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完美犯罪」的真实案例? 第1页

  

user avatar   xu-lang-yexi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

先说说完美犯罪,我觉得有四种:

一、明知道凶手是谁,但没法定罪,没有在法律上站得住脚的证据。

二、被凶手误导,误认为凶手是其他人,或者以为受害者是自杀。

三、完全找不到凶手。

四、警方没有立案,甚至没有人察觉到罪案发生了。

我下面要讲的,是第三种完美犯罪。

2001年3月13日中午12点,香港梨木树警署收到市民投诉,大厦邻居里有人噪音扰民。警署派警员到场调查,发现并没有噪音,打电话找报警者但没人接听。

3月14日,第二天中午12点,又有人打电话到警署投诉,石围角邨有噪音扰民。警署派了一个警员梁成恩到场调查。

梁成恩这一去,就成了永别。

12点30分,警署又收到报案,这次是石围角邨有人听到枪声。

警署迅速派人到场调查,发现梁成恩被人枪杀,致命一枪从天灵盖射入,送院后死亡;更严重的是,他的警枪和快速上弹器(有6颗子弹)也不见了。

(警枪,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快速上弹器)

《南方都市报》

曾在2014年的一篇稿子里披露,香港街头巡逻的警察,配枪里是真有子弹的,一般上膛的弹夹里有6颗,另外随身携带6颗,一共12颗。

按这来算,凶手一共抢了12颗子弹。

当时,警方怀疑凶手还留在大厦内,迅速封锁了整栋大厦,每个出来的人都要双手抱头接受检查,但最后也没找到凶手。

之后,警方发现,梁成恩一共中了五枪。凶手没有在现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除了一个口罩。


警方追查口罩来源,发现这玩意满街都能买到,根本没法确定凶手从哪买的。当时报警者所留的住宅地址,到了也发现根本没人住。

警方事后分析,整个犯案过程都是事先计划好的,而且凶手很熟悉警队。

首先,凶手报假警,打的是警署的内部电话,没有录音功能;其次,值日室警员当时按照当值表,只通知了一个警员去处理投诉;然后,凶手用噪音扰民的借口引警员上楼调查,再有心算无心进行偷袭,抢枪杀人。

这件案子当年在香港非常轰动。

警方找了1160间卖口罩的店,甚至找内地公安帮忙调查,可还是找不到口罩来源。

另外,警方跟梁成恩身边的350多人(同学、同僚、朋友)聊过,调查梁成恩的背景。

警方还拿走了案发地点的闭路电视,调查凶手逃跑路线。

可是,最后几乎翻转整个香港,警方还是找不到凶手。

单看这案子,就是一次完美犯罪。

过了大半年,案子渐渐平息,凶手似乎就这样逍遥法外了。这时,第二件案子发生了。

2001年12月5日中午12点10分31秒,香港丽城广场,有人闯进恒生银行打劫。

(丽城广场恒生银行)

打劫者戴黑头套,穿红衣服,拿一支左轮手枪,威胁银行职员把钱拿出来。

(银行录像拍下了打劫者的形象)

银行守卫想反抗,举着霰弹枪与打劫者对峙,并大喊:“做咩事?唔好乱黎!(干什么?不要乱来!)”

打劫者也大喊:“放低枪!(把枪放下!)”,接着连开两枪干倒了守卫。

这期间,银行职员偷偷按了警铃。警察很快就会到。

打劫者站上柜台,想爬过玻璃,却发现守卫还没挂,举起霰弹枪想瞄准他。打劫者跳下柜台,去到守卫身后,将他按在地上,瞄准其后颈近距离再开一枪。守卫送院后死亡。

(警方和救护车后来赶到现场)

紧接着,打劫者爬过玻璃,抢走近50万港币和1091美元后,迅速溜人。

12点11分49秒,打劫者逃离银行。

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18秒,堪称教科书式抢劫示范。

警方后来经过来福线测试,发现打劫者用的左轮手枪就是梁成恩丢失的警枪!

这丫胆也太肥了!抢了警枪还来打劫,明显是打香港警队的脸啊。

银行监控当时拍下了打劫过程,打劫者是左撇子,左手持枪。

虽然戴了头套,但警方还是请专业人士通过面部轮廓素描出了凶手的样貌,向全港市民通缉。恒生银行还开出了100万港币悬赏,可惜我当时不在香港,不然肯定赚这钱。

(警方专家素描,打劫者有“兜风耳”特征)

警方在现场还找到了一个鞋印,查证之后发现是27号半(日本尺码)的美津浓运动鞋。这款鞋在香港一共卖了800对,其中130对是27号半尺码。

重点是,这鞋子在警队内部也有得买。

内部人犯案的可能更大了。

当时,警方在内部刊物《警声》上发公告,说买了这款鞋子的警员可以用旧鞋换300元赠券。但最后来换券的12名警员,调查后都发现不是凶手。

从2001年到2006年,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就是港片里常说的那个“O记”)在警队秘密进行大规模调查。O记每天向3名警务人员问话,最后一共调查了3667人,可惜还是找不到凶手。

这件案子,同样是完美犯罪。

之后,是五年的漫长沉寂。

凶手这段时间为什么没再犯案,没人知道。有人猜,可能他有犯案,只是没用警枪,所以案子没联系在一起。

2006年,凶手再次犯案,这次他选择了在行人隧道动手。


这条隧道是两个警区巡逻的交界,有多个出入口,晚上很少人走,而且当时没安装闭路电视。隧道里有个签到本,值班警员巡逻经过的时候都得签个名。

凶手先摸清了警员巡逻签到的时间表,然后选了在凌晨动手。

动手之前,他把隧道里的凸面镜都偷偷移动了位置,令到警员在隧道里没法看到转角的楼梯,而凶手就埋伏在那里。


3月17日凌晨1点12分,香港柯士甸道行人隧道,警员冼家强和曾国恒巡逻签到后准备离开。在转角楼梯处,冼家强看见一个可疑人物,正是戴着假发的凶手。

正当冼家强想开口盘问,凶手突然从包里掏出手枪,“砰砰”两枪打中冼家强头部。

冼家强没站稳,向后倒,撞倒了跟在身后的曾国恒。

凶手紧接着又是一枪,正中曾国恒头部。

冼家强虽然头部中枪,但没有挂掉,这时反应过来,连开两枪还击。子弹虽然没打中凶手,但打掉了他的手枪。

凶手一把抓住冼家强的手,把枪口掰向冼家强。

当时那状况就像电影演的那样,两个人掰手腕,拼了命把枪口指向对方。

戏剧性的一刻就在这时发生。

还没等两人分出胜负,同样头部中枪但没死去的曾国恒,移动到两人旁边,对凶手连开5枪,把他干掉。

医学上,人就算头部中枪,也不一定会立刻死亡,会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曾国恒就是中弹后连开5枪,还呼叫了增援才死去。

(当时的情景;不得不佩服香港媒体,这都能拍到)

警察和救护车很快赶到现场,凶手和警员曾国恒送院后被确认死亡,只有警员冼家强最终生还,但康复后身体仍留有后遗症,更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凶手虽然死去,可他的身份以及犯罪动机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香港警方通过凶手身上的个人证件,发现这个连串大案的通缉要犯、完美犯罪的幕后真凶,是香港警员——徐步高。

徐步高出生在福建,后来移民到香港。中学时,徐步高是个胖子,常常受人欺负,课余时间开始自己练跆拳道。

毕业后,徐步高干了几年金融,收入不高,因为帮人炒股还赔了不少钱。之后他出国流浪,去过希腊,做过洗碗工。

1993年,徐步高回到香港,考入警队。徐步高在警队表现很好,不仅能左右手开枪,喜欢枪枪打头;他还在笔试中考到第二,接受了《警声》的采访。

(最右:徐步高)

可是,徐步高几次面试都被刷了下来,因为长官觉得他有“性格缺陷”。

1998年他去租婚纱,跟老板争吵,接着婚纱公司就收到恐吓;这件事最后虽然和解了,但徐步高已经有了不良记录。

几年来,徐步高一直想升职,可总是受挫。渐渐地,他心生怨愤。

工作之外,他的生活也过得不咋样。

花了上百万买楼,结果一转头楼价就跌了;去炒股,赔得血本无归;跟老婆也不和,于是放纵自己出去嫖妓包小三。

所有这些情绪累积起来,徐步高最终进行了两起完美犯罪,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证明长官不提拔他是有眼无珠。

回过头来看,银行劫案后的素描已经接近徐步高的样子,但因为警方记录徐步高是右手射击,而且个人照片看不出“兜风耳”特征,所以他一直没有被怀疑。


后来,香港媒体在报道中称徐步高为“魔警”。(有不少人猜测或根据资料分析认为,徐步高有“心魔”,有“精神分裂”。)

这些案件甚至被搬上银幕。

杜琪峰拍了《神探》,里面林家栋杀死同僚抢枪、结尾三个警察开枪互轰都有徐步高案件的影子。

林超贤拍了《魔警》,在现实案件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发挥,探寻“魔警”徐步高犯下连串大案的深层原因。

除了“精神分裂”,徐步高身上有太多谜团还没解开,譬如被抢走的快速上弹器一直没找到,譬如还有人根据隧道枪击案的现场状况分析当时有第4个人在场……

不过,徐步高已经死去,谜团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开。

至于他有没有做过其它完美犯罪的案子,就更不得而知了。

最后推荐一下我的专栏「

魔宙

」。我会在上面写一些案子,都是我基于社会新闻或都市传说所写的犯罪故事。

北京有五十万姑娘干模特,能上境外色情杂志的可没几个 - 来自专栏「魔宙」

user avatar   li-wen-sen-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临沂电圣杨永信。不开玩笑。

了解了他的事情后简直对这个世界绝望。




  

相关话题

  为什么苏联要杀死沙皇家族? 
  为什么有大量的大学女生不知道三英战吕布是哪三英? 
  如何看待刘邦多次「推堕孝惠、鲁元车下」一事? 
  如何看待号称「青春版亮剑」的《雷霆战将》已下架? 
  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赵、魏、韩、燕、齐、楚)的爱“国”意识是如何消弭的? 
  如果《名侦探柯南》移植到中国,需要修改什么背景设定? 
  为什么湖北六千万人可以支撑起除武汉外的两个副中心,河南一亿人口却只有洛阳一个副中心城市? 
  波兰在二战中充当什么角色?波兰要为二战爆发负多少责任? 
  人们对中国历史有哪些普遍的误解? 
  亚洲人的平均身高在未来有没有可能超过欧洲? 

前一个讨论
如何将一张A4纸快速折出完美的五等份?
下一个讨论
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象的现象?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