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刀剑的价格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第1页

  

user avatar   han-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不想点名的,但是这位 @左转右转叮铃铃 一而再、再而 三地不断输出错误的知识,甚至胡编乱造,还不断碰瓷艾特我,那就不好意思了 ,我免费教你点基础常识,免得你不知道自己斤两。

我们一句一句来。你之前说得非常清楚,下面有我截图为证:

古刀剑制作方法有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锻造,一种是铸造。铸造法为古代刀剑最主要的方式(灌钢等等 ,可比较同时期的印度大马士革),各种技艺大多已经失传,您手里的 '辽金刀',尤其是'七星剑',我十分怀疑是老乡造。

我之前吧,觉得没必要和你这样基础常识都没有的人认真,也就不为己甚,没点你名 ,只指出了你的常识错误,免得流毒贻害。但是,随后你各种修改狡辩,然后开始各种胡编乱造,错漏百出。

我想问下,这位同学,你小学语文及格了没有?

你先说“古刀剑制作方法有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锻造,一种是铸造”,被我指出错误后,改口说“古代刀剑制作的确是锻造为主,也的确是主流,青铜剑是铜锡比例只能铸造,表述不清楚是我的错”——这是表述不清楚吗?一种是锻造,一种是铸造,这分明就是对“铸造”和“锻造”这两个概念一无所知,才会混为一谈。

然后你说:“铸造法为古代刀剑最主要的方式(灌钢等等 ,可比较同时期的印度大马士革)”——任何人都无法从你这个表述里得到你想表示说的是当时的高碳钢这个结论吧?这非常明确地在说,铸造法是造刀剑的的最主要技术,而不是在讨论高碳钢之类的材料问题。这说明你把灌钢法当成了工件制造技术,而不是材料提纯的冶炼技术。

我免费上课——钢铁“冶炼”,是把铁矿石或初级原材料成品还原提纯,得到所需的成品钢材。灌钢法,就是南北朝发明的把生熟铁提炼为品质较高的钢材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产出的是成品钢,不是刀剑,不是任何用器。

锻造,则是把钢材等原材料通过延展、折叠、焊合等技术,制成刀剑等产品。

清楚吧。

然后这句——“灌钢等等 ,可比较同时期的印度大马士革”,又全错。

从这句话,我可以知道你对灌钢法和大马士革钢一无所知。我多年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印度乌兹钢和大马士革钢的不同之处,那根本就是两个东西。

文章很长,我摘相关的几段:

印度:瑰丽的乌兹宝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乌兹钢兵器。
在印度,由于乌兹地区特殊的矿石开采量限制,使得坩埚炼制的乌兹钢基本只被用来制造高档兵器,所以此种半液态坩埚冶炼技术反而得以传承绵延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乌兹地区特有的铁矿被开采殆尽后,这种特殊的冶炼技术才渐渐没落,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左右,终于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乌兹地区特有的这种坩埚冶炼钢,在类别上属于铸造型花纹钢,它是直接自冶炼得到的结果,所以无论是从冶炼方式还是其性能和成分,还有制造刀剑成品所需要的锻造方式看,都与后来欧洲大马士革钢这种将几种含碳量不同的钢材以折叠锻打手法焊合而成的焊接型花纹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乌兹钢和大马士革钢,虽然同为花纹钢,但却是从冶炼方式及成分、性能都完全不同的两种钢材,一为铸造型花纹钢,一为焊接型花纹钢,两者唯一一致的,是它们最后都是能在成品上显现特殊花纹的花纹钢而已。
由于乌兹钢原材料在17世纪左右被采完,所以此后已无法打造出传统意义上的“乌兹”刀剑,之后盛行于欧洲以折叠锻打得到的焊接型花纹钢,即“大马士革钢”,虽然也有人曾将其叫作“乌兹”钢,但实际已是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乌兹钢”有着根本不同的钢材了。因此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知。
中东:赫赫有名的大马士革刀剑
在乌兹钢逐渐消失的同时,由于采用乌兹钢锻造的刀具那美丽的花纹和出色的性能,故而此种质地的刀剑在中东及欧洲价值不菲,大量的乌兹钢被贩运到欧亚交界处的大马士革地区,在那里由工匠们锻造成各种武器出售。但因乌兹钢产量限制,而后又因矿藏枯竭干脆绝迹,是以大马士革的工匠们自得到这种材料起,就一直试图自己制造出这种材料来,不过遗憾的是一直没人能复制出乌兹钢。
也因为这里曾一度是印度乌兹钢印度刀具集散地这个原因,使得有不少人反而将乌兹钢混淆为大马士革花纹钢,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马士革的工匠们却以他们的智慧和娴熟的技艺,创造出了与乌兹钢比较接近的焊接型花纹钢,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马士革花纹钢。
这种钢材,是将几种不同含碳量的钢材锻合在一起,因此在成型后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和研磨,也能显现出特有的花纹,虽然它与乌兹钢的花纹及内部结构都完全不一样,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最关键的是大马士革钢的制造原理,使其能大批量生产以满足刀剑制造业的需求,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在欧洲及中东地区发扬广大,用它制造出来的兵器,最终得以跻身于世界名刃之林,成为了一个独立体系。
这种制造工艺,在近些年出现了瑞典粉末钢后,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所谓的瑞典粉末钢,是将几种不同成分的钢材粉末放置于真空高压容器内,经过高温高压处理融合后,得到的有着特殊花纹的花纹钢,产品的各方面的物理、化学性能都十分优秀。
这种方法,因为可以控制喷头将不同的钢铁粉末按制造者的要求进行排列,所以能得到多种不同花纹的材料,并且能制造出非常精细的图案来,因此在现代刀具中,相当部分使用瑞典粉末钢制造的刀具,早已脱离了纯粹的刀具概念而成为了艺术品。

我可以很清楚地说,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欧洲还没有大马士革花纹钢这种东西,而印度的半液态坩埚钢,则叫乌兹钢。大马士革钢得在十字军东征、萨拉丁称雄时期才出现。以及,大马士革城在叙利亚,不是在印度,所以“同时期的印度大马士革”,又是什么鬼?印度的大马士革钢?不好意思,印度只有乌兹钢。

大马士革钢有两个概念,原始概念是 印度坩埚乌兹钢运到叙利亚大马士革城的再加工产品。延展概念是后来乌兹矿断绝后,大马士革工匠仿制印度乌兹钢的焊接花纹钢。

再然后,你说的“铸造法为古代刀剑最主要的方式(灌钢等等 ,可比较同时期的印度大马士革),各种技艺大多已经失传,您手里的 '辽金刀',尤其是'七星剑',我十分怀疑是老乡造”——各种技艺大多已经失传,是什么失传?铸造法?锻造法?辽金刀有什么失传技艺?七星剑有什么失传技艺,导致你觉得是老乡造?说说 ,有知识别藏着掖着,来。

我直截了当告诉你,在辽金刀和七星剑这种物件和品种上,没有任何失传技艺。你倒是说几个出来啊,大多失传呢,说明很多啊 ,举几个不是问题吧?

至于老乡造,不好意思,你真的不够资格,因为从你的举例和表述中,我可以很清楚地说,你没有任何古兵器鉴定知识,你也不在中国的古兵器圈子里。不然你可以直接在群里艾特我。还谈锈蚀 ,我都懒的驳你,你见过几件辽金器和高古铁的皮壳?一看就没有任何上手经验,大开门的东西居然谈锈蚀,知乎上古兵和文玩圈的人不少,你喊几个来看看。

至于钢铁器上钻孔,你说1830年才有,你还是去军博和各地博物馆多看看吧,从汉代开始,钢铁器上钻孔就不是问题,按你这说法,刀剑的尾铆孔都没法开了,得1830年以后了。哦,你大概不知道中国有铁雕技艺吧,镂空铁雕神奇不?钢铁可以雕穿的哦,老乡造?永乐大保健知道不?老乡造还是外星造?中国还有种东西叫雷火鞭知道不,就是外形像鞭锏,但是中空,根部钻眼可以点火发射火药弹丸的家伙,神奇吧?这东西明代就有,徐州博物馆常展里也有一根,没见过吧。钢铁在1830年前没法钻孔?你是历史发明家吧。

之前不想搭理你,给你留了面子,告诉你错了默默修改就是,我也不会怎么着你。修改完了还各种胡编乱造,还继续碰瓷,那就不好意思了,得点名批评,免得错误百出的东西到处流传贻害他人。我又截图为证了。


还拍卖,搞清楚文物的文本价值和市场价值再发言。一件器物,难道你就知道用拍卖价格衡量?很多文物拍卖价格高到几千万,但文物的文本价值几乎没有,这话你能听懂吗?明清刀剑好的你大概耶是根本见不到,上周古兵圈年末聚会了两次,东西多得很,不过你肯定见不到。要不要我带你去看看?至于说品相,我有品相好到战国时期佩剑还带完整柄木剑身金光刺溜的,但是这和这个话题有关吗?需要贴上来吗?

混刀圈,真不知道是哪个刀圈的,赶紧来人领回去,别出来传播错误。反正古兵圈里没你这号。如果是百度百科刀圈,那就没法了,因为百度肯定不领人。

--------------------------------------------之前的内容

看见有位同学在这个问题下的答案里点我名,很认真地看了开头几段就不想再看了。连基本的金属冶炼和锻造常识都不具备,就敢指点江山,我也真是服气。我放个截图吧: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这位同学,古代钢铁实战刀剑就只有锻造的,铸造只能铸造青铜剑和兵器,这是最基础的常识。

以及,灌钢法是冶炼方式,是冶炼技术,不是刀剑制造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炼出合格含碳量的钢材。

至于什么道家用七星钻孔嵌铜1830才有,真是……历史发明家。

回去把基础常识学好了再来发言。

搜了下,原来是一位百度百科学家,失敬失敬,你不知道百度百科什么人都可以编辑,这种一看就是龙泉销售科历史发明家胡扯的东西你也敢用?哈哈哈哈哈~

————以下原答案———


因为外出了一周,所以成稿晚了,非常抱歉。

不过也好,正好成了2019年的第一个回答。

正题之前,先说几句闲话。

之前讨论刀剑那个答案下的评论里,绝大部分人都非常友好,认真讨论什么原因使得剑条变弯的有之,用自身专业知识讨论解决方案的有之,做记号有之,嘻嘻哈哈开玩笑讨论弯和直的问题有之……这些,我觉得很是令人快乐,这也是在知乎答题的原因。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令人反感乃至鄙视的人存在,譬如因为不能如它们所愿那样马上知道答案,于是口出恶言有之,诅咒辱骂有之,恶意贬低有之,种种丑态不一而足。对这些人,我惯常的做法就是拉黑。

如果你是个刀匠,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关窍而来找我,那么我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急于知道答案,那么只能麻烦你等一等,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让你等。而且吧,我为什么非要满足你这么一个与造刀剑毫无关联的人的愿望呢?你是上门请教了,还是给了我什么好处了?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想得到东西得有最起码得礼貌吧,连最起码的为人礼貌都不懂,我可不惯这种键盘虾毛病,有多少拉黑多少。

实际上,之所以这个答案之所以要另起一篇,是因为说起来其实不过一句话就可以,但是其中的包含的信息和内容相当大,必须独立成篇,不然不但和之前那个刀剑谁厉害的问题无关,也无法协调全篇的脉络和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编辑、文字作者,我有自己的审美和文字创作标准,有我自己所谓的底线,有些事我是肯定不会干的。

以及,对于我,根本不屑也不需要卖关子来拉读者。


闲话说完,开始正文。

说起这个刀剑差异……呃,六学害人呐。

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首先是在那个刀剑谁厉害的问题下,我发现很多朋友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说法,那就是刀比剑结实,甚至还有说剑脆弱的。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得到的知识,而且居然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提形制谈坚固度的,都是耍流氓。

现成的例子,就是我手边正好有一口年代下限为元明时期的双股七星剑……之一。另一口,估计肯定不可能得见了。

客官请看,这口剑通体宽度不小于45MM,厚度不小于8MM,我就问这剑脆不脆弱?以我打铁的身板和手劲,单手根本用不动这口剑,得靠抡才能使开来,但是那感觉就像是在用一根铁棍砸人。我不知道这对双股剑当年的主人是什么人,其人膂力必然奇大,用这么一对绝非常人可用的大剑,可惜这也是不可能知道答案了,憾事一桩。

插播点兵器断代的知识。

首先,之所以说这是双股剑中的一口,是因为这口剑一面平造,一面起脊,也就是横截面是三角形的,这是很典型的双股剑形制。

而断代为元明时期的依据,则是其剑格为标准的元代十字格大类中的山字格,也就是在一字横格中间部位向剑刃方向有一个凸起,这种格从元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早中期。而且这个格和剑首、柄箍并非原装,但都是老配(为什么是老配不是原配这事不展开说了,因为太多内容,而且需要对照实物或微距摄影图片解说才行,所以直接说结果了),也就说格和柄箍最迟是在元明时期配上去的,所以这口剑很可能是宋或元早期的,其下限为元明。其实这剑的剑身、剑肩和剑尖形制,都蛮符合宋剑特征的,不过断代一般断下限而不是上限,所以暂且断为元明时期。

所以以后不要拿欧洲大剑来说事了哈,我大天朝也是有厚重大剑的,不但有,而且还是双剑,双剑士可不好找,哼哼哼。

以及,难道大家都认为钢铁很脆弱吗?就算25——35MM宽的剑,也一点不脆弱啊,亲,坚固得很。如果不是可劲奔着故意糟蹋的目的去,你几乎不可能造坏这尺寸的一根钢条子。

不信的话,你拿口几百块的龙泉剑去试试,捅砍猪肋排、猪蹄膀,穿刺冰箱门什么一点没问题——这些事我都干过,当然,用的是我自己造的刀剑。不过就刀剑基础性能来说,你淘宝买口龙泉剑,并不会破坏试验结果。当你真的这么干过之后,就知道35MM宽6——8MM厚的钢条子有多结实了,我保证你不会再说剑很脆弱这种话。

再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的刀,其实并没有比剑厚重,至少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刀剑宽度和厚度基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汉到隋唐,我国刀剑宽度并无太大差异,普遍在25——35MM左右,平均30MM上下的居多,汉和隋大约是最窄的。且通常而言,在隋唐之前,一个时期的刀有多宽,通常剑也多宽,不会有太大差异。我藏有多口汉代环首刀和汉剑,以及各种魏晋南北朝隋唐刀,至少我收藏的这些朝代的刀剑,数据都在这个认知范畴内。实际上各地出土和博物馆的藏品,也未脱出这一普遍范畴。

嗯,这次我手边正好有……这么一堆刀剑,我一次性放上来吧,算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福利哈,以前没公开合照过的。为了大家有直观感受,还特地放了横竖两把尺,方便比较。

从右至左,分别为:辽金刀、汉剑、汉剑、魏晋环首、南北——隋刀、宋环首、明环首。

大家可以看下,汉剑和南北——隋刀的宽度几乎一致;和魏晋环首也差异不大。长度差异有,但也不大。那口短的汉剑比较特殊,可以忽略。汉剑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列装的实战剑里最窄的,然而也和隋唐刀宽度并无大的差异,咱们有实物就不动嘴了哈。

我国历史上刀剑宽度出现大的差异,是从宋辽金时期开始的。宋环首、明环首明显比汉魏隋唐刀剑宽厚,辽金刀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巨无霸,这口辽金弯刀单厚度就有一厘米多。

刀剑在这个时期同时开始变宽、变厚。其中刀的宽度和厚度,增长最快。剑虽然同步跟进,但并不如刀那么步伐大,发展到后世,尤其是清,剑就明显窄于刀了。而刀,最后发展成了现在影视剧里不管什么朝代都用的那种清刀形制。老实说,我非常不喜欢这种形制,因为它极不符合我的审美,所以清刀我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口,收藏它们并非因为喜欢,而是作为系列收藏里的必须品,必须要有。内心里我就没有喜欢过这种形制,尤其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牛尾刀,在我看来,简直可以说丑到飞起。

我最喜欢的,还是从汉——隋唐,最迟到宋的中原传统直身刀形制。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刀开始变得有弯度,而且这个变化非常快。具体是辽先变弯,还是金先变弯,不好说。但是毫无疑问,辽、金早期的刀,依然和宋一样,是直的——这老是弯啊直的,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哈……

而且通常来说,我们认为辽承唐制,这一点从很多地方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譬如造像、镜子等等,辽和唐的风格,甚至比宋都要紧密。

弯刀这个形制,从北向南传播途径是毫无疑问的。我手上这两口来自黑龙江的辽金刀,体形都非常巨大,其中一口你们已经见过了。另一口和黑龙江馆藏的“金大定二十九年”刀完全一致。形制上基本就是直刀。而那口大弯刀,从刀挡、刀夹及刀身形制来看,也同为北方辽金体系无疑,可以认为是辽金后期的产品。

我经常说,从兵器上可以看见非常多的信息。譬如刀形的这一变迁,就说明宋辽金时期的战争形式,和汉——唐的战争形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汉——唐的刀剑,明显利于刺。其刀剑长度都非常长,普遍在1米以上,通常在1米2左右,将一寸长一寸强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它们的刀剑身都不宽,刀头部一般呈135度的折角,非常坚固,利于穿刺。剑就不用说了,光是看,就能感受到它那尖锐剑尖带来的穿刺痛感。

而宋辽金的刀剑,明显长度变短,普遍在80厘米上下。刀剑身变厚,1个多厘米厚的刀剑非常普遍。刀开始出现弧度,而且随着时代推移,弧度越来越大。而一部分刀的刃尖几乎取消,尤其宋环首,就是个平头西瓜刀款式,无论如何都非常不利于穿刺伤害。因此,这些变化都说明了这个时期战场上刀剑的主要杀伤方式,已经不是汉唐时期的穿刺,而是大力劈砍。看看宋环首的厚度。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期的铠甲和盾牌等防护,肯定开始大幅度克制穿刺伤害,最终迫使刀剑由穿刺伤害向劈砍伤害的方向发展。这点从宋辽金铠甲的款式和制造方式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至此,我们基本已经解决了刀剑的牢固度问题,也就是说在同等尺寸的情况下,刀剑牢固度其实并无太大差异。而我国历史上从汉魏到隋唐,刀剑的尺寸差异又并不足以造成剑被淘汰出战场的这个结果,那么剑自汉代起就从实战器行列中逐渐被淘汰,就是有另外原因的了。

以及,我们哪怕从力学角度考虑,剑的截面是菱形,刀是三角形,抗折弯强度也是剑比刀大。

综上所述,刀比剑结实的说法,既没有给前提,也有点想当然,并不符合事实。

又,也正是在宋代,我国刀剑品质开始急剧下降,而在刀剑制造上此前一直向中原大陆学习的日本,刀剑品质却在这时开始领先中原大陆,以至欧阳修特地做了首《日本刀歌》来述说这一状况。其他不说,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日本保存至今的刀剑造法里,有很多成分是来自中原大陆的。

这点对后面的文章很重要。所以在这特地强调一下。

造刀和造剑的难度差异,在我没有动手的时候,我也觉得差异不会太大,能大到哪里去呢?

那个时候,我忘记了陆游对他儿子说过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等我真的动手,顿时发现难度差异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巨大,非常大,大到我都无法造出一口笔直的剑来。

我前后造了好几口剑,一水的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剑……说起金蛇剑,金蛇剑是马来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明年中马合拍的……啊,不对,应该是我手边正好有口“金蛇剑”,大家可以看看,这是马来克力士剑,非常符合金大侠笔下的金蛇剑描述。我造出来的剑呢,当然没这个弯,不过我比它还多一些弯的方式,它是左右弯,我的同时还会上下弯……就问你们服气不服气!

这些“金蛇剑”全被我毁尸灭迹了。我是不会给后人留下攻击本刀匠的口实的。

同志们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记得这话啊!真理啊!这肯定是陆游用钱堆出来的诗句啊!也是我烧钱得来的切身感悟——开一次复原的古代炉具锻造古法刀剑,光燃料一次就得大几吨,一点不夸张,就不说其他耗费了。

之前我说过文物复原和仿制的区别。复原,是用原工艺、原材料,再现当时的物件。仿制,就可以无所顾忌地用现代技术,只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见新闻说,有个什么什么文物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力,耗时多少年,才复原成功的原因。千万别因为这样的新闻报道,就误以为古代造物我们现在造不出来。实际上只要放开手去做,基本上都可以做出来。少数做不出来的,大都是成本问题,譬如某种配料比例需要用穷举法来确定……那肯定就不干了,没有必要这么烧钱是不是。

我的炉子,是按汉代遗址复建的。汉代锻炉各地都有发现,如瓦房庄、铁生沟等遗址,形制基本一致,因此建设比较容易。不同的是我没有用铁生沟遗址那种白色铝土做炉基,而是直接用了耐火砖。毕竟咱不差钱是不是……其实是偷懒。汉代锻炉用了耐火砖做炉壁,出于成本考虑,炉基用粘土夯制的,没有全部用耐火砖建造。咱们就没这个节约的必要了哈,耐火砖忒便宜。

从网上找了张瓦房庄遗址的图片,这是个冶炼炉。锻炉的样子和它前面那截相仿,就是我画圈的部位,无非是高一些,大约到腰部,方便工作。

当时的炉子因为实验工坊搬迁数次,已然不存,成为了本人的纸面历史。现在的炉子,因为已经过了当时那个完全复原的阶段需求,所以虽然具备了所有的历史要素,可以满足全部实验需要,但为操作简单,已经有了大幅度改进,外观和原始汉代锻炉不太一样了,后面你们会看见的。

汉代鼓风有三种,人力鼓风,牲畜鼓风,水鼓风,一般称人排、马排、水排。都是通过风管将空气吹入炉膛。这个技术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没说的,咱们原样做一个风管系统,无非鼓风改用电,把功率调试一下,让风力保持在人力畜力的程度就是了——不然我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徒弟来拉风箱?

然后,我就信心满满地造出了金蛇剑。

之前造过短剑,就没有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弯曲是淬火后内应力不匀造成的。

因为炉膛温度不均匀,热处理之后,炉温不均匀造成的应力不均匀就导致了剑身各种弯曲。这问题在锻造时发现不了,只有在锻造完工进行热处理之后才会暴露。一旦应力大到出现如此之大的形变,就不是单纯靠回火可以解决的事了,所以大家不用往这个方向去想了。

之所以造短剑没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工件所占的炉膛区域小,温度相对均匀,工件也短,应力分布哪怕不均匀,反应也不明显。当开始造一米二长剑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而且这问题无法解决。

我设想和操作过很多方案,譬如改造风管,靠风力来均匀炉温。结果:失败。

炉温和燃料不均匀也有关系,于是加深炉膛,改燃料大小,打碎燃料到一定程度使之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均匀,再加大叠堆厚度,以改善炉温均匀度。结果:失败。

各种改良的结果,是有所改进,但是依然无法造出笔直的长剑。总之,炉温始终无法均匀到热处理淬火后剑条应力分布均匀的程度。

每次改造都需要很多时间,人力物力,信心满满开炉,然后失败。不断重复。

这一卡,就是几年。读硕读博跟着导师做新课题实验的同学,想想一个实验重复几年不成功,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心情了。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有一次拜访上海华诺朱总的时候,突然想到华诺有日本刀匠,而日本人一直都在用传统工艺造刀剑。

于是请教之。

然后一句话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日本刀匠在淬火前加热工件时,锻炉的炉膛上要覆瓦。也就是盖几块瓦片上去,把炉膛封闭住。

顿时耳朵里犹如黄钟大吕,反复回响着覆瓦覆瓦覆瓦覆瓦覆瓦覆瓦……就差眼前一黑昏古起了。

当我听见这句话的那一刻,瞬间我就知道什么原理了。

原理非常简单,物理上的热反射。原本敞开的炉膛,被覆盖上瓦片之后,热能在炉膛里反复折射,于是炉温就均匀了,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高中物理的内容……瓦片也就几毛钱块把一片。

遗址中的锻炉,都是非工作状态,所以没有这个瓦片。

文献资料上,也不会画这些瓦片,只会画炉子的形制,最多加个尺寸。

这个东西,本就是铁匠在操作中的一个小程序,用时非常短,也就是在热处理前那次加热的时候使用。所以不在那个环节,你也看不见。

那些知道这个环节的师傅和徒弟们,也不会特地去强调这一点。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好比人要穿衣服,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到了热处理这个环节,当然就得盖上瓦片,自然到他们从来不觉得这是个事儿。

于是当不把这当个事儿的师傅和徒弟们都故去之后,如我之辈就彻底成了瞎子。

我需要蒙着眼在历史长河中重复先人经历过的一切,才能得到盖瓦片这个不是事儿的诀窍。这个时间,我花费了几年都没能成功。也许本来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才终于再次发现这个诀窍。谁知道呢。

正如 @螺旋真理 在之前答案评论里所说的那样:

在文化中,文本、实物和习俗的不同作用,不见诸文字的习俗,断了是真难再发现的。

热处理前,需要往炉膛上覆块瓦,这就是铁匠们的职业习俗。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卡了我们几年。我靠。简直日了狗。别怪我爆粗口哈。我不知道这种心情你们能理解不。

我在上篇回答中说到这个事的时候,说:

这事给我的思考和感叹就是,任何文化和手艺,一旦传承断绝,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复建,也有可能永远无法复建,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这个事的关键,是人家一直有传承,师傅徒弟口耳相传,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会成为难点。而史料和实物,也不会把这一细小的操作手法记录下来,因此一旦传承断绝,很可能会卡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上千年。历史上很多发明都是如此,本身一点不复杂,很简单,但是在做出来以前,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可以这么干,所以发明家才伟大。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要那么说了吧。

因为我们的传承被各种破坏断绝。

从破四旧到大炼钢铁,从割资本主义尾巴灭绝私人作坊到大跃进、集体所有制吃食堂等等,这些连续不断的运动,几乎从根子上灭绝了私人作坊、师傅徒弟等传承形式和传承关系,而与此不可分割的那些手工技艺,在那一代手艺人故去后,就断绝了。五十年代年龄二十岁还没出师一直打下手没学到核心技艺的小徒弟,到今天也快九十岁了。他们的师傅辈,二十年前就没了吧。

因为这些运动而导致的传承和技艺的断绝,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譬如用海象牙染色的“虬角”工艺,迄今无法复建,最起码的当时用什么做染料来做都不知道了,谈何复建。现在市面上倒是有新仿赝品,全是化工染料做的。

也别跟我提时下很有些名气那几个所谓刀剑老字号。那是些什么玩意儿我非常清楚。有几个是真正会古法造刀剑的?相当部分都在耍奸使滑。譬如直接买进成品条子然后拿喷枪做热处理喷出刃文,然后堂而皇之号称古法造物。又或者成品条子买回来切削加工一研磨发现缎纹很奇特,于是号称什么什么变,然后各种吹。结果我们一看照片,这特么分明就是钢缆焊合后再锻出来的纹啊,有个老外刀匠最爱干这个了。这说明这位大师是买来的成品条子,而且这条子还是人家用回收的废钢缆回炉做的。

刀圈里诸如此类丢人现眼的事,不说也罢,我是认真看不起。

我说这个,倒不是说古法造刀剑有多好,而是想说古代流传的传统技艺,他们已经不会了。因为传承断绝了。

做研究做复原,就得老老实实按古代工艺去做,因为我要解决疑问和谜题,而不是得到结果。要得到结果很简单,现代工艺没有做不到的,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做出来。古代刀剑工艺怎么可能比得过现代刀剑工艺,光是材料质量就可以甩古代几条街。但是这没有意义,对我毫无帮助。我做这个是为了了解当时当地的工艺、产品特征,想知道某个朝代人可以做出什么、做不出什么,想知道綦毋怀文用灌钢法作出来的宿铁刀和之前用海绵铁做出来的环首刀缎纹有什么差异,性能差异有多大,锈蚀表现如何,等等,等等——这些才对我收藏古兵器有帮助,才是我的目的。我特么耍滑头造口现代工艺品出来有个毛线用,还不够我开支做试验的燃料钱。

人类发明可以烧煮的容器,发明轮子,发明马镫,发明各种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载入史册的东西,动辄需要花费几万年、几千年、几百年。当这些先人传承下来的文明印记在我们手中消失的时候,损失的是整个人类文明中的财富。不夸张地说,每消失一个印记,都不见得比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的损失小。因为传承是活的,文物是死的。

那么,造刀剑有没有捷径?譬如大致造个形状,处理好后切削成型?

我当然考虑过这个方法。答案是不行。因为这样没法热处理。你热处理完了想切削成型,几乎不可能,硬度太大了。其次则是古代……没有这么强悍的车刀和车床……残念。其实有车床车刀也没法加工,切削下去热处理过的刃口肯定直接崩碎。

所以你只能打造好之后,去热处理,然后小范围地进行切削研磨。说切削,其实应该说研磨更准确,无非是研磨改型的程度大小而已。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判断古代好剑的标准之一:看脊线。

我放两张照片,大家看看脊线。

脊线笔直,毫不含糊,毫无瑕疵。脊线的峰尖锐利,非常明显用砥石切削成型的姿态。这种程度的脊线,汉剑上非常常见,越往后,越容易含糊。这是一口很标准的官造器,而且等级不会低。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造剑工艺水准和管理水准都很高。

和这两条脊线可以比肩的,是沈阳博物馆的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剑。它的脊线也异常锐利,干脆利落。那是大明皇家赏赐下去的东西,御用物的水准。

而军博的那口郝上庠蓝翎侍卫剑,脊线就明显比这两口和龙虎将军剑要含糊得多。所以虽然也是好物,但工艺水准确实比不上那仨。

在汉代,剑已经发展成为礼器,因此造价高是没问题的,毕竟那是身份象征,必须高大上。而且普通人也用不起。所以哪怕是脊线,也一丝不苟。汉剑整剑的审美我也很喜欢,那些长度一米二以上的礼仪剑,修长锐利,身量异常华美,光是看看,心情就愉悦得很,就和偷偷地狠吃一大口奶油蛋糕那样高兴……

要做到这种程度的脊线,非常难。这不是车床车出来的,是全靠手工打磨出来的。你得不断研磨,不断观察瞄线,不断调整手势、轻重、倾斜角度等等。

有时候眼看快完工了,你老婆猛地骂了一声你家熊孩纸,于是你一哆嗦失手磨重了一下,那脊线登时切下去一块,跟狗啃了似的,咋办?

凉拌是不可能的……你只能推倒重来。把全部脊线重新做到和你失手的那个高度一样。

哭了吧?

汉代有位研磨大师郅氏,太史公说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成语钟鸣鼎食就是由此而来。可见研磨师收入之高,同时也可以知道好的研磨难度之大了。对岸日本的研磨师家族本阿弥,历数百年而不衰,迄今依然。

刀就没这个问题。刀只要把两面磨平,刀背磨平,就万事大吉,工作量不知道小到哪里去了。不夸张地说,磨一口剑,估计三口刀都磨出来了。

而且刀因为形制缘故,应力问题也没这么严重,也好解决得多。大部分情况下,形变都可以用一些小手段修正过来。

这里我特地提一句,经常看见键盘冷兵器砖家拿汉环首刀的内弧说事,现在我可以明确告诉他们,这不是特意做出来的,这就是因为刀太长,刀背太厚,然后制造过程的残余应力逐渐释放出来,最后把刀拉成了这样的内弧形状。汉环首的热处理方式,和日本刀完全不同,所以别拿日本刀来做参照系。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造剑的难度比刀大太多,费时费工费力,但是上战场病却并没有比环首刀多出多少优势来,那我为什么要给军部那些粗汉纸配备长剑?军部粗汉就用环首刀去吧。

至于那些朝堂上的官大爷们,有钱,又要面子,那就给他们佩剑,不过价格得高个几倍,哼哼哼……

于是很快剑就从战场上被淘汰掉了。

刀剑的造价差异就有那么大,大到自从在汉代钢铁刀剑成为普通列装武器后,剑几乎同时就退出了军队列装战场实战器行列,成为了身份标志和礼器。当然,他们依然可以实战,但不被列装于战场士兵身上。

同学们,这篇东西,化了我三个晚上……你好意思不点个赞就走……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万的刀要看材质了。

罗恩-牛顿的刀普通的也就几万,不会上十万。

罗恩-牛顿在现在的锻刀界几乎是欧冶子一样的存在。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刃纹也没有什么神密的。

主要有三种。

1、酸洗刃纹,这个最便宜。

2、覆土淬火刃纹,这个中等。

3、锻造刃纹,这个最贵。

前两个很便宜,说最贵的锻造刃纹。8000层左右锻造刃纹,不超过3000元的人工费。如果要更便宜,几百块都可以。

上万的刀必有证书,贵是贵在刀柄的才料和刀鞘上。比如猛马骨刀柄这种,当然这种刀在中国交易是非法的。所以入手的时候小心谨慎。

1000-3000的普通热锻的刀剑可以入手,上万的一般是吹的。

还有一种叫铁结晶技术,这个就不用看了。

假的。

铁结晶技术要求非常高,不是一个刀剑厂能撑握的。


中国刀剑市场是锻造流的天下,研磨流不吃香。

价格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也不是说没有。上千万的陨铁剑它也值这价。

入手刀剑主要还是要自己喜欢。材料、做工不虚假。应该可以接受。

刀剑价格虚高的重灾区是日本刀,特别是日本名刀。胡吹什么古法锻造,其实也就那样了。就像煮饭仙人一样的神吹。

热锻刃纹水平远比你想象的要走的远。

罗恩-牛顿的热锻刀水平,真是能锻出花来的。这些也就几万软妹币万左右。



下面这刀像热锻出来的吗?

这是罗恩-牛顿的"中国龙刀",顶尖锻刀水平就有这么高。


神吹XX钢就卖几万,几十万的。自行绕行,渗碳结晶这些都不是刀剑工厂玩的转。不如去买把金门823菜刀,现场定做也就几千。记住是王记。

更新

老有人说刃纹如何如何,那是你脑洞不够大。今天看到的视频,你猜这花纹是咋锻出来。

这刀是用钢丝绳热锻的出来的。

还有这个,土法锻刀神器橡皮泥。你可以用它来模拟折叠锻打,最终的花纹是可以控制的。

那些没有热锻经验的,可能搞点橡皮泥来试试,如何设计锻造,能锻造出多奇葩的刃纹。

对于金属加工小白,又喜欢刀剑。我指你一条明路。

1、在家用橡皮泥模拟锻造,确定花纹。

2、自己去选买材料。

3、找家CNC加工厂帮你加工。

你一样能搞出价格动辄几十万刃纹怪诞的刀。一套下来加工费上天也不会超10000元,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工人工资220元-300元/天,车床磨损费及折旧费+刀具损耗+量具磨损费+加电费+后勤管理+一切辅助费用应该最少800-1600/天。

数控车床加工费:标准算法是工时*每工时工资+应该分摊的固定费用,如折旧费等。一般数控机床加工费为40-50元每小时。机床大约1米的,普通立加机床。机床少的地方价位稍有提高10多元。当然根据机器的加工能力不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相信科学,只要你设计的出来,对于刀具没有什么是加工不出来的。

更新

关于酸洗刃纹的问题。

酸洗的确是花纹钢最后一道工序,不过不代表用化学溶液不可以制造刃纹。

用专业术语叫化学外镀技术。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酸洗刃纹(这剑用的是化学硫化)


我想现在金加专业的同学,用现代技术复制该剑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研磨派我为什么没有讲。

CNC掉打研磨派简直不要太简单。





更新

关于违法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看清楚了管制刀具放在家里并不违法,只有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管制刀具才违法。

需要注意两点。

1、刀具不开刃不属于管制刀具,而是属于工艺品。所以请人加工时不要开刃。

2、购买刀具时要注意地区,一些民族地区是允许携带管制刀具的,比如藏刀。可以买卖但不能带出来,出来就违法。

一些刀圈的吹神一说刀具就说违法,水果刀、菜刀就是管制刀具,见过警察叔叔来抓你吗?

他们是没有《特种刀具生产许可证》是属于违法生产。你卖了放在家里你并不违法。

好像收藏两把自己喜欢的刀剑多厉害一样,没人管你的,你放一万个心。只是如玳瑁、象牙、猛犸化石之类,这种是明令禁售的,一旦参于交易必定违法。

更新

总有人问不开刃的刀有什么意思,我想要把削铁如泥的刀。

我觉得刀剑可以归在文玩里面,工艺品性质。

削铁如泥的简单,削钢如泥的刀也不会很贵,不过你想把玩吗?它们是这个样子的。


user avatar   smallxue-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千几万的就是漂亮挂着气派,大户人家拿着吹牛的。

真要实战用剑(个人习惯思维方式勿喷)……

买上几把一两百的能干一条街。


user avatar   a-sheng-36-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喜欢刀,但从不买那些人模鸟样得玩艺!刀……就是要能砍经砍,砍个树就断了,砍下硬塑料都卷刃的,要这些个秀样子货毛用……

我推荐一下子……如图,结实便宜!柴刀是要砍柴得!没钢火砍两下软了谁还买?比某些几百几千镶金镀银的金贵货,二十块钱算太良心地道了!


柴刀在手,方圆十里山横走……!

贼挡杀贼,狗来狗愁!

百块买五把,砍坏一把不皱眉头!




  

相关话题

  《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出现了哪些武器? 
  为何中国古代战舰很少使用撞角? 
  勒万河谷单兵冲突要是现在追加冷兵器和盔甲的话 选哪些比较好 比如钛合金板甲? 
  如何评价美国的军工水平? 
  二战时假如法国装备了2022年中国全部的国产武器(没有核武器,而且他们知道怎么用),能打赢德国吗? 
  现代武器是否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刀剑的价格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战锤40k的爆弹枪究竟有何优点?在现实中可行性有多大(不排除在枪体上装个微型火控装置)? 
  没武术基础没师父可以练长枪吗? 
  为什么弩被火门枪取代,而弓却与火门枪并存了一段时间,并最终被火绳枪取代? 

前一个讨论
古代诗人喝的都是什么酒?
下一个讨论
有哪部电影让你受益良多?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