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雍正和允禵是一母所生,为何关系不好?雍正反而和胤祥关系好? 第1页

  

user avatar   hasur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允禵他情商低啊

雍正出生的时候,德妃还没什么身份,按例估计没怎么见过大儿子;后来一步步到了德妃的位置,生了允禵,又是小儿子,身份到位了可以天天见小儿子,估计允禵在亲妈面前比较得宠吧,逐渐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

再说作为亲兄弟,允禵他之前还不是跟老八结党?康熙朝老四在诸皇子中基本中立,没见十四跟他四哥有多亲热,倒是蹦跶蹦跶跟老八关系很好。直到雍正都继位了,十四颠颠跑回来跟新帝耍横甩脸子。

@洗桐女史

多年前爆料,允禵从西宁回京城之后是这么讲话的:

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叩头耶?我回京不过一觐梓宫,得见太后,我之事即毕矣。

然后允禵装模作样询问礼部,到京之后觐见雍正如何行礼仪注——这是几个意思?分明就是打新帝的脸。拜谒康熙灵柩,见雍正又「远跪不前,毫无哀戚亲近之意」,当众给皇帝难看,皇帝迁就他「向前就之,仍不为动」。拉锡把允禵拉到雍正跟前,允禵不但不知道收敛,反而詈骂拉锡,在皇帝面前咆哮:

我本恭敬尽礼,拉锡将我拉拽,我是皇上亲弟,拉锡乃掳获下贱,若我有不是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以上内容引自稽古右文桐桐的帖子)

——你说是他是不是脑子有病?这简直就是个蛇精病。拉锡倒了八辈子霉给这货打圆场。

之后倒是允禩出来一句话,允禵扑通跪下了——这让谁看了心里能舒服?亲哥哥皇帝的话不管用,感情你在你皇考面前尊重新帝还是看在老八的面子上?顺手还给老八拉了一把仇恨。(老八:「我没落着好都是因为你……」)

再说这两位的亲妈——德妃,也是个脑子不灵光的,大儿子继位了不说拉拢拉拢俩儿子关系吧,成天给大儿子使绊子……雍正倒是想跟亲兄弟兄友弟恭,问题是你也是那块料啊?真是倒了八辈子霉遇上俩猪队友。德妃没读过郑伯克段于鄢吗?十四没落到共叔段的下场算他走运(可能是德妃死得早,不然指不定这俩兄弟怎么收场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妈啊,还是得有学问。


至于雍正和十三弟——那是真爱啊!!!

再说十三弟长得帅(并不是)……


咳,我先下去淡定一下。借着这个机会,我顺便好好八卦一下四哥与十三弟之间的真情!55555……


四哥与十三弟的情谊,要从小时候说起。胤祥小的时候,雍正受命教这娃数学,所以「日事讨论」——看着聪明伶俐[划线]而且长得帅[/划线]的弟弟被自己一手教大,你说四哥的心是不是都化了呢?(大雾)

十三小时候能文能武,[划线]才貌双全[/划线],一废太子之前深得康熙宠爱,基本每回出去玩都必把胤祥带在身边。因此轮到雍正塞外扈从之时,兄弟俩就「形影相依」~这段儿时经历,在怡亲王薨逝三年后写的《和硕怡贤亲王祭文》中如是描述: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情真意切,看得我都要哭鸟。

康熙朝起居注更是记载了某年年初时,「四贝勒与十三阿哥」俩人躲在行宫里一起写对联,康熙又在诸位大臣面前秀儿子:

……又问尔等平日所知,有善书者否?宋大业奏曰:「纵有善书者,小字或有可观;能书大字者实少。况圣学高深,何足以当御览。」随令内监领至行宫左厢,观四贝勒与十三阿哥写字。皇子谦让良久,诸臣再三恳求,乃各书一联,诸臣还立谛视,运笔遒劲,书法精严,无不惊叹懽躍……

年初就凑一起秀恩爱(并不是)……

雍正即位后,立刻封十三怡亲王,雍正元年即密谕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雍正元年,皇帝谕后世子孙嗣位子孙永远遵守:怡亲王允祥在皇考之世于朕笃尽弟谊,多资赞助,自朕御极以来,最为宣力输诚,深裨政治。允祥心地忠诚,人甚体面,于大节理义毫无怠惰。所有王爵户丁家产财务,皆朕加恩赐锡,除赏给怡亲王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大清亿万年,我继体子孙,将朕此恩永毋更动,其仰体祖父之心务须世代推恩眷顾,诚恐万世子孙不知允祥宣勤于朕之善淹没之,特降谕兹手敕,俾亿万世子孙敬谨遵行。

上文说道十三少时文武双全,极具才干,在雍正朝,怡亲王也是极为重要的能臣,为稳定吏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雍正初年的户部亏空,所以雍正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信任的十三弟处理。雍正朝扭转财政亏空,怡亲王功不可没。对外,怡亲王是雍正皇帝的代言人,和兄弟大臣以及传教士之间君臣关系的润滑剂。

关键的是!怡亲王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从不居功自傲恃宠而骄,分寸把握的极好。雍正三年,雍正跟他宠爱的十三弟说,要给他十三弟的儿子当中再加封一个郡王,怡亲王坚决把他给拒了——到了怡亲王薨逝之时,雍正悲痛欲绝,在谕旨中再次提起这件事情,表示「我最最亲爱的弟弟,你活着的时候不肯接受这般封赏,哥哥我也拗不过你;现在你去了,就算有违你意愿,我也要加封你另外一个儿子」(对天发誓我没有夸张,一会给乃们看上谕原文)。

怡亲王这般恭谦,于是雍正越发觉得对不住他,整天变着法想着怎么赏赐他爱弟。有一年居然以「天气寒冷」为由,赏赐怡亲王下人

雍正四年十二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时值严寒,怡亲王公忠为国,躬冒风雪,不惮辛苦,其随从人员虽理应随王行走,但因公效力,值此半月严寒之时,伊等必皆劳顿。凡王属下人员,不论在家在外,官员等各赏银二十两,护军、披甲、执事太监等各赏银食粮

——我滴个乖乖,这意思就是说:既然赏你加封你你都不要,我赏你手下你总不能替他们拒绝吧?!还「不论在家在外」……还有「时值严寒」这个理由也太烂了吧?!模范哥哥啊,我怎么没有这种哥哥啊55555!羡慕得眼睛都绿了。啊,雍正七年还给怡亲王仪仗翻了一倍……


怡亲王在雍正朝这八年里,尽职尽忠,鞠躬尽瘁,44岁就英年早逝了。所以,雍正八年五月,怡亲王薨逝,雍正悲恸之情大家可以想象。简直恨不得跟着他弟弟去了……

其「谕示怡亲王之子幹珠耳袭封王位(满汉合璧)」这种官方上谕里,对怡亲王的称呼一口一个「mini deo (吾弟)」,这是极不合规矩的。以前我曾直译过这篇上谕的满文部分,阅读满文部分,更能体会到雍正对十三弟的真情。现我就把我对上谕的满文部分的直译发上来,戳

有关雍正和怡亲王的那些8卦的某历史依据

可阅读博客全文:

上谕

上谕 我的弟弟怡贤亲王非常忠诚、一心襄助的侍奉我,裨益于祖先社稷、国家、民生、吏治,显现了极大的功业,自古可以与之比肩者少有。像他一般与我亲近有爱,一片至诚、真心实意, 均出自天性。(对其)称赞夸奖(实在)不是能用语言来表述的。我虽几次在例外加以恩泽,终究也决然不能传达我尊崇其德,回报其功,醒也好梦也好的追思之意。我弟弟的儿子甘珠尔世袭怡亲王之位,世袭罔替,永世相传。以往我为怡贤亲王所增之仪仗、侍卫、俸禄、牛录类事宜,一切照旧。再者雍正三年春时,我曾以怡贤亲王总理事务时恪恭尽忠,不分昼夜的竭诚效力之考量,在王的诸子中再封一位郡王,以示奖赏而下旨。王彼时再三上奏推辞,言语一片赤诚,我不得已就范。王谦逊推让实乃美意。现在我的弟弟已经去了,我追思(其)崇高的品行,想来心中辗转反侧,王之善必须加以恩泽才对!我的(这个)想法实在无法停止,虽然有违我弟弟的本意,我也实在顾不得多想了。封弘皎为郡王,世袭罔替。承袭亲王郡王人等应行典礼,著该部察例后上奏。特谕。

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几点:

  1. 上谕中对甘珠尔(弘晓)的称呼是「mini deo i jui (我弟弟的儿子)」……
  2. 上谕中提到怡亲王仙逝,满语里说的是「te mini deo bederehe」,bederehe本意乃回家归乡之意,用于表达死亡的时候乃敬语,请体会心情……

至于文中那么多「mini deo (吾弟)」这个称呼就不提了。

之前说好了的上原文(点击看大图):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雍正在不同场合和上谕中肆无忌惮的对大臣们表达他的伤心,比如:

给查郎阿等朱批:

朕之苦衷何待言谕。屡次谕廷臣之旨,甚析,想汝等亦皆得知矣。汝二人皆吾贤弟训诲玉成、保荐提拔之人,汝二人此生若不勉力作一完全之人以报朕弟,若少负朕擢用之恩,何颜对朕弟仙灵于天上?时时扪心自问,少有欺诈不实、存私不公、贪婪不法、趋利避害之念起,即当存“莫负怡亲王”五字,则胜汝等目下之悲思,而吾弟亦必含笑于逍遥也。垂泪书谕,为朕不必系念,朕非不知轻重,不体吾弟仙灵之主也。朕四月间着实违和,今已全安矣。勉之,勉之。

给山西巡抚石麟:

汝乃朕弟举用之人,汝此生若少负朕仙逝贤弟,丢朕用人颜面,不但朕加倍处分,想天理亦未必容汝也。竭力勉之,一生誌之。

给鄂尔泰:

今不料怡亲王贤弟仙逝,朕从前意望凡朕生前身后朝廷内外大纲节目得王一人,朕实心神俱为之安悦,毫无疑顾。今不幸朕弟舍我先逝,朕之悲悼思痛且不必言,朕向日之所望一旦失矣,实如失倚护,方寸乱矣,心忐忑矣。然断不可轻宗社、负皇考,轻重倒置,为无益之伤心身也。但倘心力之所不能,无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为预备,不然则朕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朕若精神心力能常如此,内外大臣朕一人调停训导皆可为国家贤助。若求独立不倚,心如金石者,朕八年来观内外诸王大臣官员中,惟怡亲王与卿也。今王遐举矣,卿观朕此旨,而不时加珍重,则负朕处无可言喻也……今如朕弟,实为天神矣。昭然可据显应,奇特处不胜枚举。况朝野追慕之情从来史策未闻,竭朕心思答朕恩弟八载来忠爱之赤衷血诚。一切送朕弟之后事,亦似从古王臣身后遭逢为第一人也。见天理人事悲忆痛念中,又生一番代朕弟庆幸之意也。借此尚稍慰朕万不能遏徂之苦中矣。卿可为朕宽怀,朕非不明大义,不识轻重主也。况朕弟生前爱朕之诚,便此仙举,亦代朕而逝。况朕恙之愈,有不便谕卿处。朕一者不忍负皇考,再者勉慰朕弟之仙灵,万不肯为无益伤理之举也。

还有N多不一一列举了。

哦,对了,朝鲜人还记载:

皇帝于十三王之丧,哀恸非常。吊其丧,哀哭者增官,哭不哀者,罚之云

——哭的不伤心也要罚……TAT……


在十三弟生前,四哥多加恩宠;其身后,四哥也安排的妥妥当当——不仅仅是物质和恩荣,雍正还担心下面的人嘴碎,有损十三弟威名,特意发了一道谕旨把所有的事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将来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这可真是,为十三弟操碎了心。

更有甚者,雍正在上谕中还把十三弟类比「周公」……这可真是伤心的糊涂了:

乙亥,谕大学士九卿等:兹因怡亲王之事,朕心悲戚,尔等请朕节哀,再三陈恳。朕每事保惜精神,不肯为勉强之举,时时以此训喻臣工,岂至今日而遂忘之。但怡亲王之痛出于朕之至情,实有不能自已之处。但以王之事朕一片忠赤之心,至诚至敬。不但自古以来无此贤王,即史册所载名臣良佐,辉煌简编者,亦未能如王之毫发无遗憾者。王之年齿小朕八岁,不但赖王襄赞朕躬,且望王辅弼于将来。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业,使我国家受无疆之福。此实朕之本怀。岂料王竟长逝耶!尔诸臣试思之,君臣之间求如王之与朕同心同德,无欺无隐者,岂可再得,何能遣朕心之悲也?王显名厚德为宇宙之全人,垂休光于竹帛,固不以寿算之修短计,而国家失此股肱心膂之贤王,在朕躬则甚苦矣。因廷臣等奏恳,略将朕意宣谕知之。

后来到了混账儿子乾隆修世宗实录,果然就把上谕中某些不得体的话删掉了……(混账儿子眼巴巴的他阿玛:王叔当周公那我是啥?简直是抢镜头!摔!)

在后来,不肖儿子乾隆果然使了一系列手段,打压了怡亲王在史书上的地位,其中包括《钦定八旗通志》里删掉了怡贤亲王列传——你阿玛的灵魂不会放过你的哼。


写到这里就准备忧伤的收尾了。总而言之,十三是一个有着文韬武略、至诚至忠之人,其「精思独运,巨力能肩。鞠躬尽瘁,于兹八年。八年星霜,九重宵旰!班集晨墀,牍陈夕案。一字无欺,片言善断。不惮辛勤,良劳翊赞」——反观胤禵,又如何能与之相比?

再说,十三真的……挺帅的……

「喂,对面那个画师你快点!伐开心!」


反观允禵:


……

……

……

认了吧十四,起码你活得长。。。(摔!)


PS:

特此感谢 @洗桐女史以及悠悠整理的史料。本文多有引用。




  

相关话题

  洪秀全打下南京后有没有祭拜明孝陵? 
  康熙、乾隆、雍正,哪个皇帝更牛逼? 
  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士绅阶级的支持吗?满清相比明和农民起义军对士绅阶级更有吸引力吗? 
  看到清代的老照片,为什么上面的名妓和嫔妃都那么丑? 
  为什么大家不承认多尔衮,阿济格,多铎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 
  清朝为何对付太平军用了如此长的时间,政府军居然不堪大用,只能靠曾国藩的湘军?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给清朝洗地? 
  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比立太子更优越吗?如果中国古代一直实行这种制度,历史会有什么不同? 
  如何评价穿越小说《草清》? 
  雍正上台后把「八阿哥、九阿哥」改名为「阿其那、塞斯黑」,这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AC米兰 4-1 战胜桑普多利亚的意甲比赛?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梦之安魂曲》?





© 2024-11-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