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没人做模拟当官的游戏?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说没有,流传了几百年的桌游:《升官图》啊。

图1是当代复刻版。

图2是古代原版。

先转一个我的老朋友的文章:

升官图

上个星期天,和注注兄结伴参加了在北京潘家园中国书局举行的一次旧书、图籍拍卖会。

  拍卖会进行了一个小时多以后,我有些不耐烦了,和注注在下面交头接耳,偶然一抬头,却发现主办台左前方的投影屏幕上刚刚亮出来一幅新的画面,朱红色呈正方形的图案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黑色、红色的汉字,就在这一瞬间,接近五十年前熟悉的景象以及相关数据,立即从脑内存深处被下载下来,我向注注说,看!升官图来了。

  这幅升官图是晚清同治时期的,从屏幕上看,已经纸色发黄,且有破损现象,起价大约是数百元,拍卖师吆喝了几次无人回应,终于放过。这幅升官图仅仅有文物收藏价值,已经没有实用意义了,除非将它复印一下,但复印以后的效果肯定很差,难以吸引人去玩。

  犹记得快五十年前的儿时,街上的小贩摊上、杂货店玻璃柜台上,用木夹夹着一厚叠升官图出卖,每张升官图五分钱,蛮便宜的,但也得花当时节约家庭的孩子半个月的零用钱。印刷升官图的纸一般是质量比较差的宣纸,估计采用刚刚过去几年的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木制刻板,采用朱砂墨或者红黑油墨印刷的,印刷的质量不太好,虽说不太好,却也是那时儿童们放学回家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了。

  升官图可以用来赌博,但赌注并不大,赌博的目的并不在赌,而在增加游戏时的兴致。赌主要是大人加进去的,作为孩子们的游戏玩具,即使不掺入赌,也是很好玩的。据《京都风俗志》载,清代京师除夕盛况时:“家庭举燕,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这里的“博戏”,其中之一就是升官图游戏。

  升官图在旧时是一项很大众化的游戏,它大约创造发明在唐时,被称为《彩选格》,宋朝时又称《选官图》,起源于唐朝李颌,至北宋刘贡父根据西汉秩升制度,始定名为《升官图》,明清以后都被叫做“升官图”,直至民国,历一千年之久而不衰,可见升官图游戏的魅力了。解放初期,升官图仍然在保留前清、民国风俗较多的四川省流行,大约直到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才在大陆最后绝迹。

  升官图是长宽约一尺半的正方形图案,被黑线分成一块块的长方形格子,并排一定数量的格子又组成长形条带,一条条的长带最后填满正方形的升官图框架里。顾名思义,升官图者,升官发财之图也。升官图的基本单元就是上面说的长方形格子,其实这个格子还不算最小元素,它还由两个部分所组成:

  格子的顶部,被划出一个小的方形,里面印上官职名,剩下的部分分别被贯以“德、才、功、庄”四个特征,四个特征下面,分别给以转换的另外一些官职。举个例子,在六部衙门下的官职里,有一个叫做“员外”的官职,不要把员外错误理解成戏剧里的地主老财,这个员外可是正儿八经的政府干部,相当于现在局级,工资虽然不算多,可也有三品四品,外省衙门里的官吏也得侧目。员外条下的四个特征分别对应为:“德”转京府衙门下的府丞,用现代官职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北京市政府的第二把手;“才”转外府衙门里的知府,知府就是外省府一级行政单位的头把手;“功”转本部衙门里的郎中,这个郎中可不是中医师,却是员外的顶头上司,距离部长--尚书,仅有两步之遥。最后一个特征是庄,“庄”转京府衙门较低的官职京判。

  除了这张图以外,升官图游戏里还附有一个骰子,骰子是木头做的,是一个尖头的陀螺,顶部有柄,有火柴杆粗细,比火柴杆短些。陀螺有四面长方形侧面,每块侧面写上四特征“德、才、功、庄”中的一个字,如果用大指姆和食指轻轻捏动陀螺的柄,再放开它,这个陀螺骰子就可以在桌上旋转起来,待它停止下来以后,总会倒下来,呈现一面特征字,这就是该游戏参与者在这一轮里所掷的标记了。

  参加升官图游戏的人员不限数目,但至少得有两人,否则,一个人孤孤零零地走上升官之路,犹如高干子弟在官场里旁若无对手,权势固然熏天,却毫无竞争的乐趣,也得不到宦途蹉跎的锻炼。

  升官图之旅从“起手”开始,“起手”以后的第一个“官职”叫白丁,白丁就是目不识丁的人,白丁当然不算官,属于最低社会地位的一类人,但若把社会地位也按官本位概念纳入“官”的定义里,则白丁也可以视为广义的官,或者说是不是官的官,可能有些人以为这样定义不合逻辑,错了!非但合逻辑,而且具有高度抽象概括出新概念的地方,和近代集合论数学定义“空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集合论的定义里,“空集”就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引入空集的定义以后,集合的定义才得以完备。你看,升官图的构思里蕴涵了多么高深的道理!

  白丁格属于一条长长的条带里第一个,后面依次出现:童生、案首、监生、秀才、。。。贡生、举人、解元、。。。进士,。。。探花、榜眼、状元,状元是这一排的最后一个格子。现代人大多不熟悉其中一些名字,比如监生,《儒林外史》里面就有个很吝啬的严监生,监生仅仅比白丁高三个基本社会地位单位,文化程度很低,钱又不多,哪得不吝啬?又比如解元,解元就是乡试第一名,乡试是明清 时期各省的会考,取中省第一名,犹如一个省高考第一名,在青年举子里,也可以独步高视了。明朝的才子唐寅,字伯虎,就是弘治时期江南贡院乡试的解元,不要小看江南乡试,江南乡试在明清时期里是质量最高的乡试。俗语里说,天下才子出三江,每年京试里,江南举人总占据了最大份额,就不消说江南乡试的第一名了。可那唐伯虎,却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恃才傲物,赴京赶考里,被众人抬举得不知天高地厚,终于酒醉后大言,说他已经猜到考题了,因为有一个主考官和他私交甚好,而主考官的一个乡人恰恰想贿赂那官。唐的大言被嫉妒他的人反映到朝廷,案发以后,把乡人企图贿赂考官的事一并兜了出来,唐伯虎解释不清楚,下大狱,被定罪为科场舞弊,落得个除名,从此失去了挤身仕途的机会,转而攻诗、、画,后来成为有明一代大家,这是走题的话了。

  参加升官图游戏的众人,可以各用一个小物件以便标志自己在宦途中的位置,开始时,大家都把物件一起放在“起手”处,表明大家起点是平等的,没有人以出身高贵可以占据任意的官位,然后大家轮流旋转陀螺,以旋转结果的某一特征字所对应的官职,挪动代表自己的小物件,例如小刀,小石头,小铜钱等等,挪到新的官职格子里,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依次进入太师格而后荣归。

  太师是升官图里的最高官位,严格讲来,太师其实不能叫做官,至少在现实里不是最高的官。当然,广义定义下的官可以包括太师。太师,就是皇帝青少年学习时期的老师,既然当过皇帝的师傅,皇帝即位以后,太师大约总是可以当上一品宰相的,但这要看老皇帝是否决定此皇子为储君,要是皇帝有许多皇子,那就要看皇子师傅的运气了。而且,太师也不一定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问渊博之人,有些奸臣,例如董卓,不过是一介武夫,只不过把陈留王,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扶了上去,强迫汉帝封为太师,可见太师虽然不算现实官场的官,却是地位极高,道貌岸然的官了。

  官至太师以后,已经封了顶,如果还想升迁,就只有皇帝了,最发人深思的是,升官图的始作俑者可以把白丁广义化到官里,却不把皇帝广义进去,何也?盖皇帝是不能靠升迁上去的,倘若太师有升迁上皇帝的非分之想,如董太师者,那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在太师位置的玩者,只有在掷了德以后,才算“荣归”,荣归就是光荣地退休还乡,这在升官图游戏里,算是最后取得了胜利。太师的屁股后面跟着太傅和太保,这两个官都可以靠掷德或者才上去,但奇怪的是,当他们掷庄时,却只是“不动”,注意,“庄”字在升官图里被写成是简体字的“庄”再加上一点,那时还没有简体字,实际上是“赃”字的异形字,赃就是贪赃枉法,可能在升官图游戏里,为使掷赃的人心理上好受一些,就用了这个不是赃的赃。我始终弄不明白的是,为啥太师、太傅、太保在犯了贪赃枉法的罪行或者错误时,受到的惩罚是官位沿地“不动”?等待下次掷个德或者才,再升迁或者荣归,是不是“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在作怪?

  多玩几圈升官图以后,你会发现它有很值得玩味的地方。这样说吧,假如你在进士的官位,掷了一个德字,你便可擢升到翰林院衙门里的编修官位,然而这是一口陷阱,最后你会发现,你将在翰林院和九卿衙门之间跳来跳去,找不到北,很难进入正途,而人家在进士官位上掷了个庄,即犯了错误,被分配到外府衙门里当个第三把手--教授,却可以很快由府而京县,而知州,一路攀升,最后总督而太保,太师焉。另一个规律是,若想高升,必先在外省的县、州、府衙门里历练一番,才得以进京当上六部大官。万不可在翰林院、九卿这样的清水衙门里蹭蹬,误了自己的前程。

  升官图的这种官职擢迁路线和实际情况是比较符合的,清朝在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的人,竟然有几十年出不来的,可见少年得志未必前途无量。明清中了进士的人,在京多要后选一两年,得打通关节,捞个外放某省的知县来当当,才能不是发财,便是升官。

  我常常想,发明或改进升官图的人一定是熟知宦途升迁的规律,才在升官图的设计里安排了那么多的机心,灌进去那么多升官的哲学趣味。而且他也应该是一位很风趣幽默的人,把一个个平日里正经得吓人的官们的统治金字塔当成一个娱乐来调侃。

  升官图历一千年成为雅俗共赏的游戏,从坏的一方面讲,把“官本位”等级社会的概念从孩提时期便灌输进中国人的心里;从好的一方面讲,却也把官们的神圣金装抹上了一层腻人的油彩。官场不过就是一连串众多小赌大赌里结局之旅,老百姓做不了实际的官,却可以在游戏里得之,中国人的麻木和玩世尽在个中。

  1945年,剧作家陈白尘从升官图取来灵感,创作了三幕喜剧《升官图》,剧中假托两个强盗的梦乡里的青云直上,讽刺了国民政府治下尔虞我诈,贪赃枉法的官场,戏剧的主要情节深受俄国作家果戈理名作《死魂灵》的影响,曾经在重庆、上海等地演出时达到轰动的效果,后来八十年代初的《假如我是真的》也受的是同样的影响。

  记得最古典的升官图玩了一两年以后,新的代表民国时期官制的升官图又冒了出来,那上面的太师被总统所取代,总督则被督军所取代,最有意思的是,状元成了留学,进士变成了大学(毕业)等等。

  又后来,升官图与时俱进,变成了解放后的不完全官制,说它“不完全”,是因为太师被劳动模范所取代,而总督却被省长所取代,很显然,劳动模范不过是个花瓶,绝对不能和省长比,而且很难变成大一点的官,更不可能和太师对等,尤其是省委书记一类不是官职的官并未列入,想来原因可能是推陈出新的升官图设计者有所顾忌,这样的改造升官图其实是很不成功的。

  古老的升官图在大陆绝灭四十多年以后,被台湾的有心人取其升官途径的主要框架,再结合麻将、象棋的一些技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成游戏软件--“大富翁升官之旅”,从海外杀回到大陆社会里,又成了华夏子孙钟爱的消遣之物。

  我没玩过大富翁升官之旅,想象中这个游戏应是台湾官场的官制,并不符合大陆的现实,殷切希望好事者,设计出一个反映当前大陆官制的升官图的游戏软件出来。


以下为另一个版本的介绍:

游戏玩法:

一张正方形的图纸,上边用黑线画着许许多多长方格。每个长方格又被分成三部分,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官职等级,三是游戏晋升方法。
左下角是起手处,它右边依次列着:白丁、童生、案首、监生、秀才、廪生、举人、解元、进士、会元、传胪、探花、榜眼、状元,没有标明他们的等级。
中央是太保、太傅、太师,他们是最高等级,都是正一品。
围绕着太师、太傅、太保三公的是京城里各个衙门的官员。比如六部衙门的尚书,都察院衙门的监察,按察司衙门的检事,九卿衙门的寺正,京府衙门的府尹,京县衙门的京典。他们的等级,最高可以是正一品,像尚书;最低可以是未入流,像京典。
再外围的,是翰林院和京城外衙门的官员。比如翰林院衙门的学士,总督衙门的总督,布政司衙门的参议,外府衙门的通判,外州衙门的学正,外县衙门的典吏。他们的等级,最高的可以是正一品,像总督;最低的可以是未入流,像典吏。
左上角,是游戏终了的地方,写有“荣归止”和“天下太平,普天同庆”的赞词。
玩升官图,可以两人、三人、也可以多人。

● 游戏开始时,大家从起手开始,轮流掷骰,根据骰子中的“判词”和所在位置的说明进行前进和后退。
“判词”分为德、才、功、庄(讳“赃”),在游戏中我们不难看出古时官员的擢升标准,以“德”为重。不管你在什么位子上,只要能掷出“德”,就可以飞速晋升,甚至越级提拔。
而代表才干的“才”次之,代表政绩的“功”再次,若是掷出“庄”则说明为官一任,贪赃枉法,则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比如在起手处,掷“德”晋为“案首”;掷“才”晋为“童生”;掷“功”晋为“白丁”;掷“脏”原地不动。


补充一个脑洞,现代设计升官图游戏,条件其实要比古代进步许多,因为上可以升到总书记国家主席乃至中顾委主任——因为不世袭了;下可以从办事员开始,因为古代官、吏殊途,现代官吏不分。还可以设置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平民、有历史问题的子弟等附加身份……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很多优质男性依然单身? 
  中国已经到了谈枪/刀色变的时代了么? 
  苹果产品的设计是否提高了全世界对电子产品的品味? 
  为什么香港人的居住面积这么小?? 
  国行Switch上线一周年出货量突破百万,支持游戏数量仅13款,国行Switch面临着哪些困境? 
  如何评价锤子科技的疑似「游戏开发」计划? 
  当今中国最危险的行业是那个?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总有人拿顶配PC和游戏主机比,但很少同价位比较? 
  如何看待《幻塔》手游官网发布的关于近期网传"疑似幻塔官方泄露身份信息提供外网玩家注册"事件的核查声明? 
  为什么《原神》有很多人退坑了? 

前一个讨论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里宿醉过多少次?
下一个讨论
假设给汉语拼音增加入声,是什么样的?成功的可能性多大?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