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央行和市场都是理性的话,的确,7.0001和6.9999没啥区别。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理性上,打个比方:
商场里有个定时炸弹被发现了,专家研究发现,定时炸弹的定时器可以设置为0到2小时内的任何时间。
所以理论上,恐怖分子可以把时间设为0到2小时之间的任何值,比如设为59分59秒的概率应该和1小时整的概率一样。
但是事实上,爆炸时间设在10分,15分,20分,半小时,45分,1小时 这些特殊时间点的概率就是比什么36分27秒这种奇葩时间要高,而且高得多。
想象一个拆弹专家在拆弹,他一定会在10分钟,15分钟这种特殊节点特别紧张。尽管,理论上这些时间点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理解了上面那个情况,再来说说汇率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汇率疯涨的时候央妈肯定要出手控制,但涨到什么程度央妈会忍不了,谁都不知道。
目前大家合理地猜测这个值大概小于8。所以7就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点。
如果汇率过7了,比如变成7.01了,说明央妈的底线不可能是7了,很可能是7.1,7.2,7.25这种值了。毕竟,央妈的底线是7.02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值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此时国内外金融机构,如果持有7.0到7.1之间的远期售汇合约,风险敞口一下子就增大了很多(相比汇率没有破7时),因为这些合约收到央妈底线的保护的可能性瞬间小了很多。
如果还不能理解,就这么想:
假设你持有一个break even在7.05的金融产品。当前的汇率是6.9,那么:
你的风险受到央妈汇率底线保护的概率 = 央妈会保卫7.0的概率 + 央妈会保卫7.01的概率 + 央妈会保卫7.02的概率 ...... +央妈会保卫7.05的概率
其中“央妈会保卫7.0的概率”这一项是大头,可能性最大。
结果忽然汇率破7了,你一下子就知道央妈的底线不是7.0。于是你的风险一下子突变了很多。这个风险的突变远比“央妈的底线不是7.01”带来的突变大得多,因为在原来的风险计算中,"央妈会保卫7.0这个特殊值的概率"大于其他几项
我这里只是拿远期售汇合约做例子,事实上很多金融产品都会因为破7而风险增加。而且不仅7.0到7.1的合约风险增加了,事实上仔细想想,所有高于7.0的同类合约风险都增加了。
最后,这种“整数效应”还会被媒体和羊群效应放大,显得比实际更夸张。但最根源的原理还是在于上面这个炸弹的例子。
========== 附加题 =============
也许有人会问,
1)如果说央行的底线是特殊值(比如:7.0)的概率高于非特殊值(比如:7.02),那金融产品的“底线”是不是也应该倾向于特殊值呢?
并不是这样,金融产品的底线一般是计算得出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售汇合约,很可能是大公司用来对冲汇率波动的。这时对应的底线是由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计算得来的,因此相对一个政策性的底线值,更有可能是一个非特殊值。而更高阶的衍生品,其汇率底线的算法也更复杂,更有可能是一个非特殊值。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央行保汇率的底线是政策决定的,而导致金融产品亏损的线是计算决定的。
政策决定的值更有可能是特殊值(比如:领导看到研究报告说汇率低于7.19可能出问题,那领导可能就在大会上定下,保汇率7.10的口号。另外这种研究报告本身也更倾向用特殊值。)
2)我们假设金融产品的底线也是倾向于特殊值,那么是不是两者的效应就能抵消了呢?
可以抵消一部分,但不能100%抵消。原因在于7.0这种特殊值中的特殊值,在政策中出现的概率高于7.1这种有点特殊但没有7.0这么特殊的值。
在这种情形下,当汇率超过7.0时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增加将高于汇率超过7.1时的冲击。不信的话可以假设一个简单的模型算一下:
假设:
a) 金融产品和央妈底线的概率只可能出现在7.0, 7.1, 7.2 ...
b) 7.0和8.0的值的概率 高于7.1, 8.1之类的值的概率
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波动:
i) 无法排除央妈底线是7.0 v.s. 可以排除央妈底线是7.0 (对应汇率是否超7)
ii)无法排除央妈底线是7.1 v.s. 可以排除央妈底线是7.1 (对应汇率是否超7.1)
由于前设底线是7.0和8.0的值的概率高于7.1之类的值的概率。你会发现,当排除掉7.0是底线时,相比排除掉7.1是底线的情况,会造成更大的风险波动。
3)不听不听,我就是不听:
那我只能感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