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佛学需要去宣传或者自我感觉高一等的时候,是不是都已经输了? 第1页

  

user avatar   shuiyueput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前者只取自己逻辑,说通俗点,就是天马行空编故事的能力

后者,是观人事物的本质,洞察性质


还没看到楼主“举个例子”那段

我就已经知道

楼主这个提问其实已是第二层问题

第一层是

——楼主根本不信因果。


在不信的基础上,自然用自己逻辑中最相似最相近最熟悉的那个坑来解读佛弟子的行为

这就是我说的编故事


退一步讲,楼主既不信因果,也就无法成立第二个问题

仿佛客观的角度,实际是建立在第一层的观点

这种探讨,就有点早了

毕竟,第一层观点已有分歧


清高高傲的人确实有,但我们感受到的,到底是真相,还是多疑和敏感?这就有待讨论了。


在学佛最初,我也喜欢“度”人,常告诉别人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等等道理

我承认,除了想帮助他人,还有点私心,想表现自己,并以此获得关注的满足感

但,我就是凡夫,这是成长中的必经


成长,就像旅行,途中每一处风景都成就了完整。

起点是风景,终点也是风景,途中更是。

瑕疵的我,超越的我,修行的我,每一处都是我,又非我

所以,我慈悲我,守护我,耐受我,尊重我。


其实,那些总喜欢劝人的师兄是可爱的

他们或许智慧有限,但热诚,最多只要一丁点别人的关注,就能激起他们行善的动力

这是多可爱的一群人啊


实际上,我现在已经不爱随便劝人了

或许是增加了点智慧

或许是懒惰了

对于不肯求变,没死心,不向善的人

哪怕看着他马上要跌入坑中

我也只是告诉他一句行善积德

而不是像过去,恨不得把什么好东西都倾囊相告


因为,法不是我的,若轻告,则不自重

加上,缘分太浅,只是浪费时间

所以,我现在不再随便劝人


无缘不说。




  

相关话题

  在佛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放下我执,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待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类想法,这是不是执念? 
  问题已摘除,感谢回答。? 
  为什么印度放弃了平等的佛教? 
  中国有哪些好听的寺名? 
  我想供养僧人,送米面油到寺院,遭到未婚夫和家人强烈反对,争吵怎么办? 
  能否请各位大大详细的说一下念佛三昧的修行次第? 
  最近和朋友去寺庙,看见朋友进去就是这供养那供养的,有人能解惑吗?说供养有功德,这个听着怎么这么玄乎? 
  信佛和学佛哪个更重要? 
  释宣导是谁? 
  ‘’我是谁‘’这个问题,各家各派各个大师或研究者都是怎样回答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微博“六学家”向六小龄童正式道歉?
下一个讨论
为何佛不直接示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家都知道因果轮回,不就没那么多人做坏事了吗?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