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买异族人为自己拼命,其实人家铁血大宋已经想到了。
对西夏方面,由于宋夏边境有很多羌人聚落,是故有钱又不相信自家人的贵宋毫不犹豫地开始用钱买命:
至蕃部召首领,称诏犒劳,赍以金帛;籍城砦兵马,计族望大小,分队伍,给旗帜,使各缮堡垒,人置器甲,以备调发。
这些买来的兵——蕃兵——确实也很给力,王曾瑜先生在《宋朝军制初探》中评论道:
总的来说,蕃兵虽属北宋的西北地方军,却是正规军中的精锐。
历史上狄青南征侬智高,也是靠了八百名这种蕃兵骑兵冲破侬智高的军阵:
枢密使高若讷言:“蕃落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乘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狄)青卒用骑兵破贼。
然而,贵宋的军制本身,给大规模使用这种雇佣兵带来了阻碍。
众所周知,贵宋养兵花的钱,占年支出的八成左右:
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贍軍。軍可謂多矣,財可謂耗矣。
宋朝养兵养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为了打仗而养兵,而是为了养兵而养兵。庞大的军队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使得每次裁撤军队都能引发群体事件导致裁撤失败。
于是在使用蕃兵时,大宋的朝官们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钱物弄到足量的蕃兵。你要想弄到足够的钱物支持蕃兵,就必须要去动禁军厢军的军费——然而在大宋朝你不可能做成这种事。有些比较直爽的人(比如韩绛),会真的去夺禁军以建蕃兵,然后就被禁军教做人:
选蕃兵为七军......厚赏犒蕃兵,众皆怨望;又夺骑兵马以与之,有抱马首以泣者。既城啰兀,又冒雪筑抚宁堡,调发骚然。已而二城陷,趣诸道兵出援,庆卒遂作乱。
你以为“宋军沿袭五代风气,动辄兵乱”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人家和南非的黑人一样,拿钱不干事,但你要是不给钱或少给钱,人家就能当场造反。
当然,王韶后来在熙河路征召蕃兵获得了成功。但王韶实际上并不是和韩绛一样单纯使用蕃兵,他在征召蕃兵的同时,也在拓展宋朝疆界并尝试“变夷为夏”,将当地汉化。此已是招抚异族,与单纯的军事利用迥异。
so,从现实角度贵宋看上去很有钱,其实穷的要死,根本养不起足以挡在阵前“当炮灰”的“雇佣军”。
另外,你说的什么日本高丽。
幕府时代以前,日本的军事能力如下:
上令滕木吉以所持木弓矢挽射,矢不能远,诘其故,国中不习战斗。
其后虽有发展,但整体仍不及大陆诸国强大。贵宋要是雇佣他们,怕是真的只能当炮灰.......
高丽就更简单了,人家旁边就是大辽,让你宋招揽本国人当雇佣军,不怕大辽又打过鸭绿江?傻子都不会让贵宋可以雇佣到人哦。
我就不谈“阵前当炮灰”这件事的实际可行性了,毕竟你可能不是殷商遗民,不晓得帝辛在牧野是怎么死的。
【奉狗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