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满族在那个城市最多?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全国满族人口共有1038万,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中辽宁有540万、河北210万、吉林110万、黑龙江75万、北京和内蒙古也有一部分。满族最为集中的是辽宁和河北:尤其是辽宁省的锦州、葫芦岛、丹东、抚顺、本溪、沈阳、铁岭、岫岩以及河北省的承德、青龙。此外哈尔滨、北京、吉林、四平也比较集中。本来想找个东三省+河北能清晰看到地级市的地图,无奈没有找到。这个是2010年各市人口图,字有点小,大家凑合着看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鼓励恢复民族身份、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并出台大量优惠政策的背景下,辽宁+承德地方政府曾经几年内就将400万人由汉族改为了满族。我们假设满族和汉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不多,那么对比1982年和2000年的辽宁+承德15城的满族人口比例的变化,就可以看到80年代以后这些地区满族人口的非自然增长:

从这个表格中还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按照1982年满族比例排序和1982~2000年满族比例增长率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四个区间:

A区:朝阳、营口、盘锦。 1982年满族比例小于1%、1982~2000年非自然增长率较高,平均值为350%;

B区:阜新、辽阳、大连、沈阳。 1982年满族比例2%~4%、1982~2000年非自然增长率都不足100%,平均值为56%;

C区:本溪、承德、铁岭、锦州。 1982年满族比例5%~8%、1982~2000年非自然增长率较高,平均值为335%;

D区:鞍山(岫岩)、葫芦岛、抚顺、丹东。 1982年满族比例9%~12%、1982~2000年非自然增长率较高但是低于C区,平均值135%;

平均增长率:A区 ≈ C区>D区>B区

>> A区增长较高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城市满族比例相对BCD来说非常低。我们推测A区在之前的统计中满族人口确实更容易被官方/自己忽视,因此恢复空间较大。另外由于受到临近的BCD地区人口迁移的影响,其比例也会逐渐向平均值靠拢,这对增长率也有正向影响。

不过A区权重不高,重点看看BCD。

>> B区增长最低的原因:这几个城市满族比例不太低,且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像CD一样有建满族自治县的打算。因此除了自身恢复、人口迁移、自然增长以外,不存在大规模的汉族改为满族的情况。因此增长率水平偏低。

>> C区D区增长率较高、且C区高于D区的原因:在政策刺激下CD在80年代都曾大规模搞过满族自治建县运动,而建自治县需要越过建立民族自治县的30%人口比例的最低标准,所以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使得C区D区大量汉族改成满族,其增长率也明显比正常水平偏高。C区明显高于D区有以下几个原因:

(1)D区的满族比例在恢复前就处于较高水平,例如:葫芦岛兴城在1964年满族已达22.1%之多;

(2)D区中的鞍山岫岩、丹东凤城、抚顺新宾的民族恢复工作卡在1982年之前已经进行过一部分了。

(3)岫岩原属丹东,后划归鞍山。鞍山其它地区满族比例较低、没有搞民族自治县,所以总比例没有上来。

所以,同样要越过30%的比例D区就没有那么迫切,原先比例较低的C区城市特别是本溪、承德,就有更高的增长需要,民族更改也特别严重。

C区D区中1982年以后的数据存在大量水分。我们以1982年数据为基准,参考清末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分析这几个地方合理的恢复/增长空间、以及挤水分后各地满族比例是多少。


基本思路是,通过对辽宁+承德地区建国后的统计数据与建国以前残存的清末、民国、伪满三个时期中较可信的一部分统计资料比对,估算出合理的“恢复”比率或者说机械增速。以满族历来聚集的辽宁省五县(新宾、岫岩、凤城、北镇、本溪)为例。宣统元年清政府统计盛京人口时,这五县的旗人占比平均为26.8%;1982年五县满族平均占比为27.9%;而2000年时,这个值骤然升至68.3%,已经远高于清末的结果。另有民国/伪满时期的资料佐证,相关资料实在太多就不在这里列举了。简单比对分析发现:对于关外的满族聚居地区而言,用1964年/1982年满族比例中的较低值,乘以2.0~3.0即可得出合理的结果。由于历史、政策、环境的差别,这个结论只对关外的满族聚居地区大体生效,对非聚居地区和关内城市并不适用。

部分地区如岫岩、凤城、新宾、兴城先于其它县进行了满族人口恢复工作,1982年满族比例相对1964年已经翻了约2倍,因此这几地用1982年数据乘以1.0~1.5即可。而1964~1982年变化不大的县市直接用1982年的数据乘以2.0~3.0即可。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 辽宁省宽甸县:地处关外,满族相对聚集。宣统二年统计该地旗人占比约9%,1964年满族人口占比5.15%,1982年满族占比6.04%,和清末相差甚至不足2倍。然而2000年宽甸县满族比例已升至52.8%,相比1982年增长了近10倍,足可见水分之大。类似这种增长的还有桓仁、本溪、围场等地。

>> 河北省青龙县(曾属承德):地处关外,是满族聚集地之一。光绪十六年该地统计旗人占比约45%,1969年满族占比为19.04%,1982年(可能是区划调整)比例降低为17.6%;1969年、1982年两次结果和清末的数据相差分别为2.36、2.56倍,处在2.0~3.0的区间内。由于外来人口流入,这个数字会降低一些,不过也基本处于2.0~3.0区间内。

>> 黑龙江省双城区:和辽宁+承德大量恢复更改不同,双城1982年以后并没有进行成倍的民族变更。不过根据统计资料,宣统二年双城地区旗人占总人口的51.5%,1982年比例降低至18.8%,和清末数据相差2.74倍。由于清末以后外来人口流入,这个数字会降低一些,不过也基本处在2.0~3.0区间内。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以1982年数据为基准,对CD区的8个城市进行修正:

鞍山(岫岩)×1.25

铁岭、葫芦岛、抚顺、丹东 ×2.0

锦州 ×2.6

本溪、承德 ×2.8

上表就是对辽宁+承德15城的满族真实比例、人口的估计。可见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承德恢复的400万满族人口中,大约有175万是民族注水的结果。不过挤水分以后满族最集中的地方依然是承德、丹东、锦州、葫芦岛、抚顺、铁岭、沈阳这几个城市,人口都在四十万以上。





附:伪康德七年(1940年)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人口调查报告,其中包括了满族人口一栏。


建国以前有清末、民国、伪满三个时期的资料清末统计资料参考性较高但是缺点是覆盖范围很小,民国时期由于辛亥排满参考性和覆盖范围都大大降低。等到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出于某种目的,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中1940年这次统计也是日伪历次人口调查中的最可靠的一次,统计的民族其概念和范畴与49年之后的定义已经非常接近:满族即包括满洲旗人在内的所有认同满族的旗人及其后裔。

结合当时的行政区划图,可为今天的东三省、河北承德青龙、内蒙古东部地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




  

相关话题

  满族人来自哪里? 
  清朝上朝时和后宫里,到底是用满语还是汉语? 
  满族朋友看见网上评价满清鞑子误国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 
  为什么清代旗人称名不称姓? 
  满人是如何令汉八旗为他们卖命打天下的? 
  满族人(女真人)的外貌长相有什么特征么? 
  满族同胞现在为什么不留传统的辫子呢? 
  满族和朝鲜族因为狗肉发生过矛盾吗? 
  满清后代现在还有什么势力? 
  为什么近代满族在各个领域人才辈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济南市劳动监察部门查通知查浪潮标语后,浪潮加班标语被撤下热搜?
下一个讨论
西班牙这样工业不多的国家,人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什么?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