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涉及诸葛亮,如何看待和评价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第1页

  

user avatar   ben-yin-fang-xiu-ce-92-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志-明帝纪》:【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斩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於寻阳。论功行赏各有差。】

司马懿出现带兵指挥大军团作战,是从魏明帝刚即位时期开始,曹丕时期更多是在管理内政,打孟达是第二次大规模的作战。

《三国志-明帝纪》:【十一月,立皇后毛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十二月,封后父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

《魏略》:【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

司马懿在太和元年的十二月份接到了攻打孟达的任务,然后第二年的正月就打完了,这是一次极其迅速的闪电战,在开打以前,司马懿先派人分解其内部,使孟达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打得确实很漂亮,但是未必就是多么高的水准,不过也不奇怪,司马懿才第二次指挥大军团作战。

然后题主说不涉及诸葛亮,那么曹真伐蜀、四伐、五伐都要跳过,直接到打公孙渊,打公孙渊这一仗的史料还是蛮充足的,我一般不用《晋书》,毕竟唐朝才修订的史料了。

《三国志-毋丘俭传》:【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俭以功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三国志-明帝纪》:【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

《晋纪》:【帝问宣王:"度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宣王对曰:"渊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为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审量彼我,乃预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县远,不能持久,必先拒辽水,后守也。"

帝曰:"住还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三国志-公孙渊传》:【二年春,遣太尉司马宣王征渊。六月,军至辽东。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宣王军至,令衍逆战。宣王遣将军胡遵等击破之。宣王令军穿围,引兵东南向,而急东北,即趋襄平。衍等恐襄平无守,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遣衍等迎军殊死战。

复击,大破之,遂进军造城下,为围堑。会霖雨三十馀日,辽水暴长,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霁,起土山、脩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降。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壬午,渊众溃,与其子脩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当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

曹睿这个领导办事还是靠谱,这种大事一定要和分管人员直接面谈好,分管人员也一定要跟最高领导交底,因为这样的远途战役,两人肯定是长期不能直接交流的,所以在这之前就得尽可能把事情说清楚,免得后面出麻烦。

所以曹睿也不含糊,一上来就问:“你估计公孙渊会用什么策略?”

司马懿侃侃而答:“弃城而走,是上计,据辽水以抗大军,是中计,死守襄平(今辽宁辽阳县北),坐以待毙,是下计。”但是司马懿还是交了底:“公孙渊一定会认为朝廷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必先据辽水而后死守,这是中下计。”这样就把话说明,这仗肯定能赢。

然后曹睿就开始问其他问题了:“往返需要多少时间?”这就是问需要投入多少预算了。

司马懿回答得更加干脆:“去一百天,回来一百天,打仗用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即可。”

根据曹睿和毋丘俭的传记,司马懿讨伐辽东带的是四万中央军,毋丘俭此前有过和公孙渊作战的经验,只不过那一次毋丘俭失利了。

司马懿率军进人辽东后,公孙渊果然派数万兵士在辽水东岸驻扎,连营几十里,准备借助地利优势抗拒司马懿军团,但是可能是因为司马懿人数并不算多,公孙渊觉得可以打一家伙,于是让卑衍、杨祚等人带兵数万打了一波,但是司马懿只派将军胡尊就击败了这股敌人,可见魏军的中央军战斗力是杠杠的。

但是虽然在战术上打了胜仗,却不能解决战略局面,辽水还是过不去。所以司马懿选择来个声东击西,先是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但是就在对方做出反应以后突然调头向东北进发,直奔襄平而去。

卑衍等人担心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司马懿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一时间天时地利人和具在。

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由于困守孤城,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人直接投降,公孙渊和儿子公孙修带数百人逃离,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将其父子斩杀,至于说那个什么大流星就不用太在意。

从一开始的预判对方行动,再到后面声东击西骗过对方,期间还有两次在运动中与敌人交战,展现出了一名优秀统帅的素质,但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对方似乎含金量不高,在首战失利后公孙渊打得相当保守,而且患得患失,毫无一方霸主的雄风,这让双方没有那种你来我往的较量,但是公孙渊曾经击败过毋丘俭,也不会是三流水平,可以算作是司马懿水平高出太多的缘故。

之后司马懿还和朱然打过照面,但是朱然没有直接交战就走了,被司马懿追上去打了一梭子,依稀还有当年1.0时代的感觉。

《三国志-三少帝传》:【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太傅司马宣王率众拒之。六月辛丑,退。】

《晋纪》:【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五万人围樊城,诸葛瑾、步骘寇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围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万,隔在水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议者咸言:"贼远围樊城不可拔,挫于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

宣王曰:"军志有之:将能而御之,此为縻军;不能而任之,此为覆军。今疆埸骚动,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六月,督诸军南征,车驾送津阳城门外。宣王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於是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然等闻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杀获。】

司马懿最后一战是打王凌,也没有大战,对面直接点了。

《三国志-王凌传》:【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

《三国志-三少帝传》:【丙午,闻太尉王凌谋废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马宣王东征凌。五月甲寅,凌自杀。六月,彪赐死。】

司马懿的成长是非常明显的,从对阵诸葛瑾时期,一上去就是一波流,再到袭击孟达时期,知道先动用谋略再作战,到打辽东时期,司马懿先对未来可能的局势做出判断,再到实际指挥时的灵活战术,最后两次运动中作战都保留了此前的一波流时代作风。

所以司马懿算是以为优秀的统帅,也打出过非常漂亮的战绩,也懂得战争在开打以前就开始了,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同时代一流名将打出好的指挥表现。


user avatar   da-nei-y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不涉及诸葛亮,那作为司马懿粉丝,想说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在三国属于第1流的层次。

司马懿的征战背景,类似与王翦、高仙芝、岳钟琪等人,都属于本国已建立比较完备的体制,而将领作战,都依托在比较完备的国家体制之上。

  • 王翦:活跃战国晚期,距秦朝一统就差10多年,秦国国力面对6国,占据优势,约前228年王翦灭赵,约前226年王翦破燕,约前223年王翦灭楚,成就统一之功。
  • 高仙芝:活跃唐玄宗时期,依托盛唐国力,与小勃律、石国、阿拉伯帝国等作战,战绩优秀。
  • 岳钟琪:活跃始于康熙晚期,依托康乾国力,出兵西藏、青海、云贵、四川等地,战绩优秀。

这3人征战的最大客观优势是,本国实力强大,诸如强秦、盛唐、大清,而对手,比如王翦的赵国、燕国等,或如高仙芝的小勃律、石国中小国家,再如岳钟琪的青藏川云等部族,这些敌人实力都不如本国。但这3人以强击弱,打了很多胜仗,都算是名将吧!

司马懿也是如此,曹魏虽不如强秦、盛唐、大清,但也是三国中最强的,而司马懿击破孟达,消灭辽东公孙渊,征战背景也与王翦、高仙芝、岳钟琪3人类似。毕竟统帅能够合理调配,和运用手中的兵力资源,来集中优势兵力,打出极为漂亮,极有质量的战绩和过程,就是卓越军事才能的体现。

所以就解说司马懿的一场战事,就是司马懿平定孟达,当然,这场战事和诸葛亮有间接关系。

1.诸葛亮泄密,促使孟达反正,牵制荆州魏军

(注)三国志费诗传:建兴三年(225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末乃还......
(注)晋书宣帝纪: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

这场战事的起因是,孟达在220年投奔曹魏后,心怀鬼胎,外加曹魏靠山曹丕(226年死)、桓阶(221年死)、夏侯尚(226年死)身体不好,孟达在225年,就派人与刚结束南征的诸葛亮勾结。

诸葛亮为了一伐,想让孟达牵制曹魏的荆州军队,但孟达迟迟没有决定反正,还和东吴勾结,于是227年,等不及的诸葛亮,在一伐前,派间谍郭模,故意向孟达的邻居,即和其有仇的申仪,泄露孟达和诸葛亮勾结的消息。

2.司马懿试探孟达,并给孟达写信,拖延其举事造反,来争取时间

(注)魏略: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注)晋书宣帝纪: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

和孟达有仇的申仪,很早就向朝廷密报孟达会造反,曹叡还不轻易相信,于是荆州都督,驻军南阳宛城的司马懿,派遣参军梁几,去试探孟达,让孟达入朝。

孟达哪敢入朝,他又不是曹魏三代忠臣,而是真的在勾结蜀汉。这一入朝,可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了!

这一试探,司马懿顿时知道,孟达这个反骨仔肯定有问题。估计在227年11月,司马懿给孟达写了封信,以拖延孟达造反时间。

  • “孟将军!国家将边疆交给你,这心意是天地可鉴啊!而且蜀人都把孟将军当仇人,所以郭模事件,怎么轻易泄露,一看就是诸葛亮挑拨离间,所以大家都懂的!”

司马懿信中的说辞,正好击中孟达的心房,孟达又开始犹豫,这一犹豫,孟达就倒霉了。原来司马懿决定在孟达犹豫是否举事造反时,就迅速集结兵力,从宛城秘密出发,开向西城。

3.司马懿在孟达举事前出兵,以X天+8天,强行军1200里,奔赴西城

(注)晋书宣帝纪: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网文里津津乐道的司马懿奇袭孟达“8天行军1200里”,也就是每天行军每天150里(约60公里),实际上是受到孟达这句“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的误导。

司马懿正是因为担心孟达马上背叛,所以写封信给孟达来拖时间,而孟达犹豫不决的时候,司马懿就已经“潜军进讨”,行军到一定距离,听闻孟达举事,才倍道8天,赶往西城,所以司马懿走完1200里,是不止8天了,当然即使如此,这强行军速度也是快的。

  • 司马懿担心孟达立刻造反而写信→孟达接信而犹豫(司马懿已开始潜军出发了)→孟达宣布举事造反(司马懿在行军中)→于是司马懿开始加速行军倍道8天

4.蜀汉和东吴,均援救孟达,司马懿分兵抵挡

(注)晋书宣帝纪: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注)水经注卷二十七:汉水又东迳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矣。
(注)魏略曰: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太和中,仪与孟达不和,数上言达有贰心於蜀,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达死后,仪诣宛见司马宣王,宣王劝使来朝。
(注)三国志明帝纪:二年(228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锡县为锡郡。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孟达犹豫期间,司马懿行进了X天。孟达决定造反,接到消息的司马懿又强行军8天,抵达西城。这下孟达开始慌了,要给诸葛亮写信了。现在捋一捋目前的时间:

  1. 227年xx月: 诸葛亮派郭模,泄露孟达造反。
  2. 227年11月:司马懿给孟达写信,拖延时间。
  3. 227年12月:诸葛亮已开始北伐,行军在祁山道上。司马懿开始进讨孟达。

司马懿向西城孟达进军时,诸葛亮已开始北伐,所以孟达即使向诸葛亮求救,估计这信也到不了诸葛亮手上了。

诸葛亮本人在北伐半道上,肯定是没办法派出援军,(这估计是《费诗传》记载诸葛亮“故不救助”的原因),但考虑到孟达拖得时间越久,对诸葛亮越有利,所以诸葛亮在出发前,还是留下预案,留守汉中的蜀军,还是沿汉水向西城孟达派出了援军。

不过蜀军差不多就在在安桥,就被和孟达有仇的申仪堵截。而东吴也派出援军,向木兰寨进发,也被司马懿分兵阻挡。

  • 下图中,诸葛亮开始北伐和司马懿进讨孟达,同时在227年12月。司马懿在这时间段突然进攻,诸葛亮本人没有办法,只能是汉中驻军前去援救,而申仪绝蜀道,未能成功。而司马懿先写信拖延孟达举事后就秘密出发X天,在半道得知孟达造反,则倍道8天抵达城下。

5.司马懿是善用兵者,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注)晋书宣帝纪: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
(注)晋书宣帝纪: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注)魏略曰: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

孙子曰“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孟达部曲约万人,而司马懿兵力虽是孟达的4倍,但连续8天强行军,这“劲者先,疲者后”,大部分魏军被拉在后面,所以先期抵达的魏军并不多。

但就在这种局面下,司马懿先破坏护城河外的木栅,做大军攻城压境之势,然后策反孟达部下和孟达外甥邓贤,邓贤等人主动开门接应,俘获孟达等万余人,时间仅16天。

当初,诸葛亮故意泄露孟达背叛的情报,来迫使孟达做出站队选择,使其能在北伐的时间节点上背叛,达到牵制曹魏的作用。未曾想司马懿从定计到讨灭孟达只花了1个多月,就此挫败诸葛亮牵制之谋,而诸葛亮此时在陇右,也不可能知道孟达已经挂了。

而司马懿能够在短时间里,施展一切手段,以诈术欺骗孟达,来争取时间,然后迅速调动和集中优势兵力,强行军X天+8天,直抵西城下,又16天,就策反城内的李辅、邓贤等人反水开城,从而孟达授首,当然,司马懿打的如此漂亮,是建立在曹魏国力之上的。

但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善用兵者”能“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可见司马懿的确是“善用兵者”的名将。

  • 227年xx月: 诸葛亮派郭模,泄露孟达造反。
  • 227年11月:司马懿给孟达写信,拖延时间。
  • 227年12月:诸葛亮已开始北伐,行军在祁山道上。司马懿开始进讨孟达。
  • 228年1月:诸葛亮踏上曹魏的陇右,司马懿袭斩孟达。


最后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然而如果评价司马懿,诸葛亮确实绕不开的。有时候,才能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根据对手来衬托的。比如当初司马懿在辽东平公孙渊谋反的时候,基本是一路吊打乱杀。但是在西线打蜀汉的时候,却被诸葛亮打的只能守城,靠财大气粗和粮食储备优势把诸葛亮的大军耗走。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哔哩哔哩开设广告区? 
  假设 张飞 关羽 赵云 诸葛亮誓死追随曹操,那么历史会是怎样? 
  如何评价 2016 年 10 月 21 日发行的《文明 6》? 
  为啥曹操不喜欢曹丕? 
  草船借箭,周瑜吩咐军匠人等“故意延迟”“不与齐备”,若最后诸葛亮以这个为由推脱,周瑜该怎么办? 
  周瑜作为坚定的反对刘备派,为什么要分南岸地给刘备? 
  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S08E06)大结局? 
  如何看待中国国家队主帅佩兰的下课? 
  你怎么看待那些崇洋媚外的人? 
  如果让你在诸葛亮和徐庶中选一个你会选谁? 

前一个讨论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明明是宋朝赢了,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呢?
下一个讨论
黄蓉练了三四十年至高无上的九阴真经,为何武功还是与五绝有很大差距?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