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写意画的出现是中国美术衰落倒退的开始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w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倒退的不是某个画种,而是画画的人。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美术史认为中国画巅峰时期是宋代,这是官方认定。凡是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事实。

所以,宋代以后的中国绘画基本呈衰落趋势。而所谓的“大写意”正是出现于此后的明朝。

首先简单谈一下宋代及其之前的绘画。像《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名画我就不谈了,说一些其他的。

这是宋人的《出水芙蓉图》,这张画真正做到了艳而不俗。

可贵的是这种雅致可不是一般个案,这是宋代画家的常态。很多作品极尽繁琐富丽,但就是不艳俗。极耐看,着实见功力。

细节丰富,造型设色全然没有任何瑕疵。更加难得的是这些画无一例外都是写生的。

怎样判断这是写生的?原因很简单,不写生很难能刻画如此多的细节,而很多细节又都非常符合客观事实,造型生动。所以都是写生佳作。

有人可能纳闷,写不写生很了不起吗?

相当了不起!

其实对于美术生来说默写是一个画家必备的素养,不能凭空描物的画家多少是缺少一些才思的。小弟虽然不才,但基本的默写能力自认尚可,想必大多数画者也都不会比小弟差。


以上是我默写的画稿。

但是,默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灵性,不生动,不感人。因为这些都是你头脑原本就有的东西,已知的东西是不可能打动自己的。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打动别人?

所以,很多有追求的画家往往不愿意默写(也可能没啥条件请模特和买服装道具),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必须写生。这就是写生的可贵难得之处。

可惜啊,宋代之后中国绘画界就很难看到愿意写生的画家了。大多数所谓的“画家”基本都是背几个程式化的套路,然后用几个万能的构图形式,拼凑出一张画来。

试问,这是艺术吗?不!这是“工业感”很强的制造业。

试问这是画吗?不!这是裁缝!

(别以为只有当代音乐界才有李袁杰之流的裁缝,这种套路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玩烂了!)

这种所谓的“画”就是著名的文人画!

文人画一开始其实也是写生的,也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家。例如画《溪山行旅图》的范宽等等。

但是这事架不住中国人太聪明了,文人画刚刚见了一点眉目,谁知就被聪明的人总结出了套路。以至于这种题材的画很快成为了文人骚客附庸风雅的滥觞。

只是可惜了发展没多久的文人画起步就到了巅峰,以至于之后再也没出范宽其右者。

文人画之后很少有令人惊艳的佳作,大部分都是文人官老爷东拼西凑的东施效颦。如此一来试问还有谁愿意下苦功去写生?还有谁愿意画精细的作品?社会上充斥着一批外行人的东西,而这批人还是占据社会流量的文人官老爷,这就活生生的挤死了具有绘画天赋之人的活路!

劣币驱逐良币啊!

这也正是为什么宋代之后中国画急转之下的根本原因,这是外行逼死了内行的荒诞剧!

事情还没完!

文人画一般很少设色,即便设色也只是标签化的、淡淡的涂一层赭石色或者是青绿色等等,以表示山是绿色,土是灰色。很少有人会像宋代花鸟画那样尽量严谨的追求客观现实。

为啥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那帮人不会呗!你想啊,都是一帮文人官老爷,压根就不懂美术,你指望他们革新美术简直是痴人说梦。能有个颜色那都算良心的了,大多数都是用墨色区分点明暗,找一找层次感罢了。另外,上颜色还不能涂得太厚了,否则色遮盖了墨线这是犯了大忌。

这带来一个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中国在宋代及其之前普遍使用的矿物质岩彩颜料以及厚涂法彻底失传!!

这里就要讲到中国古代最不应该丢掉的东西,岩彩画和厚涂法。

说起岩彩画很多人想到敦煌壁画。没错!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岩彩画艺术殿堂。





这简直就是艺术的洗礼啊。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很多后世讲究的所谓“大忌”敦煌壁画基本上全占了。线条不流畅,颜色太厚“气滞”。

可是,这就是艺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挥毫洒脱。

这种唐代的岩彩画及其制作工艺绘画手法直接影响了日本绘画。以至于后来岩彩画在中国失传以后居然在日本大放异彩,工艺和绘画技法延续至今。并且人才辈出,影响力非常大。

日本当代著名的岩彩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





美啊!

可以想见,如果岩彩画技法在中国不失传,如果没有外行扰乱宋代中国画的自然发展。给有天赋的画家以空间,中国画如今的面貌将大不一样!!

可惜啊!历史无法重来也无法假设。

不过好在日本保留了中国唐代传下来的技法,当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留学生纷纷去日本学习岩彩画的工艺和绘制方法。近年来佳作频出,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以下是一些中国当代优秀岩彩画








算是对这种古代中国失落已久的技法的致敬和告慰吧!

说起岩彩,就不得不说厚涂法。

张大千曾经去敦煌临摹过敦煌壁画。可是张大千临摹的壁画总给人感觉缺少点什么东西。


其实张大千用的是重彩工笔的画法,画在纸上。而敦煌壁画用的是厚涂法,画在土墙上。感觉自然不同。

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岩彩佳作我们可以看出厚涂法其实是一种特别美的技法。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尽管也是文人画,但是细看原作,王希孟颜料涂得很厚。可惜啊,这种技法不受后期薄涂法的人的待见。认为其气滞、呆板,不堪大用。实际上是那帮外行根本不会用!


这个就需要说到画画自身的技术性和准入门槛了。

画画是有门槛的,不仅有而且很高,不是谁都可以画画的。最起码你要有一定天赋,否则您最好离画画远点。

可是有一种画派的出现算是彻底打破外行和内行的次元壁。他就是“大写意”!

跟所有的画派刚刚出现一样,大写意的出现也有其创造性。现今公认的大写意画鼻祖是徐文长徐谓。就连强如齐白石这样的大家都明确表示对徐文长的崇敬之情,甘愿做其“走狗”。

徐文长的写意画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确然有可堪开山立宗的本领。他的画都是闲来信手抒情的小品,可能其本人也没有野心和闲情开创新的流派。

但这事一旦开了先河就不是本人可以把控的事情了。这就跟西方的后印象主义一样,一旦有人这样“胡搞”了,那就刹不住车了,什么野兽派、抽象派、表现主义、未来派、达达主义全来了,一次次刷新美术造型能力的最底线,一次次降低美术准入门槛的最低标准。

以前文人画至少还讲究点程式化的造型,大气度,大画幅。现在好了,大写意的好坏评判完全不以客观对象为标准依据。相反,过分描摹客观对象是不及格的错误表现。

你说一张画不以接近客观对象的造型能力为依据,它还算画吗?!

写意画程式化更是严重无比。以至于这个问题到今天都成为困扰用写意画来写生的人首要问题。

很多人出去写生,面对着的山山水水,不知该画程式化的石头还是眼睛实实在在看到的石头。按照客观对象画吧,画出来的味不对!按照程式化的方法来吧,写生意义何在?这样一来就跟默写无异了。

真是愁愁愁,愁白了头!

明明石头上没有苔藓也要固执的点苔;明明那么大的太阳挂在天空可是不能画,也不敢画。真是手足无措,丑态百出!

这是艺术?必然不是啊!这是历史进步?在我看来至少没有宋朝先进。人家宋朝人再怎么也不至于不会写生吧!

呵呵!


评论里有人说我写的太多,所以我删掉了后面的部分,只保留原答。

总结一下:

我不反对写意画,相反我很喜欢写意,我上学之时曾经一度也沉迷其中,到处写生。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反对的是没有造型能力和绘画天赋但又掌握社会大量话语权、流量的外行压缩内行的行业空间,致使内行无路可走,进而导致外行把持绘画界以至于绘画倒退的现象!

试问如果现在流量明星们也开始画画了,画家群体咋混?看到这段话的小伙伴们,如果你是一个画画的,你希望一群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外行把控绘画界领导你吗?这些人原本就有众多粉丝,他们一旦画画那极有可能扰乱绘画市场,进而使整个社会审美出现偏差。而你即便天赋再高,绘画造型能力再好,你的出头之日在哪呢?

所以,正是想到这点我才对宋极其以后一群官员士大夫把持绘画界而感到愤怒。也正是这些人拉低了整个绘画圈的审美,导致了中国绘画界的衰落。

举个例子:郑板桥

郑板桥的官职按照今天来说属于是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市司法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法院院长、市税务局局长等多职于一身。他是一个市的最高长官,掌握着一个市的最高话语权和流量,他同时又是一个职业画家,画画、卖画。

这样看来,郑市长还是他们市的美协主席嘞。

你说是不是整个市就他画画最好?必然不可能啊,为啥如今他最出名?居然还列入了“扬州八怪”之一?凭啥呢?是画的好吗?客观的说画得至少不算差的,但也不算顶级的。

是什么原因小伙伴们自己还不清楚吗?他依靠自身官位把持了话语权和流量,他就等于成为标杆。你如果是一个底层画画的尽管你比他有天赋,但是不学市长的画风你能有出头之日吗?所谓“上有好着,下必甚焉者矣”这样一来中国绘画界还能好得了吗?

不是中国绘画界没人才,而是人才全被“郑市长们”给彻底压制住了!堵死了上升之阶!

(大家可以去品品“扬州八怪”每个人的身份,都特别值得玩味。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市长级别的干部,有几个是世代官宦世家,还有几个是官宦联姻。这样的人放到今天也是二代三代了,大把的社会资源掌握手中,养尊处优的他们可能会创造出多么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吗?这里面真正职业画家只有金农以及他的徒弟等两三个人罢了。然而他们的名望也多半来自于结交社会名士,有市长级别的干部人士为其背书、赋权。)

我不反对写意或者工笔,一个画种、画派我反对他干嘛?客观的说无论写意还是工笔明清时期都一样的不行,一样的衰落。


同样是画竹子,咱们看看宋代的竹子

注意观察竹子的各种分叉形态,刻画的真的特别特别的到位,疏密有致,层次错落,刻画精微。虚实关系恰到好处。

这就是一个好画家对生活的观察、洞察力,能刻画精微深入下去是一个画家的本事,多棒的作品啊!多么细心的画家啊!

反观郑市长的所有作品,全是一个模子,千篇一律。而且郑市长的画存世量还特别大,说明他的画绘画周期极短。

这根本就不是画画!这是批量生产!


我估计肯定有小伙伴会这样说:

“你拿工笔画和写意画比较,这根本没法比,不公平。”

那好,我今天不比较两幅画造型刻画的差异,咱们一起来看看构图以及用心程度的差异。

首先是郑市长的画,郑市长大概是太追求画的数量却忽略了一幅画最重要的质量问题,画面太多重复性的东西,缺少变化。

郑市长这幅竹兰图太多一个方向的叶子,缺乏推敲,可看性太低。且构图中规中矩,毫无亮点可言。

咱们再来看看宋人的那幅作品:

这幅作品作者在构图上匠心巧思、十分大胆。

首先作者画了一些平行线的竹子斜插画面中央。平行线可是绘画大忌,由于很少有人能处理好平行线,因此鲜有人敢用。然而作者就大胆的用了平行线。

随后作者用一株梅花交错于平行线之上,破了平行线的走势,这一做法十分契合现代平面构成设计理论(特异性原则)。作者最绝的就是破形的梅花枝既不画多、也不画粗,就细细的一枝,特别巧妙,独居匠心。

梅花之上落两只小鸟在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的同时平衡了画面重心,把画面由竹子斜出的“气”一下子拐了过来。足见作者对构图的巧思和对形式美感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相当厉害!

整体构图的“气”的走势呈“S”形,自然而协调,独具美感。

所以,这是什么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问题吗?不是!

这是工笔和写意孰好孰坏之争吗??更不是!!

这分明是后期的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把心思用在画上,根本就是一群外行把控画坛的问题!所以衰落就衰落在这群外行手中!


可惜的是这个宋代画家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他的名字了。原因有二,一是这个画家当时很有名,所以他一般不用署名人人看画便皆知其名。二是职业画家在古代社会地位是很低的。所以一般也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后来的画家就彻底变了一批人,这些人既是诗人、又是官员、公务员、又是文化名流、又是画家。你说这批人把持的中国绘画界能有好吗?

不过好在绘画界的陋习在近现代彻底改观了,一批拥有现代造型能力的真画家重新夺回了话语权,绘画界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出现了大批优秀人才。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关山月、徐悲鸿、陆俨少、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林风眠、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郭味蕖、黄永玉、张仃、吴冠中等等一大批写意或国画大师重新解构诠释写意画,涌现出大量写意精品。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写意画,写意画为什么会被现代很多人觉得“高级”?下面这篇文章直接剖析写意画出现的背后逻辑。

大家明白了这个逻辑之后,我希望每一个绘画从业者为了民族绘画的明天打心底“禁掉”这种逻辑和思维苗头。脱离舒适区,想法设法的去练习造型,提高造型能力,训练解构思维,重新构架写意。

或者美协出面引导倡导通过行政手段将写意画降级,写意画可以私下画画玩玩,没必要挤兑占用其他造型画派的空间和市场,更不要自居高级、自命不凡。这样是对别人的不公平。

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



更新一个关于日本岩彩画大师东山魁夷作品视频,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敢于打破陈规,不断超越自我,避免自己陷入舒适区的过程。



顺便贴两张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局部图,请大家看一看教科书小图里展示不到的细节。刻画之精微实在是令人咂舌、震惊!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艺术?这就是!

同样是文人山水画为什么我只欣赏北宋的文人山水画?原因很明确:一群有绘画天赋的人用心画出来的东西当然要备至推崇!不崇拜这些人崇拜谁?




很明显这些作品都是写生出来的东西,因为毫无套路感,细节极度丰富。画面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精气神,一种给人感觉非常“真”、“淳朴”的精气神。反观后期那些玩套路的人画得所谓画,那真的没法看!毫无气质。

回答到此为止不再更新。中国工笔、写意画之所以衰落,是某一时期外行的扰乱。属于中国绘画人才的黑暗时期。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属于优秀画种,人才也自始至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给予有天赋、有能力的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时间。




  

相关话题

  有哪些外国的顶级文物被收藏在中国?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的死法很具艺术性/戏剧性/仪式性? 
  现在高三,画成这样可以上中央美院吗? 
  自学画画好几年了,请问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练习和提高画面完成度?这个水平能够和美院毕业的同学竞争吗? 
  不具有公共性的艺术还算艺术吗? 
  如何看待英国将名画《俄罗斯舞者》改名为《乌克兰舞者》,称「那些舞者是乌克兰人不是俄罗斯人」? 
  什么是 AO 画法?如何运用这种画法? 
  这些算画什么水平? 
  你觉得中国文化是什么? 
  为何有些不会画画的人相较于经过学院派美术训练的人画出的作品似更有艺术感? 

前一个讨论
一两年前大火的 3D 打印建筑现在为何没动静了?是骗局吗?
下一个讨论
怎么感觉现在很多00后对摇滚没有兴趣?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