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广州有什么适合散心又不费钱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a-que-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起广州,除了亲切的市井氛围和平价美食,也有超级多你想象不到的酷炫的艺术空间和美术馆哦~ 最最最重要的是,接下来要介绍的大部分地方都完全免费!你没有看错,真的一分钱都不需要花!

比起北上深那些动不动门票就要一两百块的美术馆,广州的氛围真的是超级接地气了。低调却又务实的风格,最适合还在吃土的年轻人和学生党咯。而且,便宜不代表质量差哦!广州可是现代中国画三大代表之一的岭南画派发源中心,同时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在当代艺术领域超级活跃的先锋城市。内敛的外表下,广州的艺术生态圈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各式各样的艺术机构还是以自己独特的定位和方式继续涌动着,用行动证明实力

如果你还没有领略过广州的艺术风光,那就看看这10间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大众美术馆小众艺术空间吧~ 保证有你从未听说过的地方!


NO.1

- 广东美术馆 -

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广东美术馆,一听就知道是能够代表广东艺术的一个综合美术馆。不同于许多国家级美术馆,这里除了展出中国近现代东南沿海美术作品,和海外华人美术作品,也为我们展示许多当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传统和陈词滥调。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美术馆,它的教育活动是最值得关注的。如同许多国家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秉承很高标准的学术定位和公共教育项目,以展览的方式让我们了解这段既有中国经典特色,又有广东地方风格的艺术史。

除此之外,每个展览几乎都会配上一系列的讲座、分享、美术馆课堂等等,邀请公众参与其中。主讲人的来头都不小哦!著名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学院院长等等是常客,绝对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今年三月刚刚在广东美术馆看了国画大师林丰俗的个展,除了作品的精美令人印象深刻,也让观众领略到了新中国画的另一面!(插入我和小伙伴当场发出的连绵不绝的惊叹声)最大的感慨就是看到常被低估的当代水墨画以这么丰富有力的方式呈现,也让我们了解了相关艺术家的创作背景、理念和整个当代国画的大环境。

尽管广美的建筑不如许多当代美术馆撩人,但朴实的外表下,是具有传统韵味的中国画与实验性当代艺术展览强烈对比的奇妙体验!千万不要以貌取“人”哦!

: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周二到周日 9:00 - 17:00(周一闭馆)

:免费



NO.2

- 广州艺术博物院-

接下来的这个美术馆虽然也涉猎广泛,但明显更加专注于广东本地艺术家的发展和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为我们展现了上至新石器,下至当代,形式非常丰富的艺术品,包括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漫画、漆画、雕塑、唐卡、铜器、陶瓷、木器、剪纸等等!作品也都是来自脍炙人口的艺术大家,其中包括北宋文同的《墨竹图》,这被认为是他唯一存世的3幅作品之一。

不同于一般的综合收藏,广州艺术博物院由艺术家名人馆、专题展览馆和交流展览馆组成,像是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赵少昂等等在这里都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名人馆。除此之外,还有著名收藏家赵泰来的收藏馆、漫画家廖冰兄艺术馆等等。所以来一次这里,就能了解几位近代广东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了!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建筑也是百看不腻!这个将岭南建筑特点与园林融为一体的美术馆,在设计中极具巧思,比如在建筑正面中间设有文塔,另外在细节处设有“羊”和“丰”字的隐喻,点名羊城、穗城的地名。从上面的这些照片也可以看出建筑内部高低错落、轮廓丰富,非常适合出大片!

所以不管你更爱美术,还是更爱建筑,来广州都不要错过这里哦!

:越秀区麓湖路13号文化科普园内

:周二到周日 9:00 - 17:30 (周一闭馆;周五至周日一楼展厅延长至21:00)

:免费



NO.3

- 广东时代美术馆 -

“这明明是个居民楼啊!哪里有什么美术馆?”

有许多小伙伴走到楼下还是十分疑惑...放心,没有走错!这次就是要给大家安利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正是内嵌在居民楼的顶楼。像时代一样内容大于建筑的美术馆在整个中国都是屈指可数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推荐大家去(重要的事说三遍)!

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座“社区性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雏形实际上是2003年时代地产和广东美术馆合作成立的“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又是地产商和美术馆勾搭的熟悉故事)。一直到2010年,它的永久性建筑空间才正式完成,可以说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美术馆的社会性及社区性的理念。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直坚持面向公众,以独立的学术定位展示并且推荐最先锋的艺术、设计和建筑理念。但如果你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展览场所,那就太小看它啦!为了能够扶持本土、新锐的艺术创作形式,这里也成为了年轻艺术家们的“画布”,也就是在同一个空间内实现刺激的艺术创作和新颖的展现手法。这样一来,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能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不是觉得离艺术品更“近”了呢?

时代美术馆大片的落地窗让它拥有除了自然光之外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仿佛敞开双臂拥抱都市生活。这和美术馆平时发动的公共文化事件一脉相承,鼓励探讨艺术实践与城市和公共空间、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多重关系。

2018年11月,时代美术馆还在德国柏林创办了它的海外分支,这也是中国民营美术馆中的先例!可见除了国营美术馆与国外各大艺术资源的对接,中国的民间美术机构也在主动建立跨国界的艺术对话和发展。看似默默无闻的广州艺术圈,真的是在矜矜业业地耕耘呢~

刚刚结束的“比赛继续,舞台留下”展览通过24位艺术家的创作,回应中国成为国际舞台的同时,个体迎接诸多悬而未决的状态。这种思考社会现实但又带有一丝俏皮复古风的展览主题,加上一个能与艺术充分交流接触的空间,附带一赏广州城景的好机会,

我只想问,下一次有朋友一起吗?

: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pm (周一闭馆)

:展览全票:30元



NO.4

- 逵园艺术馆 -


这个看着就端庄大气上档次的小洋楼,可是“广州东山洋房五大名园”之一呢!逵园艺术馆的历史地位十分独特,门口现在还伫立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简介。这间1922年的老房子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终于在2012年成为了集画廊、咖啡馆、文化活动和艺术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创新艺术空间 —— 逵园艺术馆。

不管是照相、喝咖啡还是看展都绝佳!带你一秒穿越回民国的贵族生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说的就是像逵园这样的空间了吧!一楼的展览空间每月会定期举办各种免费参观的艺术展览;二楼则是一个文艺咖啡厅,其中也展示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三楼是文化交流活动的空间以及各种定期变换主题的Pop-up;前不久去的时候对超美的拼花地板印象特别深,还有那个让人可以忘记时间的大露台!

至于逵园的理念,在我看来不仅有别于让人望而却步的白盒子,而且更加专注于能够让人“负担得起的”大众艺术,从多种方面让艺术融入生活,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选择。

从8月17日至9月29日,逵园艺术馆将举办“胡思不乱想”的插画及动画作品展览,通过三位青年艺术家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表达他们各自的世界和观点。看了一下介绍,感觉每一幅展出的作品都可以做成周边,因为除了有深度,也太!可!爱!了!吧!

不仅仅是这一栋房子,附近的街头巷尾处处透露出艺术的气息,超级温柔惬意!看完之后也可以去打卡同为“东山五大侨园”的春园、隅园、明园和简园~ 上次去的时候还路过一个小而精致的老洋房咖啡店,里面帅气barrista不知道你有没有缘分碰到呢?

:越秀区恤孤院路9号

:周二至周日10:00 - 20:00

:免费


NO.5

- 扉美术馆 -

原名为“扉艺廊”的扉美术馆创立于2007年,名字听起来像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红美术馆,但实际上它已经在广州老城区的东山口扎根十余年了。

扉美术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力求主动走进大众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提供一个可欣赏的艺术空间(甚至就是那么霸气地位于菜市场和居民楼之间)。它把身边社区作为试验场,探讨当代艺术回归日常的各种可能性,并且一直向着艺术与环境结合的方向发展。

扉美术馆的创始人叶敏(米扉)是一个很酷的小姐姐!作为国家一级建筑师,她首先创办了“扉建筑”然后才是“扉艺廊”,强调整个艺术项目的更多在于“艺术营造” —— Artecture (Art 和 Architecture 结合),以接地气的创造方式加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2017年底,扉美术馆也开拓了由艺术家宋冬的作品《无界的墙》所分割出来的新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讲座与论坛、时装秀、小型音乐会、话剧、现代舞等活动轮番上演,让它真正成为一个属于百姓的美术馆邻居。

想要感受最有广州在地性的市井美术馆,那就赶紧看过来吧!展览不定期更新,去之前记得关注官网信息哦~

:越秀区农林下路5号亿达大厦G层(东湖公园内)

:周三到周一 10:00 - 19:00 (周二闭馆)

:免费



看完了形形色色的美术馆,

让我们再来睇睇这些小众另类的艺术空间吧!

- 现在这些前卫的年轻人,到底都在搞滴么野?-



NO.6

- 本来画廊 -


本来画廊位于极有本地特色的一座百年广州骑楼二楼,楼梯间看似昏暗狭窄,但进到画廊里面却是另一番景象。三百多平米的空间里面孕育出的不单单是与国际接轨的当代艺术作品,更带有一种广州特有的务实品质。最能体现这一点就是本来画廊对艺术家的学术性研究和梳理的认真态度,在推出一位艺术家之前,画廊会花上几年时间了解ta、做采访、出版画册图录等等。

本来画廊虽然年轻,但对展览的节奏和标准有自己的要求。而且将近一半以上的艺术家都源自广东、香港。我们希望对本地的艺术生态有作用。把在地的艺术家、在地的收藏家和观众以及在地的画廊一链条打通,当代艺术才能真正在这落地生根。

— 全荣花(本来画廊总监)

目前,这里正在展出的是本地艺术家冯翰婷的“珍珠”,用生活中那些被认为严肃的对象,诠释青涩岁月的记忆和只言片语。这样一个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认真构建艺术家、画廊与收藏家之间的关系的交流的画廊,值得敬佩,更值得去瞅一瞅哦!

别看本来画廊年纪轻轻,但是它背后的创始人却是广州艺术圈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陈侗。称自己为“跨界媒体工作者”的陈侗,在2007年创办了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CANTONBON)。2010年,他又专门针对录像艺术开办了非营利机构“录像局”(Video Bureau)。从1994年开始,博尔赫斯书店就积累下了深厚的文献和出版研究,陈侗也时常会在店里做文学直播,为本来画廊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书店和画廊在广州艺术圈内都被戏称为“著名亏损机构”。对这些基于兴趣所作的各种尝试,陈侗先生幽默地回应到:“就好像农民生孩子,明明没有钱还拼命生。”

发起人坚持理想与远方的态度让很多人称之为“精神灯塔”。毕竟这么执着地推动和探索本土艺术实践,不是每个艺术人都可以做到的!

:泰康路84号后座二楼

:周二至周六 11:00am - 19:00pm

:免费



NO.7

- 维他命艺术空间(镜花园) -


镜花园是我在广州最最最喜欢的艺术空间了!一切美、自然和艺术的美好好像都在这里实现了(猝不及防)!不过可能有小伙伴想问,镜花园和维他命艺术空间又是什么关系?

创建于2002年的维他命艺术空间致力于推动艺术和相关创造性的活动,并且将这种“促成能量的流动”视为维护我们精神健康运作的“维他命”。不同于介绍的其他空间,维他命空间更加地国际化,从艺术家到藏家都没有过多的本土情结。这种与艺术纯粹的交流,最终希望能够提高大众对周遭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敏感度,而这也是和镜花园融为一体的关键。

镜花园,大家可以把它想成维他命艺术空间的载体,是一个让当代艺术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种植得以交汇和流动的“田地”。负责这个项目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受到周围传统村落和自然环境的启发,也将整个建筑拆分为好几个小房子分别施工,就像村落一样。

这里建构出的“自然”和艺术生态之间的联系,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对生命的“养护”。这里的每一个展览室面积不大,但是都是蕴含巧思的舒适空间。不过它们也不是精致无比,策展人仿佛故意在某些角落刻意保留着艺术的粗粝,到处都有浓浓的人情味。据说,这里所有展厅都是维他命团队亲自负责维护,从扫地开始。这让我想到建筑师藤本和维他命空间创始人胡昉的一次对话片段:

胡昉:这种日常功课不仅是为着维护庭院的良好状态,更是让意识保持敏锐的途径。

藤本:是的,如果将打扫当作日常实践,你将会对人生的改变特别敏感。

这里每年只有三到四个展览,不求多只求好。这样的节奏也能够让展览之间保留呼吸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团队保持对艺术的敏锐度。杰出的作品经过层层筛选,透过精心的策展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与镜花园的气质完美结合!展出过的艺术家包括郑国谷傅丹野口勇白双全曹斐田中功起等等。非展览期间,团队都在潜心搜索艺术家、做学术研究、考察旅行或者展厅维护...这么惬意的生活,让我也想天天在那里扫地了

这里的艺术生态自治太让人向往了!它的静谧与活力很难用言语描述,所以一定一定要去亲身体验一下。与世隔绝的镜花园的地理位置比较偏的,离市中心最起码有1个小时的车距哦!大家出行前记得安排好时间,查一查官网信息哦~

:番禺区化龙镇农业大观园(四海马术内)

:周三至周日 11:00-17:00 (周一、周二闭馆)

:免费



NO.8

- 广州画廊-

由富二代、艺术商、收藏家创办的画廊比比皆是,但是由艺术家发起的,并且能在广州熬过“三年之痒”的画廊却少之又少。成立于2015年的广州画廊就是由三位艺术家胡向前、林奥劼和林敬新共同创办的。如果拥有国际视野的维他命艺术空间是第一代,那他们就要做一个注重本土艺术的“广州第二代画廊”。

三位创始人抱着扶持广州和珠三角地区新晋艺术家的愿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向前走。虽然广州画廊自身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它的运营模式却十分灵活有效,比如会和上海的画廊交换空间展示作品,这样既可以节省展览策划的时间,又能相互开拓艺术家的异地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问到近几年的画廊运营计划,两位创世人都低调地回答:“活着就好,稳步向前就好。” 这种与世无争,却默默创造价值的态度,或许就是他们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了!毕竟三人在运营画廊之余,依然坚持创作,我们所担心的例如“如何协调画廊运营和艺术创作”的问题,根本就是多余的

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又潮又年轻且深得“土酷” 精髓的画廊。

光是看着它们十分放飞自我的展览名称,比如《黄河:狗尿》、《伍思波:静观其变(wait and see)》、《仅仅在场》、《陈拍岸:开什么玩笑》、《陈丹笛子:深深的宿醉》.... 就让人忍不住想去看一看!

:海珠区泉塘路38号十号楼B幢101

:周三至周日 11:00 - 18:00 (周一、周二休息)

:免费



NO.9

- 黄边站-

黄边站 HB STATION 的名字就透露出非比寻常的街头气息,这是一个在广东时代美术馆赞助下于2012年创建的非营利艺术教育研究实验机构(是不是正经得不像它的名字?)。一方面,他们专注于探索当代艺术教育的可能形态,另一方面,以平台的角色提供“实践-研究-创作”的空间来推动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等相关领域人士的相互学习交流。

“百分之九十九的艺术类学生离开学院后都与艺术再无关系,他们的艺术生涯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扶持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是黄边站创办的初衷之一,因此团队更加倾向选择毕业五年内的,对艺术实验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来担当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黄边站的可贵之处,正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抱有艺术理想与实验精神的初心。

他们的展览都以“项目实验室第X期”命名,比如今天截止的“硬 忌 廉”展览展示的是香港艺术家陈泳因透过艺术诠释情感记忆、居住空间与身体之间相互蔓延的体验。但是这些展览只是黄边站工作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加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如《性别的逻辑》分享会,也有受众更加广泛的活动,例如《黄边站公共广场舞》(嗯,跟着大妈的脚步跳广场舞)。

同时,作为一群关心社会的年轻人,黄边站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同时Campanion》,推动各种社会话题的探讨。

估计要参与几次活动,才能真正了解这样一个走着实验路线,但逼格极高的文艺组织。现在这些年轻人,真的是不得了哦!

:白云区黄边北路向荣街338号

:周三至周日 14:30am - 18:30pm

:免费



NO.10

- 上阳台空间-


介绍完了黄边站,就不得不提一下从黄边站衍生出来的上阳台空间 —— 一个将“实验”“公共”这两个概念进行地更彻底的组织。2017年底成立的上阳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传统艺术空间,而是一个以公治方式运营的空间,这也让画风清奇的它在广州艺术圈内掀起了一番舆论。

那么什么是共治方式呢?上阳台并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需要以业主(也可以是一个项目或小组)的身份来参与,以共同协商为基础,直接管理“上阳台”。刚建成时,上阳台共有十多个业主,每位业主都有特定的工作方向,比如“月光放映计划”是放电影的,“跳水台”是一个艺术家小组,“闷士多”是一个由两位年轻艺术家合作开设的士多店,希望通过劳动换来跟社区建立的关系,还有打拳的“五易拳社”,等等。大家平分房租,以极低成本拥有一个可发挥可创作的空间。

以上是上阳台架构图,大家可以花点时间揣摩一下。

其实在我看来,上阳台就像是一个公共空间的实验室,参与其中的人既在建设和掌控,也游离于业主个体和社区群体的之间。这样运营方式虽然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一个让人活在其中,同时又能让人演练、实践和理解文化艺术的公共空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迫不及待去看看每位业主都在放什么样的奇妙大招了!!!

:海珠区晓园北路3号后一层

:由业主决定

:免费




介绍完这些,最大的感触就是:广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环境结合得实在是太好了!

如果你想了解广州,不妨去看看这些美术馆和艺术空间,感受一下羊城异于其它大城市的务(腹)实(黑)和朴(任)实(性)。


下次去广州,要记得看看又酷又先锋的艺术哦!




  

相关话题

  假如广州下雪,那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如何看待致公党广东省委的一个建议:把广东21地市合并为8个地市? 
  二楼租客经常放包装纸盒在楼梯间以及二楼,具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以及是伪劣假冒包装盒,如何投诉以及处理? 
  如何看待民政局回应「广州未来一个月无婚可离」:预约离婚爽约将拉黑,180 天内不能预约? 
  番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北京有什么地道的粤菜和茶餐厅?广东人每月要到北京出差两周,急需能够每天一换的推荐? 
  广州做出的(广州话)粤语保育及推广措施,能遏制目前说粤语的人越来越少的局面吗? 
  如何看待多名网红称“吃广东点心六个人花了两三千”? 
  如何看待「拜拜啦人间」自称被强奸且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嫌疑人,检察院通报调查显示证据不足以认定强奸? 
  如何评价深圳地铁和广州地铁的差异和各自优劣? 

前一个讨论
你有哪些特别搞笑的图片或视频值得分享?
下一个讨论
中国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