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对于国内研究生来说想要申请美国的博士需要的材料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除了你提到的在校成绩单、本科学历证书、国内考研的成绩单等等,一般申请博士还需要你的语言成绩(TOEFL和GRE),科研经历,套磁邮件,学校要求的文书材料(personal statement ),CV or resume 和推荐信等等)。当然每个学校的博士申请要求与流程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学校的要求再做安排。
作为一名申请过美国材料与科学专业博士的过来人,我也有一些申请的心得与体悟想要分享。
今天我就以自己的申请经历为你介绍一下我申请博士的主要流程,希望能够对你和感兴趣的同学给予到一些参考与帮助。
首先,在分享之初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申请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本科期间我的GPA分数是3.75;
我的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硕士期间我的GPA分数是3.81;
在语言成绩方面,我的托福成绩为98分;GRE分数为156+168+3;
在申请季的最后,我收到了如下的offer:
Rice University的全奖PhD
Brown University的全奖PhD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全奖PhD
Texas A&M university的全奖PhD
最终在多方面的权衡之下,我选择了Rice University的全奖PhD。
其实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正式有了想要出国的想法还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暑假期间。
想申请国外博士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就是想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体验一下不一样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那么在有了这样的打算之后,我首先大致浏览了一些博士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想要申请国外博士最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是:英语成绩和科研经历。
一般来说,语言成绩方面学校最常看的两项成绩是托福与GRE,我们可以事先在学校的官网上找到相关的具体要求。
为什么说英语成绩越早准备越好呢?
一方面,备考语言性考试需要足够的时间,做好刷分的准备。很多同学会盲目自信觉得临近考一次就可以顺利完成,但其实现实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多给自己一些余地,充分准备总是会收获不太糟糕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到事先选考位的事情。万一时间来不及且还因为考位紧张无法考试的话,那么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这里还要建议大家:因为申请期间的每一段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自制力与规划能力没有太高把握的话,建议大家可以寻求一些专业老师的帮助与安排,让一切变得有计划可循。
毕竟是申请博士阶段,和申请研究生不同,此时对方的学校会更加看重申请者的科研成果与经历,来检验申请者是否具备足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我常听到很多本科生申请时会因为自己科研成果不足而犯愁,但是科研这件事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我们可以提早进行准备,多多和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一起请教,从小事开始做起,先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技能操作,再争取和学长学姐一起做实验,努力争取一起发文章的机会。
我当时为了积累自己的科研成功,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白天时我会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晚上时我努力复习备考英语。就在这样的不断坚持下,我在研二结束的时候科研方面终于收获了一点小成果,可以整理发表成一篇小文章。
这里还有一件小插曲想要分享给大家:我在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科研文章刚刚完成了初稿。因为没有办法投出去,所以基本上等同于没有任何科研成果。
究竟该如何弥补这个暂时的空缺呢?在苦恼了很久之后,我找到了经验丰富的本专业的师兄师姐和导师。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收获了一份既能突出我科研独特想法与创意,又证明了我在科研方面的敏锐性与前沿性的PS材料。不要小看这样一份个人陈述,不论是申请研究生还是申请博士,个人特质鲜明的一份文书完全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的一点点小经验是:我们在自己的个人陈述中不要仅仅拘泥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要善于归纳总结,自己的这些经历可以凸显自己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这样也可以给审核官留下一个不俗的印象。
做好了以上两方面的前期积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集中筛选出自己心仪申请学校的名单。
如果想要申请美国高校的话,同学们可以同时来申请多个项目,也可以收到多个offer,最终在这些offer中挑选自己心仪的项目即可。
在选校方面我也有一些建议给到大家,具体总结如下:
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认知,认真安排好申请梯度
申请的学校数量也是一件需要认真权衡考量的事情。如果申请的学校太少,可能会不那么把握;如果申请的学校太多,又会出现没有时间和精力挨个去准备的情况。
一般来说,大家可以准备十所或者以上的学校作为自己的申请目标。但是这十多所学校一定是有层次区分的,不能都是同一个水平层次的学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衡量与认知(包括均分成绩,科研水平,语言成绩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水平划分出三类学校,即:保底学校,目标学校和冲刺学校。
保底学校:申请中兜底的保障,避免自己在此次申请季中毫无收获,我们可以挑选2-3所;
目标学校:最符合自己水平与定位的学校,拿到offer几率很高,我们可以挑选5-6所;
冲刺学校:自己最心仪想冲刺试一试的,我们也可以挑选2-3所。
这里还要建议大家如果觉得对自己的水平认知不够准确,可以适当向留学申请机构专业人士进行求助。在筛选学校的初期,可以划定一个更大的范围(比如,保底学校选择10所;目标学校选择20所;冲刺学校选择10所)。之后我们可以参考留学导师或者有经验的额前辈,根据我们自身的特质和水平进行更准确地把握,逐步缩小申请的范围。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这期间多去请教一下目标学校就读的学长学姐,多收集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进行后续判断。
以我自己申请的经历来看,在申请季我一共申请了十所学校:
保底学校:Texas A&M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CSM)
目标学校:Rice, Brown, Penn State University(PSU) ,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
Purdue ,UT-Austin
冲刺学校:Berkeley ,Duke
做好套磁的准备,及时更新信息
在申请时我们不仅要做到主次分明,还需要多多去尝试利用邮件套磁。
千万不要小看套磁这一步,毕竟这是你和导师直接沟通的一种渠道。很多导师也会从这一来一往的邮件交流过程中对你的创新能力或是研究能力等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如果你给他留下的印象足够深刻,那么未来申请录取的几率说不定也会增加。
我们可以从自己筛选出的这十几所学校开始着手,联系导师并且积极询问他们明年的招生意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很多院系里面做一个方向的导师并不多,也就一两个左右。所以如果你得到了未有明确招生计划这种回答的话,就无需再来考虑这所学校了,抓紧时间与精力把自己投入到新的申请之中。如果在套磁过程中,你感受到一位导师与你沟通的热情或是对你产生的浓厚兴趣的话,那么可以好好标记出来,未来作为一所申请的重点也是非常好的。
对于套磁邮件的撰写方式格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在此就不多赘述了。大家可以积极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多去阅读优秀的撰写模板,也要努力思考总结出自己的个人特色,让导师在阅读时不至于感到枯燥与平淡。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靠谱的留学机构,这样也是提高申请效率,避免多走弯路的一个好办法。
介绍完选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之后,接下来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在文书准备方面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当我们大致确定自己的选校范围之后,其实就可以把一些文书材料准备起来了。
文书材料对于一段申请的重要性不需要我过多去强调。大家要知道,我们的标化成绩与语言成绩一般只能够帮助我们过完申请的初步筛选,而接下来我们的文书材料才是审核官衡量我们的主要依据。而文书并不是你写得越多越好,这十分考验我们能否在有限的篇幅内刻画出一个立体的自己的能力。
正如我在回答开头时所介绍的那样,一般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几种:
personal statement (PS)/CV or resume /推荐信/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study or research plan等等。
首先,在撰写personal statement (PS)材料时,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的表达。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形成一套可以自圆其说比较通顺的逻辑,还要注意自己的举例能合乎到每一段自己想要表达的论点。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阐述:自己在科研中遇见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如何对待这些难题/从这些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收获了什么经验与心得/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未来科研有什么影响等方面来突出自己比较出色且丰富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也可以通过记录自己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扮演过哪些社会组织角色/自身除了学习之外的兴趣点这几个方面来突出自己是一个课余生活比较丰富的人;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面来突出自己比较独特的个人特质。只要逻辑上能够自洽,语言用句文笔比较扎实,我们就能收获一份比较优质的个人陈述。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不是很自信,那么我仍旧建议大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与建议。在申请中,提高效率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其次,撰写个人简历或者resume要比个人陈述稍微简单一些。不过也要注意这几者之间的差别,既要避免文书的不一致性,又要注意不要所有的文书都用了一样的套路。我们可以在撰写简历时着重突出自己的特点与个人竞争力,书写时要采用标准的英文格式。
最后,我认为文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材料就是推荐信了。不要小瞧推荐信的作用,一些国外项目的导师会格外看重推荐信的含金量。如果你能拿到行业内大牛的推荐信,那么你申请成功的几率也会相对应地提升。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推荐信一定要拼命找行业大牛来撰写。如果一些导师与前辈对你有足够细致的了解,那么其实他们才是撰写推荐信的不二人选。
我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准备推荐信:
一般来说,很多学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三封左右的推荐信。我建议其中两份推荐信可以来自对自己比较了解的导师,一份推荐信可以来自于行业内的大牛。这样的安排会显得比较全面,也会让你的形象更加地立体。这里还需要提醒大家在跟进撰写推荐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礼貌的问题,也要随时确定导师的时间安排/提交的期限等,为老师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完成这一些列的文书准备之后,我们也基本到了申请的尾声——提交申请,等待面试的过程。
毕竟大家申请的学校数量还是很多的,那么有关不同学校的不同信息大家最好要做好归纳整理。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实用的小tip: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浏览申请项目的各项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绘制在一个完整的表格中。信息点包括且不仅限于:申请的许欸下名称,项目名称,导师信息,申请的截止时间,文书方面的要求,文书递交的时间,学校的其他备注信息,以及你个人id和密码等等。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的把握会让你收获一定程度的心安,按照时间线去一项项完成申请步骤,避免出现因为遗漏信息点而与梦校失之交臂的情况。
这里还需要着重提醒大家,一定要看好每个项目申请的截止日期。一般来说,理工科项目的截止时间一般会在美国当地时间的12月15日。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学校可能会要求在申请截至日期之前递送好自己的TOEFL和GRE成绩,很多学校也有可能并不严格要求递送时间。我们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好好地规划。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张可以用美元进行结算的信用卡,这个卡可以用来提交我们未来学校的申请费用
把握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照官网上的要求一步步完成申请的提交。如果在申请中遇见什么疑问可以用邮件的形式联系系里小秘。如果你对申请的整个流程不是特别熟悉或者并不十分把握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以积极联系一些靠谱的中介机构。
在提交完各项材料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每天可以定时检查一下自己的邮箱情况,包括自己的邮件垃圾箱,避免邮件被屏蔽的情况。等待的过程一定是充满焦虑的,但是我建议大家可以转换一下心态,把准备用在平时,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面试offer也不会觉得很措手不及。
依旧拿我自己的情况来举例,我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拿到了Texas A&M 的全奖offer,就在我以为可以安稳过一个好年的时候,我又收到了来自Rice大学导师的预约面试。虽然觉得有些突然,但我还是积极投入到了面试的准备中。我顺势拿了自己近期组会报告的实验总结,修改成英文版本之后我又练习了用英语阐述,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这种面试邀约其实在博士项目申请中是比较常见的,大家只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即可。
我们要清楚的是,能拿到面试邀约就是代表对方对我们水平的一种认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份机会,尽心地去准备接下来的面试。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一切努力都有了收获。在面试过后不久,我顺利地拿到了Rice的offer,并且也陆续收到了Brown 和RPI 的全奖offer。虽然并没有收获自己冲刺学校的offer有些,但我对这个结果也是很满意的。
在这几个offer中,我也犹豫了一段时间。所以,在这篇回答的最后,我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些在筛选offer时考量的几个方面,大家也可以同样采取表格整理的方法,直观地感受一下几个offer的不同点。
我认为选择offer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名声与排名;专业的排名;未来就业的情况;学校的地理位置;转专业的难易程度;项目导师的情况;学术组的研讨氛围等等。
对于博士项目来说,一个好的导师与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是很重要的。我们既可以去官网收集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些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做好提前的准备。
我最后在Rice和Brown之间权衡了很久,最后考虑到自己更加心仪Rice的专业排名/研究方向以及导师方面,最终选择接受了Rice的offer。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路申请美国博士的过程。这一路上虽然经历坎坷,却也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真心地希望每个怀揣着梦想的人都能鼓足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衷心地祝愿大家都能在申请季收获自己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