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最近在抖音上走红的长胡子“老艺术家”用针管喷墨作画,到底算行为艺术还是哗众取宠?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教你如何开车,你想学就可以跟他学。

有人教你如何分辨刹车和油门,扯出一套一套的,离他远点。


这个觉悟来自我一个真实经历,我妈是个本本族,拿了驾照没上过路,龟速练了几天觉得自己可以了,向我大讲她是如何记住刹车油门的方位的。放她上马路,第一次就撞了路边卖周黑鸭的铁皮小三轮,小三轮上还没人。刹车油门全忘了。

于是再也没让她开过车。


分辨刹车和油门不是开车入门的一个环节。能这么干的只有俩原因,

1,给旁人说一遍,也是给自己打气,以示他会开车了。

2,他也根本没搞清楚,因为真搞清楚就不用嘴上说了。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开车刚开始真就一句话:刹车中间,油门右边。多一句都是废话。

这都不会,那就别学了。有人描述印象派,说假如你看到的第一眼没被它吸引,证明你就是对它无感,以后说多也没用。

当代艺术这几年火,因为总出挑战大众神经的话题性事件,什么黑板啊、鸟啊、再到前几天的针管书法。

不管什么事火了就总有跟风的,各种聊艺术、聊书法、绘画解读的up主公众号跟雨后春笋似的。


很难想象舒马赫出了本书,叫《如何分辨刹车油门》,阿隆索做个讲座,叫《总结刹车在油门左边的五十个小技巧》。为啥当代艺术就能出这么多书,因为区分是与不是的问题困扰大众呢?


他们一方面抨击国民对待艺术有多反智,一方面打着美育教育,解读艺术的旗号进行扫盲输出。

我得承认,初心是好的,但也混进不少滥竽充数的,一派旱鸭子教人游泳的即视感。


一个大前提是,当代艺术品里存在垃圾;当代艺术家里存在蒙事儿的,也就是说有的皇帝就是没穿裤子,脱离这个就没法聊了。

现在是谁穿了裤子,谁没穿裤子,大众不敢说。

因为怕打脸,怕说出来自己看不懂,或者不喜欢,马上就有一帮学者专家站出来,你不了解这个历史,你不了解这个文化,你不懂艺术,巴拉巴拉一大堆,搞得人非常没面子。


最常见的一种手法莫过于翻旧账,

把毕加索画这幅画的年龄贴出来,不少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就像这位针管喷墨艺术家,本来是个群嘲的事情,结果有人把他比较传统的书法作品拿出来,似乎不少人就觉得打脸了。


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清源先生一度棋力超群,超越了同时代的几乎所有棋手。但不幸的是晚年意外发生车祸,愈后虽然没有放弃棋道,但水平确实受了影响。

正因为围棋是个对抗性的技艺,这个结论当然好得出。

但绘画、书法的水平境界,确有一个非常主观的评判标准和体系,不能说这位艺术家前三十年勤勉,天分高超,技艺精湛,一直在准一流的水平,到了第三十一年就一定有所突破,超越前三十年的成果。没这个必然性。

一个五星级酒店总厨有一天突然不想干了,给食客端上一盘泔水,泔水自然有泔水味。倘若食客捧场到泔水也喝得甘之如饴,从泔水里喝出了境界,喝出了高妙,还拼命推荐给旁人喝,这就有点作践自己了。


但这似乎成了一条捷径。兢兢业业先搞个十来年,技法上有点成就了,立马来个惊世骇俗的,不管结果如何,保证吸引眼球。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印象很深。

一个画家年事已高,但为人质朴,面子很薄,托亲友关系来求画的都尽量应允。

一天,又来一位打通关节的人求画,画家硬着头皮绘画,不成想年岁已老,身体不堪重负,一咳嗽,一大滴墨掉在刚画好的菊花上,画家看着半天功夫白费,一时气恼,就拿毛笔在花上胡乱涂了几笔, 准备再布置宣纸画张新的。

谁知来求画的年轻人说这张就好,这张就好,不由分说就把这张画坏了的菊花图给带走了。


过了不久,本地的画坛掀起了争议,纷纷讨论这位画家的“新作”,画家心说自己并未有什么突破性作品,派人出去打听。谁知一打听就出了事情,原来是画家画坏了的那张画,被那个人包装成了所谓新作《怪菊》图,不日就要上拍。

画家气苦万分,托人无论如何也要在拍卖会上把这张画拍回来。谁知价格竟一路走高,比他本来的润格要高数倍。最终画家花了大价钱,买这张画回来毁掉,一时心灰意冷,封笔不画了。


这个小说塑造了我对待艺术的价值观。


画出怪菊的那个画家,不如齐白石,也不如黄宾虹,他就是小说里一个地域性的,在技艺上有水准的工笔画家而已,谈起承接艺术史的发展,他还没到那个境界。

怪菊画被人追捧,符合了大众对传统美术的审美疲劳,对创新的渴望。民众期待刺激,期待一个打破旧格局的画家出现,因此那张画才引起争议,才拍到高价,因为传统的艺术价值衡量方法,在一张画坏了的半成品面前很无力,没办法衡量。

但画家自己知道,这不过就是一咳嗽,一哆嗦的产物,他并没有取悦自己,也不觉得这符合天道。至于这画能取悦大众,那就是对他更深层次的侮辱了,直接导致他心灰意冷。


有多少艺术家毕生求大众认可而不得,偏偏玩笑之作,一咳嗽就火了。到时候是借坡下驴,还是不识抬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初心很重要,初心不正,最后终究会天人交战。不是任何人都有小说里这位画家的决绝的。



我和朋友聊到针管喷墨这个事情,见多了的人会觉得另一种有趣。

就是说,想玩一个套路,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套路得体面。就好像抖音上有的人真洋气,有的人装洋气,傻傻分不清楚。


仁义礼智信,他独占了个勇字。


回到最最开始的问题,老艺术家用针管喷墨作画,到底算不算行为艺术。


很简单,假如世界上不相通的两拨人,先后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一件事,那么一部分人表述成勾股定理,另一部分的人表述成毕达哥拉斯定理。

但阐释的符号完全不同。


针管喷墨,就是在搞勾股定理的途中,呈现出一种探索状态。这种探索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最开始像画怪菊的画家,偶尔恶搞但群众反响强烈,骨头一软彻底放飞自我。


电影汽车中国人慢慢学着人家搞,现在搞得有声有色。当代艺术这种事情,也一定会凑热闹的。

凑热闹里就有这三种国人——

一是既没有作品,也没有思辩的。天天以刹车油门在哪边为题,写五万字论文的一群捧臭脚的食客,典型的喝不出泔水馊在哪,吃不出龙虾鲜在哪,这种人要理他们远点,看多了会智力下降。

二是艾未未这种,熟悉了玩法,但是玩得很损的一帮人,甘当文化掮客。捧他们的大多因为内心有恨而并非内心有爱。这种人也要少看,看多了变成愤青。唱多和唱空有时候没有本质区别,但从观感上,唱空更欠揍。

第三种就是针管泼墨这种老艺术家,乐在其中但是没玩明白,一不留神把自己搞low了。要是他们学着那些冰岛的、加拿大的视觉艺术家,搞点声光电包装一下,玩个ABC的路子,一下就洋气了。这也是细思恐极的一件事,那么多蒙事儿耍猴的艺术家,才被老百姓揪住一个狠嘲,其余九百九十九个活的好着呢。赚得盆满钵满,有一堆人整天崇拜埋单,在拍卖行玩命举牌。


不管怎么说,中国肯定还是有一群单纯的艺术家。

但他们既不能画画怪菊借坡下驴,也不委身基金会,靠唱反调谋生,还不如泼墨老艺术家自得其乐。

他们或懊丧,因为知道自己终没有才华触碰到宇宙边缘。或真正卓绝无匹,却湮没在喧嚣里,看着跳梁小丑招摇过市,

传媒时代,所有人赋予所有人最大的悲哀是伯牙绝弦式的悲哀。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唯一一个批评中国时不敢提“你看人外国”的问题。


user avatar   guai-shu-shu-bu-xiang-xin-yan-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破千赞了…… 好吧更新一下。

评论里吵得不亦乐乎,都是人才,说话都超好听的。

其实我没啥要补充的,就想说一点:


各位人才能不能耐心把回答看完再评论呢?谢谢!

———— 原答案分割线 ————

面对这样的“艺术家”,知乎里大多数回答都是否认+讽刺,这很意料之中。

如果是几年前,我也会看的尴尬症发作,不冷嘲热讽一同不足以解心头恨。

不过现在我却有了不同的感觉。

以今天艺术的标准来说,我觉得这是艺术。


————填坑分割线————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不折不扣的艺术。


有人说,不是谁都能当艺术家的,言下之意,除了看作品之外,个人简历也很重要。

既然如此,那就先介绍一下这个仙风道骨的艺术家。


邵岩,生于1962年,独立艺术家,现居北京。

毕业于山东莱阳师范学校美术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

中国现代书法代表、中国汉字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景德镇陶瓷中外艺术家协会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外聘教授。

自1981年至今,历届国家大展现代书法最高奖获得者、“新京派”、“十墨”艺术家。射墨艺术创始人。

作品被法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日本、英国等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

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60余次,出版著作二十余本。


什么,你说简历不重要?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杜尚的小便池是艺术品,你的小便池就不是?


什么,你说杜尚是有基本功的?我就呵呵了!杜尚的基本功,敢拿出来看看吗?

来看看邵岩的基本功呗。


这基本功,你们这些鄙视他的,有几个能写到这个水平?


什么,你说这个东西不美?我更呵呵呵了!

大概你觉得杜尚的作品美,赫斯特的作品也美,对吧?


其实你看到的这个视频,只是其中一个过程,这幅作品在接下来,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浸泡,才能看到最终效果,是这样的:

就这个构图和机理效果,再加上两米开外的大尺寸,有没有美学价值?有没有艺术性?算不算艺术品?


什么?你说杜尚跟赫斯特有故事

你怎么知道邵岩没故事?

邵岩本来是个很传统保守的书法家,在书法事业上,可以说兢兢业业,笔耕不辍。

但是在2007年,他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医生要求不能再没日没夜的写书法了,邵岩一度心情复杂。

在住院期间,邵岩注意到了每天跟自己打交道的注射器。

自己天天研究的是书法国学八卦易经,但是在关键时刻,却需要这个西方人发明的小玩意来救命。

邵岩陷入了沉思……次数省去若干酝酿阶段,总之某一天,邵岩决定突破传统书法的束缚,他要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将自己对中国现状的思考表达出来。

于是下面这些作品就诞生了:

着色作品:

优秀作品很多,风格不拘一格,你们自己去搜索就好了。

如果单看作品,邵岩比哪个被你们跪舔的外国抽象艺术家差?

什么?你说国外的抽象艺术大师不只是有故事,他们的作品背后有思想

杜尚跟赫斯特自己说的吗?还是你自己解读的?

再说,你以为邵岩的作品就没思想了?

那我们就不看简历,不看基本功,也不管艺术性,就单纯看这个被你们一脸不屑的作品,到底有没有思想


————作品解读分割线————


再好好看看这幅作品(视频里那个经过浸泡过程之后的最终效果):

乍一看,似乎是一幅泼墨山水,又或者是挂满藤蔓的断崖,又或者是大地的横断面……

不不不,这么具象的解读就太肤浅了。


这是今天的中国社会。


纳尼?

且听我细细道来。

墨,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媒介,水墨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墨与水、宣纸三者产生的结果,属于“部分可控”。

你可以大概的控制最终效果,但洇开的随机效果又是不可控的。

而黑与白这两个极致的颜色,象征着阴阳两极,在中国人的手里玩出了大千世界

无论怎么看,这也是一幅带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

可是,这显然又不是“传统”的水墨画。

整幅作品透着的特殊审美,是只有当代才能产生的,传统水墨画可没有这样的。


回溯作品的绘制流程,就可以发现结果背后的成因。

注意:

第一,这个效果,是宣纸上的浓墨经过浸泡而形成的。

第二,宣纸上的浓墨,是用注射器画上去的。

不要忽略注射器这个你以为只是哗众取宠的关键工具,它不仅是替代了画笔,选择注射器是有原因的。


注射器这个不起眼的小工具,其实是西方文明的缩影。

注射器的设想,最早由意大利人提出,然后由英国人实验,最终由法国人造出现代意义上的注射器。

这个东西完美的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用定量的方式,直接把外部物质加到作用对象内部

想想中医的理念是怎样的?这里就不展开了,你懂的。


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怎么讲呢?中国特色的XXXX?

中文、汉字、节日……

是的,表面看起来还是很中国的。

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其实都是被西方文化注射过的。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就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


再想想这个作画的过程,有没有一点荒唐的喜感?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夸张的动作、做助手的美女、群众的叫好……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大师范儿,何尝不是对今日中国艺术现状的影射?

邵岩可不是每一幅作品都这么搞的。


只是因为题主的视频里恰好是这幅作品,就以它为例了。其实邵岩的每幅作品都有些有趣的内涵和思考,有兴趣的自己去琢磨。


————正文分割线————


是的,你没看错,从这里开始才是正文。


什么?你说我过度解读?

来来来,你告诉我一个标准,怎么解读艺术才不“过度”。

国外那些所谓的当代艺术家、先锋艺术家、实验艺术家……一个个都被所谓的专家奉为神明,你怎么确定就不是“过度解读”了?谁的解读才是权威?


说到杜尚,就有所谓专家说:艺术,关键是要创新!

说到杰夫昆斯,就有所谓专家说:艺术,好玩就行了!

说到赫斯特,就有所谓专家说了:重要的是有话题性!

甚至达利有小胡子,邵岩都有大胡子!

那些似乎很懂艺术的专家们,你们要的这些:

生活的故事;

个人的苦难;

艺术基本功;

专业的简历;

形式的创新;

过程的好玩;

大众话题性;

视觉的审美;

思想的内涵;

…………

我不知道你们还能给艺术想出什么标准来,如果有的话,我可以继续补充。

这些标准,你们眼里的国外大师们也未必都能具备,而邵岩全都具备了,但仍然只是被嘲笑的对象。

邵岩做错什么了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PS:本文中的内容,如果你连真假对错都分不清,你就只配去看“小顾”!


————硬广分割线————

对艺术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专栏里有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补充,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志敬请移步。


user avatar   baod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大家没完没了的邀。

邵岩的这个创作这两天已经刷爆了朋友圈,我在知乎至少收到了十个邀请。因为头两天事儿多,跟别人撕逼,接受别人批评,没来得及回答,这两天一看,什么小孩儿拿喷壶啊,狗撒尿啊,各种小视频都上来了。

先上结论吧:作者的创作不是行为艺术。而是一个很纯粹的美术作品。而单从作品本身来看,蕴含了作者的一些艺术思考,但是这不是一件价值非常高的作品。

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是一个画的没那么好的画。


对于这个回答,旨在于评价这幅作品之余,给大家带来一些知识,以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行为艺术与现代水墨。

————下面是详细的解答————


(一)不要对行为艺术有偏见


在如今,很多艺术家在做出一些常人看不懂的创作的时候,由于创作者的艺术家身份,我们经常有一个疑问——这个艺术家搞得是不是行为艺术。

其实,行为艺术是一个有着明确定义的艺术形式。我直接把百度百科贴过来:

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

行为艺术经艺术家亲身加入,精心策划而推出行为或事件,并通过与人交流,一步步发展,形成结果的过程。我们定义这个事件或过程为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由具体事物构成的艺术形态。

虽说理论上行为艺术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更为主流的活动,比如:杂耍、喷火、体操等杂技,以及戏剧、舞蹈、音乐等,但这些一般归为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通常仅指视觉艺术范畴中前卫派(avant-garde)或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一种。

关于起源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行为艺术的鼻祖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1928-1962)。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的《自由坠落》。

这个自由坠落是个挺有来头的作品,克莱因在从二楼跳下来的时候摔伤了腿,整个作品就是摄影师记录了他跳下来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这个艺术是怎么符合行为艺术的特征的。百度百科里面说到了行为艺术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实际上这个界定在当下看有些狭窄,但是还是很好的描述了这种艺术的创作动机和展现形式。

1:行为艺术者的身体(跳下来的是克莱因本人)

2:时间,地点。(这个毋庸置疑)

3:与观众的交流(这个行为本身被摄影师捕捉了下来,成为作品,和观众产生了交流)

这一切,都是艺术家克莱因本人的策划。包括他选地方,他跳,以及他让摄影师拍摄下来。

关于这个作品的阐释,其实我认为在中文的语境环境下不是很好理解。这个作品叫做《自由坠落》,又翻译成《坠入虚空》,其英文名字叫:Leap into the Void。这里面,Void,其实是一个可以拿来玩味的词。


而邵岩的这个其实就很不同了,我们同样拿这些要素去套一下邵岩。


1:他的创作并不是作画的过程,而是这幅画本身。有其他答主贴出来,我借用一下。

换句话说,这个行为不是他要表现的重点,他的重点,是这幅画。

2:时间,地点。这是强调行为的两个重要维度,显然,这不是邵岩要表现得重点。

3:与观众的交流。这可能是大家会感觉到很迷惑的地方,因为在他作画的过程中,有人给他叫好。但是从他的创作来看,最终呈现的结果和观众给他的回应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换句话说,视频内的观众叫好和艺术品最终呈现根本没关系。这件事不是艺术家的问题,是观众的问题,艺术家并没有一定让观众叫好。观众自己出于什么目的叫是观众的事。邵岩也并没有本意去把这个视频去传播到网上创造某种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很难去说这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大家会这么认为,是因为大家对“行为艺术”有误解,认为所有的怪诞的举动都是行为艺术。因为某些看似是艺术家的人,做了一些看似有点儿艺术的举动,自己理解不了,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给他安个行为艺术的标签。

实际上,行为艺术有些时候还是很震撼人心的。也没那么难理解。

比如说,著名的小野洋子的行为艺术《切片》(Cut piece)

小野洋子的这次行为艺术,做过几次,第一次是在1964年,她挑选了几位观众,将她的衣服剪碎。直到她全身赤裸。那个时候他的状态是混乱的,她32岁,离过一次婚,和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只有两岁,她那次表演是激进的。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次表演,但是从现场的照片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衣服被剪下,撕开的那种毁灭的张力与小野洋子平静的表情中间的那种冲突。

而下面这次,是在她70岁的时候的一次同样的表演。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那个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丈夫二十多年,她也不再是一个年轻的基金艺术家,她的名字也足以写入世界的艺术史,在她重复这次行为的时候,她对台下的观众说,上台剪下自己的一片衣服,不要超过明信片的大小,送给自己爱的人。

同一个人,都是剪衣服。都是面无表情的宁静,而两次所给人的震撼,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是行为艺术的魅力。

同样感人的行为艺术还有很多。近些年的最有名的是一个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的艺术家在此。

阿布拉莫维克大姐一袭红裙。逮谁瞪谁,面无表情,在MOMA里面,和路人互相瞪了两个多月,716个小时,他瞪了莎朗史通,比约克,Lady Gaga,你能看到对面人表情微妙的变化,但是阿布拉莫维克却瞪谁都是面无表情,互相看着。

直到她从前的恋人出现的时候,她流下了眼泪,伸出了双手,两个人握在了一起。那个时刻,任何一个观众,都会感觉到,感情的深刻,以及记忆的力量。你根本不会关心他们之间曾经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一起,又为什么分手。你看到的只是两个真实的人,拥有的真实的力量。

就是下面这个片段。


评论里 @诗人子衿 补充了这次行为艺术的背景,我贴在这里,以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次行为艺术。

阿布拉莫维克那段其实可以补完一下,我觉得完全版很震撼的。阿布拉莫维克的男友乌雷也是行为艺术家,两个人相遇后一起表演了很多著名的行为艺术,最后他们决定上演两个人的绝唱,《情人——长城》(1988),他们各自从长城的一段相向而行,步行4000公里后在长城中间的某一点相遇,拥抱,用一天来亲密相处,然后分手,从此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两人不再相见。

直到阿布拉莫维克这次表演,乌雷的到来纯属偶然,逮谁瞪谁瞪谁谁怀孕的阿布拉莫维克看见乌雷出现的瞬间就泪崩了,两个人开始按程序从容对视直到握手,可是表演结束之后还是分开,一个继续向东一个继续向西,彼此依旧不再相见。乌雷的出现把这次表演的主题从冷漠审视变成了温情和撕扯,成为了当年《情人——长城》表演的延续,无形中完成了两场作品的表演,并具有了长久的震撼感。


我贴这两个行为艺术的例子旨在说明两件事。第一,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这里面都有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和不容易被大家理解的部分。看到一个艺术是不是行为艺术,需要按照行为艺术的边界来划定,很显然,邵岩的作品谈不上是行为艺术。第二,行为艺术不应该是我们理解不了的艺术的一个贬义的归类。这是一门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有着成熟作品的当代艺术形式。而不是一个贬义的存在。


(二)这幅作品的水准如何


中国有个比较特殊的美术形式叫做“现代水墨”。

比较有代表的比如

吴冠中《浔阳江上》


曾翔《爱》


实际上,无论是吴冠中的画,还是曾翔的书法,他们都脱离了传统的中国画或者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吴冠中的话不必多说,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把比如曾翔的这幅《爱》,其实如果我不把爱的草书写法贴出来,其实大家很难理解这是一幅根基于书法的作品。


在解读现代水墨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即使是专业人士,也经常会陷入一个糊涂的境地。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作品的构成有很多西方美术的理念在里面,但是作品的灵魂又是中国式的。这种冲突,让很多人非常难去评价这样的作品的好坏。

我这么说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我举一个具体一点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中国画中,特别强调一个理念叫做“六法”,是中国画里面非常非常基础的一个概念。

六法是: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或经营置位)

传移模写(一作传模移写)


一般来说,这六法的顺序是不能变的,我们去看中国画好不好,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气韵”。在传统中国画里面,又特别重视第六个,就是对传统的临摹。气韵生动是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而传移模写是中国画之所以发展了几千年还自称一个体系相互联系的原动力。

而当我们用这些标准,去审视当代的很多水墨作品的时候,诸如吴冠中,曾翔这样的作品,我们发现我们无从下手去分析。但是,我们也得客观说,诸如“气韵”这样的感觉,我们也可以从这样的作品中看到。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分析这样的作品是不是好作品呢?

我谈一点我的经验。(仅代表我个人的经验,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一般分析这样的作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意识的深度”“创作的难度”

我们就拿邵岩的一幅作品举例,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了。

这幅作品叫做《海》

我贴一个米芾写的海,在这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幅现代水墨作品的出处是汉字,海的写法。我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这是一幅“”出来的作品。

所谓写,就是像我们书写汉字一样,从第一笔写到最后一笔。中国书法和其他艺术风格有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书法是世界上唯一一门以二维呈现的三维艺术。

在我们确认他的作品写出来的之后,我会赞叹与他的书写效果,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我们在做书法作品的时候的确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方式。

比如,在我参与策展的与知乎合作的《一场阴阳怪气的展》中, @相墉 有这么一件作品。


这是模仿古代《淳化阁帖》拓本的效果书写的作品。


淳化阁帖,是宋代淳化年间的皇帝让手下大臣做的,把古代的墨迹双沟然后刻在石头上,然后拓印,呈现出的就是这个效果。这种刻帖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我手头这本,就是王羲之的《秋月帖》的清刻本。

@相墉 为了模仿这种感觉,用肥皂水浸泡了纸,然后以明矾水书写,最后刷墨,呈现出了这种效果。

而他的另外一件作品。

左边这个,则是将纸揉成团以后直接书写,再经过装裱,就呈现了这样的效果。

这些,都是如同和邵岩一样,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些创新。这些都不是传统书法所使用的手段,但是,都可以给观看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让大家觉得新鲜。回到那个“海”字,我再贴一遍。

作为一个熟悉一些纸墨处理方法的人来说,看到邵岩的这幅海,所表现的海浪的动态感,我还是会觉得这是一幅精彩的作品。尤其是右边的那个点,像一个核伫立于整幅作品的右上面,充满了深邃之感。整个字的动感十足,尤其是泼溅的力量,展现无疑。

这很容易让我想起诸多关于海的大作。诸如葛饰北斋。


用汉字“海”本身的形态去表达海浪的动感,这需要对汉字有着更高级,更抽象的认识,整个画面的构图,很好的表现了大海的混沌,动态,与狂躁。说明这是一幅有着深邃思想的作品。

而从海字的技术难度看,像这种一次性完成的线条,(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次性,但是起码呈现了类似于一次性的效果)线条间如此丰富的变化,不是我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实现手段,所以从这幅作品的技术展现来说,是完全可以说服我的。

我会认为这是一幅好的作品。

说回这幅用针管创作的作品。

邵岩表示了这是他在用注射器创作这幅作品,我不知道他在创作之后对作品做了什么样的处理,从跟着福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呈现形式看,充满了随机性。这种随机创作的方法,最著名的,就是波洛克了。

波洛克的创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拿着画笔瞎逼溜达瞎逼甩,甩出啥算啥,甩完了给作品命个名。完事儿了。

波洛克的作品往往呈现惊人的视觉效果。我在百度图片搜索波洛克的图片,从百度图片的搜索结果,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其中

这就是他胡逼甩的过程。

从意识上来讲,波洛克的活跃年代在20世纪四十年代,比邵岩要早了七十年。这种重视随机性的绘画早就没有了艺术意识的先进性。也就是说,胡甩不能说是邵岩的发明。那么他的发明是什么呢?

那只能是注射器了。

实际上,在我看来,不管他怎么解释用注射器喷射这件事儿有多先锋,我都不认为在艺术意识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牛逼的思考。因为在我看。写字的工具自古至今就有很多种,有用笔的,有用刀的。比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著名书体“飞白书”就是用扫帚写的,就比如下面这个碑额。


所以无论你是用毛笔写,还是用扫帚写,还是用手写,还是如沃兴华老师一样用@程瀚家的狗沾墨写。(可能沃兴华老师真用程瀚的狗写就不只是挨骂了。)

无论怎么写,都是在用新的书写工具。所以我认为从工具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意义。即使他练会了用注射器写字,我认为这个创作本身的意义并不大。其难度还是在于在作品从下面这个状态。

到这个最终形态的。

而这件事情,在上面的那个《海》的作品中,已经证明了邵岩有充分的能力可以将墨进行这样的处理了,将他这种对墨的出色的理解方法和波洛克式的随机绘画相结合。并不能证明他在自己的水墨艺术上特别多的深刻的思考。

波洛克的作品也不是每幅都好,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我认为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儿,也不能证明一个艺术家的高度就没有了。

(三)关于“射墨”所产生的娱乐现象的思考。

几个长得不好看的礼仪小姐,一个大胡子艺术家,几根注射器,旁边有俩莫名其妙的观众叫好。这种创作方式引来了社会的群嘲。这种群嘲早就出现过。

就比如说东方头条这个视频。我个人十分反感,绝对不仅因为曾翔是我的老师,而是因为,作为旁观者,根本意识不到大字书法创作的难度。写一个直径接近三米的大字,首先毛笔就非常沉,然后字也超过了目力所及范围,曾翔的新大字书法展,记录了他的大字创作过程。

实际上这样的视频被大家批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认为,诸如下面这两个回答所提及的视频,都很有意思。

这两个视频首先证明了大众对当代艺术是不理解的。觉得这种行为很有意思,很荒诞,也很好模仿,所以就可以做一个搞笑的自己也玩儿一玩儿。

这完全没问题。就像当年胡戈对《无极》的恶搞一样,这种“过度诠释”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的合理诠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在模仿邵岩动作的时候配上音乐和叫好声呢。因为在我看来,这可能才是荒诞的基础。在这个视频中,最可笑的不是艺术家本人,而是在视频里叫好的人。邵岩在创作时候的动作有什么可欣赏的?他的创作的半成品又有什么可欣赏的。这样的行为,到底是叫好呢,还是起哄呢?

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愿意听见掌声的。诸如上面我贴过的阿布拉莫维克的行为艺术中,当她的旧日情人出现在她面前,她伸出双手的时候,观众的掌声让你觉得由衷的真诚。如果你也在场,我相信你也一定会不由自主的鼓掌。这才是我们对艺术应该有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装不懂和不懂装懂,都是完全没必要的。

我之前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认真回复每一个对我说的有问题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举报了不少谩骂。

今天,邵岩的这个视频下的回答,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大众对艺术的认识。大众对艺术比较难构成一个相对理性的认知,这其实是艺术家们都知道的。因为艺术家们也生活在这个社会,也是普通人。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特别希望更多不了解艺术的人,通过我们的普及,可以慢慢的理解艺术,这个过程可能非常长。

但是在我看来,长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根本不愿意迈出第一步,或者蒙上眼睛故步自封。这就完全不是艺术能解救的病了,这是做人的问题。一个艺术家如果故步自封,可能就很难走出自己艺术的条条框框。比如今日之邵岩,如果一直沉迷于注射器,沉迷于这个风格,我认为他的艺术高峰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作为一个观众,如果对艺术的理解,仅仅限于,行为艺术都是疯子,当代艺术都是骗子,写大字书法的都是传统文化的叛徒。那您这一辈子对艺术理解的高度,也就到这儿了。

————————————

最后,给 @逸格草草 做个广告。她的水墨作品,我非常喜欢。也是非常符合现代风格的水墨作品。你看这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是啥吧。

左边的这个是作者,画里面的都是牛。作者是国美硕士毕业,和 @相墉 是一届,是一个传统功力很足的年轻画家,是不是单身我不知道,反正你们尽情的粉她去吧。

其实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创新。我们这个年代的创作者,正在为这件事儿努力着。正因为努力,才能更清醒的评价对艺术的尝试。很多时候,一些艺术,不是生活的艺术,而是艺术的艺术。它的价值在于启迪更多的创作者,这一点,可能只有深入艺术创作的人才能明白。


user avatar   yu-pe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https://www.zhihu.com/video/996381782345998336

我是题主,我也发了个视频来致敬大师


user avatar   wen-jia-lin-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艺术家”的那个我是真的看不懂

今天建军节,来看一下同样是用注射器之类的作画工具,最可爱最可敬的军人的喷墨作品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8067538323816448

那手叫一个稳...


user avatar   ming-sen-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另外一个射墨作画的艺术家

齐兴华 https://www.zhihu.com/video/998163740415684608

诶嘿

因为没有问过本人同不同意所以我贴一下他本人的微博weibo.com/u/1530262710

8.26

我个人觉得主题的那个射墨艺术家和齐兴华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艺术都会有让人感受到艺术,我没有感觉到那个那个老头作品能带人们什么感受只觉得旁边的吹捧显得多么愚昧


user avatar   wo-ceng-shen-xian-gang-tie-kui-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师在狂妄,高手在流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473556663988224

user avatar   ice-hu-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懂什么是艺术吗?懒得跟你们废话!!!

https://www.zhihu.com/video/997622254557044736

user avatar   noblesse-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

不要跟书呆子谈话。书呆子脑子里只有学术定义,没有自我独立思考能力,书呆子没有活的鉴赏能力和判断力,只有靠定义卡事物的标尺能力。

跟书呆子去谈一个东西,你会被他所谓的“专业性”逼疯,然后怀疑面前不是一个学知识的人,而是一个毫无判断能力的XX。

对着一个营销作秀很明显的东西说是艺术的大v,还有那些看着大v答案让我回去补艺术概论的,就是XX。


四更。大师的绝学老外学走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2332518250672128


三更。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84949159677952


二更。

成品出来了,所以呢?

so?? 还有大v煞有介事在那介绍艺术

说哎呀这个是艺术,

艺术你mlxb呀,

看看视频这一股传销劲儿,还艺术。

明眼人都知道啥玩意。

还有说我不懂艺术,说我庸俗的,

您高雅,你来解释解释呀?

这艺术家想表达啥思想呀?

不就是为了获得快感吗

获得一种 别人都不懂 我说我懂

我自己会欣赏 你们都不会的优越感。

装b上瘾了吧?


原回答



你问这算艺术吗?

你提出这问题了,你都有质疑了。

你动动脑子,

拿个针管吸墨水,跳大神似的往纸上滋墨水,

滋过来滋过去,

要不是这哥们穿的中式点,

排场忽悠的大点,俩妹子举着纸,

你还以为精神病院病人跑出来了呢。

你要是叫这玩意艺术,

中华历史这么多艺术家棺材盖都懒得掀了。

这不叫艺术,这叫抽风。


啥叫真正的艺术?

思想和技术二必有一。

绘画功底造诣极高如毕加索。

思想深邃自我反思如崔健。

你跟我讲讲这玩意是有功底呀还是有思想呀?

拿针管滋水有啥技术性吗?

实在不行,有观赏性,当个装饰品也行。

好看吗?

你能看出这破玩意有啥思想性吗?




     

相关话题

  有哪些从事体力劳动又很漂亮的女性? 
  电影《国产凌凌漆》当中,当周星驰被枪毙时,为什么周星驰给了警察点钱,就轻易地逃脱了? 
  为什么国漫多为彩漫? 
  如何看待被抖音“价值观”洗脑的女生,我是男生谢谢,(目前女朋友就被洗脑,有分手的冲动)? 
  有哪些科普珠宝宝石的书和网课? 
  抖音上你最讨厌什么梗? 
  怎么总有人害怕练到某某部分的肌肉? 
  既不喜欢抖音快手今日头条,也不玩吃鸡王者是种什么体验? 
  为什么2021东京奥运会在网上遭遇一片骂声?仅仅是因为艺术观点不同吗?您怎么看? 
  在艺术上是否天赋胜过努力? 

前一个讨论
可以通过在房间里倾倒液氮来制冷吗?
下一个讨论
帅得惨绝人寰是帅到了哪种程度?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