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两岁,妈妈为了挣钱把我扔给重男轻女的奶奶,我晚上睡觉不踏实,经常会掉下床哇哇大哭,奶奶从来不会看我一眼。

三四岁,我体弱经常半夜发烧,妈妈发现我生病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因为那会家里穷,生一次病要花好多钱,所以每次我生病她都会和爸爸大吵一架,然后过来抱着我互相哭诉对方的不是。

五六岁,妈妈答应给我买一只猫,可过了一周还没有见到,那晚我闹的很厉害,妈妈打的也很厉害,边打边问,说,你错了没。
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哪了,奶奶不喜欢我,我只是想有人陪我玩。

六七岁,刚上幼儿园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要写作业,于是被老师批评,晚上回到家,妈妈觉得我不听话,用拖鞋打我到半夜。

七八岁,当时的语文作业有个字怎么都不会写,妈妈很生气,用棍子把我左手打流血了,因为右手要留着写作业。

九岁,我被几个大男孩的恶作剧吓的大哭,回到家妈妈问我怎么了,我哭的太伤心根本说不出话,妈妈又问了几遍之后便没了耐心,开始骂我,后来爸爸也过来了,他俩便一起骂我。如果脏话可以杀人,那我可能已经死了几万次。

十岁,过年,爸爸妈妈又吵了起来,电视砸了,窗户砸了,柜子也砸了,外面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被锁在屋子里,吓得哇哇大哭,那个年过得真热闹啊。

十二岁,那会流行抄歌词,我也有一个歌词本,里面都是我一笔一划花了一个星期抄写的,我把歌词本拿给爸爸看,想求得表扬,他夺过歌词本便撕掉了:你才多大,整天看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以后不许再听这些歌。

十四岁,那次期末我考了班里20名,于是那个寒假,每当有亲戚问起,他俩便一起把我嘲讽一遍又一遍,考这么差不如不上,养你有什么用,你那脑子怎么就这么笨,还好意思哭,你这性格以后能干嘛。。。

十五岁,他们又吵架了,不过也习惯了,我只是不喜欢他们吵完后挨个来我这埋怨,每次我都会对他们吼,你们不都离婚了吗?离婚了就分开过啊,干嘛还要住在一起互相折磨。
完了他们就开始埋怨我,我妈会说,把你养这么大一点事都不懂,我当初要不是为了你早就离开这个家了。我爸会说,你什么都不懂,你怎么就不知道体谅爸爸。

17岁,高三,我又发烧39度,请假回家,我妈看到我第一眼,你怎么回来了,整天就你毛病多,你算算从小到大你花了多少钱bla bla
我安静站在一旁,嗓子疼得说不出话。

18岁,大一,圣诞节,胃炎引起发烧39,凌晨去医院做检查输液,不敢告诉他们,后半个月生活费不够,我便每天只吃一顿饭。

20岁,暑假,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们又吵了起来,我吼了一句,你们小声点,我弟在写作业。回房后发现竟不知什么时候哭了。

好像养成了个坏习惯,随便谁一吼我就能哭。

21岁,爸爸生病,我请假回去照顾,当时要做检查,排队的时候我妈和我爸吵了起来,我对她说了句,这是医院你小声点。然后她便情绪崩溃,拉着我在化验室门口声泪俱下的指责我没良心,不顾她二十年为这个家的付出。
回到病房后又跟劝她的伯伯吵了起来。

在医院待的一周从检查到结果出来,我没有掉一次眼泪。后来回学校车上,一个人止不住的哭。回校后,放弃了考研。

22岁,大四,六月份就要毕业,很开心,终于可以,一个人生活了。

影响吗,好像也没太大的影响,无非就是,性格敏感一点,自卑一点,多疑一点,情绪不稳,心肠软没有安全感,好像还,爱哭一点,会比你们失眠多一点,难过多一点。而生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又要花钱了。

就是觉得,你们的家是幸福的港湾,而我的家是痛苦的源泉。

他们生气的时候你要表现出理解和体贴,你生气就成了无理取闹不听话。他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随便骂脏话,你的情绪?不,你有情绪就是错的。

我多希望我有抑郁症,可我不敢病,病了又要花钱了。

写的有点乱,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可能睡醒就删了。

晚安

2018.2.1

和妈妈吵架了。回屋后又哭了好久,不是觉得委屈,是难过,讨厌自己无能,讨厌自己不够优秀,我没有真的要怪他们,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只是,他们小时候受过太多苦,很多东西自己也无法改变。可有时候也会想,凭什么我要当中间的受害者。也曾计划毕业后就离开家,越远越好。
可,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啊。他们的世界只有我了,他们受了伤只能向我发泄,婚姻的不幸,生活的艰难,多年累计的痛苦,一切的一切,也只有我能倾诉。我能不能,再包容一点,多理解一点,多承受一点,多爱他们一点。是不是,我自己也不会太难过。
可能,是我做的不够好,如果我足够优秀,也许不会是现在的状态。

又胡思乱想了,抱歉。


user avatar   he-he-45-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里有些人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当时他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精神疾病类的康复中心,里面有四个十八岁左右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另外有一个人本身的问题也是父母造成的,但是这个人还有孩子,最大也十几岁了,几个孩子分别被人收养,全部有问题,ADHD是最轻的。不过他们都不是抑郁症,就不在这里多说。

-------以下原回答----------

曾经有一个患者,移民二代,今年应该18岁,已经是精神分裂了。他父母坚决不承认他有精神疾病,觉得他就是懒,作,没有责任心,不孝顺。现在他父母回自己国家了,他一个人住在疗养院靠福利活着。我问过负责他的护士,他父母自从离开以后就没跟他联系过。18岁而已,这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的答主,大多是抑郁症患者,而我,是“导致抑郁症”的那个父母。

女儿今年17岁,两年前发作抑郁症,准确说是躁郁症,又叫双相情感障碍,与单向抑郁不同,躁郁症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波动。躁郁症又分不同类型,有的是躁狂、抑郁都严重,有的是躁狂严重、抑郁轻微,女儿是躁狂轻、抑郁重。

其实,是不是我导致抑郁症,我也说不清楚。抑郁症的本质,历来有生理疾病、心理疾病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抑郁症纯属生理问题,最常见是神经递质不平衡,和爹妈怎么对你关系不大;后者认为抑郁症纯属生长环境等心理原因导致。

大多数专家介于两个极端之间,医生多强调生理因素,心理咨询、治疗师更侧重心理因素。我曾去见医院一位精神科主任医师,同时是有影响的心理治疗师,本意是去咨询心理治疗,但医生说孩子处于抑郁发作期,最有效的治疗还是药物;与此相反,女儿学校的心理老师就认为心病还要心来治,光吃药没有什么卵用。

从遗传影响看,几种常见精神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抑郁症,与遗传的相关性依次递减。我有时想,即使从纯粹生理角度,我这个爸爸生了她,将自己的基因传给她,这个病也是我导致的。

何况,不仅如此。

抑郁症发作时有各种表现:关在家里不出门,躺在床上不起身。有个躁郁症病人发作时,会无法控制的不停网购几千上万元的东西,大多自己不用,随意送人,她父母最后只好费番周折冻结了他名下的信用卡。

我女儿这些情况都没有。但她发病时,往往表现出对家庭的排斥,喜欢往外面跑,以致住在外面,15岁第一次发病,就在同学家住了两个礼拜。

而今天,这种排斥作用于我,比往日更甚,她要求妈妈和她一起,搬离自己的家,到外面租房,和我分居。

家庭,一定有什么没有做对,我一定有什么没有做对。

这篇文字会写的比较长,我有很多事情需要回忆;也可能会写的比较久,“快乐”所以为快,或许意味痛苦的慢。我能承诺的是:不会烂尾,在不太长的时间将主体内容写完。

我需要一次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对自己的反思。所以不匿了。

女儿也在知乎潜水,虽然没有关注我。


---------------2018-2-7更新-------------------

考虑题主所问,我的答案大概会写成《我导致了女儿的抑郁症》,但如果让我妻子、孩子的母亲来写,她会写成《我的公公导致了女儿的抑郁症》。她坚定认为,我的父亲、孩子的爷爷对此负有最大责任。

孩子13岁之前是和她爷爷住在一起,也可以说:她是爷爷带大的。

我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强者。

强者并不意味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也不意味他拥有惊人的事业成就。我认为,能够改变和掌控自己命运的人,都是强者。

父亲1937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因为战乱等影响,家道中落,解放之初,成功跻身城市贫农阶层。十五六岁,初中毕业的他就为养家进入工厂当学徒,家庭屡遭变故:父母离婚,哥哥被打成右派......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上养母亲(离婚后他随母亲),下养妹妹。

父亲极其勤奋、好学,上世纪50、60年代自学俄语,70年代初一片读书无用的喧哗中他开始自学英语,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读书,十年不倦。凭着不懈的努力,这个初中毕业生,在八十年代初,已经在一家大国企任外文编译组组长,兼科技情报杂志主编。父亲今年82岁,身体依然硬朗,至今不时给译言、果壳等网站、杂志投稿。

我充满正能量的父亲,奉行自强不息,认为人生在于拼搏,疼恨子女以致晚辈身上任何貌似好逸恶劳的弱点,对子女教育如同暴君般强势、蛮横,认为子女是管出来。尤其对于我这个长子,小时采取“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式管教。我妹妹因为是女孩,相对放任,逃过了不少劫难,而我则在一次次暴力抗争中,性格变得激烈而叛逆,从被打变成对打。我不止一次逃出家门,独自站在野地里,悲愤地遥望远方的家,一回回想自己怎么摊上这样的父亲,直到夕阳西坠,才无奈地走回沉没在夜色的家........我和父亲相爱想杀的关系,一直从我15岁持续到40岁以后。

父亲不仅对子女的管教严苛和暴力,而且他敏感而多疑。我很怀疑,他的这个特点来自他父母也就是我爷爷奶奶的关系。

我爷爷是个上世纪20年代的凤凰男,从小县城来到南昌,凭技术由工人成为工头,30多岁娶了我十六七岁的奶奶,40年代末他们离婚,那时爷爷60岁,奶奶40多岁。我不知道他们离婚的原因,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关于背叛的故事,那时候爷爷穷、老,奶奶正值盛年。离婚后的结果是,奶奶没有再婚但不乏相好,拉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艰难度日,但相比带着另两个儿子的爷爷她已经幸运,我爷爷在60年代初死于贫病交加中。

我后来经常想象,知道爷爷死去的那个晚上,父亲一定非常震惊,从此他对人生缺乏安全感,这是他不懈努力的源泉,同时造就他极度敏感、多疑,他怀疑一切可能隐藏着虚假和背叛。

父亲的多疑不是一般的多疑,别人怀疑一件事情,先会观察和求证。而父亲怀疑一件事情,会主观认为这件事就真实存在,对人横加指责。我高中的时候,他经常我怀疑学习不用功和偷懒,而实际从初三开始,我学习就非常自觉、用功,因为他的怀疑我没有少挨他骂,也没有少和他撕过架。

我和妻子结婚后,和我父母一起居住,次年生了女儿,我的父亲很快就显露了他的本性,因为妻子工作忙回家晚,父亲甚至怀疑她有外遇,对她横加指责,你很容易想象一个职业女性,在繁忙工作的同时面对这样作风上的无理指责,是如何怒不可遏,于是两个人经常对骂甚至发展到对打,而我自幼养成性格中偏激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我认为此时的父亲一如我年少时邪恶,有时就参与和妻子并肩与父亲对打,而我们年幼的女儿就在一旁哇哇大哭。父亲的身体确实好,在他70岁之前,40岁的我基本上讨不到便宜。

最后,无法忍受的妻子对我下了最后通牒“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情感上,我支持和同情妻子,但道德上,我知道不能将生养我的父母赶出家门,于是我咬咬牙,在离家附近2公里的地方买了另一套房子。

我和妻子搬了出去,因为两人都是职业人士,我们将女儿留在我父母那里。我们的想法很单纯,在这个城市,夫妻两个都工作,子女交给父母带,甚至交给远在千里、大字不识的父母带,是很常见的做法。何况,我们只距离两公里而已。

但是,这个决定让我和妻子至今都追悔莫及。


---------------2018-2-8更新-------------------

虽然是十七年前的情景,但我感觉就发生在昨天。

妻子和我从妇产医院抱回初生的女儿,父亲兴奋搓着手对母亲说“想不到我一把年纪,教完儿子女儿又教孙女了”,跃跃欲试溢于言表。

虽然我成长后的基本面大体不差,90年代初毕业于211(扩招前211考取难度比今天985只高不低),在所工作的单位历来算是骨干,但父亲从来不掩饰我是他教育失败的产物,或许是因为我将他看重的外语在毕业后就全还给老师,或许我生活起居上始终没有他那么严格自律.......

而现在,他有机会再次践行他的教育方法,他已经退休,相比从前有更宽裕的时间。

我和妻子都屡经中国教育环境下激烈竞争后的层层晋级,深知社会优胜劣汰的残酷,我们不觉得将女儿交给一个严格的爷爷有什么大问题。是的,我的成长有过家庭管教的阴影,但又怎么样?除了二三十岁有少许寡言和自卑,我大体是一个心身健康、情趣不凡的青年,我那个与我生长在同一家庭但被父母更放任的妹妹,走向社会后甚至表现出优于我和常人的情商。

我没有想到的是,对于抑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承受力,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承受力。所以,我们生活周围,有的人百经蹂躏却百折不弯,而有的人则迅速越过那个临界点,由抑郁发展为抑郁症。这与每个个体的遗传、性格差异都有关系。

抑郁症人群,男女比例是1比2,相比粗放的男性,心思敏感的女性的确更容易中招。


当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教她英文,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蹦。即使是现在,女儿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虽然感觉不堪,但仍然认为,小时候她爷爷的教导,在培养外语语感方面帮助很大。

我和妻子是在女儿5岁的时候搬出去的,以后我们每天下了班回父母家吃晚饭,看看女儿,周末就将女儿接过来一起过,周日晚上又送回到父母那里。这样持续了8年。


---------------2018-2-10更新-------------------

女儿聪慧,教育启蒙早,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很快超越同龄小孩,小学二年级没上跳了级,小学就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初中参加市英语竞赛,笔试获一等奖、口语获三等奖,参加这个比赛的小孩不乏自小在国外长大的。从初一入校开始,初中三年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多数情况能够稳定在年级前五、前六。

似乎一切都沿着我父亲期望的教育轨迹发展。

然而,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越来越不开心。

一如自己当年十年如一日早起背单词,我父亲也以严苛的时间观念要求自己的孙女,学校放学后15分钟内必须赶回家中。放学时间刚过10分钟,父亲就一次次走到阳台向我女儿回来的方向张望,有时随着时间的过去而不见人影,父亲愈显焦虑,脸色趋于阴沉,如果女儿晚三五分钟到家,父亲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这个情景我不陌生,小时候我也没有少经过,但不同于少年的我会暴烈的怼回去,女儿通常只是解释两句,就默不作声回到自己房间。

面对委屈、挫折,隐忍而非发泄,将负面的情绪不断积蓄,最终超出心理不堪承受的阀值,是不少抑郁症者发病的缘由。

女儿晚饭后,就在我父亲督促下开始学习,晚上几乎不会有时间外出,完成学校作业后有时继续做父亲安排的作业。到了10点半后,我父亲就会要求女儿立即洗漱睡觉,以便明天早起上课,这是父亲的时间观念在另一端的体现。

客观上说,我父亲也不是仅仅专注学习,仍然会给予一定运动、娱乐的空间,如果女儿白天不上课或者回家早,完成学习计划后,父亲会陪她打羽毛球,让她骑一会自行车,后来小区有条件了,也会安排在小区游泳池游泳。我顽固的父亲,一直认为,这类传统的体育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而对吃饭、逛街、旅游之类消费式的娱乐很排斥,认为那是沉迷生活享受的无聊行为。

女儿的生活就这样循环往复。我很长时间都奇怪,这种严格纪律化的家庭教育,也曾经培养出无数的淑女,为什么对于女儿,却可能是由此一点点被拖入抑郁症的泥潭?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必要沟通、宽容和爱,尤其是父母的爱。


周一到周五,我和妻子下班后在我父母那里吃晚饭,吃完晚饭后,照例都会看看女儿,一般此时女儿都在写作业,我们就是这个过程发现女儿越来越不开心的。初中之后,女儿对我们的“例行探望”表现的日益冷漠,往往是头抬起来看我们一眼,聊不了两句,就说“你们回去吧,我还有作业呢”。

本该散发青春活力的心,至少那一刻是麻木的。


以下是女儿病发后,在心理治疗时的回忆:

“我回到家里后,爷爷管教很严,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几乎没有娱乐的时间,我所有的玩耍、娱乐都是在白天上学时进行的。每到快放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欢呼雀跃,而我却很不开心,后来我自己安慰自己:我白天开心晚上不开心,相比他们白天不开心晚上开心,我开心的时间已经比他们多了”,“因为上学时尽情玩、浪,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别人以为我是天才,他们哪里知道,我是上学时玩、放学时用功”。女儿说到这些时,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笑容。

我想,这是苦涩的笑。

除了说到爷爷的管教,女儿也提到家庭气氛对她幼年的影响:“小时候,爷爷经常和妈妈打架,后来爸爸有时帮着妈妈跟爷爷打,我那时候就很担心,有时想妈妈力气小会不会被打伤,有时候又想爷爷年纪大会不会被打伤,没办法将他们拉开啊.......时间久了,就慢慢习惯了,也没那么担心了”。很难想象,家庭成员的暴力对女儿幼小心灵有多大挫伤。


女儿初二下学期,班主任说发现女儿早恋,让我们父母来学校一趟。我们到学校后,班主任看上去很紧张,说女儿主动追求班上的一个男生,刚才对女儿批评教育,提到要让父母来一趟,本来看似平静的女儿突然发声大哭,而且哭得一发不可收拾。班主任一再向我们强调“千万不要对她批评过重”。

我以后明白,这种无法自控的突然大哭,是抑郁症发病前的征兆之一。而妻子后来则坚持认为女儿早恋是因为缺乏家庭男性成员的爱。

我和妻子将女儿带离学校,来到我父母居住的小区,我们站在小区花园,没有上楼,我和妻子你一句我一句对女儿进行教育,女儿低着头,默不作声。我和妻子说了好久,想听听女儿的反馈,女儿嗫嚅的说了一句,我没有听清楚,提示她大声一些。

这次听清楚了,她说:“我想和你们住在一起”。


---------------2018-2-22更新-------------------

我曾经是一个程序员。

知乎的问答里,有很多程序员的段子,我每次读到都觉得里面程序员的形象就是我,较真、刻板。

我后来不是程序员了,成为了IT项目经理,依然刻板和较真,生女儿的时候我正值30多岁,我认为三四十岁的我,是软件行业最优秀的项目经理,在此之前经验不足,在此之后精力不足。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成为好的项目经理,我认为好的项目经理和你做过多大项目没有关系,与你是不是PMP也没有关系。如果你是合格的程序员,处事认真、严谨,对工作所需的时间、资源极度敏感和较真,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项目经理。

我是一个具有这些优秀项目经理属性的人。


初二下学期,我将女儿带回到我和妻子的身边,不顾我父亲的强烈反对,可以想象,我父亲对他的教育实践被终止是如何痛心疾首。

一进入初三,我就以一个项目经理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女儿的学习,将她的学习计划分解到月、周,又将周分解到日,日分解到小时,甚至分钟,每小时、每半小时都有明确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制订具体的检查方法,每天晚上我都会对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所有出色管理者一样,我也重视奖励,如果女儿学习任务都完成的很好,我会按照她希望的方式予以奖励,例如高三开始女儿对英雄联盟很感兴趣,这样只要她当周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周末我会让她玩两把,即使中考前一周也如此。

女儿将我的计划执行的很好,可能有小部分是英雄联盟的吸引力,但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女儿在中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这个城市最好的中学之一。

在女儿高中得了抑郁症后,我经常反思对待女儿的管理方式是不是多的是冰冷的规则,而少了人性的温度?

女儿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是我的项目,我也许不应以一个项目经理对待项目的方法对待她。

显然,我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有些晚。


---------------2018-2-23更新-------------------

前些天,女儿向她妈妈提到一件事:“2008年,举国沉浸在迎接北京奥运的欢乐气氛中,七岁的我预先准备了好多彩糖,在客厅中向空中扬撒,爸爸当时正在看电视,当即训斥我不要在客厅捣乱,我讪讪而去。其实,那天为了玩后便于清理,特意花了很多时间在每颗糖上写上编号......”。

我听到孩子妈妈的转述,沉默良久,然后说:“这个事情我不记得了,看来我的确无意中给了孩子伤害。”

王朔曾经问过他的女儿,你们这代人有什么事可以烦的?女儿告诉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和烦恼。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也许今天孩子的心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


---------------------2018-3-3更新 -------------------

女儿考上这个城市最好的高中之一,除了周末回家,平时在学校住宿。刚开始一切看来挺顺利,女儿高一上学期谈了恋爱,不久又和她口中那个“渣男”分了手,之后女儿又有了新的追求目标。早恋似乎没有影响女儿的成绩,高一上学期在班上成绩一直居于上游,上学期结束后分班考试进入这个名校的理科尖子班。

女儿的理想时常变化,初中很长时期,她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化学家,进入高中后,理想又一度变成刑事警察,有段时间还挺认真地和我们探讨:将来报考公安大学还是中国刑警学院?专业就是刑侦技术。各种迹象表明,女儿对理工科更感兴趣,但女儿情感丰富而率性,有个好友认为她性格更适合文科。

能上理科尖子班,女儿很开心,这里有她梦寐以求的同学,那个她追的男生也在这个班;有她梦寐以求的老师,她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在这个班。不久蒙上一层阴影,那个老师最后没有来到这个班,而是调到文科班,但似乎无关大碍。

出乎意料的是,开学一周之后,女儿将我们叫到学校,一脸严肃地说“我想转到文科班”,这使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女儿参加的是理科分班考试,如果这时转到文科班,就只能从理科尖子班转到文科普通班,我们极力劝阻,她似乎非常坚决,理由是感觉自己可能对文科更有兴趣,我们劝阻无效,一周之后就办理了转班。

女儿病发后,她和我们才知道,转文科班并不是她对文科更有兴趣,而是这时她已经开始不断受到抑郁情绪侵扰,觉得生活、学习没有意义,她当时以为是因为自己对学科缺乏兴趣,决定做出新的调整。

大约两周之后的一个周末,女儿本来应该下午五点从学校回到家,但是没有,六点、七点、八点,仍然不见踪影,我们给孩子打电话,电话关机。我们开始着急,给学校老师一个个打电话,打完高中的打初中的,老师们不知道她的下落,老师给了她经常交往同学的联系方式,联系过也没人见过她。晚上十点后,我们决定报案,来到派出所正准备做案情记录,手机收到女儿的短信:“别找我,我想一个人静静,晚些会回家”。

半夜十二点后,女儿回到家里。

在她回到家半小时之前,我们还收到她另一条短信:“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


-------------2018-4-21更新---------------

我们带女儿去了本市最大的精神类疾病专科医院。

在去医院之前,女儿对我们说近一两年常觉得自己不大对劲,怀疑存在心理问题,就去查阅一些心理书籍,她拿出一本《变态心理学》,翻到双相情感障碍那章,指着其中一页说“我应该是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个细分类型的特点是抑郁重、躁狂轻。

到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和心理测验,最后诊断结果出来了,孩子患有带严重抑郁倾向的双相情感障碍,具体病型果然是双相情感障碍 II型。

带孩子检查的时候,医院正在宣传双相情感障碍知识,到处张贴着这个病的宣传海报,从海报中我知道这个病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抑郁症。得过这个病有不少名人,梵高、爱伦.坡、拜伦.......初次看到这些,甚至会产生与有荣焉的奇怪感觉。

接诊的是一位和气的老医生,他看了检查结果,一副见惯不惯的样子对我们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坚持吃药就能治好。”开了一些药就让我们走了。那时,我们还没有想到这个病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的煎熬和曲折。

按部就班吃了两三周的药。之后,高一下学期的一次考试,考的是英语,女儿在遭遇强烈抑郁情绪下,生平第一次无法完成考试,甚至无法坚持坐在考场,女儿交上没做完的考卷,匆匆离开教室。

那天女儿离开了学校,但没有回家,她给我们发了一条短信:“爸爸妈妈,我现在的状况比你们想象的还要糟糕,过去这些天别人上课的时候,我背负巨大的抑郁和焦虑,在空荡的校园中独自游荡,直到连这次考试都无法完成。现在留在学校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我又实在不想回家。我只能先找个安全的地方住下,我能够向你们承诺我不会自杀,虽然我已经无数次动过这个念头,但最后都放弃,我发现自己是多么想活下去,我是如此地怕死......”。

女儿所说的“安全的地方”,是指一个高中同学家里。女儿最初的想法是找个每天几十元的青年旅社住段时间,但那几天恰巧出了个新闻,一位女学生在旅馆独自住的时候被歹徒杀害,女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恰巧有个女同学家愿意让她住段时间,她就住了过去。

女儿在抑郁中挣扎时仍存留基本的安全意识,这让我们欣慰了很长一段时间。

女儿在同学家里住了两个多星期。

这两个星期,同学、同学的父母对她照料的不错。当同学上学、同学父母上班,她就一个人出去逛。情绪糟糕时,女儿会无助地选择一辆公交从起点坐到终点,然后又从终点坐了回来,在车上无缘无故痛哭,别人诧异地看着这个穿着校服的女孩。

我和妻子如果想见她,晚上就约在餐馆和她一起吃顿饭,女儿看上去除了显得有点安静、心不在焉,其他看上去还好,偶尔甚至会露出一丝笑容。我很长时间都疑惑似乎难以从她的表情、行为去推测她的情绪,有时明明看上去有说有笑,但实际可能内心溢满抑郁的苦水。直到有天,女儿对我们说:当她抑郁时,她会极力摆出轻松的姿态,因为她知道如果做不到这点,她就会被抑郁的情绪拖着不断萎靡、下坠.......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抑郁症患者,平时看上去挺活泼开朗,某天突然做出自毁的选择。

女儿见我们时,用手比划着脑壳,说自己已经有了躯体反应,脑子里隐隐作痛。读过心理书籍的她,向我们解释“躯体反应”:抑郁症的人会感觉到身体的疼痛,有时甚至会到痛不欲生、全身无法动弹的程度,但实际上这种疼痛没有任何生理的原因,完全是抑郁症造成的心理感受。

吃完饭,我们送女儿回同学家,经过同学家附近的一个老旧工业区,女儿将车叫停,对我们说:想一个人在这里走走,让我们先回去。然后,踽踽向工业区深处走去,我们不安看着她的背影远去,直到消逝在空旷马路和巨大厂房阴影交叠的夜色里。


近期看到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活下去的理由》(在此感谢 @鼹鼠的土豆 赠送这本书),提到抑郁症的“抑郁”是非常名不副实的用词。就词语表达而言,人们通常会认为悲伤比抑郁难受的程度更高,但真实情况是,如果将悲伤比作我有点饿了,抑郁症的抑郁就相当我快要饿死了

置身于抑郁症之外的人,往往很难理解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那种巨大的悲伤、痛苦、挣扎和无助。


-------------2018-7-9 更新---------------

匿了,不是因为勇气,而是因为隐私。

写这个回答不是为了检讨和忏悔,而是为了反思,反思我自己,也反思家庭、教育、社会,和与这病相关的其他。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

有些评论说看不出我有多么的内疚和检讨自己,这种感觉没错,家人所有的内疚和抱歉,在这个病的痛苦面前都显得虚弱和没有太大意义。

未来怎么和孩子相处,和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两件事更重要,而且也更不容易。

因为写有关抑郁症的答案,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现在或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其中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个已经基本康复,另一个在与疾病长期相处中逐步做到对情绪的自我调整和控制。关于父母如何与抑郁症孩子相处,他们不约而同向我提到了两点建议:第一,要关心关注孩子,第二,父母要保持更加自我的心态。

关心、关注孩子,孩子如果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能够随时伸出援手,能够在她需要的时候表达对她的支持和鼓励;父母要更自我,是父母不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生活情趣和节奏,不要一副总是自责或者焦虑的神情面对孩子,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和负担。

听到这些建议的时候,我觉得做到真难,因为这两点要求有一定程度背离,既要关心关注,又不能过于关心关注。其中一个年轻人给我讲解得很具体:比如你喝茶看报纸,这时发现孩子情绪不对,你就问一句“孩子,你怎么了?”,如果她不回答,你可以再说一句“没事的,无论什么事有你爸呢”,然后,你绝对不要再多说多问一句,要继续神态自若品茶看报纸,不要让你的孩子影响你自己的生活。他说,抑郁症的孩子,更喜欢父母这样的心态和行为。

是不是很难?也许,做父母本来就是一件难事。

继续说女儿的事。

女儿最终还是回到了家。

在外这些天,女儿情绪差的时候,会写些类似心情笔记的文字,这些文字在次偶然的机会被她妈妈看到,大多是回忆小时候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算是童年阴影吧;在离开学校之前,她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会经常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

无论是文字还是与老师的沟通,最经常提到是她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居住的那段时间,包括我上面写的和爷爷相处的那些事情。因为这些文字还有对老师的口述,加上妻子与我父亲本来就紧张的关系,使得妻子坚信女儿患上躁郁症与我父亲管教有密不可分的因果,与她持类似的观点的,还有那位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心理老师。于是,妻子此后经常引用老师的话“你看,老师都说她的病是爷爷搞出来的”、“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孩子交给你爸”......

孩子得了抑郁症,很多家长都会产生这个病与我有关的原罪感,这种感觉也伴随着我和妻子,追溯、解构、消弭这种原罪几乎是所有心理治疗尤其是家庭治疗的核心。

甚至最初的时候,我们去医院看精神科,介绍病情的时候,每次都会祥林嫂似的,惴惴不安向医生反省自己的责任,检讨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为此我们会引用孩子写的笔记以及与心理老师的聊天内容,但很快我们就发现精神科的几乎所有医生,无论是耐心和蔼的还是严肃刻板的,都表现得与心理咨询师的迥然不同,对我们自我批评表现冷谈,了解病征和开药才是他们所有工作的核心。

又一次来到精神科,中年男医生看上去精明果断,我们又喋喋不休介绍孩子小时候的经历,由此带来的抑郁症,医生耐心听我们说完,然后问到:

“一个人喝醉了,他说些醉话,说某某人对他不好,你会觉得那个人是他喝醉的原因吗?”

“不是”,我们惊诧的看着他,“您的意思是.......”

“对”,医生点点头,“家庭经历可能是个影响因素,但抑郁症从来不简单,这个因素未必是根本原因。以前的事,你们不必过于自责。你们未来的行为、态度,也许对小孩更重要。”

医生的话使我骇然,继而又有些释然。虽然,孩子妈妈仍然每过一些天,都拿她爷爷来说事。

几个月前,一个从抑郁症走出来的网友看了我的这个回答后,私信我说:以她的经历,她认为我前文提到的家庭管教的严苛其实不足以完全导致抑郁症,还需要外界环境等其他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除了家庭的成长经历,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吗?我经常想着.......



-------------2018-12-1 更新---------------

写到这里,以后就不会再更了。

能够理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人很少,由此我想理解抑郁症患者父母、理解这篇文章的人也许更少。

写这个回答以后,收到了很多鼓励,在此表示感谢;但也少不了批评指责。

这个回答不是检讨,而是反思,因为检讨、内疚现在没有任何意义。我唯一需要表达检讨和歉意对象的是孩子,即使这样孩子也对我说过“这没有意义”。

既然是反思,就会存在思辨,于是文章不是单纯的批评或者自我批评,有批评别人又有批评自己,还会探讨其他方面原因。文章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表达,会穿插不同观点的碰撞。

但我发现,这种复杂的反思和表达显然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他们只习惯找到一个罪人、一个源头,将所有过错都怪罪他。于是,出现这样一些评论:你就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你就是那个罪人,你提到其他都是在为自己狡辩。

在他们眼中,好像找到那个唯一的源头,解决了它,就解决了抑郁症。

我知道有抑郁症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内疚,在孩子病发后尽可能满足孩子所有要求,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放下工作以自己所有的时间陪伴孩子。然而,这并不表示孩子就能够康复。

因为写了两篇关于抑郁症的答案,我收获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家人的网友,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

从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亲那里,学到了乐观,他告诉我: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整天愁眉苦脸,孩子怎么会开心?

从一个走出抑郁症的孩子那里学会了相互理解,她告诉我:最后是相互的理解,对他人的共情和悲悯,让她得以康复。

但让我学到最多的一个网友,他从高中就患上躁郁症,大学因病退学,24岁又去国外留学,并没有完全康复,但在无数次与重度抑郁的相处中形成一种平衡。他告诉我:第一,向前看,努力改善今后与孩子的相处;第二,作为父母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把自己全部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这话出自躁郁症孩子口中真让我感动。

很高兴的是,第一点已经比九个月前开始这个回答时有明显改善,虽然孩子和我仍然时有矛盾和争论,但孩子在逐渐接纳我,和我友好的相处。

对于第二点,我也在努力,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更多的生活兴趣和目标。

所以,结束这个回答。


---------------2019-1-7 更新------------

本来不打算更新了,因为收到不少祝福和关心,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近期情况。

开始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孩子和我的关系相当紧张,如果10分是满分,我们当时的关系最多3分,现在关系有明显改善,父女关系能够打到7分了,我希望努力至少做到8分吧。

我比以前更温和、有更多耐心,不会像以前那样总在急躁的情绪中不断传导压力,虽然偶尔还是难免流露出;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也在进步,在和父母有分歧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暴躁,更多是理性的沟通。

我和她说:“我没有做父亲的经验,你也没有做女儿的经验。所以,我们都可以进步”。

对于父母以致爷爷存在问题,孩子自己看法十分理性,她推荐给我和她妈一篇很好的文章:他们不愿意改变,其实是你自己不愿意改变 | 如何不做被动的承受者?。文章是说:对于父母的问题,以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孩子也可以影响和改变父母。也许为践行这个观点,女儿时常会召集父母和她一起做自我“家庭治疗”,夫妻、父女、母女之间的问题拿出来沟通、剖析。

女儿现在很喜欢看心理学的文章,且收益非浅。

总的情况大概在改善,她应该已经挺长时间没有那种极度悲伤的状态。只是,学习状态持久力和稳定性还相当弱,她自己认为和现在休学导致缺乏学习氛围和学习伙伴有一定关系。

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她有时会感觉孤独。

广东省教育局的制度:孩子如果休学一年,这一年就都不能回到学校,即使情况好转了想偶尔回学校旁听都不允许。虽然制度本意是避免有人走关系变相留级,但实际执行中等同将因病休学的孩子推向社会。这个制度真的有问题。

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qhx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不知道,以前看新闻总说他这不好那不对,还有徒弟打记者什么的。

要么就是让沙溢的儿子安吉叫他爸爸。

以前不爱听相声,也没觉得郭德纲究竟是好还是坏,最多就是嘴皮子利索,损人不重样。

直到后来有一天突然就爱上了听他的相声。

每天晚上不听一段就睡不着觉,跟有瘾的似的。

然后前天突然梦到跟郭德纲谈恋爱,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情话……

在梦里就吓出了一身冷汗,甚至于郭老师还亲切的称呼我母上为:伯母。

我说,你们两个是同辈人,就不要互相客气了吧?!

醒来后,一股难以言说的感觉,这几天再也没敢听他的相声,总觉得别扭。

唉,跑题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e-qing-yun-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端女拳已经在对乃万重拳出击了。在豆瓣、微博等各个平台对乃万进行谩骂和侮辱。乃万工作室被逼的发声明维护名誉。

真正的女权是追求平权。而女拳是无法认同平权的,她们要的是特权。她们称呼平权女生为“仙子”。有时候直接把乃万们开除女籍。

不极端、不偏激、不丑男。都没有资格做女人。乃万已经被她们全面开炮。

它们的论调都是这样的:

1.买房买车又不是女的逼的。繁衍癌们可以去找不要房不要车的。

可是当新闻中出现女生陪着男生一起奋斗白手起家的时候,她们又骂女生“倒贴”“免费妓女”。当新闻中出现男生付不起高额彩礼而哭诉时,她们又幸灾乐祸:彩礼都付不起,还想娶什么老婆,直接滚回家去。

她们就是这样的双标。直接写在脸上都不带避讳的。跟她们不一致的,她们就跳脚骂人。

2.乃万做为女性,居然和男性共情,这太不女拳了。这简直是女性中的败类,必须要批判。

女拳在寻求支持的时候,经常会找一些男性来给她们站台,比如杨笠嘲笑普信男的时候,她们找来一些男人说自己没有感受到嘲讽等。

3.社会已经给予男性“太多”宽容。凭什么还要呼吁给予男性宽容?女生的宽容谁来给?

给予男性宽容并不代表着不给予女性宽容。这本来是可以齐头并进的事情。比如男性和女性可以携手来对抗资方在职场上的强势。但女拳只要属于她们的特权。她们不敢对抗资方,但是她们可以踩着身边的男性上位。

乃万够刚:





  

相关话题

  所谓「忘记」,是大脑没有储存,还是有储存但检索不到? 
  怎样看待湘潭中心医院24小时内连续两位医生被打,其中一位怀孕7月? 
  如何看待上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飞刀收红包的事情? 
  印度飞香港一航班机上 53 人确诊,为什么确诊人数这么多?目前印度疫情怎样了? 
  于谦父亲是谁? 
  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病例和新增病例有何不同? 
  国内外心理咨询的收费是如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家长总是执着于让孩子洗碗? 
  公务员政审,父母/亲戚有犯罪记录,会影响我老公务员吗? 
  如何对抗负面情绪? 

前一个讨论
健美运动员在台上如何控制自己的下体?
下一个讨论
人体有哪些进化的遗漏之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