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网上流传全国范围内房价下跌的说法,是怎么一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heqizib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新鲜事儿,中国发生的事儿,在另一个空间和时间已经有过一次彩排!

一样的房价暴涨,一样的低生育率!


日本东京江东区的商品房,1985年前1.2万元/每平米,1990年飙升到3.3万元/每平米。按当时的泡沫阶段人工年工资12万元来计算,60平米商品房总价约200万,一个东京工人,不吃不喝16.5年才能买的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银座的地价,在1987年一年中涨了40%。


当然,放眼日本全国的房价上涨幅度,并不是都有东京这么夸张。平均来讲,1985年-1991年日本房地产进入最后疯狂期,6年间上涨1.7倍。


在1991年市场达到顶峰时,东京都23个区的地价,是美国所有房产的总价值;面积相当于加州大小的全日本,所有土地价值约为18万亿美元,是当时美国所有房产总价值的四倍。



当时的日本企业,眼光瞄准的不止是国内的东京,也将地产购买冲动带到了美国。1986年,日本第一不动产公司以创纪录的价格买下纽约的蒂芙尼大厦,1987年三菱地所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14栋大楼。


这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没有一个日本人觉得不对,他们坚信这就是经济规律,牢不可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8年,日本国土厅公布的《国土利用白皮书》指出,“以东京附近为中心的土地价格上涨是由实际需求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国土厅认为,当时土地价格的上升并非投机导致,而是土地需求大于供给引起的,并非异常现象。


并且一群又一群的日本国民,在房价连续上涨了20多年的惯性思维下,在东京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行情下,前仆后继地加入了买房的大军之中。


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子。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组织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


刚性需求、摇号买房、丈母娘需求,在那个年代的日本,早就甚嚣尘上。


我们中国人第一次看手中的这副剧本,但在老天爷看来,早就在另一个时间段的空间里,上演过一回了。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日本政府从1989年就意识到了虚假繁荣的幻象,开始主动加息。但是货币政策转向的结果,到了1991年才开始发挥作用。泡沫终于从1991年开始破灭了,并且,一去不回头,走了整整二十年。


生产型企业倒闭、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证券公司关门、银行清算,失业潮遍布日本全国,大学生们为求一份工作而不得。


但是,购房者才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最大受害者。


从1991年到2004年,日本14年间,六大主要城市的住宅价格下降了64%。


每一次下跌时,购房者总是安慰自己,房价见底了,一定会反弹,往日的荣光将重现。然而经历短期的盘整之后,房价继续下跌。


购房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希望、绝望的循环中,失去了将近七成的资产。199r1年毕业的大学生才22岁,等到35岁的时候,房价下跌的趋势才暂时稳住。


据日本媒体的统计,数以百万计的购房者,因为他们在1989-1991年三年中的一次决策,将自己一生的命运拖入了负债的深渊,一辈子都在为金融机构打工,一直到老。


有一些日本人不堪重负。有亏本转卖的,有断供破产的,有选择跳楼的,有夫妻离婚的。


更奇葩的是,有人选择宁愿申请主动进监狱,养老到死,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还贷了。



最多的日本人,选择了隐忍,选择了背负债务,偿还一辈子。



1995年之后,日本房价暂时结束了下跌的势头,但是也没有迅速反弹,相反,日本又直接进入后面的“失去的十年”,楼市、股市、企业的崩盘,带动整体经济全部萧条,失业率上升,工作难找,经济内需不足。


日本成人风俗产业开始进入全盛阶段,女性职场员工回归家庭,没有人愿意跳槽,都希望在一家公司干到老,职场论资排辈,年轻人再也没有了快速上升的空间,宅男和腐女文化流行,啃老一族横空出世。


那些在泡沫年代高位买房的日本人,只有少数人选择了跳楼。但是,负资产的多数人,用了一辈子来还债。


最终,房子成为两代日本人心中的噩梦,年轻人彻底失去了上升的空间,生育率断崖式下跌,低欲望心态弥漫日本四岛,养老保险账户青黄不接。


如今的日本农村,有大量的房屋、土地闲置,人烟稀少。日本政府鼓励更多人到农村去生活、购置房屋,并发放大额补贴,足够买房之用。


但是,对于经历了一生最终依然是负资产的两代日本人来讲,他们真心觉得:自由比房子,重要太多了。


这是两代日本人的故事。


但对我们来说,这不应该仅仅是故事。

————————————————

银行和券商也开始抛售持有的房产了

_______________

2019.4

网上有截图显示,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沿河北小区”的一套46㎡的毛坯房总价仅需1.5万元,按此计算每平米单价326元。

另据房天下数据,新房方面,鹤岗市在售的5个楼盘最低销售价为3200元/㎡,最高为4300元/㎡;二手房共有126套房源在售,其中总价最低的为3.8万元,为一套63㎡的两居室,也就是说,每平米单价仅603元!

当地中介:情况属实



比如说,根据某二手房网站显示,鹤岗市的一个“东山沿河北小区”,一套位于7楼的46平毛坯房(一室一厅)总价只有1.5万,折合一平方米326元。还低于网络上流传的一平方米348元的价格。


user avatar   Lincolnh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有些数据显示跌了,有些数据却没有,为什么会这样?


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

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系统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一度濒临崩溃。从投行贝尔斯登的崩溃到对保险业巨头AIG开展空前救助,伯南克及其团队殚精竭虑,采取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机蔓延态势,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2008年,伯南克及其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在两位总统的积极支持下,终于成功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恢复了稳定。据统计,美国房价平均下跌20%,部分州暴跌50%,至今都没缓过来。

2009年,伯南克2009年荣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他被认为处理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成功避免通货紧缩。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以“富于创意的领导能力”,令情况没变得“更糟”。



但是当你把镜头回放到2005年,你会发现什么?

当时Ben Shalom Bernankes说:

有人推测,其实他早已经预料到这一切,也提前想好了对策,就是想拯救一次世界,才会被大家记住。


所以你该明白,在一个特殊时期,不要轻信某些利益相关者所说的话、提供的数据,自己身边亲眼所见,也许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你们的牺牲,只会成为他挂在胸口的荣誉勋章。”

-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Marb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一回事?就是这么回事啊。

真的降了。

朋友。北京,五环,公寓楼。17年踩着317新政接盘,当时普遍挂价300W+,朋友找了一个卖家急于出手的,280w成交,以为血赚。到今天,同小区同户型,230w挂了两个月无人问津。本来是买来做婚房的,在降价路途中,订婚的女朋友跑了。但他依然保持看多的雄心壮志。

这只是一个小个例。

现在看来,卖方给我朋友的那家是高手,在17年2月就开始果断低于市场价出手所有在京房产,然后携款移民。


另一个故事,大家可以看看目前高赞的匿名用户在上海看房的答案。

这应该是相当真实的一个“刚需”了——房价上涨时,我是奥哈利刚需,硬的不能再硬,一刻都不能等;房价下跌时,诶我不知为何突然就不着急了,可以再等等,万一房东还能降呢。

真实得一比。


两个故事叠加在一起,可以读出两件事:

一是,很多一线的一房户,没有资产阶级的命,却得了资产阶级的病,拒绝客观看待房市,拒绝一切看空可能,以为看多就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实自己只是一棵韭菜。

二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终极接盘侠——“刚需”——其实是个伪概念。什么是真刚需?结婚证领了,婚礼日子定了,就等婚房,这勉强算。这种刚需,十里挑一。剩下的?“再降5w一定买”。


客观看待,中国房市早就该跌了。

为什么?因为中国——暂且只说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已经和其使用价值的增值无关,只和价格上涨的预期有关。

我在北京十多年了,形形色色的购房者见过太多。他们关心的,或许有房子的位置配套软硬条件等等等等,但一切的大前提都归于一个问题:这里会不会涨?

追涨买房,深入骨髓。每一个人的骨髓。

住起来值50w的房子,我肯花300w买,因为我相信它几年后能卖500w——这是北京购房者的真实逻辑,也是推动房价上涨的真实逻辑。


期望。期望叠加着期望。期望叠加着期望叠加的期望。

北京2016年一年,房价几乎翻倍,怎样的经济发展才能从实体层面支撑这样的上涨?只有虚无缥缈的期望才能做到。

而期望,是易碎品。

那些“再降5w肯定买”的刚需,看涨的信心,经不起一丁点的考验。


有人寄希望于政府救市,认为自己手里的房子会和中国经济共存亡。

别傻了。

刚才说过了。别说老虎,嗅觉灵敏的老鼠都已经搬家了,剩下的只是韭菜而已。

试想——

北京2016年一年,房价翻倍。

如果政府救市,大水漫灌,全国遭殃;

如果不救,放纵房价下跌到腰斩——也只不过是回到2016年初的水平。

到时真正会跳楼的,只有2017、2018年两年的接盘侠——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房价,跌得起。


归根结底,房价是需要刚需来接盘的。

所以房价的上涨是有天花板的——刚需的接盘能力上限,就是天花板。

而当首付都需要贷款的时候,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相当一部分刚需的接盘能力,到顶了。

几乎所有人做房贷的时候,收入证明都作假了吧?何来勇气?

因为相信房价会涨到值这个价,本质上是相信自己未来30年的收入增长,相信中国未来30年的经济发展大势。

所以到今天还会有很多人跟你说,贷款吧,尽量多贷,一开始辛苦一点,未来你会感谢自己的。

但问题是——

GDP增速破8时代,计算出来自己未来30年的价值,在今天看,还能不能达到?


祝各位身体健康。



有人说公寓楼blablabla。你们都自作聪明了。

北京四环开外很多做一居室和小开间的公寓楼盘,并不是商住,也没有限售。

别问我哪个小区,我没有泄露户主那么多隐私的打算。这个价格实际上我也做了数字脱敏。

各位,爱信不信,反正我没有损失。


user avatar   yue-han-z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地产企业的“大洗盘”离我们越来越近


每年都会听到大量的声音,房价要跌了,房价要跌了,这话听了十几年,然而房价还是一路凯歌十几年,渐渐地似乎成了一种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的定律

然而世界上哪有定律,房价会不会跌,从货币政策角度就能看的很清楚。



其实在多年前,三四线城市房价就有了松动迹象,至少房价将会从三四线城市开始跌。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暴涨,涨的比一二线城市还高。

大家都在喊房价涨房价涨,可房价为什么涨,为什么涨不停又有多少人说得清呢?

由于这个问题很庞大,需要进行不断的分割,分割,分割来分析,今天就为大家来说一说这两年我们都亲身经历的,又一波房价暴涨潮。

为什么2015-2017年这三年,房价,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暴涨呢?

带大家来分析一下,先来看这几年房价走势



上面是新房和二手房这几年的成交价格涨幅曲线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都高于二线和三线城市。

这是符合规律和逻辑的,一线城市房子涨幅更高,更贵,这很正常。

然而到了2016年下半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原本较为平静和稳定的二三线城市房价,突然来了个“鲤鱼翻身”

到了2017年,鲤鱼不光翻身了,还跃龙门了,大家可以看到下图的红圈位置。



2017年中旬的6、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和二三线城市,来了个死亡交叉。

什么意思?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完全超过了一线城市的涨幅。

并且在“死亡交叉”后,仍旧继续一路凯歌。

那么,这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国家公布了重大利好。

你比如说,突然宣布搞个“雄安新区”,那雄安这片的房价猛涨,这合情合理。

再比如说,宣布要在海南建设自由港,那海南的大城市房价就会飙涨,这也很正常。

但像图上所表现的,这样全国性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全面赶超一线城市,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东西了。

这里面必定存在大量的泡沫,而有泡沫,就必定有韭菜。



那么我们先一样样来说,首先要说的,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近几年,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这么凶猛呢?

原因只有一个

PSL,也就是“棚改货币化”

相信有朋友对“棚改货币化”很了解,但我想还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棚改货币化”吧。

因为只有解释清楚了这东西,才能说清楚为什么这几年二三线城市房价涨的那么凶。



以时间线为顺序,帮大家简单梳理下PSL(棚改货币化)的来龙去脉。

一切始于2005年

2005年,东北地区国有林区的基础建设十分落后,职工生活设施严重滞后,整个林区呈现“又小,又散,又破”的景象。

为了提高国有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和生活效率,国家出钱,对林区内的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



2009年,林区棚户区改造初见成效,开始向全国推广。

当年,国务院召开十几次专题会议,重点讨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而所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讲白了,就是拆棚户区,这时候就不光是林区棚户区了。

它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全国性任务”的高度了。

包括城市、林区、垦区、煤矿,危房及其他所有国有工矿棚户区都适用于该“棚改计划”。

以前是东北地区小试牛刀,现在要在全国进行“棚改计划”。

当“棚改计划”从研究讨论到正式部署之后,全国各地政府都开始了相应的“棚改动作”。



“棚改计划”当然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让住危房,住烂房的老百姓住上新房,同时也清空出了新的土地进行新的投资。

然而,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并且从2010年到2014年期间

“棚改计划”的速度不断不断不断放缓,而且每年计划都无法按预期达标。

这是为什么?

是老百姓不愿意住上新房,还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按照上面的指令做?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句话,因为没钱



你要棚改,要拆旧房盖新房,钱哪里来?这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几十亿。

而且大家也知道,不少人就是靠着拆迁来“翻身”的。

你要拆我的家,不是拆一套房补一套房那么简单哦

在很多地方,拆迁没有高昂的补偿款或者赔上几套房,想让住户搬走,简直难如登天。

新闻里经常报道的“钉子户”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为什么。

所以一个政策下达下来,尤其是那么宏大的一个政策,它在真正的执行层面,一定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

而在这其中,“棚改”最大的困难,就是没钱。



2005-2014,这十年间,“棚改计划”的钱,主要是靠中央政府拨款,再依托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财政统筹”来解决。

简单讲,就是上面每年按照计划拨预算给各地,进行棚改。

但是光靠上面的奶水来哺育,下面那么多张嘴,你根本喂不过来。

于是在2013年,就直接将原本计划的304万户棚改计划,降低到232万户,主要原因,就是没钱了,改不动了。

对百姓来说,没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我不想搬走

对地方政府来说,没有更多的财政预算,棚改改不下去。



2013年,全国的“棚改”前景,其实已经不太明朗了,很多人认为“棚改”搞不下去了,再过个一年就谁也不提了,当做没这回事。

然而在2014年,一个崭新的“货币政策”横空出世,这个政策,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都没有。

它叫“抵押补充贷款”

英文叫做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

简称PSL,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棚改货币化”

那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太专业的东西看起来也看不懂,读起来也没意思,用最简单的方法给大家讲讲,PSL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首先大家要有个概念,就是这PSL横空出世的目的啊,它就是为了解决我上面讲的“棚改没钱”的问题的。

PSL的诞生,是为了“无中生有”的把钱给弄出来,然后支持当时快搞不下去的“棚改计划”。



然后再给大家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方便大家了解PSL,究竟是个啥。

比如,你的朋友A,要盖房,可他没钱,于是来找你借钱。

你借了1000万给A,然后A给了你张1000万的借条。

一个月后,你自己也要盖房,可你也没钱,你的钱借给A啦,于是你拿着A写的1000万借条,去问银行借钱。

原本,银行说,你这1000万的借条,关我什么事,我不认。

可现在,PSL横空出世,银行就认你这1000万的借条

然后你用借条做抵押,借给你500万或者800万。

这就是PSL,它直接打通了在棚改过程中的,各方的资金链。



那他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

打个比方来更直观的理解吧。

比如在A城市的幸福村小区,要棚改

以前棚改的套路是,上面财政拨款,地方上建安置房,然后在补贴一点钱给居民,以此来完成棚改。

可上面的财政拨款是死的,今年拨给你多少亿,他就是多少亿,可建房,买房以及补贴居民的钱,他是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这就造成很多时候,地方政府根本不够钱来完成“棚改计划”

中央拨款→地方建保障房→拆迁旧房子→居民获新房子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管道是单向的,中央的钱流向地方,进行棚户改造。

这是老套路。

而新套路呢?



当PSL横空出世后,这个棚改的套路,就完全改变了。

首先他从单向,变成了双向。

现在,同样的A城的幸福村小区,要进行棚改,那他的钱哪里来呢?他的钱不再是被动的等中央拨款了。

他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要钱过程”

这个要钱的过程称之为——棚改项目资产证券化

“棚改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复杂的流程,讲的人头晕,听的人也头晕。

还是简化来让大家理解吧。

现在我这个幸福村要棚改,我不等上面拨预算了,我就弄一个项目,我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叫“幸福村棚改项目”,这个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我可以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写借条”,这个“借条”它不是真金白银,但却是个被政策性银行承认的“抵押凭证”

而我这个“幸福村项目”,包括三部分

征地拆迁

安置住房筹集

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项目的参与者

地方政府,建设公司,房产公司,

银行,证券公司,

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



这一帮子人和公司,全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然后,我用这个项目的“借条”,直接向……

不是向下面哦,而是直接向“上面”要钱。

也就是直接向“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要钱。

而国开行的钱,上头的央行早就已“抵押补充贷款(PSL)”的形式发给国开行了。

就等地方政府将“项目”提交上来,审批通过后,国开行就将央妈给的钱,撒向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拿到钱,再和房产公司,和建设公司,和银行,和被棚改的居民一起完成这个“项目”。

原本,地方政府没钱,开发商盖楼也资金紧张。

那现在好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以及一票服务提供商,统统打包成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由地方政府给开发商和服务商“写借条”,借条经过国开行的审批后,再问央行要钱,然后这钱以“PSL”的形式,发给该项目。



大家注意,其实这里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债的关系”

就是地方政府欠开发商的钱,开发商欠国开行的钱

地方政府为开发商写打引号的“借条”,凭借这“借条”,可以从国开行拿到贷款。

他这有什么好处呢?

他这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链的稳定。

你想开发商会资金链断裂,地方政府也会遇到财政困难,可国家开发银行会缺钱吗?

当然不会

为什么不会?

因为国开行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咱们的央妈。



那肯定有人会问,“央行”的钱,哪来的?

当初“棚改计划”越来越难弄,不就是因为缺钱吗?

现在“不缺了”?

知道美国怎么解决问题的吗?

搞QE,开启印刷机,印美元呗

而央行也同样以PSL的形式撒钱给国开行,国开行再把钱撒给地方政府。

当然撒出去的钱是要还的,是期限为3-5年的,低利息贷款。



这个PSL最妙的地方就是,它用一种“无中生有”的方法,打通了整个“棚改计划”的资金链。

地方政府用“项目”的方法,问上面要钱,而大家要重点知道的是,这个“项目”里面,不光有地方政府,还有建筑公司,还有房产企业,还有相关银行。

等于说,一个“项目”将一大批“利益相关方”全都揽了进来。

这样一来,“棚改计划”就不是地方政府一方的任务了,它成了房产企业,建筑公司,银行和一系列“利益相关方”的任务。

当我们都坐上一条船的时候,那我们的利益就被捆绑在一起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条船上,现在装满了人民币。棚改计划的资金链,被彻底打通了。

这一打通后,不得了了,钱来了。

钱来了

房市大爆炸。



之前,居民对棚改积极性不高,因为政府给不起钱,一套房换一套房,换的还是安置房,没什么人愿意换。

现在,通过“棚改货币化”这招绝妙的办法,帮助地方政府弄到了钱,地方政府一有钱,补贴拆迁户的资金上涨,补偿的房子也不是一套了,可能是两套,是三套。

到后来,在2015年后,各地都特别强调了,“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而所谓的“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直白讲,就是棚改户们,不给你们房了,直接给你们钱,有了钱你们自己去买商品房吧。



这样一来,会出现什么现象?

会出现一个现象叫做,人人都想被棚改

每一次拆迁,都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

所有人,所有人,都期待我被棚改。

另一方面,所有地方政府,它只要能搞个“棚改项目”出来,就可以用这“项目”向上面要钱。

这个“项目”经过审批后,钱很快就下来了。

而每一个“项目”里面,都无一例外的会出现房产商的身影,这些房产商直接是“项目”的参与者和获利者。

棚改后居民拿着钱去买“房产商”的商品房,一套两套,一百套两百套,那由谁买单?

PSL的发行方,央行买单。

央行怎么买单?

印钱买单(M2)



好了,现在问题都解决了。

棚改计划一路高歌猛进,棚户区百姓拿到了钱,大量的钱,有的在当地买房,有的跑到其他城市买房。

五线城市跑四线买,四线跑三线买

那些原本无人问津的楼盘,那些原本愁眉苦脸的开发商,开始喜笑颜开。

看着一批批拿着拆迁款来买房的人民,房产商的库存,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给去了。

而这就直接推高了当地的房地产价格,因为以前大多是政府建保障房,现在政府不建房了,直接发钱让居民自己去买。

居民拿了钱冲进楼市,这就让二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不断升高。

那对于“项目”的利益方,房地产商来说,卖了房,去了库存,房价又被炒热了,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那棚改货币化为市场注入了多少钱呢?

30978亿



这30978亿是从2014年年末开始一直到2018年5月

在这三年间,逐渐累计累计的PSL,总额超过30000亿人民币。

这三万亿朝房地产市场打进去,犹如一针强心剂,效果显著。甚至可以说,这三万亿,扎扎实实的救了中国房市。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兴业证券的最新统计



当年,2014年房地产销售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非常的多。

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去,大量的房子积压在那里。

从上图可以看到

2014年的时候依靠各种方法拉抬房地产销售都没用,不管你怎么拉,房市销售依旧萎缩10%



简单讲,就是在2014年,买房的人足足少了十分之一,而各大房地产商的库存积压在那里,动弹不得。

库存积压会造成什么严重的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无法回流,我买地,盖楼,这些投进去的钱,如果房子卖不掉,我的钱就无法拿回来。

钱拿不回来我可能就没法付各种贷款和利息,我的资金链就可能断裂,资金链断裂这公司就无法运转,面临倒闭。

所以当高库存的楼盘积压在那里卖不出去的时候,对房产商来说是一件有着巨大风险的事。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房产商们就看见了曙光。



2015年,天清气朗,当其他拉抬房产销售的手段依旧没用的时候。

一个叫做PSL的东西,横空出世。

靠着PSL,全国的房地产的总销售量,增加11%

2014年减少10%,2015年增加11%

这一来一回,PSL起到了“鲤鱼跃龙门”的效应。

2016年,房产销售又增加8.6%

2017年,再增加4.4%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PSL,这个横空出世的东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说崩溃吧,但绝对不会像今天一样再度陷入疯狂。

PSL直接改变了中国房地产的供需格局

它从

原先的高库存,供过于求

变成了低库存,供不应求

如果依照这条逻辑线想下去的话

你甚至可以认为,这个PSL,并不是为了棚改居民准备的,也不是为了地方政府准备的

它就是为了房地产企业准备的。

通过PSL这套“漂亮”的操作,中国房地产再次起死回生,并且来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悬崖之舞”。



为什么我说它是“悬崖之舞”呢?

因为它是华丽而残酷的,是美艳与危险的,在绚烂的悬崖上舞蹈后,舞者可能掉下悬崖,生死未卜。

轰轰烈烈的三万亿PSL朝房市打了进去,造成了后续一连串的严重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导致中国房产市场的重新洗牌,甚至一两家房产龙头企业的危机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本情况,这一基本情况很好理解,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

寅吃卯梁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寅吃卯梁”的情况,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和两方面有关

一是房屋的商品属性

二是房地产企业的“高周转”策略



先说第一点

谁都会说,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而商品房的商品属性则和其他消费品不同。

你比如买双鞋,买件衣服,或者买个汉堡,我消费了鞋、衣服和汉堡,一段时间后,鞋破了,我扔了,衣服旧了,我扔了,汉堡吃了,消化了。

这是一般消费品的商品属性

可你听过把房子扔了的吗?

房子,要么卖给下家以旧换新,要么等拆迁。

你买了一间房,它作为商品的使用属性非常长,不会出现什么,哦房子旧了,我就把它扔了的情况,顶多是旧房卖了换新房。

房地产的消费,它是一种将商品从社会库存,转移到个人库存的过程。

换句话说,它的库存永远在那,不会因为你消费了,它的“库存”就真的减少了,它只不过是从开发商的库存,转移到了你个人库存。



那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全中国的房地产库存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真正要买房的人却买一个少一个的情况下,它这个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就会越来越不平衡。

因为,如果不考虑“炒房团”的话,全中国的买房者,其实是买一个,少一个的。

如果不炒房,没人会心血来潮去买多于自己需要的房子的。

这是房子,这一商品的特殊属性。

而建立在这一“特殊属性”之上的,就引出了房企“寅吃卯梁”问题的第二点

全国各大房企的“高周转”策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场景

当央行撒钱三万亿推动棚改计划,使得市场上资金非常宽裕和宽松

当全国人民的情绪都被蔓延全国的“棚改”带动起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想象一下,你是房企老板

现在你

一不缺钱

二不缺客人

那么你这个老板最应该做什么?

当然是抢市场



你又不缺钱,又不缺客人,加上房子这一特殊的商品属性,你不把握这个“历史机遇”抢市场的话,还等什么呢?

于是顷刻间,全中国的所有房地产企业,都不约而同的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市场”恐怖戏码。

于是应运而生了房企“抢市场”的九字方针,

多拿地,快建房,速卖房

这九字方针,也被各大房企和业内人士称之为“高周转”。

有钱就去拿地,拿了地马上盖房,盖了房快速卖房

卖了房资金回来了,再次拿地,拿了地立刻盖房,盖了房即刻卖房。

如此如此,它形成了一个“九字方针”的“环形结构链”,如下图。



全国的不少房地产企业在过去几年,都在疯狂的重复这九个字

因为他们比你我更清楚,这波房地产热潮其实就是在透支居民的房地产消费。

你如果不以最快速的手段抢占市场的话,那对手,就会比你更快更美的抢到这块奶酪。

根据新闻报道,某知名房企,一周内连发三封内部文件,要求其公司的设计院在接到项目后必须通宵出图。

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工程,一摘牌就马上开工,一秒钟也不准耽误。

120天内一定要实现开盘销售。



紧跟着,其他房地产企业也陆续提出了类似“456模式”,所谓的“456模式”

就是指在三四线城市

4个月开盘

5个月资金回正

6个月资金再周转


一切的一切,都要求快,快,快

这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房地产企业“高周转”策略。


房企的“高周转策略”确实为他们抢占市场,炒热房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其中问题最最重要的核心,还是钱。



高周转模式,依赖的是快速的建造销售,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试想一下,如果资金来源不稳定,一旦房屋销售不如预期,那企业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那么中国的各大房企,其资金链是否稳定呢?

我们从两个面向来看

第一个面向,向外借钱

第二个面向,向内要钱



先说第一个,向外借钱

相信大多数朋友不知道,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啊,他们很乐于借一种“364天的短期美元债”。

这种美元债都是向国外借的,尤其是向美国人,美国的金融机构。

它的还款期限一般是364天,利息可能是1.8%-3%不等。

乍一听好像没什么,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364天的短期美元债

364天?

一年不是365天吗?

地球什么时候少转了一天?

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地球就必须少转一天。

为什么房企的一年是364天呢?

因为房企们全都在走一个法律上的漏洞

根据《中国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境内中资企业,借1年以上的中长期外债,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批。

但是,借1年期以下的短期外债,则只需由外汇管理局备案即可。

发现没有

你借1年以上的,要审批

你借1年以下的,只要备案

审批和备案,这两个词的意思差别太大了。

所以几乎所有房企都开始走这个“法律漏洞”,发行的美元债都是妖路的364天

364天和365天,哎,差一天,你国家就管不到我咯。

我们来看下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房企“借外债”的动作都相对稳定,可在2017年该“动作”突然爆炸,呈现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井喷式”的爆发。

房企疯狂向国外借钱,主要是2017年国内房市实在太好太好

“高周转模式”需要更多钱才能继续快速扩张和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此时已经在收紧给房地产企业的融资。

这两方因素之下,促使房企疯狂找外国人借钱

而这借钱,就借出了“364天”当一年的滑稽现象。



那可能马上会有朋友问,向国外借钱有什么不好,国外利息低,1%-3%,国内借钱,利息,6%,7%

对国内企业来讲,向老外借钱,尤其向美国人借钱,有什么不好的?

那我来告诉你有什么不好的

它里面有可怕的风险

我们来打个比方,大家就能非常容易明白,风险在哪

比如你借1000亿美金,借回国盖房

那现在假设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1:6

那你借1000亿美金,等于在国内用6000亿人民币

好,那现在,人民币贬值了,

人民币兑美元不是1:6了

贬值成了,1:7

那么,你时间到了,该还美国佬钱了

那这时候,你可不是拿6000亿人民币去还美国佬了

因为人民币贬值,贬值成了1:7

1:7,你要还美国佬1000亿美金,就必须拿出7000亿人民币才能还清。

瞧见没有?

巨大的汇率风险,让6000亿变7000亿,会让你必须多还1000亿,你什么都没干,看看汇率,就多还1000亿。



6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一路走贬,看看那可怕的直线上升势头,将对借美债的企业造成不小的汇率风险

而今,这个我假设的“巨大风险”正在不断实现。

稍微关心财经的朋友一定知道,人民币兑美元最近正不断贬值不断贬值,夸张时更是连贬7天,这显然是上面的调控手段,要让人民币贬值。

在面对目前中美贸易战的阴霾下,人民币也必须贬值来最大限度的减少贸易战对中国的损伤。

而此时,人民币不断贬值,对于那些借了大量美国人钱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

到了还钱的日子,人民币贬成这样,他们要还的钱也势必大幅增加。

这就使得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们,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其中,房企又借了那么多美国人的钱。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的各大房企,所欠的外债。



恒大海外发债,981亿

佳兆业集团海外发债,698亿

碧桂园海外发债,523亿


这些持有高额美元债的房企大佬们,面对人民币贬值的巨大汇率风险时,企业资金链必定进一步收紧。

更何况上个月,一则更雪上加霜的新闻打下来



简单讲,国家的意思就是,人民币趋势走贬

你们这些房企别不长眼的再给我借这么多“美元债”

如此,国内房企将面临的风险已经显现。

汇率风险,还美元债将还更多

借债收紧,再要向美国人借钱变得更困难。


这是中国各大房企,资金链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的第一个面向,向外借钱方面。

那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面向

向内要钱



上一期说了,央行用PSL向市场撒钱,让房企借钱变得很容易,可以说这是一个从源头,拧开水龙头放水的动作。

而这个“水龙头”放水放了这么久,在进入2018年后,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上面”将对房企拧紧龙头。

我们先来看看“上面”的实力,和趋势。

上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及各项占比

简单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在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

过去人民银行的钱主要来自外汇,也就是我们曾为之骄傲的,中国是世界工厂,生产东西卖到全世界。

这让中国的外汇占总资产的绝对大头。

而今,大家也知道,中国要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这样一来,外汇收入就必然会逐渐收缩,下降。

从外面赚到的钱少了,但总资产不能下降啊,那怎么办?

那怎么办?

那就开辟新战场



而这新战场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MLF(中期借贷便利),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

一个是PSL(棚改货币化),针对棚改计划和棚改服务

图上红色与橙色部分即MLF,PSL

可以看到在2015年以前,它是不存在的,是以前没有的战场

在2016年呈现一波爆发式增长,2017年已经明显减弱

2018年将进一步收缩,尤其是针对PSL,棚改这一块的“放水”,将会收紧。

这两个新战场的开辟,在15-17年间,很好的填补了外汇减少所带来的人行总资产减少。

直接的效果就是,保证了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让需要钱的企业能顺利弄到钱。

而企业只要能顺利弄到钱,那国家的GDP增长就有保证。



可从今年,也就是2018年开始,这一趋势发生了很明显的转变。

配合“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28日才开会透露出的只言片语来看

人行第二季度会议中提到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管好货币供应闸门

保证流动性合理

借由“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最新会议释放的态度,我们再结合图上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可以看出,人行的所说所做,是统一的。

货币供应的水龙头,绝不会像以前那么宽松。

前两天央行虽然用MLF工具向市场放水5000亿,但大家要注意,这个MLF并不是针对房地产的,如果要向房地产市场放水,使用的货币工具是PSL。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

图上2018年5月,MLF占款已经减少了1408亿

而PSL虽然仍旧是7774亿,但已经不断不断传出,上面将收回PSL(棚改货币化)的审批及调整“货币化安置”政策。

对于PSL将叫停的传言,应该只是“传言”,但审批更严格,则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央行正在有选择性的调控资金流向,尤其是加大控制,借给房地产企业的钱。

央行不仅要加强对于PSL的审批,更是在严格控制各大房企在国内借钱。

下面的新闻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去年底,融创中国拟发行100亿元公司债,被叫停

2018年,5月

25日,花样年集团拟发行的50亿元私募债,被叫停

28日,碧桂园拟发行200亿元公募债,被叫停

29日,富力地产发行60亿元公司债,被叫停

30日,合生创展发行31亿元公司债,被叫停

31日,金地集团发行60亿元公司债,被叫停

可以清楚看到,房地产企业们很想在国内发债,在国内借钱,可一桩桩发债计划,却又被一次次的叫停。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这种内外借钱都困难的情况下

我国各大房企的负债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看下面的统计图



我们可以看到啊,中国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他的负债率平均都已经超过了80%,负债率全都在高位运行

而我们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负债已经突破“万亿”,资产负债率为84%

如此高的负债率,充分说明了房企们在玩一种“疯狂借钱,疯狂扩张”的游戏。

而高负债率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来看看杠杆率

杠杆率,是说明一个企业到底有多大风险的主要指标



从杠杆率上来看

阳光城从

2010年的83.9%,到2017年暴增到429.8%

华夏幸福从

2010年的26.7%,到2017年暴增到289%

关于杠杆率我们之前文章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这里就不做赘述



这里只最简单的为大家解释下,杠杆率高为什么这么危险。

我们用杠杆率第一的阳光城举例

杠杆率基本上讲的就是,你每增加一块钱营收,你会增加多少的本业获利。

比如阳光城

它2010年的杠杆率是83%

那它每增加1元营收,它的获利成长0.83元

而到了2017年,它的杠杆率飙升到429%

这表示,它每增加1元营收,它的获利就成长4.29元。

那这有什么不好?

别忘了你这是增加一元营收,那亏损呢?

你每亏损1元营收,你的获利就直接减少4.29元

高杠杆,讲白了就是一种赌博。

你赚赚的更多

你亏亏的更惨

当大环境好时

你的高杠杆会让你赚得更多,扩张更快

而当大环境改变

你的高杠杆则会让你亏的更多,死的更快。

那些大举负债,大搞杠杆赌博的房地产企业们,其实风险巨大。



那现在我们已经理清目前各大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状况了。

向国外,借不到钱

向国内,叫停你借钱和发债

向上面,收紧PSL下放和审批程序,成大概率事件。


而房企自身呢?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

一旦资金来源紧张,大环境风向改变,就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造成破产。



那些现在依然在三四线城市疯狂拿地,盖楼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他们的房子能卖出去,能让当地居民接盘还好

如果卖不出去,如果找不到接盘侠,那他们将面临借不到钱,也卖不出房的险恶境地。

再加上,房企那令人恐怖的负债率和杠杆率,简直就是建造在泡沫上的海市蜃楼,泡沫能撑多久?取决于央行想让多少房企倒闭。

在之前节目中,我在分析中国“杠杆率”及刻不容缓的“去杠杆”工作时就说过

如今,正有计划的让一批房地产企业倒闭



如此高密度的房地产,你说它不会倒闭,可能吗?

房地产当然不会大面积崩盘,但房地产泡沫及风险必须降低

怎么降低?

先清除那些负债率和杠杆率奇高的中小型房企

怎么清除?

按部就班的,利用货币政策调整,利用楼市降温,一点点逼死一些中小型房企

进而,对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一次有效洗盘。

有效洗盘后,房企杠杆率降低,楼市趋于稳定,对中国经济系统性崩溃的风险也将降低,可谓是一大好事。

只是到时候那些持有“被洗盘”房企的股民,以及在泡沫最高峰购入商品房的百姓们

那些为谋取暴力,在三四线城市组团买房的炒房客们,无疑将一起“为国接盘”



那么,不管是真的要买房的,还是炒房的,就会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最佳杠杆转移对象。

房地产企业,很好的转嫁了风险。

如果房价继续高歌猛进,那这被转嫁的风险还没问题

而如果房价停滞,甚至下跌(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房价),那无疑就成了这波房价暴涨后,为房企去杠杆,为房企暴利买单的人。

警惕,别被房地产企业目前疯狂买地,盖楼的盛景所迷惑,越急着出手,越喊你来买的东西,风险越高。

微观系列



微信搜索,微观系列,获取更多好文




user avatar   tan-wu-yu-99-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上海,真跌了!

而且是内环的学区房,真跌了!

前两天租客打电话说一起合租的一个小姑娘,突然回老家了,不租房了,剩下两个也要退租,没办法我只能又跑去中介挂牌出租了。

顺便问了一下,我们小区我这样的房子(80多平小三房一厅,坐标世纪公园),现在能卖多少钱?

中介直接说你拿8万一平米的价格算吧,八八六十四也就是640-650万之间!

我勒个去啊,2017年甚至2018年年中的时候,跟我同样大小的房子都挂牌750万呢!

这半年不到跌100万啊!

晚上看朋友圈,一看吓一跳,隔壁小区的106平的学区房,现在急卖700万,低于市场价100万!



不相信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小区的历史成交图,15年的成交单价5w8,到18年年中甚至下半年居然都在7万6没平米的高位上,现在直接挂牌7万元不到,短短三个月相当于每平米降价10%了,这还是学区房,那些不是学区房的房子,就更没得说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我觉得任何质疑中央决心的人,看到活生生的事实,都会再掂量掂量吧!

虽然我也遭受了损失,但是我欢迎房价理性回归!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贴子去看了下自己的一套郊区房,去年年中家里人想换房,去了解价格,中介说同小区20000刚成交,后来家里有事就没换了。

刚看了眼,17500挂牌,还是装修好的。


user avatar   chen-xian-xian-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事求是的说,北京的房价又开始下降了,可那又怎么样呢?一年降价50万与我有什么相干,买不起的照样买不起,咱是差那50万的人么?咱差的是那500万呀。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城市房租升,房价降

小城市房价升,房租升

大城市绝对价格高,抑制了需求,星星点点的降价很难拉动需求。

大城市流入人口减少,刚需减少,房价缺乏支撑

小城市房价主要靠棚改。

6月份的棚改减少货币安置对小城市房价造成巨大打击。

没有货币化安置的棚改,将会对小城市的房价以致命打击。

就我们小城而言,9~10月份住房销售同比减少70%

但是根据一份最新的政府规划报告,2019年货币化安置的数量仍然达到数千套,对我们小城而言,如果兑现,那么根本没有那么多住房可以销售。

棚改的结束是所有乡镇全部拆完,我们周边乡镇至少被拆了一半了。

预计2020年全部拆完。

拆完之后,小城市房价将失去所有上涨的动力,彻底打回原形。因为小城市人口是在不断减少的。

大城市已经到顶,小城市还能硬撑一整子——条件是国家继续拨发大量的棚改资金。

根据最近的一份国务院政策,领导要求:房价高,不存在去库存压力的城市,停止货币化安置。那么也就是说,房价不高的城市,还是可以货币化安置。

那些还没有大规模棚改的小城市,房价在低位(3000~4000左右)徘徊的城市要小心了,可能上面会鼓励加大棚改力度,再割一波韭菜。以我们小城为例,棚改之前3000,棚改之后7000,上涨幅度超过100%。

记住:

1、蚂蚁肉也是肉。

2、老虎不能不吃肉。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传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需要靠自己搜集、整理和分析。

只有深入一线,直接和中介、卖房者、买房者等人打交道,你才能够得出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手信息。

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人口流动情况,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国家政策和地区政策,行业主导者的战略调整和具体动作,等等。

如果具体到某个城市,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该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人口和土地政策、城市管理者的战略方向、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等等。

获得这些信息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分析,然后才能得出一点有价值的结论。

投资房产和投资股票一样,都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自身的背景素质器量不够,只是靠时代和机运赚到钱的,早晚需要吐回去。

长期来看,均值回归是永恒不变的法则。不仅对于资产,对于个人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叶公好龙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21 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称 10 年内超 2 亿国人要租房? 
  天量货币,你是希望房价上涨还是水果食品翻5-10倍? 
  集体抵制买房是否能利用资金回笼压力逼地产商降低房价? 
  国际粮价逐渐走低,我国是否应该增加进口粮减少国内粮食生产? 
  房价为什么不跌? 
  如何看待深圳小学生作文称理想是当一名房东收租?反映了哪些现实? 
  如果今年二季度中国GDP超越美国会怎样? 
  中国房地产崩盘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现在房子产权都是 70 年,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花几百万租了 70 年的房子? 
  一万亿资产的人生活都是咋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 Mate 20 取消 TF 卡,转而使用自创的 NM 卡?
下一个讨论
华为公司在 2018 年销售收入 10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的业绩说明了什么?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