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这个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轨距一样、界限一样都能运行,信号系统相对麻烦一点,但是能跑呀;
一般来说能跑200及以上就是高速铁路系统了,一般的机车后面挂车厢的形式达到这么高的运行速度是比较困难的,功率都不一定够,因此上电机加轴数,动力分散的动车组就出现了,一组动车组一万多千瓦很容易的,跑200以上也就容易了,要跑慢点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动车可以在既有线上跑;200以下的是普速铁路,一般是一台机车拉一列车厢或者一头一尾上机车中间夹车厢,实际最高运行速度也就160,上高速铁路跑太慢了,拖垮均速,就好比拖拉机不能上高速公路一个道理;既有线改造后一般也就是上120-160的普速,和200-250的动车,速度差不大,投资低又能涨价,何乐不为?
这没什么奇怪的。
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回答为什么“六提”之后为什么CRH动车组能在既有线运行,两者本质并无区别。
首先,我国在2007年就引进外国的高速列车技术打造CRH品牌,CRH1型列车引自加拿大庞巴迪,CRH2型列车引自日本川崎重工,CRH5型列车引自法国阿尔斯通,这批列车的最高运营速度均达到了200~250km/h,但是由于当时国内高速铁路尚未铺开,这些列车全部在被改造提速到200km/h的既有铁路运行,少部分在达到高速铁路标准线路上运行(秦沈、合宁、合武),由于当时“高速列车”“高速铁路”等概念并不非常普及,铁总根据这些列车动力特点将开行的新一等级的旅客列车命名为一个并不合适的名词――动车组列车(D字头),所以在当时的既有铁路CRH动车组与普通列车、货车一起混跑是很常见的事。
那为什么CRH动车组能上既有线呢?
因为CRH动车组的轮距采用标准的1435mm,利用受电弓从接触网取电,而当时的铁路有很大一部分已经电气化满足动车组的供电,那接下来要解决信号的问题,250km/h的动车组上,既安装了与C0配套的LKJ行车监控装置,也安装了与C2配套的ATP-200运行防护装置,CRH5则还装有TVM(与秦沈客专的信号匹配),而当时的既有铁路也安装了C2与相关的C2/C0转换点,因此CRH动车组即可以LKJ普速模式限速160km/h运行,也可以用ATP与C2应答以200~250km/h高速模式运行。
关于我国铁路的信号系统此处引用百度百科的介绍:
既然轮距一致,轴重承受的了,供电没问题,信号匹配,CRH动车组上既有铁路没有任何问题。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高速动车也能与机辆在同一条铁路上混跑呢?
原因再简单不过,后来开行的高速动车组(G字头列车)车底只不过是第一代250km/h动车组的加强版,允许350km/h的运行时速,除了一些参数上的数量差异外,其本质结构甚至设备与第一代250km/h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列控系统只装有ATP,没有LKJ。两者的运用规则是极其类似的,如一级检的里程,250km/h动车组为4000km,350km/h动车组为5000km,而250km/h和350km/h动车组在同一个动车所维护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京南动车所既配属有250km/h的CRH2A、CRH2E,也配属有350km/h的CRH380AL、CRH380BL、CRH380CL、CR400AF、CR400BF,上海南翔动车所既配有250km/h的CRH1A/B/E,也配属有350km/h的CRH380D,南京动车所既配有250km/h的CRH2A,也配有350km/h的CRH2C,贵阳北动车所既配有CRH2A,也配有CRH380A。
所以所谓“动车”和“高铁”在管理运用模式上并不本质区别,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所谓的“高铁”可以上快速铁路甚至普速铁路与机辆车混跑了。
关于350km/h动车组在既有线运行的案例:
最早的350km/h动车组上普速铁路的案例之一,是北京南到塘沽的城际动车,当时京津城际已经开通,但延伸线尚未竣工,为拓展服务,利用联络线与津山线天津至塘沽段将部分C字头列车区间延伸至塘沽站,而当时津山线已经进行过C2改造,因此担当车次的3C在迫近天津站时经联络线转到津山线在C2模式下以160km/h运行,如下是车迷上传的相关视频:
由于很多地方建成铁路较晚,而第一条铁路采用太高的速度标准并不合适,因此基本会建成客货共线的200~250km/h时速铁路,既允许重型机车牵引货车或客车运行,同时为了让这些地区能够连上全国的高铁网,也会安装C2让一些D/G字头列车延伸区段到上面去跑,如宜万铁路、娄邵铁路等。这么做的原因跟当时开既有线动车的原因是一样的:缺乏客运专线,实为无奈之举。
目前允许350km/h动车组运行的既有线最典型的非包西线何寨到延安段莫属,西安局常常用380A或380B等车底开行从西安北到延安的D字头列车,其运行路径是西安北――大西高速线――湾李所――大西高速临潼东联络线――临潼东站――何临联络线――何寨站――包西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