免引发误会了。

某次,后金派来的队伍稍微大了点儿,以至于被当成了进攻!

后金大队前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蓟辽总督阎鸣泰的驻地密云,阎总督接到探报一看,说是后金有大队来袭,这还了得!阎大人马上催动密云的人马,星夜赶往山海关驰援,可是走到一半却接到了袁崇焕的手书,说人家后金只是派兵护送使节过河而已!

大老远白跑一趟,阎鸣泰生气不?

蓟辽总督阎鸣泰疏言,臣闻警东援,行次北平,接巡抚袁崇焕手书云,奴子之遣兵,为护送夷使过河,原自无他。)。

况且袁崇焕的工作程序,有很多隐患的。己巳之变,袁崇焕事情办的一团糟,平辽平到北三环,绝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次后金前来,以护送使者的理由,来了那么多人,如果借助议和的幌子,突然进攻,你袁崇焕怎么办?

如果你袁崇焕刚好写了一封信叫阎鸣泰回去,后金就突然进攻,阎鸣泰必然狐疑观望,只会错过最佳支援时间。

其实,后金派使者团过来,正确的做法是:把使者团武器没收,如果实在做不到就阻止使者团,限制使者团的活动范围,并加强戒备,仅仅把关键人物蒙上眼睛拉过来谈判,防止探听消息。

因为使者团里面混有间谍的,把他们限制活动是必要的。但看看袁崇焕的处置,人家大摇大摆,你袁崇焕却替后金使团说话

让人想起袁督师说蒙古部落卖给后金布帛是仅求糊口,且称其以妻儿为质,誓言断不引诱后金入犯蓟镇)

总之,袁崇焕工作严重渎职!简直烂透了!这也不奇怪他当督师在高台堡卖粮,被玩弄于鼓掌

朵颜三卫及建虏大饥,三卫夷半入于建虏,束不的求督师袁崇焕开粜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边臣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

当然,后金这次其实是借道去抢掠蒙古(果然如王之臣所料),而袁崇焕操蛋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去驰援也罢了,反而还接待了后金来使,这怎能不让盟友“彼此离心”?

眼看着袁大人如此纵容后金,而专职负责蒙古事宜的阎总督居然还很想得开,他老人家大老远跑了冤枉路,还被虚惊一次的情况下,也丝毫没有埋怨袁崇焕,而是还写了一篇扬扬洒洒的论文,特地为袁崇焕接待后金大队使节作解释。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要求非常高,既不能否认后金大队前来的事实,又要否认袁英雄是在搞议和,这可真是够为难啊。

阎大人的思路是一上来就为“操办议和”作了一个可行性报告,集中阐述了袁大人“议和”的“不可能性”,言下之意就是在说,袁崇焕怎么可能议和呢?

阎总督的说法很巧妙,一并列举了袁大人不可能议和的诸多因素,大意是咱们现在就是想让后金议和也不容易。

一来人家刚当了几天大王,忽然就打回原形不见得能适应;

二来那些叛将若是押回来都要受死,说服他们更不容易;

三者努尔哈赤葬在沈阳,一旦归还领土连坟都得迁,难度太大;

第四后金贵族现在富贵已极,谁也不想再过以前的日子了。

之后,阎总督又表示,现在的形势并不好,别说是后金来乞和,它不生事就不错了。随后,阎大人提到传闻后金要三路奔袭关宁;或者是去打朝鲜、东江;反正今天不打,保不定明天就要打,迟早的事情;而毛文龙和朝鲜长久牵制恐怕成问题;另外,蒙古部落也不好相处,一会儿内部相互斗殴,一会儿又图谋四处抢犯,也很是靠不住。

其实,阎大人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是在讲,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可能议和的因素存在,所以袁崇焕是断然不会跟后金真正议和的(除非他脑子有问题),因此大家应该对袁大人放心,别一听到后金大队使节前来,就往上纲上线的,人家袁巡崇焕的只不过是“借机用间”而已,并没有说是真正要议和

而在代莫逆表明心迹、袒露心声之余,阎大人也不忘吹捧一下他的这位莫逆。他说袁大人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还能将后金来的书信改来改去的,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可谓“深得驾驭之妙术”,足以证明袁巡抚熟悉后金的套路(抚臣透悉敌情)。

另外,袁大人还能经常能出其不意(玄机出人意表),所以我对他是放心的,故而将给予全力支持,绝无二心!(欲为抚臣佐万全,非敢有二见也)

管辖几个巡抚的总督,被其中一位巡抚给忽悠了,跑了一趟冤枉路,可最后发表意见时,还说对那位忽悠自己的巡抚“非敢有二见也”实属难得,真是被卖了还帮忙数钱!

用屁股都能想出来,袁崇焕花了多少钱给阎铭泰消消气。

当然,看看阎铭泰的经历,天启死后他被打成阉党,而袁崇焕没事,我估计袁崇焕那个时候踢了他一脚,所以落水者是阎铭泰,这是后话。

天启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朕并不看好袁巡抚倒腾议和,后金来求款,我们是可以应付一下,不过后金的用意恐怕在求款之外!(不愧木匠天子,果然一语破的)

此后,天启还言明,前后已经打了那么多次招呼,想必袁巡抚也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前后屡旨已明,宁抚必当自晓)。虽然天启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且根本不看好袁巡抚的折腾,可惜袁大人却置若罔闻,依然继续推进他 “借机用间” 的大略,丝毫没有改变;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了后金军攻击朝鲜和东江镇的消息

(很悲催的又被王大人言中了——“不西攻虏则南攻鲜”)

5.把朝鲜亲明势力搞晕了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后金皇太极派遣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硕托等将,领三万人,以姜弘立、韩润、郑梅等为先导,大举入侵朝鲜。

蒙古有亲明部落,有亲后金部落,也有中立部族,摇摆集团,外交战的目的就是想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由于袁崇焕做事乖张,先是吊孝,紧接着攻打蒙古的后金军更是借着护送使臣的名义派出去的。自然而然导致明与后金在争夺蒙古势力的时候陷入下风。

如前所述:“近日通官过都令处夷鞭其背,云:‘你汉人全没脑子,终日只说我们不助兵,你自家驮载许多金帛,着哈喇替他吊孝求和,反教别人与他为仇,我们也不如投顺也罢了!’”

蒙古部落显然觉得明朝把他们卖了。

这种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朝鲜。与蒙古一样,朝鲜也有亲明党,也有亲后金党。

亲明党出于对万历抗日援朝战争的感恩,觉得应该和大明同进退;

亲后金党出于畏惧后金兵锋,觉得应该认清现实。

何去何从,对于朝鲜而言是个大问题。袁崇焕吊孝,自然而然引发一些争论和关切:

明朝不打算打仗了?

明朝不打算收复失地了?

明朝控制不住边镇军队了?

认清现实吧!正主都不在乎了,你在乎什么?也只有毛将不量事势,横挑强胡,如果还支持毛文龙,那真是嫁祸于我国者累矣!

6.朝鲜亲后金势力抬头

此时的袁崇焕,非常懂得无间道。所以,皇太极玩袁崇焕很容易,因为一旦摆出拼命的架式,就可以把袁崇焕吓退。

比如那个护送使者,只要皇太极表示,只是谢吊(而且愿意不给袁崇焕惹事),或者如高台堡卖粮(只要大家把粮筹好,绝不烧杀抢劫),只是为了抢劫西达子(是西达子得罪后金在前),那袁崇焕怕事,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毛文龙,是一种全新的敌人,所以皇太极,努尔哈赤的那几招,自然都也不管用了。于是,一向所向披靡的第五纵队渗透,竟然没成功,反而让毛文龙屡次得手。

想当年,毛文龙率领一百多人取得“镇江大捷”之后,后金方面极为震惊,即遣大军反扑。毛文龙兵少难支,一度退入朝鲜。朝鲜节度使郑遵、朴烨引后金军包围毛文龙于林畔,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明军将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好在后金军也蒙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兵。挺过林畔之战后,毛文龙才有机会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辽东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

因为,后金玩第五纵队战术,毛文龙也会玩,东江军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渗透,加上打仗的时候也会拼命向前的。于是一上手,挺过最艰难的时光后,毛文龙越闹越大。

但是,皇太极不愧为皇太极,所以失利几次后。马上就从别的角度切入了。大家都是道上混的。毛文龙这样的硬汉,其它人,难道朝鲜也会有和八旗军血战到底的觉悟!显然不会的。

对朝鲜而言,对后金报以妥协,无非是给后金定期交一笔保护费罢了(大金借粮时,你给他准备好了),如果和后金硬碰硬下去,可能让后金灭了国的。

虽然毛文龙把东江镇经营的非常成功。所以,在毛文龙那里,似乎找不到第五纵队的突破口。但是,大明的盟友朝鲜呢?显然是很容易突破的。

对于朝鲜而言,只是想吃现成饭,却不想担风险。换而言之,明朝能打败后金,朝鲜就可以跟着沾光(不用交保护费了);如果后金打败了明朝,朝鲜也不用遭受明朝的报复。



7.瓦解了以明朝为首的反后金联盟

后金的扩张,明显侵犯蒙古,朝鲜,大明,大家共同利益。于是,蒙古诸部,大明,朝鲜都怨声载道,在这种背景下,大明如果带头,总而言之,咱们联合起来,一块找后金玩命!讨个说法去!

其实呢?这个时候,如果大家真的齐心和后金玩命,是可以把后金打败的。

然而,大明出了一个袁崇焕,真是不幸!他在关键时候,找理由、找借口,和后金吊孝。在蒙古诸部落看来,大明不可靠,总而言之,打了后金,有了好处,他们大明可以沾光;再总而言之,没打败后金,受报复时,大明却可以置身事外。

袁崇焕小聪明很多,但重要一点忘了:

人们感觉站在你身后,就是家破人亡。你就是跪在地上求大家,也绝没有人愿意跟着你混的,相反,人们看到你副软弱样,更会对你失去信心。

如果人们感觉对你不看好,你就是拿刀逼大家,也绝没有人愿意跟着你混的。相反,人们见你这样临死也要拉垫背的,更会纷纷远离你。

于是,开始商量一块歃血为盟,大家摩拳擦掌,好像全是反后金的人。到了关键时候,一个比一个闪得远;本来很脆弱的相互信任,弄得更脆弱了。于是跑到最前面的人,会落得什么结果,我们可以想象。

关宁军、蒙古诸部、朝鲜,毛文龙联合起来共同四打一打击后金,但是,关宁军吊孝,显然开始打退堂鼓了;而真正开始后,蒙古部落也打退堂鼓了,于是朝鲜,原本就想打退堂鼓,现在袁崇焕吊孝,真是瞌睡枕头来!

至于毛文龙,那没好果子吃了。

因为蒙古诸部落和大明闹翻、朝鲜亲后金派开始活跃,孤零零的一个东江镇,本身就缺乏与后金对抗的资本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后金大兵压境,东江军就成了孤岛。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有意无意的与东江军划清界限。事实上,就是朝鲜的亲明派,这时候也打算观望观望,有意无意的与东江军划清了界限。

大家都与毛文龙划清界限,对于毛文龙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个巨大的危险,因为情报来源,会暂时中断。谁也不与你来往,你的情报从哪里来呢?

在正常情况下,毛文龙应该有一些朝鲜联络人的。因为,朝鲜给后金提供衣服这样的大事,毛文龙却没有渠道得到这个消息。

现在毛文龙,对朝鲜的了解,恐怕是标准的老皇历。换而言之,他们还以为,朝鲜是明朝的盟友。这就是“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差点把毛文龙坑死!朝鲜人要借后金衣服的缘故,因为他们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自然而然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


8. 铁山失陷,毛文龙差点交代了

铁山之战,是丁卯战役一个重要部分。参战三方是志在必得的八旗军,背水一战的东江军,以及墙头草朝鲜。由于涉及三方利益关系,因此记载的过程也有些不同。涉及自身利益,会选择性删减一部分。

看看满文老档记载

《满文老档》809页: 


十六日

出征诸贝勒,遣人来告:已克朝鲜义州城。出征诸贝勒自沈阳启程之第六日,即十三日,遣总兵官冷格里、备御雅荪、备御叶臣及孟安此四大臣,率兵八十,前去哨探。尽取明人沿途哨卡,无一人得以前去报信,故义州城人,一无所闻。前去先往之大臣及其所率八十人,由此速往,乘夜而入,暗中设梯,领我众军,登城克之。

明兵一万,朝鲜兵两万,均劝降未从,遂尽杀之等语。  

十八日

出征诸贝勒,攻取郭山城,招降临盘、宣川、定州等城。所遣送信人于二十二日至,所携书曰:“略至自义州城二百里外,克小铁山,大杀明兵及其逃人,生擒参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三人,毛文龙奔往刺鱼坨。尽获大铁山之朝鲜人,临盘、宣川、定州皆降,兵至郭山山城,恃城坚固,劝降未从,遂攻克之。……”

以常理推断,毛文龙就算战力不如后金,他的多个哨所建立的防御体系也不至于全是摆设。后金摸哨一次得手可以想象,但绝不可能被尽取还毫无声响。以后金一向喜欢第五纵队渗透作战的风格看,这一次作战,应该是,甚至肯定是一次成功的渗透作战。当然,出于保密要求,以及后金的政治宣传,宣扬自己的神勇和天命所归,满文老档中有意忽略了第五纵队的一些细节。


《李朝实录》:


本月十三日

四更时分,奴贼三万余骑卒袭义州,从水门口杀其门将,潜师以入城中。军门不觉兵至,力不能支。

李莞、崔梦亮登抗贼不屈,同被磔杀。大小将官,数万民兵,屠戮无遗。

是日夕前锋已至定州,一枝大队分向宣川、浦口,要抢毛将。毛将自冰合后驻云从岛,贼兵不得入,将蛇浦所住辽民及毛镇军兵,尽行厮杀。

十七日

贼兵乘胜进围郭山凌汉山城,悉众攻陷,守将宣川节制使奇协被杀。定川节制使金搢、郭山节制使朴惟健被掳。



考虑到朝鲜的复杂情况,既有亲明势力,也有亲后金派,这一次作战显然有朝鲜亲后金势力借助后金清洗亲明势力的背景,因此,我们也不用奇怪这一仗为何会有朝鲜如此大的损失。

由于借给后金服装实在是一件丑闻,因此,李朝实录是不会记载的,但是,李朝实录还是透露出一些战斗过程。

是日夕,前锋已至定州,一枝大队分向宣川、浦口,要抢毛将”

显然,后金判断明军主帅毛文龙极有可能在铁山,遂冒充朝鲜人突袭铁山,若成功便能成为一次出色的“斩首行动”,体现了其首领皇太极一惯大胆、果断的作风。当然,我们也看到,

“毛将自冰合后驻云从岛,贼兵不得入

毛文龙反应奇快,很快在云从岛建立好有效防御态势,尽管是冰合期间,陆地与海岛有冰路相连,但后金失去突然性,没能得手。

天启七年元月二十二日东江塘报:


  据拨夜都司毛有俊探报:奴贼收拾兵马犯关,要抢云从、铁山等处,等情到职。职即严令先发各岛兵马过江牵制,相机剿杀,俟后再报,职即率领官兵亲身督战。

不意丽人向恨辽民扰害,暗为奴贼奸细,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将沿途拨夜尽行截杀。

正月十四日,奴兵八万余,分路犯抢。六王子带领四万余贼,突抵铁山,围职衙门拿职,职在云从岛,不得拿住。又哄拨夜都司毛有俊言,不伤你命,不害你家一人,只要领我活拿毛都督,与你大将官做。

毛有俊拔刀自刎,咽喉已破大半,尚未绝命。

防守铁山都司刘文举引兵扑杀一阵,不肯顺服,贼恨杀之。

兵民逃窜,贼夜招抚不杀。

大王子带领四万余贼驰至云从。职一闻报,即领南北官兵,星驰堵住关口,火器坚守。奴贼下营安息,不杀一人。

职料贼必人疲马困,十五日夜间,差内丁都司毛有见、尤景和等各带兵一千,枪炮火器,分路冲打。时贼劳苦不备,约打死数百,贼皆惊慌,各奔上山分散,毛有见等俱着箭阵亡,损兵七百余名。

十六日,大王子急调铁山六王子兵来云从,务要并力夹攻,活拿职去。职向收下降夷,并阵上拿来活夷,共有二千三百余名,十七日夜间,放火烧屋,内应外合。职当时拨兵尽数杀完。

时职大兵尽发过江牵制,手下虽有二万余兵,为贼断绝粮道,嗷嗷无食,借地客商面豆,分给一碗半碗,势决不能空腹赴斗,惟以疑兵出没,安安静静,激励南北将士,坚壁固守。奴贼坐困多日,不能前犯,

十九日,退回宜川下营,甚恨丽宫丽人,口说:“你说活拿毛都督不难,今我马多跑死,兵又打死,毛都督又拿不到手,为何死活哄我来,你定是奸细。”贼即开刀杀人,丽人皆剃头归服。

二十日,两王子领兵攻下郭山,杀死丽兵六万,烧毁粮米百万余石。随去杀义州节制使,竟攻安州等处。职即差都司毛永诗等收拾宣川、铁山残兵,亲督南北将官毛有禄、王士善、刘应龙、毛有侯、冯有时、毛有贤、李继等,各带兵丁火药,星夜出间道,各处埋伏,探贼攻丽胜负,相机以截其后。又调昌城、满浦兵马,督令游击曲承思等堵截安州,相机死战。但粮草断绝,实为可忧。职向为接济不及,不得不取给于丽。

今丽宫丽入招奴害职,职无面目复向丽人开口之理。伏乞上台逮速发粮救济,以全江东一旅之师,以终牵制进剿之局。权虽犯抢一番,杀伤不满千人,惟丽官丽人自己作孽,受祸亦不为小。职员整兵追逐,胜负未知。嗣后再报。


从毛文龙的塘报看,时间与事件基本上和李朝实录,满文老档一致,但由于三方利益关系不一样,在描写上和叙事上有所差别。毛文龙那个 “不意丽人向恨辽民扰害,暗为奴贼奸细,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将沿途拨夜尽行截杀”。李朝实录是不会记载的,但后金出于战术保密和情报保密的要求,也没有写上。但看到“尽取明人沿途哨卡,无一人得以前去报信,故义州城人,一无所闻。”与“将沿途拨夜尽行截杀”在叙事上没有差别。

基本上能相互印证。

注:明军大规模杀良冒功是在农民起义后才发生的。伴随着与农民军反复拉锯战运动战,而且是军队大规模军阀化之后,朝廷无力管束导致的。至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只是个别现象。

当时并非没有辨认女真人与辽东汉人的首级的方法 ( 海水浸泡 对着阳光暴晒 观看头皮颜色)因此,冒功并不容易。至于毛文龙杀良民冒充 目前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份弹劾 这里还加上“风闻”二字,显然也是个不确定。

唯一能证明的是毛文龙杀俘虏和杀降兵,这点毛文龙自己的奏报也能证明。

9.东江浴血奋战,袁崇焕和后金议和,置身事外,引发军心不稳

战前,袁崇焕的工作就失去先手,如果再分析他的前后命令,会发现他的工作简直就一团糟!这从他给朝廷的奏折可以看出:

《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十二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奴遣方金纳,温台什二夷奉书至臣,恭敬和顺,三步一叩,……( 第一阶段,袁崇焕说后金似真有输款厌战之意,可趁机议和)

《三朝辽事实录》天启六年十二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奴酋要三路出兵,一往三岔河;一往黄泥洼;一往红罗山。我兵固守如铁桶,而以精骑为奇游,备贼败归截击……(第二阶段,袁崇焕说后金将三路攻锦州,他将严阵以待)

卷三三, 辽东巡抚袁崇焕仰仰遵明旨飞报军情疏曰:随奉明旨云云,该臣看得夷兵东犯朝鲜,臣久已知之。

分析错了也就算了,谁没个错?反应迟钝一下也没什么,谁也会犯迟钝,导致“不知牵制者” 但没什么,只要事后承认一下,赶快补救也就行了。但袁崇焕的脸皮绝非常人可比!前一份奏章刚刚送过去,后一份自相矛盾的奏章就写出来了!

先说后金议和,马上结论是厌战;人家集中兵力在三岔河,马上说后金打锦州,自己严阵以待,等人家打朝鲜,马上说自己早就知道了!

如此脸皮厚度,也是天下罕有!总之,事后诸葛亮,怎么也不会错!

朝鲜衰弱,加之内乱初息,自然无法抵挡满人的狂攻。毛文龙强大一些,但面对大军压境,也只是勉强应付。此刻,纵然是反应迟钝的朝庭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

朝鲜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

于是下旨令袁崇焕自西策应,援救朝鲜。

可是这个时候,袁宠焕的绥靖毛病犯了,他并不想出兵自西线攻沈阳以救朝鲜。而是找借口,给自己揽一些工程,顺便发发工程款,吃点回扣!

乘彼有事东江且以款之说缓之,而刻日修筑,令彼掩耳不及,待其警觉而我险已成,三城成,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

总之,就是不打仗!

面对前线的压力,袁崇焕发出这样的哀叹:

“误天下而苦边臣者则东江甚。毛帅每冬冰交则避之远岛,天下所知也,铁山所留老弱及丽人耳。今一攻以合,毛不能一矢加遗,而朝夕报功,人遂易视此夷,谓扑之即灭,十年血战几能当其锋。造言生事者欲借毛帅行已私,今局已露矣!”

袁崇焕这份奏章充分暴露了流氓嘴脸:

自己无能,怪别人太能干;

人家要你出兵打仗来实的,让你无法玩虚的,让你无法在改后金书信上糊弄国家,就是苦了边臣;

人家毛文龙为国家陷入苦战,因为皇帝命令你出兵支援,耽误了你玩小妾,于是是毛文龙误天下;

至于毛文龙不打仗躲避远岛,那更是胡扯,你袁崇焕去过前线?

但袁崇焕没办法啊,不把毛文龙说臭能过关么?


10. 袁崇焕的态度,直接导致关宁军磨洋工有了借口

面对朝廷的压力,袁崇焕只好做做表面工作,他疏言……


万一我兵正道以来,奴暗以轻骑北出而袭我关宁,此时救人耶,抑自救耶?

策宜救鲜,当先策救险之我。

宁远至三岔六百里,往返需几时日,需几粮料,惊魂少定之众,便可责之趋险复巢否?无已责除水兵先发外,以赵率教选精骑直逼三岔岸边,如有可图,不妨渡河一试,如无隙可抵,我兵但阵于河西,彼或逸而不以全力东向……

臣之所能仅此,若贪功念胜,侈口漫常,则愿束身引疾以避能者。


找的理由头头是道,但全是废话!

派水师和一些精骑,去三岔河看看,如果有可能,或可过河一试。

这明显不是去打仗,而是糊弄朝廷。

毛文龙上报后金八万压境,那意味着后金留在皇太极那里的不满一万,兵力不足。可好歹也是一万人,你要想有效消灭对手,还不派个三五万?

你派几千人去,这点人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打仗,兵力不足人手不够,侦查,又用不了这么多人。这不是糊弄朝廷又是什么?

看着袁崇焕胡搅蛮缠糊弄朝廷,时任督师的王之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专门发了一个帖子:“应如鲁生言,择一人素为西虏所信,向者专领抚夷事,使虎憨兔憨罢西构之兵,仍令助兵四五万,住黄泥洼为捣奴之举。关宁再选精锐数万,使能将统之渐东矣。奴内顾反兵,则东江登海便可乘此出奇设伏张疑,或剿或袭,奴贼久疲于外,必不能当逸待之师也。”

他要求袁自如派出数万之众,配合蒙古部落,一起向东进发,并且同时下令若后金军回师,则登莱、东江两镇一同出击,让后金东西不能兼顾,内外都不消停!


一战前夕,多才多艺的英国人兰切斯特开创了半经验的作战模拟方法,建立了经典的兰切斯特方程。

兰切斯特把战斗简化为两种基本情况:

1、远距离交火

2、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

远距离交火时,一方损失率既和对方兵力成正比,也和己方兵力成正比,以微分方程表示即为

dy/dt=-a*x*y

dx/dt=-b*x*y

其中x和y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战斗单位数量,a和b分别为红军和蓝军的平均单位战斗力,因此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为a*x=b*y即任一方的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的数量成线性关系,也称兰切斯特线性律。这就是说,如果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包括武器、训练等因素)是红军四倍的话,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的战斗力相同,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交战的结果是同归于尽。集中优势兵力只是拼消耗,并不占便宜。

但近距离集中火力杀伤时,一方损失率仅和对方战斗单位数量成正比,而和己方战斗单位数量无关,即

dy/dt=-a*xdx/dt=-b*y

双方实力相等的条件变为

a*x^2=b*y^2

即任一方实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称兰切斯特平方律。

仍假定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是红军的四倍,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近战后,当蓝军100人全军覆没时,红军仍有sqrt(400^2-4*100^2)=346人留下(这里sqrt为平方根,^2为平方),即损失54人。这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而且优势兵力一方的实际损失比劣势兵力的一方还小。

从军事角度考虑,只要袁崇焕有点脑子,就会积极配合毛文龙。你毛文龙拖着,我袁崇焕捣巢。因为,和毛文龙东江军面对大兵压境相比,这个战斗打起来相对迅速、一旦打赢,政治意义也高于毛文龙那边。

从某种意义上,赵率教等人,可以带着几万人过去打一万人,都不是最主要的优势。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赵率教等人选择余地会很大,如果带几万人去打仗,可以选择集中兵力捣巢,也可以选择分兵破袭战。

但只带着几千人,那选择余地就小了,只能择机而动。

因为袁崇焕这样的奇葩,只要不拿刀逼着,才不会去出兵打仗。甚至而言,就算拿刀逼着打仗,他也会一味强调客观,总而言之,他们已尽力,只是找不到机会罢了。

其实呢?

因为关宁军普遍怯战,导致才能不佳的袁崇焕暮气十足。同样,因为他暮气,对于怯战者而言,大家都有了解套的机会。二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如有可图,不妨渡河一试,如无隙可抵,我兵但阵于河西,彼或逸而不以全力东向

有袁崇焕这句话,赵率教一伙几千人,可以用袁崇焕的奏章顶缸了。总而言之,是无隙可抵!既然他们已解套了,自然不会玩命打仗了。总而言之,看情况吧!

许多时候,所谓的看情况,就是大家一块推缷责任、或是偷懒的一种方法。

因为,看情况,就意味着有太多扯皮,任务弹性。

换而言之,我怕承担责任,交给你来看情况抉择,你不想承担责任,交给他看情况抉择,他又交给第三方,对于非主决策人和负责人,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本来需要雷厉风行才能做好,这下全都看情况了!

比如赵率教率军到三岔河,本来呢?这件事的主要责任人袁崇焕应该雷厉风行地下令,何时进军,何时打仗,战略目标,战术目标!

但是,袁崇焕要看情况,赵率教自然不用着急了;

而其他将领,有袁崇焕这句话顶缸了,他们自然也不着急了。

一走入看情况套路。马上就坏事了。

因为,袁崇焕显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打仗打赢了是我提醒的功劳,打输了,怪你自己没听我贪功冒进。

问题是,大家都不傻啊!

更可怕还在于,袁崇焕肯定就不希望打仗。为什么呢?一切是明摆着的,袁崇焕前前后后一会儿说十万留守部队,一会儿说不能接济军队,摆明了找借口不想打!

你打输了,袁崇焕那更是有理了!看看,你不听我的吧?教你贪功冒进!

你打赢了还大获全胜,岂不是打巡抚大人的脸面!以后有小鞋穿

当然,袁崇焕不可能因此法办他们。问题是,袁崇焕肯定会想了,这几个家伙,竟然削我面子?

袁崇焕这样一想,以后自然就会给他们恶心,他们的前途就不妙了。

如果没打仗晃悠一圈,赵率教有事吗?一点事也没有!

因为,看情况再打仗,是袁崇焕下令的。而袁崇焕是巡抚,皇帝让袁崇焕全权关外,让大家都听袁崇焕的。

现在出事了,责任自然全是皇帝的,与赵率教一伙人一丁点关系也没有。最多,最多,侦察兵是个临时工,这可以吧!

我们只要能知道这个利害关系,自然就会知道,他绝不会用心侦查河对岸情景。

甚至而言,当侦察兵报告来后,说敌人兵力空虚,可以进攻,他们都会出来再三告诫,看清楚,再看看,看清楚,再看看。

还会安慰其他人,总而言之,大家看情况进军就行了,不着急,慢慢来!

既然袁崇焕不着急,赵率教还着什么急呢?赵率教不着急,下面的军官还着什么急呢?大家都不着急,这一战能打了,那叫有鬼了!

就算侦察兵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侦察到敌军虚实,肯定也会被官僚主义消化的无影无踪。

对赵率教而言,不能进军,破不了敌军防线,推不倒袁崇焕身上,那就有那个把总百总千总顶着;因为这是把总失职。

对把总百总千总旗总而言,不能进军,破不了敌军防线,有临时工侦察兵顶着;如果天塌下来有上官扛着。

更主要的是,对于整个军队的捣巢任务,袁崇焕都不着急,大家着什么急?

于是,明军在三岔河晃晃悠绕了一大圈,还在那哩个啷呢!


11. 把毛文龙惹毛了

比如毛文龙写塘报举报袁崇焕丧失国格,就是为此。

因为东江军血战铁山和云从岛时候,袁崇焕正在议和吊孝,引起很多非议,之后不动如山,自然引起毛文龙生气。

很快,看到袁崇焕的“十万东征,十万据守”论调后,毛文龙火了,他应该火了,不火了除非他不活了!

我相信,他对袁崇焕发出愤怒的呐喊:

你人也女马一个混求,说老子远避海岛不打仗,朝夕报功,老子打仗容易么?以前的川兵浙兵辽兵殉节是为了国家,难道老子打仗是为了自己!?

以前说老子无用,让老子移镇,还让老子军饷自己负责,让老子喝西北风,老子忍了!

之后派徐敷凑挖老子墙角,害的老子军心涣散,老子忍了!

现在让你看在大明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你要筑城,还给九千岁修生祠,修你个球!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 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

老子给你情报,告诉你现在四王子那里多少人,你人也女马竟敢信口开河!

还说老子只会窝在海岛,说老子是个乌龟,只会缩在岛上!袁崇焕给九千岁修生祠拍马屁也罢了,在东江血战期间你都和敌人议和了,你算什么东西!

你不是想“假议和真用间”么?

你哄皇帝,哄上司的伎俩老子看不出来?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告诉你,老子知道你的底细,知道的一清二楚!

袁巡抚按兵不动,遣使议和确是实情,只可惜被人耍了还帮人数钱;此刻遭毛文龙责难那是理所应当的。愤怒下的毛文龙明显不给袁崇焕面子,他写的《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天启七年三月十三日塘报 。

这个塘报与其说是战场报告,不如说是一颗炸弹,要致袁崇焕死地!

内容如下:

据北岸职埋伏底报报称:

四王子于正月初八日,将兵马多发丽地,老寨马步达子不满一万,且时时跳站忧愁,说:

“ 去年十月内,西边汉官四员,手下人役三十二名,骆驼五个,马骡共三十余头匹,绸缎布匹纸马,一来讲和,二来上我老汗的坟,很孝敬我。我答礼与他膘马八匹,貂皮一千二百张,人参八箱,三岔河西筑墙为界,还是供他。只要我去犯东江,省得他进兵掣我。

不意大兵过江活擒毛家,竟无音信,调过救援三四万人,又不见来,一发心慌,出告示募有能造船只者,赏银一千两,会水者赏银一百两。有三王子庄头一名,出来墙外造船个月有余。顺东江下来,救得我的兵马回来,官上加官!”

等情到职。

看得奴子今年突犯东江,皆因西边讲和,关上兵马自然不动。

再分析分析这个塘报

一、毛文龙在报告里面声称:

”四王子于正月初八日,将兵马多发丽地。“

说的是后金出兵时间。

结合满文老档的记载:

“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初八日,命二贝勒阿敏,济尔哈朗台吉、阿济格台吉、杜度台吉、岳托台吉、及硕托台,吉率大军征驻朝鲜明将毛文龙。

是日,遣方吉纳、温塔希致书明宁远都堂袁崇焕”

时间完全一致!毛文龙塘报自然是有调查深入思考的。

二、毛文龙在塘报里面声称:

老寨马步达子不满一万,且时时跳站忧愁。

再看看满文老档的记载

“彼时,城中兵少,汗率诸贝勒出边,沿辽河驻营,以张扬兵威。并纵国中马匹,尽牧于青草。”

还有清太宗实录的记载:

“御前禁军甚少,蒙古与明皆我敌国,或有边疆之事,不当思豫备乎。况我军中俘获甚多,宜令朝鲜王盟誓即可班师。”

基本一致的事实:后金主力在朝鲜一带。大本营一带兵力空虚

三、毛文龙塘报里又声称:

说去年十月内,西边汉官四员,手下人役三十二名,骆驼五个,马骡共三十余头匹,绸缎布匹纸马,一来讲和,二来上我(皇太极)老汗的坟,很孝敬我(这个我指的是皇太极)。

记得王之臣的奏章有蒙古酋长质问使者的一段话

‘你汉人全没脑子,终日只说我们不助兵,你自家驮载许多金帛,着哈喇替他吊孝求和,反教别人与他为仇,我们也不如投顺也罢了。’

还有有人指控袁崇焕

“魏忠贤乃遣人吊孝,白送却无数金珠,反取嫚书一纸,边臣不奉忠贤之命,敢径为之乎?”

这几乎就是打脸!

“按照皇太极说法,袁崇焕一来讲和,二来上我老汗的坟,很孝敬我。”

这段话一下子就揭发了一个事实:

袁崇焕自吹自擂的内容

所谓的纵横捭阖,把后金玩弄于鼓掌,驾驭皇太极等等。

牛皮是怎么回事!

完全就是:

对外丧失国格(孝敬我)

对内欺骗皇帝(袁崇焕把自己议和吹得纵横捭阖,把自己包装的如苏秦张仪那样智者)

表面上看,袁崇焕一个智者,似乎是个杰出的外交家。“深得驾驭之妙术”,“抚臣透悉敌情” “玄机出人意表”,但毛文龙揭破了袁崇焕,按照这个塘报,袁崇焕在皇太极那里,完全如小丑一般!

谁信他,谁也和小丑一样。所以

“白送却无数金珠,反取嫚书一纸”


重量级杀招在这里:

我(皇太极)答礼与他膘马八匹,貂皮一千二百张,人参八箱,三岔河西筑墙为界,还是供他。只要我去犯东江,省得他进兵掣我(皇太极)。“

复述了皇太极的言论之后,毛文龙言外之意啥?

很明显了,显然,他要揭发袁崇焕,至少,要狠狠敲打袁崇焕:

一、你袁崇焕长得像猴子,难道你真是猴子?后金一开始就把你袁崇焕当猴子开涮,你到底真傻还是装傻?我毛文龙也不知道。不过,他皇太极议和是为了”省得他进兵掣我“ ,你现在按兵不动是怎么回事?

二、谁也不知道你到底议和还是用间,我(毛文龙)显然知道你一些事情。以你袁崇焕的尿性,多半在和后金交往中向朝廷隐瞒了一些东西。比如,你收到人家的礼品,似乎是什么?膘马八匹,貂皮一千二百张,人参八箱。别以为我不知道!

三、这些够不够买通你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不说你袁崇焕收了敌人贿赂,但我的言外之意你也该明白吧!你袁崇焕有通敌的嫌疑!

四、我现在告诉你一段军情,后金一时半会撤不回来!

(不意大兵过江活擒毛家,竟无音信,调过救援三四万人,又不见来,一发心慌,出告示募有能造船只者,赏银一千两,会水者赏银一百两。有三王子庄头一名,出来墙外造船个月有余。顺东江下来,救得我的兵马回来,官上加官,等情到职。)

五、你看看你闯下的大祸,(看得奴子今年突犯东江,皆因西边讲和,关上兵马自然不动。)再看看你袁崇焕现在有嫌疑(膘马八匹,貂皮一千二百张,人参八箱)现在你袁崇焕要洗刷自己的嫌疑,知道该干什么吧!

毛文龙塘报显然是一个意思:

你袁崇焕再敢继续按兵不动,那就弄死你

记得袁崇焕完蛋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怎么回事吧!

山东道御史史fan疏:

参去辅钱龙锡,主张袁崇焕斩师致兵,倡为欵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当龙锡出都,细软数万,皆崇焕马价寄之伊亲锦衣卫指挥徐本高家。巧为钻营,使皇上法不得伸!

乞敕问刑衙门从实严讯崇焕,曾否通书龙锡,曾否主谋!则擅权主欵罪状自不能掩矣。

帝谓崇焕擅杀逞私、谋欵致敌、欺藐君父、失悞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奏。龙锡职任辅弼、私结边臣、商嘱情谋、互蒙不举、下廷臣佥议其罪 。

《崇祯长编》


这个御史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袁崇焕行贿钱龙锡的事情爆出来,无官不贪的年代,贪不是个事,但坐实了边臣勾结内阁,直接来一个谋反罪扣到钱龙锡身上。

现在,毛文龙要坐实袁崇焕什么?这可比对付钱龙锡那个狠毒多了:

边臣收了敌国财产,勾结敌国!

但不管怎么说,毛文龙在朝鲜官员面前还是极力为袁崇焕辩护,毕竟,袁崇焕声名扫地,会给大明蒙羞,也会影响朝鲜对明朝的信心。

天启七年六月,毛文龙派毛大巳见朝鲜官员时,毛大巳说道

“奴贼前犯宁远,袁老爷出阵城外,贼兵不敢进逼,退屯于十三山,与之相持。“

总不能在外人面前说袁崇焕一筹莫展计无所出吧!那非把朝鲜推到后金那里。

12. 给魏忠贤立生祠,把九千岁惹毛了。

按理说,给魏忠贤立生祠,魏忠贤应该高兴才对!

但有些情况不能拿常理猜测。因为袁崇焕被千夫所指,有了通敌嫌疑的袁崇焕,他给魏忠贤立生祠,只会导致魏忠贤恨他!

比如有人指控袁崇焕,敲打魏忠贤

抚宁侯朱国弼疏云:

奴贼与我深仇,而及其死也,魏忠贤乃遣人吊孝,白送却无数金珠,反取嫚书一纸,边臣不奉忠贤之命,敢径为之乎。此则败坏边事之实。

又不惟是也,喜则升九天,柳河之败得以钻刺而乔迁,羡干父一认之有灵,其颠倒错乱遂至于此。”

魏忠贤能不生气?偏偏还不能骂回去,只能把恨意发到袁崇焕身上。

都是你瞎搞!闯出大祸,害的老子也被连累!

直到毛文龙开始反攻,袁崇焕也没有出兵!为了脱困,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向魏忠贤。

按照某个袁粉的说法:“袁崇焕既然被当成了秦桧,毛文龙也就被捧成了岳飞,《天启实录》中记载毛文龙的罪恶本来不少,这时候的文献反而都颂扬起毛文龙来了”

不过,就在同一页,也就是《大明熹宗实录》卷三十八天启七年四月第4022页上,记载著这样的话

"毛镇援丽截奴,三战三捷,已困奴与银杏江矣!"

并对毛文龙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是

"力遏狂锋!”

这是对毛文龙在丁卯之役表现的评价。

丁卯战役后期,毛文龙率军反攻,五战连捷,收复铁山、瓶山、昌城、宣州等大片领土,史称"瓶山大捷",《熹宗实录》第4022页的记载,就是关于此战的,当时战役还没结束,所以称

“三战三捷,困奴与银杏江"。

同时在这一页上,还有一则有趣的记载是关于袁崇焕的,当毛文龙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袁崇焕在做什么呢?原来是

"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

丁卯之役,满清派出八万大军打击东江镇,可见其对东江镇的重视程度。当时朝廷严令袁崇焕支援,袁崇焕都找各种借口不去,派9000人到三岔河做了做样子。若非毛帅浴血奋战,朝鲜已非为大明所属,而袁崇焕这时候忙着写文章歌颂魏忠贤并申请在宁远给魏修生祠堂。

这种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

当然,人之贱则无敌,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袁崇焕后来杀毛文龙的十二大罪状,其中有两条:

一是所谓

"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铁山之役,也就是丁卯之役的一段;

二是所谓"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

对照《熹宗实录》本页的记载,这两大莫须有的"罪名"还真值得讽刺。

毛帅和袁督师,很巧合的出现在一页史书上,留下了荣耀和无耻两种不同的记录!

话说回来,袁崇焕给魏忠贤立生祠,魏忠贤为何会生气呢?

因为在王之臣,毛文龙的举报下,袁崇焕是一个办事瞎搞,办事砸锅,而且涉嫌收敌国贿赂!

况且袁崇焕瞎搞,让魏忠贤挨了袁可立的痛骂,偏偏还不能还回去!只能给袁可立玩一个明升暗降。

经略(袁崇焕)遣人为(老酋)吊祭,公(袁可立)恨其辱国非计,飏言于朝。某公急掩其口曰:‘勿忘言,封拜在此举矣。’

公叹曰:‘以此封拜,不虑贻笑后世乎?’拂袖而出。

大司马闻之逆珰(魏忠贤),珰(魏忠贤)大恨之,令侦事者日伺公门,卒无可中者。会南户部尚书缺,廷推公,逆珰(魏忠贤)传票致仕。”

假如,一个美女对你拥抱,我相信,你会很高兴!

假如一个浑身是屎的人,对你拥抱,你高兴吗?

在魏忠贤眼里,袁崇焕,这种人浑身是屎。

总结

袁崇焕惹毛了那么多人,被那么多人弹劾,其中不乏蓟辽督师王之臣,东江总兵毛文龙这样的重臣,加上御史李鲁生,朱国弼,他有好果子吃?

天启年间,袁崇焕能平安降落,已经是他的造化,不幸中的万幸!下次可没这好运气了。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啊,王朝末年礼崩乐坏,恶心很正常的。什么阴谋论,文官误国论,天启明君论都很扯,亡了就是不行了,说那么多干嘛


user avatar   lion-70-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死状是民事行为

生命权,健康权是宪法保障,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力。

宪法看到生死状,他就会一巴掌打在民法脸上,说你连你爹的话都不听啦???


民法通则就会哭着说,爹啊,你错怪我了,我




  

相关话题

  明朝276年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 
  明末清初时候的军事水平和西方拉开差距了么? 
  朱元璋和朱棣用内阁制置换了丞相制对于明朝来说是个对的选择么?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张居正32人抬轿子是真的吗? 
  史料读得越多,是越会尊敬袁崇焕还是越会反对袁崇焕? 
  假设没有元和清两朝,中华是否能改变国运衰败或者在19世纪挤入列强之流? 
  为什么到了明朝,儒教的软约束越来越硬化? 
  到底该如何评价明军真实战斗力? 
  努尔哈赤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可以与明军一战的? 

前一个讨论
夏季未至,热浪先来:美西部4300万人处高温预警下,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A 股苹果供应商集体去越南印度开厂,因为工资低至 1 个月 2 千?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