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给年纪小的孩子科普?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儿童「科普」的意义决不是让孩子短时记住一些科学常识、暂时明白某种自然现象,而是让孩子有兴趣了解科学,并尽早拥有科学的头脑和身手。因此,儿童「科普」不是动动嘴皮子、看看图画书、玩玩夏令营、买套《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胜任的。

儿童科普不可急功近利,不宜一时一事,不要见风使舵追热点。

儿童「科普」的最好方式是让孩子从小「参与」各类科学活动,科普过程的唯一主体是孩子,图书、玩具、工具、大人、家庭、教师、城市、山川、江海、万物,都是儿童科普「道具」。童年早期以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为主,并密切配合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淡化知识记忆、是非辨识与精确理解,同时避免「童话式」「拟人化」科普。平时尽量回避同龄孩子智力比较和炫耀式才艺展示活动。小学阶段可逐渐引入批判思维,系统训练独立思考能力。

以下「科学教养」始于一岁左右。默认主角是孩子,主要配角是家长,地理背景是国内。道具选用以孩子喜欢为最高标准,勿听信任何「专家」推荐。

1 「科普」自然科学及相关技术与工具

1-1 观察生活。通过观察衣食住行,知冷热、物质三态与传热;察运动、速度方向与受力;感声光,强弱节奏与消长;明电磁、传导吸引和极速;识材料、五金橡塑纸木石;懂机械、连接传动精确度;看建筑、石屋木房混凝土。所有自然科学现象都可以在许多地方发现,所有自然现象都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不要让孩子记忆名词原理,而是观察现象,对比现象,发现差异,感知分类,并试图寻找规律。会写字以后,可以引导孩子写观察记录与推测(设想)。

1-2 走近科学。抛开书本,走出家门。望星空,宇宙天文开视界,神话传说富想象;游山水,地质水文增见闻,历史文化添情趣;博物馆,古往今来大智慧,人类创造精华传;科技馆,大千世界真奇妙,明天万事皆可变;博览会,科技前沿早知道,外面世界更精彩。自然科学无处不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居家生活、幼儿园、学校之外,眼到之处即是科学,手到之处便有技术。给孩子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会日常生活之外的世界。循证观察生活所得,印证自然现象差异,习惯科学对比分类,发现更新更好更强。

1-3 参与创造。科学的大脑依赖科学的身手。家里玩具随便拆,看上好玩商量买。分门别类放整齐,动手动脚找东西;三天两头新创意,隔三岔五出作品;功能特点任汝吹,美丑精简再讨论。可拆卸玩具包括广泛内容,只要孩子觉得可以用于自己制作新产品,不太重要的家庭物品都可以在家长同意后作为孩子的实验材料。其中所有权归孩子的童书,可不经家长同意随意处置,比如剪贴、折叠以及作为其他作品的表面装饰或包装材料。当然,告诉孩子什么是工具书,并且尽量不要毁坏。

1-4 完善现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孩子尽早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产品没有一件是最好的,让孩子学会挑任何东西的毛病并说出理由,如能说出大致可行/异想天开的改进方案,可以「重奖」(平时奖励加倍即可,孩子远没有大人贪婪)。家中尽可能早地用上/挂上/贴上/播放孩子的作品,同时家长要虚心接受孩子对自己的科普,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并适时调整科普内容和科普形式。一般孩子三岁以后就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是家长难易企及的。不是平起平坐,而是孩子越来越高。

1-5 主题科普。比如恐龙、交通工具、星座、蔷薇科花卉、长江、桥梁、牛奶等。一般按以下顺序介绍给孩子(亦为科普「道具」选择依据,不要看到什么买什么,不可等便宜了一起买):全景式概览(边界、分类、关系、演变),来龙去脉主线与主节点(时代、人物、标志物),个例分析辨别(功能、结构、组成、发展),周边关系与影响因素,对上下游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收集信息、甄别信息、整理信息。稍长,可学习制作主题海报、招贴、PPT等,并在客厅展示与演示。

1-6 哲学入门。(略)小学前开始启蒙即可。家长也可以将其归入社会科学,等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再解释不迟。

2 「科普」思维科学

2-1 数字识别。不同尺寸、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材料制成的数字识别。不同器物、不同印刷工艺制作方法做成的数字识别(穿插相关自然科学常识)。数字化感知与抽象理解(比如两根手指与两个大白兔,三种传热方式与一周七天),数字与数量感知(很大是多大,很长是多长,很多是多多等等),数字大小比较。初步二进制理解。等等。大数识别和简单数字运算三岁以后启蒙,十进制与二进制同步。

2-2 形状识别。由全等实物(玩具、卡片、自制)识别三角形、正方形、圆。第二阶段长方形、梯形、椭圆。第三阶段矩形与基本组合图形。通过相似实物识别几何形体及逆向识别。可以同步练习手绘几何图形,相似类比。观察家庭用品,进而大千世界,以形状归类并手绘组合图形。手工制作三维几何图形和相似近似形状实物。

2-3 数量识别。同步2-2,深化2-1。(略)

2-4 语言逻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她说完自己要说的话。在没有让孩子明白有些场合不能吱声之前,不要以任何方式打断孩子说话。在孩子说话前半年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语言规范的文字作品(半数以上儿童出版物文字不规范,请不要让牠们出现在孩子面前),中外文最好都有。在孩子能够准确表达一些日常需要之后,尽早让孩子复述那些中外读本,每天与家长交换诵读或复述内容(最好以对等方式进行,即孩子识字以前,大人的讲述也是复述而不是照着书读,读故事永远不是讲故事)。

稍长,积极参与同龄儿童活动(才艺展示除外),主动发言,注意倾听。家长注意多与积极向上朋友加强联络,给孩子创造结识异地、异国朋友的机会,尽早开始远程文字语言沟通。定期写观察日记,不鼓励写心情日记(心情问题以听说正面沟通为主,贯穿孩子基础教育期,亦语言逻辑训练常规)。

2-5 形式逻辑。结合1-4,在与他人更广泛沟通中,学会讲道理。初步掌握文字推理和数学推理。家长先补课(略)

2-6 数字运算。小学起即可,四则运算、几何学与代数初步。家长先补课(略)

3、「科普」社会科学(略)

3-1 经济学常识。学会花钱,而不是理财。

3-2 心理学常识。学会自助,而不是懂事。

3-3 教育学常识。学会学习,而不是早慧。

3-4 社会学常识。学会助人,而不是了解丛林法则。

3-5 法学常识。学会自律,而不是处事谨小慎微。

3-6 管理学常识。学会合作,而不是如何当小头目。

3-7 其他社会科学常识。小学起可矣。宁可远离故事,坚决杜绝鸡汤。

说明

  1. 自己全程参与孩子科普,不要假手于人。不要参加任何「科普训练班」「科普夏令营」。对幼儿园及小学老师推荐的科普读物,按下一条处理,没有例外。
  2. 科普童书完全由孩子取舍,不要听信任何宣传推介。三个理由:第一你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第二他们不了解你的孩子;第三,所有科普童书细节上都是错误百出。所以,孩子喜欢就好,而且可以想撕就撕(参见1-3小节)。
  3. 参观公共资源(科技馆、博物馆等)前注意做足功课,现场尽量少拍照,多看多记多笔记。回来和孩子一起回忆,补充笔记,并通过网络丰富相关内容。
  4. 野外见闻除尽可能五官并用、手感体感之外,多拍照并及时加入影像背后的实况信息,事后积极补充相关内容,并与孩子合作编写考察报告。
  5. 孩子各个时期的破坏性作品与建设性作品要尽量存档、拍照记录,重要「创作」过程要视频记录,重要实物长期保存。
  6. 家中尽早设立孩子专用「科学工作室」,配备五交化机电生工具、配件和耗材。家长尽量先学会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维修与保管。注意通风防火防触电。

家长或所谓教育工作者传达给孩子的每一个指令、信息、表情、动作都可能是科学的或者不科学,并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你的日常不科学言行,可以迅速瓦解孩子已经形成的科学修为。不过这样可能有利于孩子「情商」启蒙,将来做官和发财会比较顺利,所以,是否给孩子正经八百科普,请家长三思。


先写到这里,反正没什么人看。更新详见文章:





  

相关话题

  如果你每次教育孩子时,妻子马上跳出来数落你的不是,你该怎么办? 
  你遇到过哪些令你哭笑不得的童言稚语? 
  你会害怕孩子以后不孝顺吗? 
  不敢让孩子单独出门或离开视线是否过于谨慎? 
  如何看待星际荣耀首发双曲线一号成功入轨? 
  孩子因为名字老被小朋友起外号,回来哭的很伤心,要不要给孩子改名字? 
  我给孩子买玩具,亲妈总当孩子面说这是就垃圾,怎么办? 
  有哪些能让非专业者轻易辨别真正的理论物理和「新型『民间科学』理论物理」的方法? 
  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骂多了,现在在家挨骂就不吭声怎么办? 
  8岁儿童要选奥数、围棋还是编程? 

前一个讨论
大学物理好学吗?
下一个讨论
旧手机怎么处理?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