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慈禧真的向十一国宣战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

实际上这次仗打得相当之混乱,双方都没有宣战——也就是说,不光带清没有向列强宣战,列强也没有向带清宣战。

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十一国宣战诏书”根本就是扯淡,我把经常被人提起的“宣战诏书”原文贴上来大伙自己看: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內閣奉上諭
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閒,俯准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淩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民人,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凶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欲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衞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杜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喝,意在肆其披猖,震動畿輔。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恃兵堅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祇感格,人人忠憤,曠代所無。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衞社稷。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冑,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凶燄,張我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尚義捐貲,助益餉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奬勵忠勛;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决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欽此。

十一国在哪呢?

没有啊!

这份诏书的特点在于它根本没有明确的指向对象,只说要打,根本没说要跟谁打。甚至说这份诏书是写给谁看的都没说明白……举个例子,甲午宣战诏书的最后,有“特布告天下”字样,而这份诏书没有。

那你是写给谁看、要向谁宣战呢?

最关键的是这份诏书,在当时根本就没发给各地督抚。

五月二十五日当天内廷一共有十一道旨意,后来在军机处随手档里能找到七道。这七道旨意里两份是“印封六百里”,其他五份——包括这个所谓的“宣战诏书”都直接“交内阁带下”了。而当时交内阁带下,实际上是发不到各地督抚手里的

为什么呢……

因为京城在闹义和团啊!义和团的口号是什么来的?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电线杆子被拔了,所以北京跟外界的电报交流……

所以当时北京想往外发消息,要么是先六百里加急送出去,到有电报的地方转发出去给各地,这个叫“印封六百里加紧,递直藩转电”;要么干脆就是六百里加急回归传统,直接用驿站给各地督抚送过去。而被送出去的、跟宣战有关的旨意,实际上是这份:

现在中外已开战衅,直隶、天津地方义和团会,会同官军助战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有, 各督如能招集成团,藉御外侮,必能得力。如何办法,迅速复奏。沿海、沿江各省尤宜急办

大家都听说过李鸿章怒斥慈禧:“此乱诏也,粤不奉命”的段子吧?(对,这个段子也是假的,但是有原型,这个咱们以后讲)这里的“乱诏”,实际上指的是这份旨意。

那既然这份所谓的宣战旨意没有电发各地督抚,后来又是怎么被人知道的呢?

很简单,电报线路它可以续啊!

最高权力机构向外发电的渠道有很多,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用什么渠道,而在于什么渠道可用、稳定又安全。所以盛宣怀为这事操碎了心,最后勉强确定了“用马递发到保定电局收发”的电报收发路线。然后五月三十日,“宣战各明旨”刘坤一他们收到了。

刘坤一他们当时就懵逼了。

组织东南互保,说起来必须是死罪一条,这是他们懵逼的原因之一;但更关键的是,五月三十日跟那份“宣战诏书”发布的时间前后差了五天,这五天里朝廷的决策变了。

五月二十九日、三十日,朝廷的新旨意说要保护使馆、相机审势、保守疆土了。

那这……到底特么打不打啊?

大伙这边商量着,那边朝廷自己也发现不对了——我靠,积压电报太多,把那道要命的诏书发出去了!赶紧追加电报!告诉他们务必不要外传!

于是各地督抚这下彻底混乱了:一会说要打,一会说要自保,一会要灭了洋人,一会又要保护使馆,到底中央这什么意思啊?

昨今接二十八、九日电旨,午间又据电局禀称 ‘奉钧谕两旨万勿外扬’。实深诧异,究竟京畿近事如何?[1]

当然,你们有疑惑很正常,就连当时掌管中国电报业,可以说是消息最为灵通的盛宣怀也抱怨过这事:

各督抚叠奉明旨寄谕,宗旨两岐,无所适从,如五月三十日谕述万不得已之苦衷,六月初三日寄谕出使各国大臣,初七日寄三国国书,核与初七明旨,将“和”之一字先行扫除于胸中,初八日明旨招集天津水会与拳民联为一气,以挫敌锋,显分两意。[2]

旨意的前后矛盾实际上凸显了清廷内部的意见分歧,不过这个暂且不表。关键是这些前后不一致的旨意给了各地督抚断章取义的空间,所以最后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信:“联络一气、以保疆土”的旨意内容。这就是“凡是朝廷的旨意,都是正确的;凡是朝廷旨意前后矛盾的,以有利于我等的为准”。

不过这就扯远了,还是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慈禧向十一国宣战了么?

没有,清廷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立场始终摇摆,虽然一度做出过开战的决定,但并没有进行过正式的“宣战”(如果有杠精想杠这个问题,那么几十年后日本侵华,中日之间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也是没有宣战的,所以宣战不代表不能进入战争状态;进入战争状态也不代表自动宣战)。广为流传的《万国宣战诏书》实际上并不能被视为是一份正式的宣战文件,而更像是一份对内的动员令。

至于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慈禧其实是干过这事的,我觉得吧,可能是《走向共和》的锅……

参考

  1. ^ [1]赵德馨. 张之洞全集[M]. 武汉出版社, 2008.
  2. ^ [1]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十三辑[M]. 文海出版社, 1974.



  

相关话题

  溥仪在自传和官方认定中都是汉奸,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洗白溥仪? 
  真的是朱元璋恢复中华吗? 
  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创作时即 1965 年的一分钱的购买力是怎样的? 
  据说咸丰皇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不是很怕割地赔款,反倒是最怕洋人给自己面呈国书,是真的吗? 
  清朝相对明朝的倒退有多少? 
  同是统治者腐朽,为什么万历朝鲜战争能打赢而甲午战争打不赢? 
  清政府为何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有几分可信? 
  朱元璋或者朱棣魂穿崇祯皇帝能否扶大厦之将倾,再给明朝续命,甚至进入大航海时代角逐全球? 
  为何「地动仪」会从教科书中删除?该做法是否合适?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点错技能树」的例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科普」博主为日军 731 部队蒸干活人罪行的「辟谣」内容?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