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企改革究竟改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国企改革,我之前讲过很多。有些行业需要拆分,比如电力、电信、石油;有些行业却需要并购,比如汽车和钢铁;有些行业应该以放开民营资本准入为主,比如银行、保险;有些行业应该以国企退出为主,比如房地产;有些行业应该以管理层收购为主,比如家电;有些行业短期内改与不改关系不大,主要是加强舆论问责、财务透明以及业务外包,比如自来水、天然气管网;有些行业应该以私有化为主,比如餐饮、酒店、百货。

总之,不同的行业,改革的主要策略是不同的。比如中国银行业效率低下主要是结构问题,大银行太多,中微银行太少,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因此对银行私有化改革既不现实,改革收益也是微乎其微。因为国内私人资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银行,如果允许国外资本并购,结果银行业的垄断反而加剧,金融结构更加恶化。但餐饮业却是另一回事。国企的重要问题是人员合同僵化,而餐饮业服务质量对业绩又非常重要,所以餐饮业私有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内很多地方还有大量的餐饮业是国企,类似地还有酒店、百货,对这类企业进行私有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user avatar   chi-se-xing-ling-zu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企工人不就是大锅饭吗,不就是磨洋工吗,这样不改还得了啊?”

“他们不就是喜欢从厂里面偷东西吗,这不就是产权不明确无人负责导致的吗?”

“居然还有人说当时的国企好,国企这么好,那为什么垮了?”

“那些下岗的自己不努力,怪谁!”

当过程被人有意无意忽略的时候,某些结果就显得不可理解。但是当我们把过程补齐的时候,一切看似矛盾的事物又都显得那么自洽。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营企业有三大特点。

经济上。企业的利润扣除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外,归根结底要通过各种福利制度返还职工。国企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和修房子的住建科,职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并且享受福利分房。也就是说,国企的钱不光要给职工发工资,还要给职工修房子、上学、看病。

管理上。企业在逐步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有些实行得好点,有些差一点),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被动的工具,不是被动的领受任务,而是主动的自觉的人,主动参与到企业计划的制定之中。

工人和企业的关系上。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企业的雇员。企业管理人员(厂长、书记等等)没有权力开除工人。一般而言,只要工人不犯罪,厂里就没有开除工人的权力。

对国企而言,改革改的就是这三点。

一、从放权让利到经济责任制

国企改革的第一阶段叫做放权让利。

1978年后我国确立了放权让利的基调,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从1979年4月开始,中央在2100多个企业进行了试点。

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企业权力下放,一次是1958年,一次是1979年。但是,两者有本质不同。1958年在工业企业下放的同时,大力推行工人民主管理,而1979年的放权让利同时大力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实际是用物质刺激(奖金)回收工人管理工厂的权力,从短期看工人收入增加,从长期看工人权力丧失,最终必然导致更大的经济利益的丧失。

放权扩大了厂长经理享有的特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公权力私有化,破坏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权。也就是说,国家把权力下放给企业,企业却把权力集中到了厂长经理手里。这显然会损害工人阶级积极性,是不利于国营企业发展的。

在扩权的初期,企业表现出很高的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也多发了一些工资,工人的经济收入在不断提高,而且增长的速度较快。以北京某机械厂为例,1983年机械厂开始对直接生产工人实行超额计件工资制,即超额完成生产指标颁发超额奖,全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52元上升到1985年的119元,年均工资增长13%。在这一阶段上,工人逐渐放弃了管理权利,从以前的政治挂帅走向了关注物质利益。然而好景不长,国家提高工资是通过增发货币形成的,这导致经济混乱、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到1980年底,中央决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国有企业也由进行“扩权”改革转向强化完成国家计划的“责任制”,这宣告了放权让利的结束。但是,放权让利虽然结束了,工人被回收的管理权力,却是再也拿不回来了。

二、利改税和拨改贷

1983年的利改税和1985年的拨改贷,是国企改制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利改税和拨改贷两个制度设计,国企在极度不公平的环境下参与了市场竞争,为之后国企破产埋下伏笔。

我国企业以前所有利润统一上缴国家,如果需要扩建厂房或者购买设备,则由国家无偿拨款给企业。利改税就是用所得税替代利润上缴,用贷款替代无偿拨款。

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就无偿拨款给企业搞建设;企业利润不上交了(只缴税而不交利润),国家就不拨款了,企业搞建设就去银行贷款。这听起来很公平,但事实上全然不是。

首先看利改税。我们以大企业为例,国家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比例税率征收所得税,所得税后剩下的利润,一部分上缴国家,一部分按照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整体而言,企业要将大约7-8成的利润通过利税方式上缴国家。

再看拨改贷。国家收走了企业8成的盈利,却不再给企业的建设拨款,而是要求企业向银行借贷。这使得国有企业面临异常困难的境地。当时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和私企、外企竞争了,但是私企外企的综合税率只有17%-33%(本身税就低,还有各种减免),而国企的综合税率却在70%-80%。这是典型的不平等竞争。外企和私企赚钱了,大部分可以留下来扩大再生产或者购买更新的设备,国企赚钱了,大部分给了国家,国家却不再拨款给企业建设,而要求企业自己去贷款买新设备。这直接导致国企设备老旧,资金不足。

国企数十年来的利润都给了国家搞建设,而没有用来发展国企自身,本指望国家拨款更新设备,结果突然拨改贷,使得它要么不更新设备,要么背负巨额债务去发展生产。拨改贷实施后,原先的国营企业负债率从20%左右急速升至80%以上,个别企业全额负债,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发展后劲。

不仅如此,拨改贷项目仍然沿袭由国家定项目,企业和建设单位听命使用资金的做法。国家定项目就是领导人定项目,厂里面的领导人为了政绩胡乱贷款上项目。这导致上届领导借钱下届领导人还款,对借钱者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在“拨改贷”实行后不久,一些厂长经理就悟出了“不贷白不贷”的道理,向国家争投资、争项目、争贷款,最终导致国企债务高企,并引发了80年代数次经济失衡。

三、一长制和工人的积极性降低

随着一长制的恢复,工人失去已有的民主权利,管理层逐渐失控。《工人日报》指出:“随着改革方向的明确,厂长、经理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地位、作用已经得到了明确的界定,他们的权力得到了明确的保证。然而,无庸讳言,我们在正确地强调和注重了厂长、经理阶层的权力和职能时,却不恰当地疏忽了职工劳动者的应有权利。致使职工在分享改革成果的预期未得实现的同时,又未能分享参与协调的机会”。

1982年全国职工状况调查表明,一些领导干部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的子女安排较好的工种,在提干、晋级、住房分配等涉及群众利益方面,都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和亲属以特殊的照顾。1984年,国家开始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招收合同制工人,1986年废除子女顶替和内部招工办法。

1986年有调查表明,由于搞活企业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向经营者转化,被赋予了更大的企业权力。企业厂长由上级领导任命、委派,实行负责制,职工满意不满意都得接受,干好干坏群众既不能褒,也不能贬。他们说:“工人只尽主人翁义务,没有主人翁权利,主人担风险(企业办不好,领不到工资),公仆有保险(企业办垮了照样当官或调走了事)”。企业干群关系开始紧张,工人用消极怠工来对付干部,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1988年对17个城市400多个企业的21万职工所作的劳动积极性调查显示,“国营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不在峰值而在谷底。21万职工中认为自己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只占12%。”因为此时工人队伍已经瓦解,所谓的劳动积极性就是关心私利的积极性,当工人的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劳动积极性自然就会消失。

四、承包制和工人积极性的进一步降低

1987年5月,国务院在全国推广承包制。承包制就是把国营企业的各个车间部门承包给各种厂长、书记、主任等等,这些人按承诺缴纳一定的利润,剩下的钱可以自行分配。

承包制使得工人和干部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按照国家的规定,应当采取公开招标办法,通过竞争确定承包经营者,但实际中很少有采用竞争办法的,基本上都是主管领导拍板。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的承包基数和分成比例等指标取决于政府发包部门和厂长的谈判,没有统一和科学的标准;在企业内部,根据游正林的调查,承包人和承包监督人一般为分厂厂长和书记,在承包指标上有讨价还价余地,承包指标也不会订的太高,正常情况下承包任务完成都不会很难,因此“完不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应扣减厂长的个人收入”也就成了空话。

承包奖包括风险抵押金和超额奖两部分,超额奖的分配由承包者自主决定,不再是公开的。这样,通过两权分离就创造出来“先富起来”的一批干部。现代化大生产彼此之间的联系密切,很难按照计件工资的方式来计算劳动成果,再加上辅助工人和非生产工人没有有形的劳动产品,因此工人的工资改革变成了普调。同时也开始发年度奖和红包,工人之间的年度奖基本都一样,工人与经营者奖金差距日益拉大。工人对工厂的变化看的非常清楚,工人中都流传着这样的话:“工人穷,厂长富,车间主任万元户,厂长挣钱没有数。”

五、所谓的懒汉

一长制使得厂长建立了工厂里面的独裁,承包制扩大了工人和干部的收入差距,这还没完。厂里面的领导为了赚更多的钱,开始在外面建小厂。钢铁厂的领导开个焦炭厂,高价把焦炭卖给自己单位;媒矿的领导在外面开个洗煤厂,私底下利益输送。

作为小说《抉择》原型的那家纺织厂每年的招待费就一千多万元。每个厂长经理退休,发给一百万元办三产,也就是个人小纺织厂。于是大纺织厂周围布满了小纺织厂,国家的资金、原料、市场都流到了小纺织厂。小厂红红火火,大厂一点一点被蚕食。大厂的工人失业,被小厂以低价招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随意压榨剥削。

这一切,都被工人看在眼里。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人和工厂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经在毛时代积极奋战的工人,有一些人开始变得偷奸耍滑。

70年代的时候,某个钢铁厂的领导公车私用,被一群工人堵在厂门口,要求他下车来解释,这个车拿去干嘛了,为什么要占国家的便宜。80年代的时候,还是那个钢铁厂,还是那些工人,他们开始从厂里面偷钢偷铁,拿一块好点的钢回家去打把菜刀,或者投点特殊钢材拿去卖给私人老板。你问工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干啊?”他说,“领导大偷,工人小偷,这有什么问题吗?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部分工人开始了磨洋工。当资本制度全面建立时,曾经的主人由抱怨而愤怒、由愤怒而反抗,最初这种反抗是消极的,是以怠工或磨洋工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就是磨洋工的原因。

一种声音出现了,他们痛斥工人偷懒,他们大呼人性本恶,他们说国企效率就是低下,国企工人就是磨洋工,他们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国企没有清晰的产权制度,“全民所有就是全民所无”。他们献言献策,要建立一个由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晰的产权制度构成的现代化企业,去防范工人从厂里面拿钢拿铁。但是,他们却从来不说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他们也从不建立一个规章制度去限制资本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国企工人照样还是勤勤恳恳的工作,我曾经问过很多老工人,他们怎么看待大锅饭养懒汉的说法。他们无一例外痛斥这种污蔑他们的说法,“我们是企业的主人,不是懒汉!”】

六、1993年后的国企改革

1993年11月开始了新一轮国企改革,三个重点:一是抓大放小,二是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与此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公司法》,这标志着按份占有资本并实行权力的产权制度在中国有了法律依据。结合1993年的增值税改革前后的五个文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国家除了17%的增值税,还可以获得33%的所得税。表面上看税率较以前的55%有所降低,但由于增值税的税基较原来扩大了很多,因此,国家所得较以前有大幅增加(这从后来津津乐道的税收增长中可以看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在税负增加的同时,我国彻底抛弃了教育、医疗和住房的包袱,国民不再能通过财政收入享受国有资产的收益。工人曾经享有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福利,基本被改革掉了(1998年后明确终止福利分房,最终完结了工人从经济上获取国企利润的途径)。

2、对于企业职工福利和奖金,由于原来的文件被废止,而新文件没有交代,于是,它的法律地位被弱化。因此,企业留存的利润,从理论上来讲,除了用于投资,便没有任何可以索取的途径。

从1993年起,国有资产分成了三大块:政府的税收,约占50%或更多;用于投资的利润,大致占50%弱;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的职工福利,份额微不足道。

1994年通过并于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劳动者仅仅是企业的雇员,而不是工厂的主人,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而言,工厂有权力开除工人了。与此前后,国企开始全面推行合同制,国有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由1992年的2059万人猛增到1996年的5549万人。在签合同的过程中,一开始领导告诉工人这不过是“走过场”,签个字就行了;到了90年代末开始优化的时候,签了字的合同就开始起作用,领导们宣布“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合同制的职工这时就傻眼了。

1996年一季度,在长期不公平的竞争中(至少有两点:其一、税收不平等。其二、私企和外企只给职工发工资,而国企除了工资,还要给职工修房子、看病、上学),在国企乱象横生的背景下,国有工业企业首次出现全行业净亏损。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6599户,亏损面达39.1%。

而导致这一切的锅,自然又是由那些“磨洋工”的国企工人背了。

面对当时的局面,领导人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用各种方法让国企三年脱困。砸三铁、甩包袱,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在此前后,国有企业甩卖了自己的医院、学校,分出了自己的住建科成立房地产公司,优化了大批老工人以减少成本。

被优化的工人生活境遇迅速下降,以三线职工为例,2005年三线被优化的职工月收入低于300元的有68%,收入的92%用于衣食和子女教育,88%的人无法养活自己而不得不依靠政府福利、亲友救济。被优化的那些人生活没有着落,出现了各种人间悲剧。有女工成为霓虹灯下的新哨兵,而她的男人每次都驮着她去上岗。有男工为了自己的小孩上学,吃了某种药制造一个大新闻,让社会捐助自己的遗孤。去问问那些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人,哪一个不是对这些专家学者恨的咬牙切齿。一个老工人这样说,“我们不是懒汉,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还有很多不甘心的老工人开始了串联,上访,甚至实施了其他更激进的措施。《那儿》,《问苍茫》等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就生动地描述了这段对中国有深刻影响的历史。

1997年刘欢的《从头再来》就是给这些被优化的人。“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工人听了当时就直骂娘,你为什么不走进风雨,凭什么叫我们从头再来!

而这一切也构成了黄宏那个小品的时代背景。刘欢的歌还比较隐晦,你骂他,他还能闪躲。黄宏的小品实在说不上高明,用这样直白的话,去刺痛工人的心,“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人家一辈子都在为国家想,人家老了,希望安定一点,希望你也为他想想。结果你倒好,把人家当包袱一甩了之。这就难怪那么多为国家奉献一身的老工人,恨黄宏入骨。

2000年开始,国家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分类指导,对陷入困境的老企业通过出售一块、盘活一块、加强一块等各种方式,进行国企“改革”。数千万工人被优化,众多国企被甩卖。通过甩包袱卖企业,2000年底,终于如期基本实现了国企改革与脱困的三年两大目标。

从实质而非形式的意义来讲,至此,国企改革已经完毕。后续的行动,无论怎么冠以改革的名义,其实质仅仅是垄断资本的重组而已。2003年组建国资委,对国有垄断资本进行打散重组,这之后的进程,多数人至少也有耳闻了。

21世纪初期,与资本对立的那些曾经的主人还在动。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利益。到2005年,全国群体上访涉及约400万人,其中以他们为主体的有40%。各种消息在他们之间传播。一个城市的那些人,甚至形成了某种网络式的联系。一棉、二棉、三棉联系在一起,钢铁、五金、采矿、炼焦联系在一起,木材厂和肉联厂的也在沟通,这导致了巨大的不安定。这些不安定因素,用自己气吞山河的壮举,延缓了私有化的进程。

作为曾经的主人,在资本全面复兴的时代,他们唱出了极为悲壮的挽歌,也因此而奏响了新时代的号角。

--------------------------------------------

主要参考文献:

游正林.内部分化与流动——一家国有企业的二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刘卓红.现代化建设主体——当代工人阶级地位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冯同庆,围绕工人阶级理论的争论与工人阶级状况

柳可白,王玫,阎春芝.当代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胡鞍钢.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看法

于建嵘.当代中国工人的以理维权

-------------------------------------------------

为防止失联,请大家关注公众号和微博号:赤色星灵佐伊

我会授权上述号发表佐伊23的文章,这个公众号也会发一些其他的文章,内容以民生、时政、社畜生活为主,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投稿。

不胜感激。

------------------------------------------

我是一个对经济、民生和时事感兴趣的社畜,会定期回答相关问题。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感兴趣,请关注我或者关注公众号【赤色星灵佐伊】、B站号【佐伊23】。


user avatar   qie-da-wa-li-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最引人关注和最引起争议的莫过于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到“管资产”并改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一条,因为这意味着之前还在热议的”淡马锡“模式将正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意味着国企改革的重点将由事关“所有权”的混合所有制转移到“经营权”的改革上来。

那么淡马锡又是何方神圣呢?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公司是由新加坡财政部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公司,但是新加坡政府对其有100%的股权。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私人公司,淡马锡的宗旨在于“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公司掌控着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占到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甚至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吸引“部分领导层”的是,淡马锡公司的建立也是跟新加坡的国企改革密不可分。独立初期的新加坡面临着创造就业机会,独立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为此,新加坡政府出面兴办了包括交通运输、造船等大量的国有企业。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兴办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在此之前,新加坡也是成立了大量的所谓”政企不分“的“法定机构”,如电力局、石油管理局等(类似我国的电力、铁道、邮电部)。但是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起飞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这样的模式同样遭遇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有企业相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十分迫切又艰巨的问题。

国有企业要想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出路只有一条——私有化——这也是八十年代撒切尔政府与里根政府的选择。但是一向被称为“强人政治”的新加坡是不愿意私有化的,因为“强人政治”必须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对于当时已经被推入市场经济轨道的新加坡而言,计划经济是回不去了,况且作为当时极度想跟西方拉近距离的国家,新加坡必然只能选择市场经济,选择以控制股权的方式更“隐蔽”地控制经济。在高超的政治理念指导下,1974年,新加坡政府决定由财政部(投资司)负责组建一家专门经营和管理原国家投入到各类国联企业的资本的国家资产经营和管理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淡马锡公司。淡马锡的成立,不仅为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更为其他选择市场经济的国家同时实现威权政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

当然除了上述对于政治上的考量,淡马锡模式的国企改革无疑也是最符合当下中国实际而且也是各方利益集团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了。

首先,淡马锡模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经营权上面,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会直接触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天条”,也避免引起更大的争议,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其次,在新加坡的实践中,确实表明淡马锡模式“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根据《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为2,66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而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股东总回报率为16%,比起现有的国有企业的盈利情况而言,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无疑更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后,淡马锡模式虽然不能尽使主流经济学家们满意,但正如《财经》杂志所言“总体上这个方案仍然是在向市场化方向前进的”,因为从“管资产”“管人、管事”到只“管资本”,意味着今后国家不能也不会再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对于将被划分为商业类的国企,国家将仅仅“履行出资人的义务”,也就是只关心我能不能不亏本而且能赚到钱(“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是典型表现)。

并且在新加坡的实践中,拥有淡马锡100%股权的财政部在公司内部能起的作用很小,其主要事务仅包括任命淡马锡董事会的主席和董事,审阅淡马锡每年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而董事会在内部运营管理方面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等事宜,并在投资决策等方面享有完全自主权,不受财政部的制约,并且淡马锡的直属子公司以下各个层次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没有直接关系,完全依照市场规则运营,经营机制与一般私营企业没有明显区别。这实际上意味着淡马锡模式是在没有名义上的私有化的情况下却做到了市场经济“产权明晰”的要求,因为每家“国有企业”都事实上独立了,作为掌握其股权的国家只是相当于一个大投资人而已,哪里能赚钱就投资到哪里,难怪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是“国家资本主义”,即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是的,你没有看错,国家资本主义——这就是淡马锡模式的实质,所以也就难怪这是一种让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都能接受的模式了。

那么,对于这样一份“肉食者”谋出的国企改革方案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吗?谁又将为这样的改革方案买单呢?毫无疑问,只能是普通百姓和原有的国企普通职工。

更加或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国企只会通过裁员降薪减少福利等来降低其成本,失去垄断地位和保护补贴的商业类国企只能向更会赚钱的私营企业看齐,工人阶级将失去最后一块避风港,社会主义的最后一点经济基础也将被瓜分殆尽。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收益的所谓公益类国企对公共产品的提价也必定势在必行,普通百姓将承受更为庞大的日常生活开支,如果严格控制定价,那么肩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使命”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就不会向那些利润较低的提供公共品的公益类国企投入更多的资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甚至一些投入大收益低的公共领域将无人问津。

当然,更为严重的是,淡马锡模式是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表面上没有触及所有权问题,但却在事实上造成了一种看似没有私有化而实际上私有化的结果。仅仅掌握控股权,甚至将部分国有股转变为优先股,丧失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所谓的国有(名义上为全民)资本将成为权贵手中可以更加自由使用的牟利工具,而所谓的国有企业不过成了企业高层管理的独立王国,只需定期缴纳一定贡赋即可(即所谓的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提高到30%)。

市场经济指向下任何的国企改革方案最终都只能导向私有化(无论其采取什么样的名义),这不仅是理论推导的结果,更是三十多年来国企改革的实质。而淡马锡模式不过是为利益集团提供了一份更为“好看”的分赃协议而已。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国企根本不用改革,民间资本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国企就都活了。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锅饭呗,亏损呗,严禁打骂顾客呗

不用钻故纸堆,因为国企太多,改革并未完成

过去的国企样本,现在还在

就这些天沸沸扬扬的烟草专卖,这就是当年的国企样本

今天国企要都这样,中国药……

改革后的国企,是外包的基建,体面的海康威视,虽然很有点蠢但比华为烂算不得丢人的中兴

以及带手铐的环卫,国内外航班一起打扫的保洁大妈…

资本化运营的国家资本,才能勉强满足人民的需求啊


user avatar   koukou01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也被勒索过,这个ACCN太坏了,专门欺负小厂,眼泪汪汪

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6个人的小团队做了款大富翁类的游戏。本身游戏类型也比较小众,再加确实技术有限,成本有限,游戏画面也比较糙,总之玩家一直比较少。

直到去年2月,运气很好,得到了TapTap棋牌桌游类游戏的编辑推荐,在TapTap的首页榜上露了下脸,为我们带来了曝光机会。

就在我们为终于有曝光机会而高兴的时候,马上ACCN的人就来联系我们了,他们要求交1万的保护费。紧接着我们的服务器就遭到了DDoS攻击。

勒索聊天截图我找不到了,我贴一个当时我们的紧急公告

显然我们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情,也被吓到了。我们一共就3个程序员,平时的开发工作已经占据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哪还有时间精力去跟黑客周旋,况且对于DDoS攻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如果去买阿里云的高防服务,花费的钱甚至比给黑客交保护费还贵很多。。。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好不容易上榜终于有了曝光量,如果大量新玩家下载了游戏,而又因为服务器瘫痪无法正常打开游戏,给了差评。那我们的损失远远大于保护费的这1万块。

很惭愧也很抱歉的说,最终,我们向黑客低头了。。。。

他们保证之后不再骚扰我们,直到今年3月我们又上榜了。。

ACCN的人又来了,而且要价比上次更高

哼!!!说好的再也不来骚扰呢!!毫无诚信啊!摔!!!

这次我们没有再妥协,毕竟大不了停服呗,他们发起攻击也是有成本的。

很高兴的说,虽然服务器和网络受到了一些影响和波动,但是这次我们坚强的扛了过来。

呼吁同行小厂们:不要向恶势力低头,否则他们会变本加厉,我们的妥协是他们能长久生存的资本,我们要一起坚决抵制这样的行为,才能让环境越来越好,加油~♥

对了,还要感谢TapTap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个6人小团队活了下来~♥


user avatar   BJ-H-Sumer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


user avatar   gutianle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相关话题

  为什么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很少出自寒门? 
  有没有什么为了证明一个已知事实而捏造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美国为何没有行使否决权? 
  意大利首席医务官因新冠肺炎去世,12 日新增死亡人数 189 人,意大利疫情究竟有多严重? 
  日本制造业衰落了吗? 
  如何看待首尔市长失联后死亡? 
  2017 年,哪些事情让你感觉到了经济不景气? 
  如何看待白宫证实并没有所谓的“三艘航母齐聚首”朝鲜半岛? 
  接连发生大学本科生猝死事件,为什么还要强调给大学生增负? 
  上海能不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前一个讨论
你愿意在北京过月薪一万的生活还是在三四线城市过四五千的生活?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