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中药使用了几千年,为啥没有耐药性?”这篇文章? 第1页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耐药性是由于病原体在生存压力下产生自然选择。大白话就是你一把药下去,99%的病原体完蛋了,剩下1%特别能扛。然后下一代病原体就都有抗药型状了,因为只有能扛的才得以繁殖,抗不了的都挂了,如此一代代筛选下来,病原体就耐药了。

所以知道了吧,产生耐药性的前提是这药有用,对病原体产生了生存压力。没用的药吃一万年也不会有耐药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二件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人从中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原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也是三四年之后,疟原虫也有了抗药性。而此时,再用青蒿煮水,效果依然很好。

青蒿煮水。。。。我已经笑不动了!!

这种玩意我要邀请有姿势的中医粉一起喷才有乐趣

现在我优越感爆棚~

卧槽,青篙酸都出来了!这实在是个逗逼!!笑死我了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问一下用中医的方法能够判断耐药性吗?

同样是普通葡萄球菌感染和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在脉象上有何不同?

你没有碰到好西医。

我隔壁小区王大爷吃了左氧沙星好了。

时节不对,你犯了忌讳。

参与治疗律,

经典古方,

靠这些玩意你能判断耐药性?


user avatar   dzhu-ai-rui-ke-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alpha boy 上次不敢回答马兜铃酸问题故意拉黑我就算了,还搁这帮传统医学宣传玩弄实验设计的论文?

请你们先背一下,青蒿素的物理特性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 ℃ , (C= 1.64 氯仿)。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重点——
“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传统医学哪种制备手段都容易导致有效成分分解导致失效


后面知道物理特性再做实验不就搁这糊弄人么?专门设计实验,来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反证自己有效,真的是恒河边上洗衣服——你们怎么做得出来?


就像知道了迷走神经位置之后,避开可能致命位置,主张针灸扎不死人
知道了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30%(1200—1500毫升)以上,会危及生命,然后做实验放低于30%,主张放血疗法不死人
这不就是故意糊弄人?


user avatar   bu-shuo-ji-yu-mi-ga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一篇微博来说说吧 @ 北京大土豆v

关注我时间久一点的同学都知道,我老婆是医生。有一个在她看来,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吃医院给你开的中成药,因为没用。

但我每次去医院看病,都不会阻止医生给我开中成药,因为作为医生家属我知道中成药的提成高,可以“补贴”医生的收入,大家眼里的医生都是知名三甲大医院的医生,但其实大部分医生的收入也就比普通人好点,但背后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的多的努力。

有时候我看医生给我开了一堆中成药,我只能安慰自己“这个医生可能房贷压力比较大”,依据我个人的经历,男医生更喜欢开一堆中成药,可能是经济压力更大吧。

但说实话,这么多中成药挤占了本来我们就不宽裕的医保资金,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大多中成药都是“副作用不明”,反正除了极个别中成药,其他的我是不敢吃,更不敢给孩子吃。

所以,除了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我觉得真的有必要降低一些中成药的比例,不要让救命钱变成了一些人中饱私囊的工具。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郝万山是不是真拿青蒿素举例子了,如果真是他说的,那郝万山就是在胡说八道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个行为是对屠奶奶艰苦的工作进行污蔑。是纯粹的王八派的中医理论行为。

上面有解释什么是王八派。

1、耐药性针对的是什么?

疾病有很多种,其中有很大一类是由于疟原虫、细菌、病毒等引发的。

在针对性使用药物的时候,这些微生物由于自身的变异等,会导致原来针对性的药物无效。尤其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比如当前大流行的新冠。即便打了疫苗,也不排除后续会感染。

中药为啥没有耐药性?

具体点,新冠病毒为什么对中药有耐药性?因为中药不管用。中药是治本,不治标的

它针对的是人,而不是病毒。(这个就不展开)

题主说道:再用青蒿煮水,效果依然很好

这纯属胡说八道。对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完全没有概念。

现在一直宣传屠奶奶,宣传有两个点。

第一个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

这一段给屠奶奶的启示是: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用青蒿煮水效果依然很好,能说出这话的人得有多反智。这得有多恨屠奶奶呀。

如果有效,屠奶奶还需要改用乙醇、后来还改用乙醚、丙酮等吗?还真以为屠奶奶不会熬汤?

第二个是、屠奶奶以身试药。

屠奶奶是往自己身上注射青蒿素。为什么是注射,而不是喝?

这是科学的严谨性决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青蒿素里面的过氧键会对血液中的血红细胞中的铁离子作用,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另外一个是,青蒿素的药效不是那么强。注意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这些概念。

2、如何解决耐药性的问题

考察青蒿素与肺结核的用药就知道。

先说前提,耐药性,首先你这个药得有很明确的效果。

比如肺结核,中药中说人血馒头非常有效,但是这显然是鬼扯。

在目前使用的抗结核用药中,就是几种要不同的搭配,且用量不停的变,直到把结核杆菌全部杀死。

回到青蒿素的发现历史来。

其实就是采用跟原来特效药完全不同官能团的新药。

疟疾就是这种情况。

3、中药为什么不产生耐药性

因为对细菌、病毒不管用,不能杀死。没有效果的东西你谈何耐药性?


user avatar   qi-chuan-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点个人经历,我老外公在当地是有名的中医,饥荒年代也靠一手本事拉扯着一群人活下来了。

他给亲属开药,开七个方子,一天一个,人家自己也觉得一个方子按疗程吃是很奇怪的问题。

关于中医的耐药性是显然存在的。

举个例子,牛黄解毒片。

这玩意被很多人拿来治疗便秘,因为它有泻下的作用。

牛黄解毒片你起初吃,两片就够你拉了,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你需要吃更多的牛黄解毒片才可以拉出来。

明白吗?

然后,现在很多论文是存在局限性的,这也是几乎公认的,假设这类文章的评价体系在千年前就存在的话,牛顿被推翻也可以套用在类似的情景下。


user avatar   zhang-shan-xin-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舆论战啊!太可怕了!建议俄罗斯封锁国内网络,以后乌克兰要发照片过来,得先向俄方备案,把伤口打码,血液调成绿色。

——话说原来俄罗斯民众随随便便就能接收到境外信息的吗?那怎么行!只能说快快封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


user avatar   yao-ling-ling-yao-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医云:胆主决断。能听一个连胆都没有了的人下决断?!


user avatar   mo-wu-de-xie-tong-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传统医学在新冠肺炎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中药可靠吗? 
  如果华佗的《青囊书》没有失传,中医外科真的达到或者超越西医外科的高度吗? 
  「分子有手性是因为分子内有手性碳」,这种说法正确吗?你怎么看分子的手性和手性分子的关系? 
  能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解析中药? 
  中医病因病机包括了那些内容? 
  抗氧化剂真的可以对抗自由基吗? 
  丁香医生反对中医有什么道理吗? 
  如何自学中医? 
  水知道答案是伪科学但是确实积极地影响了很多人,这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传王中林院士圈定质疑者并称戴希教授为「首恶」,这种行为对当前的学术同行评议有什么影响或警示?
下一个讨论
河南生殖医院评论「英国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限制措施」,称「大英帝国始终走在前列」,如何看待这一言论?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