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才能彻底解决乘客乘坐顺风车、快车、专车的安全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滴滴,又是顺风车,又有年轻女孩遇害。
事情过了几天了,不知道狂热的人群是否稍微冷静了一下。
我这个人从来不喜欢媚众,经常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也没有兴趣去对牛弹琴,我不指望写的东西能够火热,只希望我写的东西能给狂热的人带来一点怀疑的种子。


顺风车主杀人了,人们声讨滴滴了,顺风车下架了,我不知道各位感觉如何,反正我是感觉很悲哀。顺风车曾经给我服务,我觉得既方便又低碳,现在停了,各位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世上本没有顺风车,也没有快车、专车,这些车当年被统称为非法营运的黑车,还搞出过一些诸如宰客、绕路、打劫司机、钓鱼执法、暴力抗法等各种新闻。后来有了各种网约车APP,后来这些网约车与出租车争,与交警争,与交委争,后来才有了网车的合法化,可以说在网约车的抗争历程中,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的。但是现在,顺风车死了,我是感觉很悲哀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有人说他活该,他没有管理好,他没有为乘客的安全负责,他该死。我们评价一个东西,不应该那么情绪化,而应该客观的分析。滴滴顺风车这种东西的存在,客观上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顺风车死了,到底能不能解决那些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如此,我们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解决问题。


要客观其实很容易,无非是从几个方面去分析,比如便捷性、出行成本、安全性、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因为网约车的性质都差不多,所以本文统一进行讨论,不再细分快车、顺风车、专车。


一、网约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网约车究竟是提供的什么服务?网约车平台,其实就是一个中介,这些平台的核心服务领域其实不是交通运输,而是信息服务。网约车能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不是因为车主的驾驶技术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更加便捷的为乘客和车主提供服务。有人愿意当司机,有人愿意花钱坐车,但是双方难以直接通讯,网约车提供了这种牵线服务。


首先,过去没有网约车的时候,大家出门只能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大家都知道,便捷性是肯定不如现在的。出行成本上,刚开始的网约车有各种烧钱优惠,现在市场比较稳定了,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价格差不多了,顺风车还是要便宜很多。服务满意度上参差不齐,总的看来,不会比出租车差多少,比黑车还是要好的。
我们谈安全性,要有一个参考坐标系。如果这个坐标系是所有人,那么请问,大家是否觉得网约车主的整体素质比全国人民的平均素质更低,网约车主的犯罪倾向比全国人民的平均犯罪倾向更高,网约车主的犯罪率比全国人民的平均犯罪率更高?虽然我没有进行过调查,但是我认为网约车主至少算有产一族,他们的犯罪倾向应该是不太高的。
有人说了,不应该这么比,网约车公司赚了钱,他们应该加强管理,他们理所当然应该保障乘客的安全性。这种说法很冲动,但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知道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讨论安全性的时候,不能用绝对的说法,只能用相对的说法。网约车公司赚了钱,他们应该加强管理,但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问题是,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存在,在安全性上是起的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第二个问题是,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安全性上应该起多大的作用。


二、网约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出行模式
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所有的网约车平台,在安全性上都是起的正面作用。当然了,这个问题要看怎么比。你不能去和公交车比,公交车是国营,是有体制为保障的。我们应该和网约车的原始状况比,假设没有滴滴这种公司,你要出行,在无法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时候会怎么办?第一种办法是取消出行或者采用走路、自行车这种比较原始的方法去出行。第二种是想办法乘坐熟人的车出行。第三种就是想办法“搭车”。前两种办法我们不讨论,我们就讨论第三种,这种方式其实和网约车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搭车”的安全性如何呢?“搭车”变为了网约车,安全性到底是降低了还是提升了呢?我认为,哪怕是最差的管理,只要变成了网约车,安全性都会得到提升。因为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的过程,也是信息留存的过程。让“搭车”更标准,哪怕这标准有漏洞,也至少比没有标准的好。而网约平台必然会留存“搭车”这一过程的相关信息,而这种操作本身就会提高安全性。所以我们看到,虽然网约车出过一些事,但是一旦出了事,破案率却非常高,这就是网约车这种比较先进的工作模式带来的好处。破案率的提高,自然会对于某些潜在的犯罪起到震慑作用,自然会提高安全性。
网约车在安全性方面也有坏处,那就是,因为其便捷性,会导致交易量大增。过去我们出行,只能走路,或者干脆不出行了。现在有了网约车,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对于某些具有犯罪动机的车主来说,过去因为找不到目标,说不定就不犯罪了,现在可以通过网约车找到目标了。网约车由于更加方便,客观上增加犯罪机会。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拒绝网约车,我认为实在是因噎废食了。
三、网约车平台公司应该在安全上起多大的作用
快车,对应的是出租车。顺风车,对应的是“搭车”。出租车公司是怎么保障乘客的安全的呢?大家都做过出租车,出租车是否很安全,我是很怀疑的。出租车公司也会组织学习,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学习效果如何,是不是组织了学习就能规避安全问题呢?我认为,出租车唯一有利于安全的地方就在于,出租车公司是地域性质的,是门店性质的,他们能经常见到司机本人,而司机们也会经常见面,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业群体,而这种群体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司机的行为,从而减少他们在职业中犯罪的可能。而快车模式是网络管理模式,因为追求效率,所以不像门店模式、地域模式一样经常见到司机本人,司机们的职业意识也相对薄弱一些。
顺风车更是如此,顺风车模式,是卖方模式,是以车主为主要方的模式,它对应的是过去的“搭车”。顺风车主不是平台公司的下属,他们只是合作关系。顺风车的乘客,同样也是合作关系。网络平台,只是信息中介,他们赚的是信息钱。
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有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直接让合适的乘客与合适的车主进行通讯。然后,开发这种技术的公司按交易金额收取软件使用费。假设有人使用了这种技术,结果遇到了坏人,那么应该怪谁?去怪技术公司吗?人家公司是卖的软件,又不是卖的租车服务,你使用软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租车司机上,与人家软件公司何干?难道你用QQ被骗了要去找腾讯公司赔偿?你用手机上当了,要去找电信赔偿?你用银行卡受骗了,要求银行承担”管理责任“?


当然了,滴滴公司毕竟没有做到去中心化,所以,大家要求他承担管理责任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他究竟应该承担多少管理责任?他能够承担多少管理责任?


滴滴公司是否要去查所有车主的确切信息,甚至祖上三代有无犯罪记录?滴滴公司是否要给每一个车主建立一套心理分析模型,分析他是否有犯罪倾向?滴滴公司是否要求每个车主每月参加一次安全学习会,让他们警钟长鸣?滴滴公司是否应该放弃互联网经营模式,改为地域经营,让司机们建立起职业群体意识?


这些都可以做到,都可以。但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你愿意为了安全花多少钱?别给我说什么安全无价的屁话,投入不一定能带来安全,但是安全必定要投入。而且,即便是投入了,也不可能带来100%安全。安全性越是提高,成本就会急速增加。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多花20%的价格去提高1%的安全性吗?你愿意再多花50%的价格去再次提高1%的安全性吗?你愿意再多花150%的价格再去提高1%的安全性吗?


滴滴公司很赚钱,他也没有给我钱,本来轮不到我来替他说话。之前有一个案例,说滴滴公司按照三倍赔偿了每位受害者100多万元。有人认为他赔少了,原因无外是滴滴赚了那么多钱,应该多赔点。同样的,在安全性要求方面他们也是这样的逻辑,滴滴赚了很多钱,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承担安全责任。


其实各位仔细想想,你们的诉求是不是合理?你们要求滴滴公司承担安全责任,到底要求它承担多少责任。赔100万不够,应该赔200万吗?应该去查车主的祖上三代吗?应该给车主建立心理模型吗?应该每月开一次安全学习会吗?应该放弃网络模式改为门店经营吗?你们能否明确一下,你认为他们到底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比较合适,假如他们做到了,再发生了事故,你觉得公众会谅解他们吗?


我这样说,不是想否认滴滴公司的责任。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滴滴公司确实存在极大的管理问题,比如公安机关要求信息不能及时提供的问题,比如对于投诉的处理问题,这些问题我和大家一样愤怒。但是,在这里,我是希望从行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我希望大家冷静一下,思考一下,大家的心理平衡点在哪里,大家觉得,花多少成本在安全上比较合适,大家觉得,对于这样的网络平台公司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比较合适。


最怕的就是没有底限的要求。我不希望这个新兴行业就此死去。大家平心而论,没有了滴滴,没有了顺风车,到底事情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没有了顺风车,你出门不得不去搭陌生人的车,安全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四、安全是企业的问题,但也是社会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去要求企业,大家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法律。现在大家群情激奋的去讨伐滴滴公司,滴滴公司会怎么做?大不了不干了!
不错,滴滴公司放弃了顺风车业务,估计其他公司的类似业务也会放弃。原因很简单,大家要求太高,他们觉得风险太大,做不了,干脆一拍两散。结果是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一件本来是进步的事情,就这样死去了。


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大家想要的吗?司机杀人了,这事到底应该谁来负责?杀人是刑事案件,怎么能让企业去负责?难道就因为这个司机是企业的员工(何况顺风车主不是员工)?我不知道大家的这种逻辑是从哪里来的。出现了禽兽教师,大家不是去关心这个教师犯了哪条法,法院怎么判,却更加关心学校如何负责,最好是把那个学校校长枪毙了;一个医生犯法了,大家不是去关心这个医生犯了哪条法,法院怎么判,却更加关心医院如何负责,最好是让那个医院赔得倒闭;一个警察犯法了,大家不是去关心这个警察犯了哪条法,法院怎么判,却更加关心警察局如何负责,最好是把那个局长双规了。


学校也好,医院也好,警察局也好,滴滴也好,他们应该为这种事情负责吗?就因为他们有管理职责?我很奇怪,你们为什么不去要求那个罪犯的亲人负责,干脆恢复连坐法最好。这么一个罪犯,作为亲人怎么教育的,作为邻居怎么不早点举报,作为社区负责人怎么不把他管理好?


管理责任,顾名思义,是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公司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公司发展服务的,它不是为社会安全服务的!


公司出现了杀人犯,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损失的是公司声望,这会影响公司发展,仅此而已。将其他东西强加在公司上,要求其负责,这是不符合法制精神的。


出现了杀人犯,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这个罪犯抓到没有,法院怎么判,量刑是否合适,法律是否完善,此类事情如何避免。
比如,在抓人的时候,滴滴公司本应该更加及时的提供信息,但是未能提供,这是他们的管理错误,需要承担责任。但是作为网约车平台,具有先进性,留存了足够的信息,有利于抓捕罪犯,这也应该鼓励。
在避免类似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可以要求滴滴公司加强管理,但只能是通过协商模式,因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出现了杀人犯需要公司负责。对于投诉的处理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对于此类投诉必须怎么处理,投诉人如果对于处理不满的,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去法院起诉。但不能说因为我投诉了,滴滴公司就必须把那个坏人抓起来。所以对于这类事,要么利用法律武器,通过公安机关和法院强制要求,要么只能进行协商解决。
既然是协商,就是平等的,就需要妥协,比如我们可以说,滴滴公司不加强管理我们就不买滴滴产品了,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说直接要求政府将滴滴关闭了,这就不是平等的协商了。当然了,滴滴公司也可以提出涨价要求,或者提出其他什么条件,这是双方博弈,是可以的,最后妥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你不接受,就不用滴滴的产品就行了。


另外,如果你对法律不满意,也可以要求修改法律。比如,可以要求凡是从事营运服务的,必须祖上三代没有犯罪记录,必须每月进行某种心理检查。当然了,这种法律即使出现了,其结果也不一定会让你满意,至少在成本上不会让人满意,就看大家怎么取舍了。


网约车是一种进步,对于这种进步,政府部门其实是比较保守的,所以政府一开始是不承认其合法的,那时候其实是人民群众在推着他们前进。当时的我们都骂政府部门保守。但是从现在的结果上看,政府部门的保守拯救了交委。可以想象,如果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强推,一旦出了类似事件,政府将处于多么不利的地位。其实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改革,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也有大家的问题。大家总是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总是喜欢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政府部门正是看透了这种弊端,所以凡是都喜欢慢慢来,讲传统,讲习惯。我们习惯了出租车,所以即便是出租车出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会太过于出格的去打击出租车行业。但是网约车是新东西,一旦出了问题,人们会下意识的认为,“都怪你们瞎折腾”,人们会习惯的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新东西世界也许会更好,人们会对这种新东西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


自由交易,双方如果不能平等协商,不能妥协,结果必定会损害整个行业。滴滴公司面对群情激奋,他们选择了放弃,这个结果当然损害了滴滴公司,但也损害了我们所有人。


有人遇害了,我很难受,但是我不认为杀死了顺风车,消灭了滴滴,世界会更美好。相反的,这样一个进步的东西下架了,我觉得非常遗憾。顺风车的退出,无论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不是一件好事,既不能让大家更加安全,又不能促进社会进步,这件事本来可以有更好的结果的。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业内并不太提所谓“流量明星”。

泛娱乐行业的链条大概是这个样子:

明星IP——内容创意制作执行——宣发播出平台——用户


明星是内容和平台方的上游,

业内不提什么流量明星,

划分一般是头部明星、一线明星、二三线明星、夕阳明星这样的,

标准就一个,出场费多少钱。


而内容和平台方采购明星的时候,谁来决定明星的价格呢?

其实,是最终的用户来决定明星的价格的。

泛娱乐行业赚钱就是那么几个套路:广告费、用户付费(门票、电影票、会员费等)、游戏、打赏、衍生品。

头部明星,能够带来更高的用户消费规模,内容和平台方才能赚钱,生态链上面不赚钱的话,整个行业吃什么?

所以,记住这句话,明星值多少钱赚多少钱,是用户决定的。

别再傻傻的问为什么戏子能赚那么多钱,问为什么政府不出来管管之类的。


当年新英体育,雄心勃勃的买下英超版权,准备大干一场,IDG也投了不少钱,结果呢,愿意付费观看英超的人聊聊,本都收不回来。

去年市场大谈特谈的知识付费,现在你看还提吗?

不愿意付钱,谈个锤子哟。


所以知乎上好多人,一边看不起为娱乐业花钱的粉丝,说别人是付智商税;

一边呢,又看不上头部明星,觉得是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

那您倒是无条件的为喜欢的明星或者内容掏钱呀,而且要掏大钱才行,因为您曲高和寡嘛,俗人10个人每人掏1块您这边要1个人掏10块才能打平对吧。


比如,你愿意为看世界杯付多少钱?100、1000?

你愿意为看有詹俊张璐解说的世界杯付多少钱?100、1000、10000?

或者换个角度,

广告主愿意为你的注意力花多少钱?

前些年互联网有一个价值鄙视链还有印象吧,

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和前面所讲的一样道理。




  

相关话题

  为什么货拉拉这个公司没有受到处罚? 
  人社部等 4 部门对美团、滴滴、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开展联合指导,将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滴滴 2018 年亏损 109 亿,司机补贴 113 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滴滴收购 Uber 中国? 
  滴滴整改后你接单吗? 
  滴滴形成垄断后有哪些不当垄断行为?应当如何遏制? 
  如何看待滴滴再次下线顺风车业务,且顺风车业务、客服高管被免职的自查进展? 
  一个女生打车(网约车,出租车)遇到司机可能是变态,怎么机智处理,如果是深夜的话? 
  晚上一个人打车,如何保证个人安全? 
  用滴滴或者优步或者别的什么叫到过什么神奇的车吗? 

前一个讨论
计算机大神可以破解卡牌游戏通过不氪金获得想要的卡牌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猫腻小说《庆余年》?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