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很多制造业的老板早就在16年前把财产转移走了,全家都持有国外绿卡。现在国内就剩下搬不走的固定资产还有维持基本运转的钱,固定资产也抵押给银行了,每年的利润刚够还个银行利息,银行不知道吗,银行当然知道,但是不敢抽贷啊哈哈哈,抽了贷,就真的只能收机器和不值钱的工业用地来变现了……
至于技术升级,早就放弃了,现在老板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厂子平安的关了,跑到国外去享受生活。
2022年了,先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平安幸福。
好久没来知乎了,看到自己三年前的回答,这么多人讨论也很满足。
时过境迁,不知道三年前狂喷我的高端人才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35岁危机。国家这几年政策已经不需要我多言,就是保就业特别是低端人口就业。这说明三年前我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底层就不稳,五险一金是对半文盲的底层人民最好的保护。
聊聊近况,20年底厂子已经关了原因是园区要走高端路线把我们低端制造业全部赶走了,付了一千多的补偿款,股东大家分分也算好聚好散。有的股东拿钱去嵊州那边继续开厂,祝他好运。我的话,补偿款分了几百,21年上海房市过山车,我就卖了俩套上海房子,除去买房成本到手还有一千多,现在还有俩套loft上海收收租。反正这辈子躺平衣食无忧啦…
—————————————————————
第三次补充,说起这个事了就喷个痛快
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我其他不说,两个优点谁都比不上
第一、解决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让农村的年轻人能赚到钱,有想法的能够上升一个阶层。没有我们解决低端劳动力,你东部的花花世界还想治安好?还想晚上一个女生去出门?
第二、我们解决那么多人就业导致我们交了多少社保,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没了,社保离破产就真的不远了。
—————————
第二次补充答案,谢谢
好几位朋友说我们工作时长和薪资不符,加班没有加班工资,招不到人就应该淘汰。
再来说下,我国大专以上学历人数7%而已,各位知乎er怕是没见过什么叫小学学历吧?是,现在招工很困难。原因就是大量农村年轻人比一般大学生还眼高手低,我父母一辈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的更多,但是他们还是很上进愿意拼搏学习努力工作改善生存的环境。现在的大量年轻人没学历没技能,从农村里出来就想去大城市,然后把自己20-30岁这段最好的时间在大城市无所事事做没有任何意义的工作,然后呢?能在上海生存下来吗?上海一个月给你六七千工资又怎么样?一个月能存一千块吗?30岁后上海不要你了,怎么办?回家连田都没得种。我们是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是年轻人能在工厂学到技术,可以在开机器的同时学机修学电气,可以学配方学参数,一个月四千多块只要不乱来,工业园没地方消费,至少存3500,工厂食堂吃饭一顿吃的再好也没五块钱。一年拿个四五万回家不开心?比如江浙的二三线城市,干个五六年不就房子首付出来了?30岁不就有了个基础吗?不就可以安家再也不用回农村了?一个小学或者初中学历的人难道这不已经是上升的好途径?纺织行业没了,你让这些人怎么办?他们怎么生活?一辈子在农村无所事事?
低端制造业没了就和台湾一样,本岛制造业就剩下晶圆厂,招的都是大专生一般大学生起码,没学历的就只能去台北摇奶茶?能活得下来?天天吹空调穿的人模人样,然后呢?台北房价那么便宜买得起?真要能在台北安家落户的话,这次选举也不会韩国瑜赢了。
——-再次分割—————-
第一次长篇大论回答,感谢支持。
再说一下,很多人都说像我们这种是淘汰的行业会慢慢转移到东南亚非洲什么的。我就先不说转移过去质量什么的怎么样了。我就说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大专以上学历人口7%,剩下大量农村及十八线小城市很多年轻人学历不高,技能没有,他们要打工要赚钱要养家。但是,今天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走了,明天社保就能破产。我们确实累死累活利润不高,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养活了很多人。那些没学历没技能的年轻人来大城市就特么知道当房屋中介,天天穿个破西装学点成功学、销售学,除了那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赚到钱了,剩下的人还不是在蹉跎。大城市端盘子都能赚3000每月包吃喝包住宿,但是端盘子能端多久?我们这个是有技术的,是能学一手本事的,工作很累,但是有上升空间,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好好学技术,以后做个技术人员甚至做大师傅,年薪几十万也很多。等年纪有点了,还能去各种服装品牌做质量管理人员,懂技术懂生产,这个时候工作不就干干净净体体面面了吗?做中介做服务员能有啥前途?五十岁还能做吗?大城市呆的下去吗?
————————手工分割线—————-
每当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笑,因为我知道知乎er都是985高精尖技术或者IT金融公务员,各个忧国忧民向往欧美的生态。
我就是做纺织的,你们口中的血汗工厂、环保的重点打击目标、产业升级的淘汰行业、万般罪业于一身的人。
我就特想问你们,纺织厂怎么血汗了?从纺纱厂到织布厂到染色印花厂到服装厂,这四个环节你们觉得我们是怎么生产的?暗无天日的厂房里,大量劳动力佝偻着身子,一天工作18小时,饭吃不饱觉睡不者?我就呵呵了,第一,纺纱厂比你们在北上广租的群租房干净多了,因为纺纱厂要恒温恒湿保持纱线性能,还尽量不能沾上异物,不然纱线质量就有问题,纱厂干净明亮,进去你眼睛都花。第二,织布厂,一样啊,干净明亮就是噪音大,工人至少戴一副防噪耳塞,条件好的戴两副,这当然是工厂劳保必须提供的。第三,染色印花确实有点脏,这个没办法,飞絮和灰尘及污水是主要现状,但是,有点规模的厂都是每天要吸尘的啊,真以为进去眼睛都睁不开啊?第四,服装厂就更别说了,做好的衣服都是放地上或者放篓子里,厂房不干净那衣服怎么出货啊?
整个行业,一天工作12小时是主流,一个月休息两天是主流。不要喷,还有个但是。但是,特么一般来说,工人一个月旷工一两天是不算旷工的,迟到两三天也是不算迟到的,因为老板不想为了那几百块钱把一个熟练工逼走啊!更主要是,过年至少能放15天假啊!一般都是最迟正月二十五放假有时候二十就放假,年后正月初十上班,一般都是正月十五完全开工。一年的假期一次性补足,老板没有压榨一年整体的休息时间啊!
至于薪资,05年一线工人500块左右,现在,4500左右。当个机长班长什么的更多,开机器也是要技术的啊,不是按按钮就行的,做个三五年有技术了,老板不敢让你走啊,因为一等品高节省了老板的成本啊!年终奖钱不说,还有各种东西,电视冰箱手机抽奖都有啊,每个月评优秀工人都是钱啊!一年起码到手六七万啊,工厂还包住宿,食堂便宜的不行啊,一餐就三五块钱,两素一荤饭管饱。
至于从业人数,四大环节的工厂以及种棉花亚麻的农民连各种服装品牌公司外贸公司等,保守估计都是一两千万人啊!
至于安全,四大环节都是全面禁烟啊,不是开玩笑的啊,纺纱厂空气中会有飞絮,会有阴火的啊,在空气中燃烧,等发现火苗就彻底完蛋了啊!其他的一些,生产中没啥,维修中要注意,不过这个就得靠各个厂管理了。总的来说,工作环境不危险啊。
至于环保,作为从业人员我是支持的,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是应当的,因为我特么也要生活在厂里啊!我也不想死啊!但是这不是各种部门来捞钱的理由啊!政府好好做环保我们出钱没问题啊,但是不要拿着环保的旗号来卡我们啊,一个厂两百号人要生存啊,不接订单要饿死多少人啊!有的是一家三口都在当工人啊,基本都是一个村一个村来这边打工啊,不停的停产你让他们一个村的人怎么活啊?你让我怎么活啊?
你们一脸嫌弃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觉得低端,觉得剥削,觉得破坏了你们的青山绿水。可是从49年到今天,不是我们在一米布赚几分钱美元的为国家赚外汇,你们拿什么买机器生产高精尖?拿什么出国旅游?我们解决了那么多劳动力的就业是假的?没有我们,你们这些住群租房的买得起衣服?高污染的牛仔裤买得起吗?漂亮的蕾丝买得起吗?真以为淘汰了我们对你们有好处?纺织行业就特么高精尖不起来,工业革命后提升了纺织的效率但是工作原理从来没变过,几千年前黄道婆咯吱咯吱打着织布机,今天用电打着织布,其他都没变。
从60年代-2000年,没有一代一代的纺织人,你们凭什么买苏27?你们凭什么买进口机床?你们凭什么买外国期刊?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说淘汰就淘汰,真特么是个高端的人才!
每年更新:
2018年,中国制造业GDP约为26482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8.6%
http:// m.sohu.com/a/290949768_ 100110525
这是3年前的问题啊,有点意思。
14年,中国制造业GDP占世界制造业GDP的25%,19.6万亿。
17年,中国制造业GDP占世界制造业GDP的33%,24.3万亿。
然后看当年的高赞,几乎一边倒的认为制造业完蛋了,没前途。
嗯,今年的回复,依旧是这种观点。
数据来源:
过去十年制造业外溢,是因为美国(包括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动了手脚,这次疫情对美国这一战略是个沉重的打击。
我公号“史客郎”刚发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
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其实我对印度三哥向来没什么偏见,原来也觉他们脏了点、乱了点、宗教了点,另外也就是蜜汁自信了点。最近一不小心,吃了个大瓜,这才明白,我实在图样图森破,三哥的心思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猜得到。最近11个三哥随随便便,连手指头都没动,就毁了一盘美国三任总统辛辛苦苦下了十年的大棋。
最近西方媒体对印度也没什么好口吻,基本上是一边倒地怒骂印度是“猪队友”,啥标题都用上了,从充满文艺气息的“恒河上漂来几十具尸体”,到梁山李逵风格的“印度是西方的猪队友”,全都有。《纽约时报》也史无前例地和印度疯狂撕起了逼,一点没有前段时间美印日澳“四方联盟”举行视频会议时的意气风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来好好吃吃这一大堆瓜。1从广西凭祥市聊起,4月30日、5月1日、5月4日,分别有1、3、1名中国人从这里入境回国,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来的病毒株式印度变异种,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delta病毒。
按照惯例,信息通报给了越南方面。
查了这5个人的背景后,越南方面如梦初醒,大惊失色。
因为这些人是中国专家。
称他们是中国专家,是从越南人的说法照搬过来的。
中国人一说到专家,总会感觉很高档。
但在越南,这个词早就被用滥了,连普通熟练工,也是专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中国在公司里,哪怕碰到扫地大妈都可以送上一顶的那种“经理”头衔。
这还算好的,疫情起来后,这个词在越南变得更是面目全非。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要先说一下越南的防疫措施。
早就说过,越南人很喜欢抄中国的作业,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就搞革新开放;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南搞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越南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基本是中国这里文件刚出,越南那边改个字也出了。
这次疫情越南也抄了中国的作业,比如说在放开签证和出入境方面,和中国的制度基本一模一样。不过越南和中国相比,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国家太穷;二是人比较懒散。所以看似一样,其实差得很大。
当年越南从法国人手里争取独立时,这种中越之间的差异中国派出的军事顾问就感受很深。记得早年看过一篇文章,有个当年的中国军事顾问回忆说,有一次他和越南人说好了怎么伏击法军,之后他发现越军没准时到达伏击地点。他怒问怎么回事,越南联络官说天下雨,部队自作主张,推迟了一个小时出发。
过了一会儿,消息传来,伏击成功,因为法国人见天下雨,也推迟了一个小时出发,正好一头撞进埋伏。这位中国军事顾问哭笑不得,只能感叹:你们和法国人真是天生一对啊!
因为抄了中国的作业,去年越南确诊病例4000多。要和中国的省来比的话,仅次于湖北和香港,排名第三,连及格分都不到。但要是不管是放在东南亚,还是放在全世界,越南都是厉害得不得了,“防疫模范生”的牛皮吹得嘟嘟响,天天叫嚣着要帮助这个,拯救那个。
其实越南的防疫措施有个漏洞,就和上面说到的专家有关。
为了防疫经济两手抓,越南开通了商务特批入境,主要是针对“外国投资者、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这些人都被统称为专家。他们入境后必须集中隔离14天,隔离费用300元每天,还必须有相应的越南公司做担保。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制度很快变样。
一些越南人专门设立公司,以为想去越南的人开保函为主营业务。到后来,到了凡是入境越南的人,个个都是专家的程度。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种时候,还入境越南,不是没事找事干嘛!
对有些人来说,越南还真有非常吸引他们的东西。
越南有一种很特别的美食:粉。
但不是越南知名美食河粉,那是中国传过去的。
越南这个国家曾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男人死在战场上的太多,一度女人比男人要多得多。进入和平年代后,“吃粉”这种人类运动在越南就变得非常盛行。
什么是“吃粉”呢?差不多是这样:一个越南男人带儿子或女儿的时候,去了一个越南女人加(往往是寡妇),叫孩子在楼下等。过了段时间,这个越南父亲脸红扑扑,下来了。儿子或女儿就问了:爸爸,你刚才为什么上楼去?这个越南父亲常会这么答:爸爸刚上楼去吃了一碗粉。
小孩子慢慢懂事后,也就明白“吃粉”是什么一个意思了。所以到越南,听到二字,要长个心眼,尤其要管住嘴,别一不小心,乱说某某某去某个女孩家里吃了粉,那说不定轻则吃耳光,重则被人砍的。
越南从30多年前搞革新开放后,越南粉名气大噪,引来了各国美食爱好者。
越南胡志明市范五老街
这5位中国专家就是这种爱吃越南粉的美食专家。
4月9日,他们从中国友谊关口岸出境,前往越南的安沛省,开启了美食之旅。现在越南一家叫如月2号的酒店集中隔离。
9天后,4月18日,酒店来了批印度专家,11人。
印度当时疫情非常严重,火葬场都不够用了,连火炉里的铁棍都烧化了。
这种时候越南政府还对印度专家大开国门,心实在是有点大。要知道,4月18日,印度光通报的确诊病例就高达26万多例,外国普遍认为印度的实际疫情比通报的还要高出数倍。
这批印度专家是不是越南粉的美食爱好者,越南媒体多少还知道要点国家的脸,没报。反正知道他们也是专家就行了。
在如月2号酒店,这批中国美食专家和11名印度专家共同待的时间有4天。
到越南的第13天,也就是4月22日,越南方面对这5人进行了一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14天,已经饥渴难耐的中国专家们办了退房手续,开始了在越南的美食之旅。
当天,这5位专家一起考察了某KTV。
4月26日,5人组又考察了某按摩店,之后分头行动:2名专家去了岘港,住进了Muong Thanh酒店,期间还去了岘港某夜总会;3名专家去了永福省。
4月29日,去岘港的那2名中国专家乘坐了VN160航班。
在沿途,他们都留下了这场美食之旅的痕迹:3位专家同去的一家KTV,有7个和他们密切接触过的越南粉确诊;某按摩房,则有5名越南粉确诊。两位去岘港的专家,还在酒店房间内和两名越南粉有过接触,这两人也都确诊了……
这种越南粉,吃过可以再吃,重复使用率非常高,病毒很快就二代、三代、四代地传了出去。
越南效率挺高,接到中国通报后,立即顺着这条线,进行了流调、密接隔离和疫区封锁,几天之内,越南竟然找出了几百例确诊病例!
要知道,在去年疫情严重时,越南全国确诊也就4000多例,因此被誉为世界防疫的“模范生”。
调查结果一出来,越南政府只怕头皮都炸飞了。2讲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骂那5位中国专家。
其实错了。
这5位中国专家其实是越南的福星,越南政府真应该给他们发个超级大的勋章。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这5位中国专家在隔离酒店住到第9天时,有11位印度专家也住了进去?五位专家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毒株,被发现是来自印度的delta病毒吗?
人都隔离了,怎么还会被感染?
越南政府官员们赶紧去找这些印度专家。
还赶得上,因为5月2日才是这11位印度专家隔离到期的日子。
到酒店后,越南官员发现:咦,不对。只剩下7位印度专家了。
原来,在4月19日越南方面对这些印度专家们作了一次核酸检测,有4位专家被查出阳性,已经被送进了河内中央热带病医院东英院区。
越南信息化程度不如中国。
越南政府赶紧派人去医院,对接触过印度专家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又吓了一大跳:一堆人被检测出核酸阳性。
还是国家太穷的原因。
中国的医护人员,只要接触这种病人,往往把自己裹得像个太空人似的。越南的医护人员,就穿了身普通的手术服,带了个我们家里常备的那种医用口罩,连护目镜什么的都没有,就诊治病人了。
结果导致发生了院区感染。
4月19日,这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接触这些印度专家了,但直到5月4日,才被发现,拖了十几天,过去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医院人来人往,这些医护人员除了诊治这4位印度专家外,还接触过其他病人和陪护家属。这些病人不止去了这家医院,还去过其他医院。
这下好了,越南首都河内好几家知名医院中招,被迫关闭。
医院关闭后,本身的感染链被控制住。但出院病人和陪护家属已经带着病毒回到各个省。
到这时,越南政府官员彻底绝望了。
因为他们回乡的时间,正好在两个节日前。
越南有两个连在一起的节日:4月30日,是越南南方解放日,用以纪念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后一天,正好是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因为是连假,越南各地都很热闹,人们到处走亲访友。
换句话说,当第一位中国专家确诊并通报给越南方面时,这些病人和家属已经加入了节日的欢庆活动中。
节日期间,是疫情防控最难的时候。因为人流量太大,没有中国的健康码这种东西,根本没法确定密切接触者,光凭当事人的记忆,那极不可靠。
很快,河内当地以及周边多个省,来源不明的社区感染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冒了出来。就像打地鼠一样,这个地方刚勉强控制住,另一个地方又冒了出来。
就在越南政府手忙脚乱时,一个消息传来,他们目瞪口呆:北江省/北宁省有条感染链,已经蔓延进了工业园区。
全世界各国,最怕工业园区的聚集性感染。
新加坡刚开始疫情控制得挺好,为什么后来疫情突然爆发?是因为移民工人宿舍发生感染,那数字可是急剧攀升,让新加坡政府丢尽了颜面。
泰国也是因为缅甸劳工聚居区发生了群聚性感染,这才出现了大爆发。
比起这两国,越南更穷,医疗条件更差,也更怕这种事。
从去年起,为防范疫情,越南人搞了个非常有越南特色的做法:封工业园区。
中国2000年左右,经济非常依赖外贸,出口总额曾经一度高达GDP的40%。越南现在,也差不多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工业园区是是越南经济的命脉。
中国如果有地方出现小规模疫情,会立即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把感染者找出来,越南承受不起这个费用。另外,如果工业园区疫情爆发,还会造成停产,几十万、上百万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越南政府也没解决的能力。
所以从去年起,越南政府把工业园区和外界物理隔离起来,只有生产和生活物资的进出,人员就基本不让进出了,大家差不多都等于在坐牢,绝对符合美国造谣的那种“强制劳动营”,用来抹黑新疆的。
正因为这样,越南的工业园区群聚度非常高。
这也是没办法。
越南国家穷嘛!万一疫情堵不住,哪怕国内其他地方乱成一团,至少越南的命脉还在运转,经济还能保得住的吧!
人算不如天算,病毒还是进了工业园区,等越南政府发现时,疫情已经炸开了。
越南政府为北方炸开的疫情焦头烂额时,5月18日,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位于南方的胡志明市拉响警报,新增2例本土感染病例,感染源不明。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也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对越南来说,胡志明市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上海对中国的重要性。
当天胡志明市紧急封锁相关区域,并连夜启动上万人的快速筛查。
不要嘲笑上万人这个规模,在全世界,这都已经是能数得上的能力,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动辄快筛上千万人甚至几千万人。
越南南方就此沦陷。
疫情在越南全境开花,到6月18日,越南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2000多例,单日最高确诊病例达到500多例,许多工业园区不得不关闭停产。
而且就凭越南一天撑死了能做一万多例快筛的能力,根本无法彻底把所有感染者找出来,如果这种局面不得到改善,越南将会很长时间都处于这种“按住葫芦浮起瓢”的局面,没法得到彻底解决。
而这就是为什么郑州富士康不得不加薪招工人的原因:因为疫情,富士康在印度、在越南的工厂被迫停产了。
那么,越南这场疫情,和美国下的一盘大棋有什么关系呢?3先讲一下最聪明的人怎么用网抓鱼。
有这么三步:
第一步、找个鱼多的池塘,选一角下网;
第二步、用尽全力,把池塘搅个天翻地覆,却故意不动那一角;
第三步、等时候到了,鱼就全部进了布在那一角的网里了,这时再拉网。
前几天讲过拜登抗中的外交布局,基本上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在经济上,搞贸易战、科技战,拖住中国发展的后腿;
第二句话是在政治上,拉拢可以拉拢的一切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哪怕这些国家很多只是空口喊喊,也要制造出一种“合力抗中”、全球已经形成抗中联盟的印象;
第三句话则是想尽办法离间中俄关系,如果不能,那就设法和俄罗斯人搞缓和。
这个外交布局,在十多年前奥巴马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历经三任总统。目的、方向一样,只不过手法不同:
奥巴马时代,是搞CPTPP,要把中国制造业和世界主要市场隔离开来,其实就是温和版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政治上的拉拢,则是“重返亚太”这句口号;也在离间中俄关系。
这里讲个细节:
2009年时,为了离间中俄关系,奥巴马派了国务卿希拉里,也就是前总统克林顿的老婆,飞到了日内瓦,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面。
见面会很费了点心思:希拉里当面送给拉夫罗夫一个礼物盒。盒子黄色包装,上面有个红色按钮,分别用英文和拉丁字母俄文写着“重启”字样。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美俄关系不但没重启,还因为2014年爆发了克里米亚危机,美俄关系反而更恶化了。
特朗普走的,其实也是这三招。
搞贸易战、科技战,大家很熟悉;离间中俄关系,更是搞得赤裸裸,亲俄亲得太过头,弄得民主党都以“通俄门”去弹劾他。
拉拢盟国的事,他其实也在干。只不过他大概觉得欧洲国家太远,没啥用,另外法国、德国这种国家,从来都是腰包里只有坐经济舱的钱,却老觉得自己天生该坐头等舱,拉它们划不来,还不如逼它们吐点钱出来比较实惠。
对日本、对韩国,在怎么引导它们对付中国这件事上,特朗普还是很下了一点苦功的。现在日本人对华好感度连年下降,八成人对中国有恶感,台湾人几年之内从同胞变成现在这副德性,背后都有特朗普下的黑手。
那这些招数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什么效果都起不到。
而且不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甚至是拜登,都知道这么搞不会有任何效果。
这前面我已经分析过了。
这些美国总统都是人精,怎么会干这种没效果的事呢?
实际上,他们干的这些动作,差不多等于是上面写的捕鱼第二步:把池塘搅个天翻地覆,让鱼全都跑到那个角里去。
鱼其实就是在全世界各地流动的资本。
资本这东西,很多美国大学里的专家、教授讲课时,往往特别强调它注重投资回报率的一面,故意忽略掉资本最大的特性就是怕风险。
股市最明显,某支股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资本就会立即出逃,股票跌停。
假如你是个投资者,美国今天宣布对中国这些商品加税,明天又宣传展开什么什么调查,后天又在机场扣了某个中国企业的负责人,你是不是会觉得这生意没法做了?
要是汇率再变动一下,时不时再来个黑名单之类的。
只要是人,面对这么多的糟心事,十有八九会这么想:在中国做生意也太难了,算了,还是另找个国家,安安稳稳做生意吧。
外面有哪些国家呢?
美国早就替他们想到,还安排好了: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还有一些中美洲国家,比如说墨西哥之类的。
2016年,奥巴马访问越南,专门去了一家当地餐厅,演了场亲民秀
之前,越南、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好。等美国这战略一定,美国和这些国家立即热乎起来。可能越南和中国人很像,取代中国人可能性更大。印度人么,则是一向那么地不靠谱,所以美国人对越南尤其好,送军舰,送巡逻艇、送自由贸易协定(CPTPP)、总统访问越南……简直是蜜里调油,如果越南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说不定和它连同盟条约都签了。
越南也投李报桃,过去十多年,南海所以风云再起,越南巡逻船、武装渔船什么的动不动就找中国来碰个瓷,背后其实是越南在向美国纳投名状。
2020年初越南那波疫情,就是看到武汉封城,觉得机会来了,邀请美国航母到越南停泊,结果美国大兵上去吃了一波全球美食专家喜闻乐见的越南粉,才把病毒传播开来的。
这么十年搞下来,疫情前越南已经收获很大了。
中国出口相比越南出口的倍数,从2010年的21.8倍,到2019年下降到了9.46倍,而中国人口是越南的14.55倍,也就是说越南的人均出口金额已经超过了中国。2019年的出口增速,越南增长了8.44%,中国仅仅增长了0.5%,越南每年的增速还比我们快。
越南的工业园区
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工厂迁去了越南。
程度之严重,可能让人意想不到。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商场里买来的鞋子老是不怎么合脚:早年脚背太高,现在脚背又太薄。
因为早年鞋子按日本人的脚型来设计的,日本人的脚背高;现在的鞋子按越南人的脚型来设计,越南人的脚型扁平。
不但是制造工厂往越南搬,连设计机构也在往越南搬。
有个朋友告诉我,在疫情前,他们公司,一家总部在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决定把他们所有人都裁掉,把地区总部搬去越南了,在越南再招人,只是还没宣布。后来疫情爆发,中国很快控制了疫情,他们公司按原计划裁掉了一半人,发现全球疫情都起来了,中国之外的生产线都完蛋了,要是把中国这边的员工都裁掉,等于公司退出市场,这才停止裁员,为了维持生产,又一口气招了原来三倍的员工。
富士康也是这样。这家企业本就是很讲政治的,只不过它有段时间讲的是美国人的政治,它早早就到越南、印度去布局,设立了庞大的工厂。疫情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出,说它要关闭郑州的工厂,把所有力量都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去。
一般情况,企业对所在地的态度会比较客气,那段时间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口气很大,说是他给中国饭吃,不像有的人需要中国大陆的市场,还得跟大陆要饭吃。被网友骂得一塌糊涂,但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传闻。
去年疫情起来后,越南提了个口号,说抗疫如抗寇(越南人背地里骂中国是“北寇”),故意含沙射影。2020年越南经济增长靓丽,达到了2.91%,比中国还高,越南国内一片欢呼,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嘲笑、奚落中国的氛围。
今年大年初一,越南官方电视台在播出的专题节目上,充满了对中国的极尽污蔑仇视:“中国周边邻国特别是朝鲜、越南等国抗疫成绩出色的经验,正是几千年来与中国相处的经验使得他们不相信中国”、“他们拒绝接受中国援助的抗疫试剂、设备和物资”、“中国的试剂和设备可能把好人检成病人、而把病人检成好人”。
就在越南得意洋洋时,万万没想到,晴天一声霹雳,越南疫情大爆发了!
真是苍天饶过谁!4前面说过,资本最需要稳定性。
印度靠不牢,这正常。
在这场疫情下,印度也证明了自己确实靠不牢,火葬场的处处火焰,恒河里的浮尸,已经充分证明了印度的不靠谱。
印尼也不靠谱。
6月19日新增确诊病例1.2万例。
越南靠着抄中国去年的作业,赢得了一个“防疫模范生”的称号,本以为自己非常靠谱,自鸣得意,结果万万没想到,才来了十一个印度专家,就把越南搅成了一锅粥,越南正在为其之前的轻浮、愚蠢和刚愎自用付出惨重的代价。
印度、印尼疫情爆发后,美国对越南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现在越南证明了自己也不可靠。
它的工业园区关闭了;它的城市在不断冒出疫情,却束手无策。
别人也许会忘记。
资本不会忘记,这次疫情带来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它们应该已经明白:不管美国如何布局,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个国家才能给予它们最渴望的稳定性。
哪怕之前嫌这个地方土地价格高,嫌这个地方工人工资高。
但这次疫情过后,一切都不再成为问题,因为“贵有贵的理由”。
在越南疫情爆发前,美国可能还对这盘大棋有最后的希望。
但从这11名印度专家到越南隔离酒店这一天起,美国这盘大棋就已经无法避免最后失败的命运。
至于越南,美国人大概已经心凉了。
越南向美国求救,希望能购买1.2亿剂美国疫苗,辉瑞给了它一个非常不平等的霸王条款,越南媒体把相关新闻刚传到社交媒体上去,立即被越南网民骂翻,只能紧急撤稿。
越南6月20日上午疫情通报
越南之前为了配合美国,电视台和报纸天天造各种中国疫苗的谣,然后以此为由,拒不批准中国疫苗投入应急使用,哪怕它们已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许可,哪怕很多国家已经使用。
这次疫情一起,越南好像忘掉了之前对中国疫苗的污蔑,从5月9日起,几乎一夜之间,突然大唱起中国疫苗的赞歌来。正巧那段时间中国科兴疫苗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许可,越南电视台总算愿意播这条新闻了,但主播当时一脸铁青。
然后越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宣布许可中国国药、科兴疫苗投入应急使用。
之后又称将把获得疫苗的主要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
显然,“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已经成了越南的祖传技艺。
当年越南对付美国时,全国遍地都是“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的歌声,满嘴说的都是中国和越南是“同志加兄弟”。
越战一结束,越南人立即变了嘴脸。
既然美国人靠不住,现在全世界能救越南的,又变得只剩中国了。所以越南又命中注定到了一个需要再次唱响“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动听旋律、弘扬“同志加兄弟”伟大友谊的时候了。
当地时间6月20日,由中国援助的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运抵越南。越南卫生部部长阮青龙代表越南政府率越方代表团前往机场参加疫苗交接仪式,并现场展示感谢中国中国捐赠疫苗的牌子。
只是这次十年大棋演砸后,美国就算有心,只怕也无力再给越南另一个同样的机会了。
做为一个苦逼的生产型的小企业主,看到这样的题目确实很有感触.特别是这几天网上又在爆炒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电子马桶盖板的事情,让我这个从事卫浴水龙头行业的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行的,现状以及趋势.
我的工厂是2007年底建立起来的,第二年就遇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但这次金融危机对除了少数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外,国内大部分的卫浴厂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时还有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有四万亿来支持,出口不行还可以往国内销.但到了2014年是一个什么样?卫浴的三大基地,浙江、福建、广东每个月都听到有关门跑路的事情,大多数的厂家都没有足够的单可做,这是为什么呢?
1、国内绝大多数厂的产品都是以COPY(或者说代工)国外大品牌,几乎没有自己的创新和设 计能力;产品上没有优势就没有产品的定价权,也就不可能有高的利润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2、品牌意识不是足,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有少数的国内一线品牌以前还生活的很滋润,但当国际品牌的价格一下沉,国内的一线毫无招架之力,比款式比价格比服务都比不了,国内一线的只有下调价格去抢二线的,二线的只有抢三线的,以此类推的恶性循环,再加上电商上一些挂羊头卖狗肉商家的推波助澜,让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也只能苦逼的打价格战,让自己暂时活下来;
3、国家现在对环保的重视加强,对各种不环保的企业严打的非常利害,这里拿电镀来举例:2013年底顺德就把电镀排污不达标的电镀厂全部关闭,而且现在监控的越来越严,估计用不了几年,珠三角发达地区都没有电镀厂,全部会搬到偏僻的地区,2014年单电镀这一项就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了5%左右;
4、人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2007年时我们招普工的时候最底的基本工资800元就可以了(一天8小时,每周6天,加班另外计),2014年是1800元,而且现在来过来打工的60后慢慢很少了,70后可能还占30%左右,90后为主,这一代的人对于生活和工作有自己的认识,他们不会像父辈一样会在一家企业做几年甚至十几年,只要身边有钱,随时可以辞职,反正现在到处是招人的工厂,不怕找不到工作,这样一来工人的专业性就比上一辈的要差很多,甚至从像烧焊和抛光这类工种在90后里基本绝种;
上面的这几点因素让我们这个行业“中国制造”工厂“民不聊生”、死气沉沉;整个行业危机四伏但也并不代表“中国制造”就没法生存下,国内有几家领先企业他们现在这样做了:
1、在人工成本优势丧失的今天,他们花高成本去建设更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并且注重工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忠诚度,这样做虽然前期成本很高但是边际成本会减小很多;
2、渠道下沉,花更多的精力放在三四线及农村市场,从产品和服务出发,自主创新培养自己客户群体,养成他们的消费习惯不和国际一线正面竞争(也竞争不过);
虽然这几家企业走在前面,在向良性的方向改变,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的生产厂家还是在一个痛苦的时期,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到彩虹?有这么多“中国制造”的倒闭,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规化”的诞生。
草草的写了这么多,自己回头看了一下,好像绝大多数是废话和套话,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
这条泛泛之谈的评论没有想到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非常感谢。有朋友问我怎么应对这种局面,这也是我一年来一直在想的问题,我把我的思路和大家交流一下,欢迎大家来指导、交流,也便于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在这个时期,“不转变就等死,转变的话死的更快”,这句话人人都会说,但真正能深刻理解的确不多。2014年初我想着大环境如此不好这次危机中有危也就有机,所有的企业都不敢有大的动作来刺激市场,本着“敌不动,我动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一次壮大的好机会,于是有了一个冒进的转变计划,花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在营销渠道上面,年底的报表结果告诉我,这是一次非常失败的决策。
这件事情让我特别深刻的认知这句话————顺势而为!如果你不是伟人、天才,有开天辟地之能,就老老实实的跟着大行情走,小心谨慎的局部微调、厚积薄发等到好时机的时候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5年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调整:
1、营销渠道:在传统制造企业中营销渠道一直是生存的法宝之一,但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让传统渠道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我一直认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实业来说一件好事,虽然短期内对实体店冲击很大,但从长远看它能优化渠道,让消费者更能放心、实惠的买到好的商品,同时企业也减少了更多的中间环节、更多的直接接触消费者了解真实需求。所以优化渠道,让传统和线上和谐发展是我今年的重心之一。
2、优化产品结构:前些天的新闻里很多同胞去日本买马桶盖板、电饭煲等等产品,为什么别人的产品能做的这么出色?因为专注,他们的企业能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所以能生产这么优秀的产品!我会把公司的精力放在现在最优势的产品线,其它产品线全部外包或者直接砍掉,中国的市场远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大的多,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生产良心产品(安全、实惠、优秀),市场肯定能买单。
3、人员的培养(不是人才的培养):在各个部门精简人员以及发布有效的激励政策,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公司的培训系统,这也是我前面写的是人员的培养而不是人才,人才一般在小型的公司是呆不长久的,但是能建立起一套培训系统就好办多了.
4、借助金融的力量:“实业是躯体、金融是灵魂;没有金融的实业是行尸走肉,没有实业的金融那是妖魔鬼怪”,经济萧条很多企业和个人最多的感觉是缺钱,有钱好办事没钱寸步难行,所以你必须有金融的知识和圈子,建立自己企业的储备银行,等到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你的东风就从储备银行里出。但金融这行水很深,很多人误以为就是贷款,每个人对金融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一时也不能解释清楚,但告诫各位莫急,你想要的时间都会慢慢给你的。
谢谢!
做个小问卷调查麻烦大家支持一下,万分感谢!如果传统的卫浴店开在了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你愿意进去体验、购买吗? - 调查类问题
我知道的不多,姑且说几句。
我认为所谓的产业升级就是这样,一小部分龙头企业升级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跟不上脚步被抛弃了。
东莞、苏州、温州的代工厂自然是被抛弃的典型样本,那些缺乏技术门槛的纺织五金山寨企业也大致如此,随着时间的逝去,他们中绝大部分终将化为灰烬。媒体已经渲染过很多,我就没必要重复了。
这里说说几个正在升级中的行业龙头,给大家一点光明吧。
1,通信设备行业。
华为科技。
2012-2014年利润154亿元、210亿元、340亿元。
2014年表现: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全球建成154张4G网络,份额占比46% 。在企业业务方面,同比增长27%,为世界500强中的106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在消费者业务方面,智能手机品牌全球知名度由原来的52%上升至65%。mate7手机在中高端市场打开局面,海思处理器麒麟920挺进八核领域。
升级之道:高研发投入,狼性执行力,正面强攻,隐然已有中国版蓝色巨人的气势。哦,华为的图腾是红色的。
2,电脑IT行业。
联想电脑。
2012-2014年利润36亿元、49亿元、前三季度45亿元。
2014年表现:两笔并购,其一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其二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
升级之道:金融并购思路,做大规模,降低成本。联想接盘侠的名声已经蜚声海外,不过惠普当年不也是通过接盘才做成PC老大的么?
3,家电行业。
格力电器。
2012-2014年利润87亿元、108亿元、141亿元。
美的电器。
2012-2014年利润34亿元、53亿元、100亿元。
2014年表现:美的自从2011年开始引入机器人,截至2014年底已经累计拥有800台注塑、焊接、装配和搬运机器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因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引入,2014年美的经历了一次大规模裁员。格力电器也提出将在2015年实现70%的自动化生产率替换。
升级之道:大力引进机器人生产设备,减员增效,提升效率。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换人的节奏越来越快。
4,高铁行业。
中车集团。
2012-2014年利润73(南车40+北车33)亿元、82亿元、前三季度80亿元。
2014年表现:新签海外合同60亿美金,同比增长60%,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中标美国波士顿284辆地铁,金额35亿元。政府主导南北车合并,减少内耗。
升级之道:央企合并,一致对外。规模是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央企加法,比如核电,电信,军工等等。
5,汽车行业。
长城汽车。
2012-2014年利润57亿元、82亿元、80亿元。
长安汽车。
2012-2014年利润14亿元、35亿元、78亿元。
2014年表现:长城哈弗H6占据SUV销量第一宝座,月销量突破3万辆,高档车H9表现可圈可点。长安凭借欧洲研发中心的靓丽外形设计,CS系列和逸动系列两大产品线齐头并进,销量同比增长39%。2014年的自主品牌在SUV领域成功突破50%的份额红线。
升级之道:SUV战略。自主品牌已经找到了差异化的生存之道,避开陷入停滞的轿车市场,全力进军新兴的SUV蓝海。一旦在这个新领域获得品牌认同,向高端成长的天花板将会被打开。
6,工程机械行业。
中联重科。
2012-2014年利润73亿元、38亿元、预计10亿元。
三一重工。
2012-2014年利润56亿元、29亿元、预计10亿元。
2014年表现:国内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收入占比下降,三一的对策是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30%。随着习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三一的海外收入将在2015年有大的提升。中联重科则先后收购荷兰raxtar和奇瑞重工,向升降机和农业设备领域扩张。
升级之道:海外扩张+多元化扩张。阵痛中的行业龙头,正在加速突围,一带一路战略会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市场建立势力范围。这种现象,可以参考三十年前,日本在亚洲推动雁行战略,相关优势产业得以在东南亚形成垄断性的影响力。
7,动力机械行业。
潍柴动力。
2012-2014年利润29亿元、35亿元、前三季度44亿元。
2014年表现:商用柴油发动机市占率长期第一,并且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向变速器、驱动桥、牵引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展。技术虽然不算最先进,但胜在皮实,耐用,性价比无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商用车阵营开始了在发展中市场的大规模入侵。
升级之道:性价比为王。潍柴其实是中国重工业的一个缩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在利润相对丰厚的中档市场站稳了脚跟。只要在所有领域达到这个水平,可保中国的人均GDP站上2万美元的水平线。
8,安防设备行业。
海康威视。
2012-2014年利润21亿元、30亿元、47亿元。
2014年表现:抓住了由SOC编码为核心到DSP编码为核心、嵌入式DVR、摄像机等几个关键的变化契机,是全球第一家把H.264编码算法引进了监控领域的公司。此后,借助模拟技术逐步被数字技术取代,以及高清、智能技术发展之机,公司抢在第一时间推出高清数字设备。2011年,率先推出全线高清产品,2014年,发布4K产品。海康通过把握这些市场契机一举成为行业应用的引导者。目前,海康威视海外销售占总体营收规模近1/3,DVR产品连续4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升级之道:在一个新兴行业中,做到中国第一,就是全球第一。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极大的加速了新兴行业的成长速度,只要做到中国领先,就意味着你可以碾压世界上的所有竞争对手。
9,化工业。
万华化学。
2012-2014年利润23亿元、28亿元、上半年14亿元。
2014年表现:万华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了异氰酸酯MDI技术的企业(世界上共有六家企业掌握这项技术),并且实现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的MDI生产。2001年万华上市时,MDI产量仅有1.5万吨。之后其技术不断进步,产能持续扩张,2007年,由于宁波万华20万吨MDI一次性试车成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底,公司取得全球MDI最大寡头地位,开始发力综合性化学领域:在建烟台八角工业园、宁波、珠海和成都四个基地,布局MDI一体化、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体化、水性涂料和特种化学品三大产业,向世界级综合性化工巨头成长。
升级之道:垂直一体化,垄断某个细分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获得超额利润。在传统的化工业,由于技术成熟,竞争激烈,普遍处于价格战状态,而万华已经走出了这个泥淖。
10,电气设备行业。
上海电气。
2012-2014年利润27亿元、24亿元、前三季20亿元。
2014年表现:上海电气作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设备供应商,其核电产品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最近自主开发成功的“二次再热”技术,有望再次刷新全球效率最高煤电厂纪录;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获得完整燃气轮机技术。根据在手订单,明年风电业务将向百亿元规模发展。上海电气在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分布式能源等领域也在大力拓展,去年研发费用接近40亿元。
升级之道:引进,吸收,出口。在能源设备领域,上海电气正在试图打造中国版西门子的地位。
11,平板液晶行业。
京东方。
2012-2014年利润2.5亿元、23亿元、上半年10亿元。
2014年表现:累计直接融资超过700亿元,不断建线扩张,意欲重构全球显示产业的版图,目前京东方毛利率、申请专利数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高性能显示屏市占率均排名全球第一,逐渐瓦解了三星LG对该行业的垄断优势。
升级之道:国家信用背书,全力金融支持。在一个战略性资金密集型行业,得到国家的支持,几乎就意味着立于了不败之地,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能够抗得住连年不断的价格战和亏损。一旦对手都败下阵来,自然是剩者为王。
12,日化行业。
云南白药。
2012-2014年利润15亿元、23亿元、前三季度19亿元。
2014年表现:白药牙膏在外资盘踞的中高端牙膏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行业份额前三。收购清逸堂,进军卫生巾领域。
升级之道:传统资源,老树发新芽。在日化、食品行业,一些老品牌通过对资源的重新开发,准确定位,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春,比如王老吉、上海家化的佰草集,都是如此。由于有历史的积淀,在品牌的塑造上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突破了外资品牌的心理优势。
13,海工设备行业。
中集集团。
2012-2014年利润19亿元、21亿元、前三季度16亿元。
2014年表现:近几年来,从集装箱行业第一,到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第一,到LNG专用车辆、机场设备、消防车,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今年最大的突破,就是海工设备。2008年的时候,中集收购了负债累累的烟台来福士,此后进一步收购瑞典的海工设计公司bassoe technology,通过资源的整合,连续7年累计亏损30亿元的坚持之后,终于迎来了2014年的盈利。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3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20%左右。
升级之道:资源整合,步步为营,成为每一个子行业的全球第一。中集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联合技术”。
14,玻璃行业。
福耀玻璃。
2012-2014年利润15亿元、19亿元、22亿元。
2014年表现:全球第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垄断国产车玻璃70%份额,宾利、路虎等高档车同样在用。同时还是高铁玻璃供应商,在防弹玻璃市场占有40%份额。福耀1991年开始成为一汽解放卡车的供应商,1994年成为捷达的供应商,之后逐步承包了大众车的玻璃供货,2006年成为大众的全球A级供应商,2014在美国投资设厂,成为全球化的典范。
升级之道:在跨国公司产业链里一步步打怪升级,依靠质量、成本、专注,成为行业龙头。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中成长起来的第一家顶级跨国巨头。
15,客车行业。
宇通客车。
2012-2014年利润15亿元、18亿元、前三季度11亿元。
2014年表现:全球最大客车企业,市场占有率约10%,在拉美的出口额有10亿美元。7月份与委内瑞拉签订了1500辆客车订单。拥有6000平米的客车实验中心,在客车电动化的发展上领先同行。
升级之道:客车的技术含量在汽车行业中应该是最低的,也是第一个被中国企业突破天花板的汽车子行业。只要是追求性价比,并且品牌因素不太被关注的产品,很快都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
16,电子设备行业。
歌尔声学。
2012-2014年利润9亿元、13亿元、17亿元。
欧菲光。
2012-2014年利润3亿元、5亿元、7亿元。
2014年表现: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电声零部件企业,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触摸屏零部件企业。近年随着智能手机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获得了令人妒忌的成功。歌尔声学正在向汽车音响、MEMS传感器方向发展,欧菲光则向手机摄像头、指纹识别等领域扩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曾经的触摸屏龙头、苹果供应商台湾胜华最终败下阵来,宣布破产。
升级之道:把握机遇,快速反应,替换海外的电子设备供应链。电子工业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每一次换代,就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旧技术的淘汰,给予了新人无限的进入机会。电子工业也非常讲究产业链的配合,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转移,相当数量的本土电子零部件企业也将会成长起来。
17,高分子材料行业
康得新。
2012-2014年利润4亿元、7亿元、11亿元。
2014年表现:由预涂膜起家,经过十来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高分子膜行业的巨头,国内手机电视领域的膜应用已经被他垄断了,发展的方向是汽车窗膜、碳纤维和石墨烯,这家企业拥有技术和规模结合的全产业链优势,切入一个相关领域,很快就能做到老大。
升级之道:在新兴行业中拥有技术优势,再结合中国的市场机会,基本上就无敌了。中国版的“3M”。
18,制药行业。
天士力制药。
2012-2014年利润7亿元、11亿元、前三季度11亿元。
2014年表现:国内制药业龙头,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行FDA 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16年年底试验结束,到时复方丹参滴丸将成为第一例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复方中药。新品丹参多酚酸、重组尿激酶陆续推出。
升级之道:天士力从中药现代化起家,逐渐向生物制药发展,在心血管和糖尿病药领域的研发创新上有独特的竞争力。
虽然前路坎坷,但是认真的数一数,星星之火还是不少的……
我们涉身一线,冷暖自知,如蝇般营营几声,但骨子里从未相信过救世主,除了自己强大,没有任何选择。
这一次跟08年完全不一样,这一次,我们感觉象做错了事的孩子——真的。上次我们最多是被别人无理欺负了的孩子。
做老板,太累!
几十项专利,皓首穷经,近四十的人,头发都白了,长那么大,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一路都在奔跑。自己农村出来,起点太低,从仓管,ISO顾问,大企业的大区域经理,市场总监,到自己创业……
企业其实还是在盈利的,只不过,真的感觉心里好累好累,突然在今年,自己有点泄气了。其实倒也没有感觉到真的做不下去,只不过一种悲观情绪,在企业主之间互相传染。这种情况很怕。
这几天,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就不说利润这种事情了,每个月工厂开支45万左右。早上眼睛一睁开,1.5万就不见了。但实在点说,我还有一些利润。
各种要素成本的上涨,是推高了企业运营的固定成本,如果连续3个月经营不能过保本点,我会把工厂关闭掉。
近二十年,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每一份职业,我都觉得自己在圈子里是最优秀的。
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或老板,到今天仍然都是好朋友,去到老东家,熟得跟自己家一样。我的创业,一直恪守基本的职业操守,不与老东家形成竞争。所以到现在还能维持良好关系,也非常非常感谢两个老东家给予的无私的支持。
到现在,三个老东家两个已经没落,一个是冒进失败,另一个是年龄大了收手。另一个尚且能够维持,很后悔没有听他的话,把资金拿出来搞产品开发。如果当时买多点房,今天不至于此。
心累啊。
千万别轻易搞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我开有400多套模。自己有模房,CNC,我自己出产品图,分模外包(600左右一套),CNC部分外包,放电自己做,运水外包,省模外包,其它的全是自己做。前几年开发期资金使用量太大,还卖掉几套房子(分钱没赚),模具的模架我起码用了100套二手模架,然后再自己掏下框,还是能省下来几十万。
新产品开发非常耗精力,尤其涉及到单片机部分,我自己不懂,光是测试就花了一两年。
太累了。为了省钱,自己玩solidwork, PROE,为了做产品动画演示,自己学C4D,IE。至于产品彩图这些,Coreldraw这些自己都轻车熟路——说实话,这些不是我真的想省钱,最重要的是:沟通非常困难,有沟通的时间,我自己已经足够把东西搞出来了。
至少开发新技术产品,我搞了5年,把头发都熬白了,虽然成功,但抗不住最后还是被别人抄掉群殴——我说一句吧,做新产品(技术开发),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不要动,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三年左右时间扩大规模并形成系统营销不要去做(简单讲就是你必须要跑得快),否则死得也会很惨!
环保与安监……真想放弃制造业
上个月有个朋友在观澜的纸箱厂(做快递盒),因为使用油墨被环保要求整改,加上房东要加租至36元(相当于提20%),给我打电话,说想搬到塘厦这边,问我的意见,我说拉倒吧你,搬次厂50万不见了,熬一下吧,看看明年情况,过不了保本点就把厂关了。他说搬回内地行不行,我的意见是可以选择。
现在的利润一半用于付房租了,内地房租便宜还有些优惠,即使只做在深圳一半的生意,估计实际获利也都差不多——而且显然只需要投入一半的精力。其余时间该钓鱼钓鱼,能陪陪家人也好。
几个月了,也没问他,不知环评搞好了没有。搞不好环评,随时都是个定时炸蛋——我的工厂也是如此。
刚刚,安监指定的什么机构过来签什么标准化创建合同,付2万,加上前面的什么资料档案创建4500,职业病防冶检测7300,光这一个部门,付出去3万多了,我财务说不止,说有4万多了,我问都懒得问其它内容,摆摆手让她出去了。
11:30接到电话,税务要查税,要求法人和财务下午去税务局。
我不知道自己企业有没有问题,我也不知道他们要干嘛。去吧。总之点了名,是一定要挤油水出来的。
突然有种想法,想去搞农业。至少,没有环保安监等诸部门的轮番轰炸。还鼓励。
投几十百把万,搞三五百亩地,种点菜出来,估计赚钱是不会多的,但估计也亏不到哪里去。
心里很累。真的不想搞工厂了。从前,我真的挺相信工匠精神。自己211毕业,老婆985的研究生,在九十年代,我们都是学霸级的人,我老婆高考是市级状元。一个安监所的外聘人员,我估计他的学历不会超过中专,进到办公室能把我吼得象孙子一样。
斯文扫地啊。
关于社保新政,不可能不执行
今天去修下车,前几天开车去湖南把发动机撞到漏机油了,要换个底盖。修车店的老板是多年朋友,十多年车一直在他那里保养。
因为还无法提车,就在那里聊天,来了个村长,很熟,一个税务局的,不熟,但跟修车的老板是兄弟,所以坐在一起抽烟吹水。
我问税务局的明年社保政策定下来没有,他说大政策出来了,但估计难执行。他问我什么想法,我说我用人不多,随他去。但身边有几个朋友说干不了,有个开印刷的朋友有四百多号人,每年1个亿营业额,年利润不会超过500万,而且这500万起码有800万压在客户那里。你社保一口气要加差不多430万,谁干谁S。
还有个朋友在深圳,做的是软件+金融,很赚钱,人均工资25000,这样算下来,每年光社保多1400万,但这家利润还不错,所以应该没太大影响。
税务说话挺有党性,说的是我们基层,也只是执行者,上面怎么定政策,下面最多能够稍宽松一点执行,但显然不可能不执行。不过他表示这个政策是个催命的政策。他表示这种情况,企业产品必须要提价——其实大家涨,也就消化掉这些负担了。好象有道理。
村长直接就开D:前几年镇里常住人口52万左右,现在32万左右,你们再搞一轮,人全跑光了,吃屎都没热乎的——没文化的人嘴糙,理不糙!
两个人用广东话吵了半天,也不想插嘴。
(面对环保新形势)我决定把人员减少30人,只留20人的生产队伍。所有能够自动化的全部自动化,用半年时间完成。
营销部门全部离职,成为合伙人。公司给最低价格,他们自负盈亏。鼓励注册公司成为公司的代理商。涉及改革人员23人。
关闭一半生产线,腾出一半的厂房还给房东。
不是说准备过冬,而是心太累了。留着一半的产能,是对20个老年员工的一份交待。本来他们持有公司20%的管理红股。
关厂时,小心员工问题成为暴雷
其实小微企业,我身边的,应该说债务整体可控。很少有人高负债运转。
但员工就不同了:大部分都买车,信用卡左倒右倒。我现在很反感这部分人。这些事情大多源于互相攀比,当然也源于收入预期——总而言之这些年工资一直是上涨的。所以敢于提前消费——我们不一样,收入预期是向下的,所以不敢消费,也不敢高负债经营或者扩张。
所以我说,当你准备要关门的时候,可能员工的问题才是一颗暴雷。
前久有个员工出了点工伤,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缝了4针,但他坚持要在医院住院,说是怕破伤风,住了十几天,医生在病历上写的是多休息,所以坚持要在家休养两个月,两个月到期,连住院差不多是80多天吧。他把他妈妈带来了,来跟公司谈赔偿的事情。
我这算是直接傻眼了。要求赔4万元。幸好有买社保,还额外补了一份团体险。我让他去做伤残鉴定,然后拿鉴定报告来我们向保险申请赔偿——这说的,怎么可能出得了伤残报告嘛!
其实公司对他是很器重的,放在重要技术岗学技术,平时我也常叫到办公室聊聊天什么的。反正我是真诚相待的。
呵呵,也就那样了,心里总是觉得有些苦涩。
招人难,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确实是招不到人。
我的核心团队都跟着十几年了。坚持下去的原因跟这点也有很大关系。的确不舍,毕竟跟了那么多年,他们年龄很多比我大,离开这个平台,他们出去也会不知所措,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想想心里也塞得慌。
9+胀让很多事情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我现在基本已经不敢奢望职业操作这些事情。时代已经变了。
新招的人流动性很大。而且也真招不到几个人,年青人是显然不愿意到工厂来做事的了,大学生们都心高气傲,更不愿意到制造业来做事。而且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也真的难于信任别人。我觉得很可笑。所谓四十不惑,其实是四十而惑。
四十年来,最大的收获,或者就是学会了不爱。
我觉得很沉重。
所以真的很想逃离。
请别瞎喷民企是血汗工厂了
别动不动说我们是血汗工厂。权利意识如此暴棚的今天,想找个人来剥削,恐怕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员工工资的高低,劳资双方,会自动去取得平衡。5000请不到人时,自然劳动力价格会上升。更重要的是,劳动价值的问题。有能力的人拿高薪理所当然。只能干点粗活的,也别太高指望。
我也需要说的是,一个在家干农活每年赚不了一万元的农民,在工厂每年可以包吃包住拿55000-70000年薪,这个世界说不上不公平。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工资条件,其实企业已经承受不了。
最普通的员工,每月我们都要保底4000(包吃住),加上社保,包吃住的费用,公司实际付出是6600元。按照这样去计算,实际上生产部门50个人时,我们的月均人头支出超过10400.
我只想说的是,50个人意味着,我们的销售团队至少要赚回52万,才能够把生产部门的工资发完。这个时候还没有付水电,房租,税金。
我想说的是,做老板,没你们想的那么容易。
国家领导层定调支持民营企业,
谢天谢地
这几天,非常密集的声音,大领导也出来发话了。定调要支持民营企业。
先说声感谢!
不过我也知道,即使支持,也是状元、探花这些。我们这类企业,还是自生自灭的主。
我只期望一点:各部门少上门,阿弥托佛!
少上门,少巧历名目收费。
环保:不要再按照有没有办环保证来集中查验了,历史遗留问题,给点耐心让别人整改。有些根本不涉及污染的或者非常轻微污染的,自己去历一张表出来,取消行政许可:
几台注塑机,有什么污染啊,犯不犯得着要加什么环保设施办什么环评啊。
五金冲压,声音污染是有的,要求集中到哪些地方,给半年整改。也犯不着加什么环保设施办什么环评。
SMT CNC等等,这些能有多大污染啊。打个螺丝组装几个电子产品,有什么污染啊,需要办什么环评啊。
安监现在搞得大家已经心力交瘁。
现在有点规模的企业,老板都三四十岁甚至更大年龄的人了。
不干,也不是不可以,回家种两亩簿田,了却残生,也就那么回事了。
干吧,给个理由先。
即赚不到钱,还要受那么多的气,换谁天生是当孙子的啊。
我不希望我的情绪影响别人,任何一个国家,制造业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个老板,都是九死一生走过来的。就算我有一天离开制造业,这一段经历,也是我引以为傲的经历。
我不会活不下去,以我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运营的板块交给我,我都会成为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一个忘我的工作狂,有哪里不能生存。说句难听点的话,开出租车都能比别人活得好。我做销售的时候,常常每年要开9万公里的车,我这十多年,平均四年要换一台车。从最早的面包车到天籁到奔驰奥迪。
在我眼里,一切兼为等闲事。
这两年,经历了太多的失望。我开始后悔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
作 者 | 天涯知名网友隐士深山
原 文 出 处 | 天涯 2018年,东莞经济的实际情况。_经济论坛_论坛_天涯社区
我知道现在贸易战,蛮困难,汇率还危险,未来不好讲。但这都三年了怎么还没倒闭完啊?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